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這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書

2020-12-15 隱士申子源

說在前面,其實,《道德經》就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說明書。

老子在講世界的本源真理,客觀規律,道的時候,用到強曰這個概念。

道,這種概念,是很難說得清楚的,說出來就已經變味了,所以需要採取勉強,蠻橫霸道的解釋方法,給大家講述出來,也就是當下的簡單粗暴表述方式。

比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上面這些斷句方式,各種版本,無論那種表達方式,那種斷句方式,都是表達這個道的表述性問題,和普遍客觀性問題。

道的可以表述,不可表述,意會,感悟,永恆,客觀存在性。

對一個概念的命名,稱謂,定義,無論怎麼樣去表達,它本質就是那麼樣的一個事物。

同樣一個人,一件事,可以黑白顛倒,可以立名目,本來我們學習認知世界是追本溯源的。

但是,有些人好的沒學到,學會了扣大帽子,攻擊別人,學會鑽法律空子,甚至有些人學會用術去控制別人,借運氣什麼的,傷天害理,去殘忍的打壓其他的生命。

道德經講述一個無為的道理,或者叫做無為的生活方式,學習態度,

那麼如果這樣去絕對化思考,就又入坑了,

因為老子又說了,動善時候,講究時機,不要亂動。

打拳擊也知道這樣的道理,蹦蹦跳跳,消耗體力,亂打昏招,最後不是給對手打趴下,而是累趴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

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

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很多家長老師在搞教育,動不動就是填鴨式的,而古代優秀的啟蒙式的教育方式,已經都忘光。

我們是一起分享這個世界,還是一起去佔有這個世界,這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當人們對待人事物的世界觀不一樣,導致人們的行為方式,事情的結果,都會不一樣。

當然,世界宏觀的態勢是有一定的定數的,誰都左右不了大趨勢,但是可以擺放自己生命的位置。

天人合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事物都處理不好,那麼人生世界的本質,理解宇宙的真相,肯定是曲解的。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最好的修煉,就在人世間。

《道德經》就是一本開啟宇宙真理的秘密,至於裡面的編碼密匙,看個人的領悟能力去開啟了。

寶藏就在家後院,你的鋤頭呢?

