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車,留在心底的記憶

2020-09-16 潁河東流

文圖:潁河東流

—————————

昨天,到正在建設的汾泉河國家溼地公園遛遛,一處景觀勾起心中的記憶。

位於駙馬溝上遊的這段景區,旁邊就是以前的漯阜鐵路老線路,新的漯阜鐵路線路南移6公裡左右,這條老線路閒置了,鐵軌已經拆除,留下的是長滿野草的路基。

曾經的漯阜鐵路綠皮車,直到步入2000年才基本淘汰,為留下那段美好的記憶,汾泉河溼地公園在老漯阜鐵路旁邊,打造了一處綠皮車展覽景觀,供遊人參觀,也是對當年的綠皮車的懷念吧。

看到眼前的綠皮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說是當年沒少坐,陌生的是好多年沒見過了。

記得第一次坐綠皮車是七十年代,大哥在南京軍區當兵,母親帶著弟弟和我,去南京看大哥。

當時,先半夜起來,父親用架車拉著我們,去太和縣城,乘坐公共汽車到蚌埠,然後半夜從蚌埠坐火車到南京。模糊記得,我身高夠著買半票了,為省錢,母親也沒給我買,好在上車檢查不嚴,到了車上也沒座位,人多擠的要命。第一次坐火車,害怕,緊張,緊拉著母親的衣角不敢鬆手。

第二次坐綠皮車是八十年代,大哥退伍到巢湖兵工廠工作,母親帶著我去巢湖看大哥,從太和坐公共汽車到蚌埠,然後坐火車到巢湖(當時叫巢縣),半夜才到巢湖。

第三次坐綠皮車是1983年當兵入伍時,從阜陽火車站坐的悶罐車,然後在淮北符離集換成綠皮車,一直坐到河北保定於家莊車站下車。部隊營房緊靠京廣線,夜裡過火車多,汽笛聲像豬叫,常常半夜驚醒,很不習慣一陣子。

後來就坐的多了,節假日去保定玩、去廊坊炮兵飛彈學校學習,去北京送稿子以及探家等等。

最難忘的坐綠皮車,是1988年去揚州見初戀,從石家莊一直站到南京,估計站了近二十個小時。那時候人特別多,根本買不到座位票,為找到座位,好多人都是挨著問乘客,你到哪裡哪裡下車,問到在下一站下車的,就站在乘客旁邊,等人家下車趕快坐上去。咱是軍人,也不好意思那樣,只能一直站著。

最驚險的坐綠皮車,是1989年去承德。當時我在連部當文書,一天晚上9點左右,我剛洗了腳,準備休息,營長突然來到連部,讓我去承德平泉縣找連長(連長當時在老家休假),和連長一起去找連隊的一個兵,據說是跑回家了。一刻也不能停,立即去望都縣坐火車。我連襪子也沒來得及穿,指導員給我錢,通訊員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就出發了。

一路上,通訊員累的氣喘籲籲,緊趕慢趕,到瞭望都縣火車站,老遠就看見火車已經徐徐開動,我急忙翻過護欄,奔跑衝了過去,正好看見一個車門列車員正準備關閉車門,我忙揮手高喊:「有緊急軍務,不要關門」!

列車員見狀,半關的門停了下來,我嗖地竄上去,緊攥住門把手上了車,好險,在慢幾秒鐘就完了,上車後,才把車票給補上。

最愜意的坐綠皮車,是九十年代,退伍後我在項城工作,每次回老家,從項城站坐漯河發往阜陽的火車。

項城到太和,也就是八、九十公裡,中間停靠八站,有鄭郭、沈丘、趙寨、紙店、宋閣、界首、三角元、太和,綠皮車最快時速不到60公裡,一般時速也就是40公裡左右。火車上的人也少,不過車上到挺乾淨,坐在車上,火車晃晃悠悠,不緊不慢,望著窗外,綠意正濃,沿途莊稼一眼望不到邊,美景盡收眼底,若是在冬季,綠油油的麥地裡,還能看到野兔奔跑,野雞遊蕩。

綠皮車,嚴格地說,承載了七零後以前人們太多的記憶,那段擠綠皮車的經歷,總是揮不去忘不掉,不管現在及將來交通工具多少發達先進,綠皮車,總會不時在人們的腦海裡浮現……

