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2020-12-17 興許就胡了

零零散散把霧滿攔江《我不過低配生活》看完,唯一留下印象是其中一篇文章《怎麼樣讀書,才算通透》。

自古以來讀書都被熱捧,被賦予極大的意義和功利目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然直到現在,讀書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階層上升通道。

但是讀書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先不講究效果如何,即便囫圇吞棗的看本書,能夠堅持下來都實屬不易。真要論效果的話,就更加難了。享受當下,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才是人的本能。

因而從霧滿江攔的這篇文章《怎麼樣讀書,才算通透》,從標題就很吸引人。這不就是人人要找的讀書版武林秘籍。

《怎麼樣讀書,才算通透》裡先講了價值觀對於讀書的重要作用。

三國時期的管寧,讀書很多,當一次他坐船翻了船後,找翻船的原因。他不是像我們想到水上浪太高,船不穩,而是得出結論是自己的帽子戴歪了。這個理由現在看來太搞笑了,但是在他們那個時代極其正常,為什麼呢?一代理學大師董仲舒學問夠大吧,他一樣犯這樣的錯誤。皇宮裡失火發生火災,董仲舒認為是皇上的德行不好,受到上天的懲罰。

為什麼管寧和董仲舒會這樣,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對,價值觀不對了,即便你讀再多書都會被扭曲。

而作者講了四個讀書方法:古學今用、洋學中用、理學文用、文學理用。這是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大概花一年時間。大多數人能通過第一層就改變很多了,都不用到第二層。

霧滿攔江終於使出殺手鐧,不僅告訴你怎麼讀書,還直接告訴你讀什麼書。就像把上帝的骰子提前透露給你。推薦了古書《道德經》。

為什麼是《道德經》。

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價值觀極其正的書,確實牛逼,很多大佬都是對這本書倒背如流,從這本書汲取了大把精華。比如《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新東方英語創始人俞敏洪對於《道德經》,在文章中或者演講中信手拈來,也強烈推薦大家要背下來。

霧滿江攔首先也是要求《道德經》這本書背下來,能夠做到倒背如流,要用的時候隨時能調取。必定這本書並不長,全文才五千多個字。

能夠背下來還不行,《道德經》可不是白話文,並不好理解。我們普通人藉助相關解析的書,比如南懷瑾講道德經,對於道德經有理解、認識。

最後學以致用,學完《道德經》後,拿本國外傳記,用《道德經》去套用,發現連國外的人物也能套上。你再看萬事萬物都不同。

張瀟雨在《商業經典案例課》中講到暢銷書作家塔勒布,從他的《隨機漫步的傻瓜》到《黑天鵝》到《反脆弱》,他的思想一以貫之,講的都是一件事,其核心就是一個英文單詞,叫:Optionality-金融行業詞-可選擇權。

可選擇權建立在三個認知上:

1、我們對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是難以預測的;

2、一件事情的結果和產生的影響是非線性的;

3、面對無法預測的非線性世界,我們應該製造「可選擇權」(Optionality),讓我們儘可能地暴露在好的「黑天鵝」的事件中;

這個「可選擇權」最核心的意義是: 它可能面臨的損失是可以承受並且有下限的,但是萬一好的「黑天鵝」發生,它帶來回報的上限可以非常非常高,甚至是上不封頂的。

《道德經》不就是上面所說的「可選擇權」,它的損失是可以承受的下限-不就是花幾本書的錢,然後花些時間、精力,去背、去看。說實話大部分人這個錢、時間、精力不花在這裡,也刷手機、玩遊戲去了。但是《道德經》帶來的回報可能是非常高,甚至是上不封頂。不然那麼多牛人在享受到這個好處後,來強烈推廣。