相關焦點

  • 想要讀懂晦澀深奧的《道德經》,推薦兩個公認好的解釋來輔助
    道德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它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理是什麼?就是亙古不變的,三千年前是這樣,三千年後還是這樣。不需要任何的條件才成立,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道德經》本是古文,又是至深的法理。現在人看起來一是晦澀難懂,二是難解真義。
  •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其才華,非常人所能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兩部經典,知道的人多,而讀過的人少,讀完並能融會貫通的更是少之又少,這兩部經書就是《易經》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老子所寫,洋洋5000多字,蘊含無窮的人生哲理。有人說:讀過《道德經》的人,便是一場智慧修行,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狂人魯迅也曾經說過:不讀《道德經》就不知道中國文化,不知道宇宙的真諦!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道德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與關令伊喜相逢時,被邀,著作出來的一篇,包含天地自然及人文社會學科類的智慧之作。道德經講述了,萬事萬物都。遵循於道的規律在自然的發展運行,自然的生存消亡。不管你願不願意,道都在那兒存在著,不管你守不守道,道都會從你身邊碾壓而過。合道而行。你將有德。離道而行,你將傷痕累累。因為道有自身的破壞力。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用《道德經》原理理解宇宙中的物質和暗物質,兼論宇宙膨脹原理
    為了說明宇宙的真相,我們還是要從先賢老子的《道德經》說起。《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這裡我們不去解析淺表的文字意思,老子在這裡講述了天地對待萬物眾生的法則,聖人眼中的時間百姓的狀態。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我始終覺得書不在多,經典的幾本書反覆閱讀,讀透讀懂,就能極大地擴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有所助益,小到如何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到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著作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怎麼學習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很難讀懂和理解,而且版本多,斷句複雜,有些句子按照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市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道德經版本,有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作者註解和翻譯的,所以初學道德經,選對書很重要。目前道德經的版本有王弼的通行本、河上本、郭店楚墓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分甲本和乙本)、唐代傅奕本等。
  • 「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用現代人的視角理解?
    ——《老子·第一章》「道德經」三個字中的「道」是什麼?有一位面試官問面試者。面試的小夥摸了摸頭,想了片刻說:「道應該就是道德吧」。後來,小夥子被刷了下去。但是從《道德經》裡卻可以找到答案,找到關於道的大智慧。我們通常可以把「道」解釋為「規律」。對我們現代人(不使用文言文的現代人)來說,這樣解釋基本上不會影響我們對「道」這個字的理解,相反地,會有助於我們理解。但是說實話,這樣理解可能並不準確。
  • 讀懂「星空」這本大書
    「天上的星星都一樣嗎?如果都是一樣的,這趟旅行多沒意思。」「這次旅行打算走多遠?」小朋友們圍在李元爺爺身邊七嘴八舌地問著自己心中的疑惑。要釋疑解惑,李元爺爺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嗖」的一聲開啟了宇宙之旅…… 上述的場景是中國科協科普專項資助、北京市科普專項資助出版的《李元爺爺帶你遊星空》一書中開篇的一幕。
  • 《道德經》與道、道家和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道教和道家就是一回事,道這一說法來自於《道德經》等問題,在講解這個問題之前,我也百度查閱了一些資料,後來發現說法各有不同。但為了以防我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還是按照我的老師的分享,用最精簡的語言進行歸納。知識只是讓我們理解它,而我們要透過知識去理解它背後的智慧以及運用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嗎?
  • 「大道至簡,上善若書」,《道德經》15句精髓,值得一生收藏品讀
    道德經:人生以不爭為本,「無事」才為福。《道德經》被奉為哲學鼻祖,在成書之時適逢春秋亂世,其書也是站在戰爭的角度闡述的智慧,而人生如戰場,所有的智慧本源則是相通的,在《道德經》中更是藏著人生處世的精髓。比如有這樣一句: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最新發現,宇宙邊緣是一堵牆?老子2000年前參透真相
    自宇宙大爆炸起,人們普遍認為宇宙處於不斷膨脹中,至今也尚未發現宇宙的邊界,又何來「牆」這一說呢?在我們固有的認識中,一提起宇宙就聯想到浩瀚無垠的萬象。在我們看來,宇宙應當是沒有邊界的,並一直不斷向外無限擴展延伸,但是,今年義大利的一家研究所的發現,對信奉「宇宙無窮論」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
  • 《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東嶽老師的課,已經講完了
    老子畫像也就是說,雖然我本人也曾解讀過《道德經》一書,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的解讀就一定是究竟,恰恰相反,我聽了王東嶽老師的課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所解讀的內容過於膚淺,有太多的地方甚至差強人意那麼,《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呢?其實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他已經講完了。
  • 中國的入世與出世:先跟《周易》學生存,後跟《道德經》學生活
    中國人中國人崇拜孔丘(孔子)、崇拜李耳(老子),幾千年歷史之下,最無爭議的有兩部經典,一是《易經》,另一個是《道德經》。兩本書作為最經典的智慧之書,兩者也都淵源頗深,不過《易經》更注重過程的轉變(包括結果在內),如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每一爻改變都會出現新的變化。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第一章,眾妙之門,宇宙的本源
    無和有這兩者,會同出而且不同的名稱而已。無和有也是同樣玄妙,幽昧深遠,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決竅。道是宇宙的本源及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或法規。宇宙有深奧的道,我們常懂的道必須去加深認識,它既可以用文字、語言能表達的道,但是,這不是永恆不變的道;我們把萬物加上名稱即名,方便我們記下,是有局限性的,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名。
  • 被篡改的《道德經》,隱藏著什麼?不言經而言道,讀經之正法!
    任繼愈版本的帛書道德經: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也,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斷句不同就算了,為什麼你把助詞「也」也省掉了?這省一個也可比多一個之對意思的影響打多了好嗎?
  • 道德經:安靜下來,回歸本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參透《道德經》這本書,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它讓人變得消極,甚至會覺得《道德經》就是一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書籍,根本不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它缺少一定的激情,似乎並不能夠為奮發向上的青年人留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顯然就是錯誤的。
  • 親子閱讀書單|科普系列之《一小時讀懂天文》
    於是我就給他買了這套《一小時漫遊科學》。這套書有六本,分別是《一小時讀懂天氣》《一小時讀懂世界》《一小時讀懂數學》《一小時讀懂科學》《一小時讀懂地球》以及這本《一小時讀懂天文》。說起科學,宇宙天文一定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塊。當我和孩子一起進科學館的時候,科學館上方吊著太陽與八大行星。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佛陀不是不宣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是要徹底弄清楚那些,窮極此生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斷除煩惱知苦滅苦上。佛陀在世的時代,沙門之間經常會進行辯論,而佛陀對於那些關於宇宙或是神人的形上學的問題一概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