相關焦點

  • 「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在哈爾濱開業
    「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在哈爾濱開業 2017-09-22 20:43   中新網哈爾濱9月22日電 (張龍 記者 王舒)在著名的「冰城」哈爾濱主城區內的主要街道西大直街上,一輛東風4B型內燃機車牽引著兩節綠皮車廂靜靜地「停」在街邊,穿過「站臺」走進車廂,側面的牆壁上,一列迷你蒸汽機車正滿載著啤酒一路向前,「沿途」的客人笑著取下啤酒、舉杯暢飲……22日晚,由哈爾濱鐵路局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打造、黑龍江省內唯一的「綠皮車記憶
  • 哈爾濱開辦「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
    9月22日晚,由哈爾濱鐵路部門打造、黑龍江省內唯一的「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正式面向社會開放,讓哈爾濱這座歷經中東鐵路100多年發展變遷,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又增添了一座鐵路主題文化休閒景觀。圖為餐廳外景的車廂餐廳和外部「站臺」餐區。
  • 「綠皮車」始終是我們難忘的記憶
    在車上,或許他們曾一桌打過撲克、或許他們曾聊著夢想小酌幾杯、或許他們曾被睡覺的鼾聲吵得睡不著覺.......無論怎樣,那段綠皮車的記憶都成為了抹不去的記憶刻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鐵動車組逐步取代了綠皮火車。儘管綠皮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但綠皮火車帶給我們的種種都使人難以忘卻。
  • 哈洽會上的「綠皮車記憶」:將退役車廂變成火車主題餐廳
    「綠皮車記憶」哈洽會現場,各種新奇的展位吸引著訪客的眼球,而一個「綠皮車記憶」的展位格外亮眼。在B區5號展位,哈爾濱鐵路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搭設了一間「綠皮車記憶」餐廳,以其獨特的造型和人們記憶裡綠皮車的溫暖,引得中外客商及媒體記者紛紛駐足。「綠皮車記憶」,是將退役的綠皮車車廂進行再生利用,經過重新裝修,將廢舊車廂變成火車主題餐廳、主題旅館、主題度假村等經營項目。
  • 綠皮車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綠皮車的那些事兒  朋友的女兒喜歡旅遊,前段時間,瘋丫頭又去了漠河,在微信圈裡曬照片,其中一張就是在漠河車站拍的,這張照片中最顯眼的,是一列停靠在站臺上長長的綠皮火車。看到高鐵動車時代依舊存在的「老物件」,突然有想寫一篇關於綠皮車的文章。
  • "神車"京滬1461/1462退出 請給窮人留一趟綠皮車
    從6月27日開始,被乘客和火車迷稱作「神車」的京滬1461/1462次「綠皮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1461/1462次列車作為京滬線上唯一的一趟「綠皮車」,途經京、津、冀、魯、皖、蘇、滬等7省市,中途停靠24站,全程硬座票價88元。新更換的列車加裝了空調,把燒水煤爐也換成電開水爐,餐車也全部使用電磁爐灶做飯,乘車將更加舒適。
  • 謝謝你,「綠皮車」
    知道有綠皮車時,還是大二時聽同年級老鄉說起。與綠皮車綁在一起的記憶,有各式氣味,有零食撲克,有嬉笑怒罵,更有裝滿煙火氣的青春。綠皮車,為「路通」的一種,也是囊中羞澀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的保障。但它伴隨著一代人或溫暖或感動或辛酸的記憶,卻總能歷久彌新。 所以,謝謝你,綠皮車。
  • 留在心底的溫暖(作文素材)
    留在心底的溫暖(作文素材) 2013-09-04 17:0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綠色火車不等於綠皮車,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綠皮車
    綠皮車,作為中國幾代人記憶中火車的代名詞,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隨著高鐵的日益發達,目前還在運營的傳統意義綠皮車大約還有80多對。但大家已經發現,近年來跑在鐵路上的火車,除了高鐵和動車之外,基本上都是綠色的火車了,難道這些都是以前人們口中的綠皮車嗎?
  • 綠皮車改造:河北石家莊商業綜合體VS山西晉中139記憶公園
    山西晉中也有這樣也一個類似的創意,晉中139記憶公園,曾經為國家經濟作出過貢獻的鐵路線,蒸汽機噴出的滾滾霧團,劃破天空的汽笛轟鳴聲,車輪碾壓過鋼軌接縫的有節奏感的震動。都是利用廢舊的綠皮車和鐵軌搭建的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一個是商業綜合體,一個是主題記憶公園。屏幕前的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 乘坐綠皮車出行的六個好處,許多人不知道。