試試唄,這個賭注可以值得下,也許一本萬利。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研究《道德經》
    你也能想起他們的經典傳世著作,《論語》,《道德經》,等等。有多少人深入學習研究過聖人們的著作,並用來指導人生?在中小學課本裡,我們學到了一些有關的篇章,記得那些世代傳誦的語句「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會知道「上善若水,不爭即為爭」的道理。你是否覺得,在千年以前,這些先賢們就能有這樣的先進思想,真的很了不起?
  • 學習道德經,悟道的時候為什麼要損之又損
    大家在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有這樣的問題,肯定是被這句話給迷惑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要明白何為日損。讓我們來讀讀道德經中的損,深度的理解損是何物。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 今天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習《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3]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來看看網友們的看法:1.我們以前受到的教育就是教育我們明辨是非,而道德經教育我們的是,在是與非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存在,那即是道!是、非、實。2.學習《道德經》,以前人經驗指導現代生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個人、社會、國家之能力!
  • 怎麼學習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很難讀懂和理解,而且版本多,斷句複雜,有些句子按照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市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道德經版本,有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作者註解和翻譯的,所以初學道德經,選對書很重要。目前道德經的版本有王弼的通行本、河上本、郭店楚墓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分甲本和乙本)、唐代傅奕本等。
  • 《道德經》學習完後的感想
    ,在一輪的道德經學習結束。找點時間,安下心來,這一輪的道德經學習,我的這個歷程,學到了什麼,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呢?我是怎麼學習道德經的藉助網絡平臺,一個道德經微信群,每天一章,周日複習。每天的微信群發布,道德經的每章,並發布此章的解釋,研讀。
  • 道德經奧秘:人為什麼活著,有誰知道?
    親愛的李耳先生:您好,讀了您寫的《道德經》我心中充滿了困惑,我們這個時代尊稱您為老子,其實很多人並不懂您,也不看不懂您寫的《道德經》。可就是這樣,您的《道德經》也變成了暢銷書,傳遍了世界各地,非常火。您看,您寫《道德經》時也沒想到吧。
  • 如何學好《道德經》
    學好太極功夫,需要學習《道德經》,然而怎麼才能讀懂它,學好它呢?建議大家可以到喜馬拉雅收聽羅大倫博士講讀的《道德經》。近一段時期我將羅大倫博士講的《道德經》系統聽了一遍,感覺有很大啟發,看問題角度有了變化,心情非常好,明白了許多道理。
  • 悟者天成:《道德經》、《易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在讀《道德經》、《易經》的時候,只是覺得它說得有道理,卻根本不明白這些書要告訴我們什麼,內涵不清楚,學起來也迷茫。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這兩本書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它們都在講什麼。知道了總綱,學習的脈絡就會清晰的多。其實,《道德經》、《易經》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完整看過《道德經》,卻一口咬定它很消沉?
    痛定思痛,為什麼大家會對《道德經》產生這樣深遠而廣泛的誤解呢?我想,首先應該是相當一部分人懶於思考、人云亦云,對於流傳已久的《道德經》就是要保持「清靜無為」的觀點不加分析全盤接受。而且他們固執而想當然的認為,清靜無為就是無為,而無為,就是無所作為,那麼結論是什麼?
  • 學習《道德經》,重視培養逆向思維,讓思緒飛揚
    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包羅萬象,思想深邃,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深入學習就會發現,老子總是能看見常人之所未見,提出很多相反的思想。這也應當引起我們思考,要重視逆向思維的培養。01老子在很多地方都提出了相反的思想,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一系列的反義詞提醒我們看待問題不可片面,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
  • 道德經;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道德經又叫老子,因為是老子所寫,又叫五千言,因為有五千多個字。先介紹一下道德經的作者,和老子的老師,以及創造背景,然後在分析一下,老子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歷經兩千年,屹立不倒?為什麼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人生要做加法,更要做減法,減到極致就是通達!老子道德經48
    老子認為,學習知識是一個不斷增加的過程,需要人去主動的積累。當然對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增加自己的智慧是大有好處的。從這裡可以看出,老子並不反對學習。那些認為老子在鼓吹愚民的想法是不對的,都是對道德經第3章中的「常使民無知、無欲」斷章取義而產生的誤解。
  • 張朋悟道《道德經》功遂身退
    統治階級一旦你掌握了江山,必須是統治三十年以後,你才有資格施行什麼仁政,施行仁政也沒有說要排除武力。治理社會的時候往往先用手段,先用「暴力」,先把這個社會穩定下來,才有資格推行什麼道德教育,這是不矛盾的。《論語》還有「善者微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孔子和老子他們的思路是一樣的,無非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已。總之,老子雖然提倡以德報怨,但他並沒有放棄武力。
  •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幾千年經久不衰?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 《道德經》:「有容」乃大!
    《道德經》告訴我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房子的牆壁是死的,房子的空間才是可以用來在裡面活動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道德經》作為萬經之王,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麼普通的常識呢?因為「話粗理不粗」,老子的意思是要我們明白:「有容」乃大!
  • 《道德經》:為什麼你無法修道?有兩個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無法修道呢?對於這個問題,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有很詳細的說明。在《道德經》第七十章中,老子指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道是很神秘的存在。其實,真正的道,是非常簡單的。也是容易被人所理解的。
  • 《道德經》的世界性
    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 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為什麼說南懷瑾先生讀懂了《道德經》(深度好文)
    首發原創|《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學習觀想《道德經》第四十五章中講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所以,我們普通人,首先要做到天道酬勤,再往上要厚德載物,至上要修身修心,心懷天下!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學貫儒釋道,寫下流傳世名篇《人生至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 道德經,看透萬物的發展規律;立於不敗之地
    各位兄臺,大家好,我們接著學習道德經,今天我們來看,第六十四章,下為原著,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