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潁河東流
—————————
昨天,到正在建設的汾泉河國家溼地公園遛遛,一處景觀勾起心中的記憶。
位於駙馬溝上遊的這段景區,旁邊就是以前的漯阜鐵路老線路,新的漯阜鐵路線路南移6公裡左右,這條老線路閒置了,鐵軌已經拆除,留下的是長滿野草的路基。
曾經的漯阜鐵路綠皮車,直到步入2000年才基本淘汰,為留下那段美好的記憶,汾泉河溼地公園在老漯阜鐵路旁邊,打造了一處綠皮車展覽景觀,供遊人參觀,也是對當年的綠皮車的懷念吧。
看到眼前的綠皮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說是當年沒少坐,陌生的是好多年沒見過了。
記得第一次坐綠皮車是七十年代,大哥在南京軍區當兵,母親帶著弟弟和我,去南京看大哥。
當時,先半夜起來,父親用架車拉著我們,去太和縣城,乘坐公共汽車到蚌埠,然後半夜從蚌埠坐火車到南京。模糊記得,我身高夠著買半票了,為省錢,母親也沒給我買,好在上車檢查不嚴,到了車上也沒座位,人多擠的要命。第一次坐火車,害怕,緊張,緊拉著母親的衣角不敢鬆手。
第二次坐綠皮車是八十年代,大哥退伍到巢湖兵工廠工作,母親帶著我去巢湖看大哥,從太和坐公共汽車到蚌埠,然後坐火車到巢湖(當時叫巢縣),半夜才到巢湖。
第三次坐綠皮車是1983年當兵入伍時,從阜陽火車站坐的悶罐車,然後在淮北符離集換成綠皮車,一直坐到河北保定於家莊車站下車。部隊營房緊靠京廣線,夜裡過火車多,汽笛聲像豬叫,常常半夜驚醒,很不習慣一陣子。
後來就坐的多了,節假日去保定玩、去廊坊炮兵飛彈學校學習,去北京送稿子以及探家等等。
最難忘的坐綠皮車,是1988年去揚州見初戀,從石家莊一直站到南京,估計站了近二十個小時。那時候人特別多,根本買不到座位票,為找到座位,好多人都是挨著問乘客,你到哪裡哪裡下車,問到在下一站下車的,就站在乘客旁邊,等人家下車趕快坐上去。咱是軍人,也不好意思那樣,只能一直站著。
最驚險的坐綠皮車,是1989年去承德。當時我在連部當文書,一天晚上9點左右,我剛洗了腳,準備休息,營長突然來到連部,讓我去承德平泉縣找連長(連長當時在老家休假),和連長一起去找連隊的一個兵,據說是跑回家了。一刻也不能停,立即去望都縣坐火車。我連襪子也沒來得及穿,指導員給我錢,通訊員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就出發了。
一路上,通訊員累的氣喘籲籲,緊趕慢趕,到瞭望都縣火車站,老遠就看見火車已經徐徐開動,我急忙翻過護欄,奔跑衝了過去,正好看見一個車門列車員正準備關閉車門,我忙揮手高喊:「有緊急軍務,不要關門」!
列車員見狀,半關的門停了下來,我嗖地竄上去,緊攥住門把手上了車,好險,在慢幾秒鐘就完了,上車後,才把車票給補上。
最愜意的坐綠皮車,是九十年代,退伍後我在項城工作,每次回老家,從項城站坐漯河發往阜陽的火車。
項城到太和,也就是八、九十公裡,中間停靠八站,有鄭郭、沈丘、趙寨、紙店、宋閣、界首、三角元、太和,綠皮車最快時速不到60公裡,一般時速也就是40公裡左右。火車上的人也少,不過車上到挺乾淨,坐在車上,火車晃晃悠悠,不緊不慢,望著窗外,綠意正濃,沿途莊稼一眼望不到邊,美景盡收眼底,若是在冬季,綠油油的麥地裡,還能看到野兔奔跑,野雞遊蕩。
綠皮車,嚴格地說,承載了七零後以前人們太多的記憶,那段擠綠皮車的經歷,總是揮不去忘不掉,不管現在及將來交通工具多少發達先進,綠皮車,總會不時在人們的腦海裡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