《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東嶽老師的課,已經講完了

2020-12-25 問過藍天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五經之一。

因此,歷代以來,解讀者無數,越解越糊塗的人也無數,當然這些人當中,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老子畫像

也就是說,雖然我本人也曾解讀過《道德經》一書,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的解讀就一定是究竟,恰恰相反,我聽了王東嶽老師的課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所解讀的內容過於膚淺,有太多的地方甚至差強人意。

那麼,《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其實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他已經講完了。

按照王東嶽老師的說法,《道德經》一書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道經》這一部分講是天的運行之道,而《德經》講的是人道中的生存法則,歷以以來,儘管有許多人都知識《道德經》一書分有這兩部分的內容,但是有些學者卻糾結於《道經》與《德經》誰先誰後的問題,從而忽略了經文所詮釋的精要,而這也正是許多人讀不懂《道德經》的真正原因之一。

老子出關

為什麼?

因為無論是《道經》還是《德經》在先,都不影響它們所要詮釋的內容,更何況《道德經》雖然分成兩個內容講,但是最終的目的仍是一樣。

因此,排位的先後問題,根本就無需展開討論,換句話說,無論是《道經》還是《德經》,老子的目的都是教人如何去適應於「道」,即「人道」如何去適應「天道」,這才是老子思想的根本與精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道德經》一書,事實上,講了三個內容,即:

老子雕像

一、什麼是天道?

在《道德經》一書中,所謂天道,老子認為不可言說,即:

「道可道,非常道」

也就是說,天道本身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宇宙星辰的運轉,或者一年四季的更替等,皆不是人為的意志能夠改變,即天道自有它的運轉規律,並不是我們想讓它改變,它就會跟著改變。

甚至可以說,這種改變的背後原理並非人的思維可以揣度,即我們人類只能順應它,並總結它,而不能真正地認識它,更不能改變它,這就是老子說的天道。

道法自然

二、人道是什麼?

關於人道,在《德經》中,老子用「水」來比喻,即: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意思是說,人應該像水一樣,往低處流並利於他物,而不是與他人或其它生命爭利,即放低自己之意。

因此,我們看到後世學道家的人,往往都極為低調,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我們生而為人,只有能夠放低自己,避免逆流而上,才會無往不利,這就是人道。

道家的修行者

三、人道如何效法天道?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效法天道呢?

其實人要效法天道,前提就是要總結天道,因為天道本身無法認識,也不可言說,因此,只能夠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之後,繼而進行總結。

總結之後,才能夠更好的調整自己,如人們把一年人為的分成四個季度,即春夏秋冬,本質上就是一種總結,當然,這也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體現,當總結出四季更替的規律之後,就可以指導農業的生產,並調整人們耕種的行為。

甚至可以說,古人常講的「日出而出,日落而息」,也是效法於天道的一種作息總結。

由此可見,我們人的絕大多數行為與習慣,其實都是效法於「天道」的運轉,也唯有如此,才能夠無往不利,少走彎路,這就是人道如何效法天道的一些例子與解釋。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三個內容,事實上,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詮釋的精要,而這些內容,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已經全部講完了。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史記》《道德經》王東嶽《物演通論》《知魚之樂》等