    人們出行的選擇性變得豐富多樣,然而即便有這麼多先進的交通工具,卻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依然眷戀乘坐綠皮車旅行,乘坐綠皮車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著廣大的民眾?綠皮車的票價相對於高鐵飛機,便宜的不只是一點點,而是好幾倍,對於想省錢的乘客來說乘坐綠皮車好無疑問為是首選。這一點對於有錢人來說就納悶了:「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高鐵不去坐?高鐵的速度又快,環境又舒適又乾淨」,這和「何不食肉糜」沒有區別。有的人說窮人難得服侍:「沒有高鐵盼高鐵,有了高鐵想綠皮。」這是貧窮限制的想像。
  • 這麼多年的綠皮車一直承載著初心!
    在人們的印象中,普速列車就是綠皮車,就是慢、環境差的象徵。其實如今的「綠皮車」跟人們印象中的綠皮車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經過多次鐵路大提速之後,除了臨時列車和局管內的一些無字母開頭列車,其他普速列車基本都破百了。
  • 外婆家的綠皮車,承載了外婆對我們的愛
    導語: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趟屬於自己旅行的綠皮車,或者遠行,或者去讀書,更或者是去那個親近的外婆家。汪曾祺說過:有人說故事像說著自己,有人說著自己像說故事。01 跟隨外婆的綠皮車不一樣的年代,有不一樣的記憶承載體。
  • 南昌現首個「火車主題」餐廳 退役綠皮車煥發新生機
    原標題:南昌現首個「火車主題」餐廳退役綠皮車煥發新生機  東方網9月27日消息:「顧客朋友們,歡迎乘坐本次列車,列車將沿途經過14個地點。」國慶節來臨之際,江西南昌首家綠皮車火車主題餐廳正式營業,不少民眾來此體驗美食之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27日晚間,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樟樹林大火車美食廣場的「火車主題」餐廳。
  • 開往春天的列車 我市首家「綠皮車」特色民宿集群亮相汝南
    駐馬店日報訊 (記者 王曉晶 通訊員 張 萌)背著行囊,踏上綠皮火車,你就擁有了詩與遠方……「聽說汝南有了綠皮火車,我們今天特意從市裡跑過來,就是想和綠皮車「綠皮車太有懷舊感了,而且孩子沒有見過這種火車,看見綠皮車特別新奇。」……10月13日,在駐馬店市汝南縣宿鴨湖畔的中國漁都·汝南宿鴨湖「開往春天的列車」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綜合體,記者看到很多遊人在已見雛形的綠皮車特色民宿區體驗、拍照。廢棄的綠皮火車搖身一變,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 青島綠皮車退出歷史舞臺 記者體驗最後一班車
    至此,由青島始發的綠皮車將成為歷史,在青島火車站,乘客們再也不會看到綠皮車的身影。昨日,記者乘坐K8254/1次列車前往煙臺,親身體驗最後一班綠皮車。  還得燒鍋爐  走進綠皮車,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煤煙味,呼吸慣了青島新鮮的空氣,著實有些不適應。仔細一看,每節車廂上面都有一個小煙囪,往外冒著白色的煙。
  • 震澤池塘橋刻在心底的記憶
    無論世上有多少座橋,無論這些橋經歷了多少風雨,搭建了多少城市,山村的通途,我們記憶中都有一座橋,也許有名,也許無名,只因它在我們的生命中承載過深刻的一幕。我也有這麼一座橋,鐫刻在心底,它的名字叫池塘橋。
  • 致敬綠皮車:不是所有火車都叫綠皮車,現存的綠皮車全是公益列車
    綠皮火車主要指的是中國鐵路第二代鐵路客車(中國鐵路第一代客車比較混亂,是改革開放時期進口國外的,型號雜亂,早就退出客運不知多少年了,除了博物館跟少數的特殊用途基本上看不到),目前還能看到的綠皮車車型有22型、22b型、22c型以及25B型。其實現在能有25B就不錯了,偶爾能看到22B火車22C也算是運氣了。22型聽說過但是我話真沒見過活的!
  • 火車·悅讀|綠皮車裡的人情味兒,到底是什麼味兒?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按下了這麼幾十萬次快門」大家好,我叫錢海峰,我是拍綠皮車的。▲ 2009年8月14日 上海開往北京的1462次列車在經過南京長江大橋2008年,我開始拍攝綠皮車。
  • 煙臺火車站告別60年"綠皮車" 到青島多花16元(圖)
    」正式退役,這些美好的乘車記憶被集體封存。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在『綠皮車』上工作了。21日起,煙臺—青島—棗莊西的兩對列車將正式改成25G型空調車。」劉峰說,這也意味著濟南路局的最後一對綠皮車正式『退役』,煙臺乃至山東省內,將很難再看到「綠皮車」的身影。    從2003年就開始跑綠皮車的劉峰,2009年正式調到煙臺到青島線路上。他告訴記者,對乘務員來講,換成空調車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工作強度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