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思維水平決定了其能達到的高度,而思維水平有很多方面構成,與先天的遺傳、後天的教育、個人的修為以及對經驗和教訓的態度等等。
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包羅萬象,思想深邃,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深入學習就會發現,老子總是能看見常人之所未見,提出很多相反的思想。這也應當引起我們思考,要重視逆向思維的培養。
01
老子在很多地方都提出了相反的思想,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一系列的反義詞提醒我們看待問題不可片面,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對待一個人也是這樣,要取長補短;判斷問題的是非也是這樣,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不可只聽一面之詞。
還有如「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裡的虛實、強弱用的多麼恰到好處,對於普通人,不僅要填飽肚子,更要精神充實,人才不會萎靡不振。
思想純潔了,自然心情舒暢,就會注意身體的保養,人的工作能力也會增強,有體力和意志做保障,才會堅持不懈,走向成功。
02
老子在《道德經》裡還指出,「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他告訴我們,不要求琭琭晶瑩像寶玉,而寧願珞珞堅硬像山石。
人要耐得住貧賤,經得起富貴,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不要還沒有怎麼樣,就尾巴翹得很高,這樣只會蹦得越高,摔得越狠。
還有如「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是至理名言,雖然時代變遷,但是真理永恆。
這二十個字言簡意賅,深思卻其味無窮,才知道有道之人原來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穿著樸素,形象一般,或躬耕樂道、枕石漱流,或閒雲野鶴、 寓情山水,但他們都有一顆深邃而又博大的心。
綜上可知,老子善於提出正反兩面的思想,在對比中讓我們懂得真假、謬誤和得失等等。所以我們也可以主動地學習這種思想,將其發揚光大。
03
學習老子的這種逆向思維,首先要對老子的思想和言論有個全面的把握,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而不曲解其意。當然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只要願意學習,肯鑽研,遲早會實現。
雖然暫時我們不能全方位地解釋老子的思想,但是可以先研究其部分言論,再逐步拓展。老子道經比較難,而德經相對好理解一點。
比如老子的德經第四十三章指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柔弱和堅強是相對的,有無也是相反的,老子能想到別人不注意思考的問題,看見更深層次的問題,又用極其簡單的方法指導我們行動。他用那個時代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得出最深奧的道理,不由得我們不拍掌道好。
04
老子運用逆向思維解決難題,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思維方式。它啟發我們,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不要鑽牛角尖,而要轉換思路,拓寬思維,要多角度、多維度去發掘,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思維水平逐步提高。
比如春秋時的鄭莊公曾經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要相見了。但是後來他殺死了弟弟共叔段,又想念母親,手下就出了個主意,讓他掘地見泉,隧道相見,從而沒有讓後人唾罵他忘恩負義。
再如,鄭國的子產有一天在晨間外出,聽到有婦人在哭,就派人將婦人抓來審訊,原來她就是親手絞死丈夫的兇手。
官吏很好奇,就問子產判斷的依據。子產解釋說:一般人對於自己的親人,一旦有病痛,必會為他擔憂;若是快死了,一定會憂愁懼怕;已經死了,必然有無限的哀痛。現在這位婦人丈夫死了,沒有哀痛之情,只有懼怕之意,所以可以推知有一些姦情。
所以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思考,可以讓思緒飛揚,讓思路開闊,讓思維更加健康。還猶豫什麼,趕緊去嘗試吧,在你的工作和學習中多多使用逆向思維,以前遇到的瓶頸問題就都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