相關焦點

  • 茶道泡茶課老師教學生些什麼?在泡茶練習時需要用到什麼茶具呢?
    茶道教學的泡茶課教些什麼?解說和示範泡茶方法,然後學生練習之,適合在什麼場所上課呢?最好能夠在正式教室,擁有學生泡茶練習時所需要用到的茶具,設備。被聘外出上課,老師需要帶足夠茶具到現場或請對方備齊所需茶器不要把泡茶課變成項沒有泡茶,也不喝茶的課。
  •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一代理學大師董仲舒學問夠大吧,他一樣犯這樣的錯誤。皇宮裡失火發生火災,董仲舒認為是皇上的德行不好,受到上天的懲罰。為什麼管寧和董仲舒會這樣,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對,價值觀不對了,即便你讀再多書都會被扭曲。而作者講了四個讀書方法:古學今用、洋學中用、理學文用、文學理用。這是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大概花一年時間。
  •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到這裡,以上是個人理解。得感謝老子,因為一部《道德經》治好了當初折磨我一年多的抑鬱症,如今生活裡諸多的不如意,尤其是與人爭執時,都會想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把自己的格局瞬時放大,即時也就沒有了爭執的情緒了。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道德經;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道德經又叫老子,因為是老子所寫,又叫五千言,因為有五千多個字。先介紹一下道德經的作者,和老子的老師,以及創造背景,然後在分析一下,老子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歷經兩千年,屹立不倒?為什麼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1973年馬王堆西漢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前道德經版本,一時震驚世界!沒想到的是,經過對比發現,發現道德經被後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並奉為寶藏?
    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書中,說道:我認為,《道德經》是掌權者、君王們的一部經典。白巖松還說,四分之一部的《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它比「半部論語治天下」還要強。
  • 0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
    0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三秦出版社周生春老師的《白話老子》注釋:(1)盈:充實;與衝相對,衝為空虛。無一不在向我們指出「辯證」二字。「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這幾乎可以說是聖人的總綱了。道德經裡的聖人總還是心裡有天下眾生的。無為二字,用得很廣泛。我把他它理解為順其自然,不勉強。這樣似乎能使利益最大化,節約眾生的能量,減緩宇宙的熵增,這是她的求生意志麼?
  • 若說東嶽大帝不是黃飛虎會不會被噴? 揭秘東嶽大帝到底是誰?
    文/曉夢閣主中國的三山五嶽都有一位神仙主宰,其中最厲害,主導地位的神就是泰山東嶽大帝。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無不敬仰東嶽大帝。在道教之中,東嶽大帝被稱為中界至尊,東嶽大帝成為三界之中,主宰中界人間的至尊之神,也承擔著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命,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敕封聖號,封禪祭祀,史不絕書,而在民間也將東嶽大帝視為懲惡揚善、濟生度死的至靈至聖之神,奉祀東嶽大帝的神廟宮觀,遍布大江南北,為萬民所信仰。那麼,問題來了,東嶽大帝到底是誰呢?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黃飛虎嗎?不不不,東嶽大帝不是黃飛虎!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書讀千遍,不如到鹿邑看一看
    經過老子的五千言的詮釋,使得資質一般的我們,也可以藉助於《道德經》這本書架起的橋,得以對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基本的認識,某些悟性強的人甚至還可以觸摸到道的身姿。我隱隱覺得,學習道德經,單是靠悟性高還是不行的,那些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人,可能更適合讀四書。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意思?聽王蒙講孔孟老莊,也講人生哲學
    話雖如此,但文言文的生疏和生僻,跨越時代產生的溝通代溝,還有關注點之間的落差等因素,讓我們在啃《論語》、《道德經》等原著的時候,難免有些許的距離感。特別是人生經歷尚少,未曾體驗過生活不易的少年時代,直接讀和記,體驗感其實非常差。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一老子其人,最早的書面記載見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聃」在西周是一種官職,是皇帝小時候的伴讀,老子是周景王的伴讀,周敬王的老師。周代太子的老師稱聃,周天子的後裔稱老子為聃公。
  • 悟者天成:《道德經》、《易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在讀《道德經》、《易經》的時候,只是覺得它說得有道理,卻根本不明白這些書要告訴我們什麼,內涵不清楚,學起來也迷茫。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這兩本書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它們都在講什麼。知道了總綱,學習的脈絡就會清晰的多。其實,《道德經》、《易經》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
  • 現代人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這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書
    說在前面,其實,《道德經》就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說明書。老子在講世界的本源真理,客觀規律,道的時候,用到強曰這個概念。道,這種概念,是很難說得清楚的,說出來就已經變味了,所以需要採取勉強,蠻橫霸道的解釋方法,給大家講述出來,也就是當下的簡單粗暴表述方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 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經》一,哲學與道學
    《道德經》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哲學之祖。準確來說,中國自古以來沒有所謂「哲學」。「哲學」是近代日本人翻譯西方著作用的一個替代性詞語,經近代中國文人翻譯日文著作引入而成。於今日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詞。 那麼古代中國怎麼稱呼「哲學」呢?道學!
  • 有人問:《道德經》裡的「經」是什麼意思?
    經的本意是織布時豎著排列的那些線,它們構建了布匹的整體框架,緯線就是梭子帶著穿梭於經線,橫織於布上的線,緯線可以在經線的框架之內編織出各具特色的布匹。衍生開來,所謂經典,就是為某種思想和學術構建的整體框架和核心結構。
  • 東嶽崛起!南區分離、教學樓重建...大冶東嶽中學的學生,註定是要被羨慕的!
    八年級一開學,就等老師一聲號令,各班同學便拿上凳子、書本,浩浩蕩蕩地前往東嶽南區。即便離開太久,東嶽的樣子已經有著些許改變。但只要踏進這個校園,往事就如同電影一樣一幕幕上映。新建的教學樓,恢弘大氣,牆上寫滿了專屬我們的東嶽精神:有「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東嶽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