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博物館藏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共106件(組),為日本大谷光瑞(ōtani Kōzui,1876年12月27日—1948年10月5日)於1902年11月至1903年1月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進行的第一次探險活動所得。
大谷光瑞,日本京都府人,日本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1903年),探險家,為西本願寺第21代宗主明如(大谷光尊)的長男。十歲剃度,學習院畢業後,留學歐洲。
1900年,在倫敦留學的大谷光瑞聞知一些西方人在中國、印度等地進行探險所獲頗豐,受此啟發,他決定組織日本人進行探險。
1902年11月至次年1月間,大谷光瑞利用留學歸國之便,以探尋佛跡為名,組建「大谷探險隊」,前往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鹿野苑(Deer Park)、佛陀伽耶(Bodh-Gaya)、靈鷲山(Griddhkuta Hill)、王舍城(Rajagaha)、哈達(Hadda)等地,考查古蹟、搜集文物,是謂「大谷探險隊」的第一次探險活動,也是大谷光瑞本人唯一親自參加的一次。
這次探險收穫了不少古代的石雕佛像、佛龕構件等類型文物,這些文物一部分被放置於京都本願寺內,另一部分則存放在京都恩賜博物館(現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前身)。
1909年,在大谷光瑞主持下,本願寺於大阪和神戶之間的武庫郡須彌月見山新建一座別邸——二樂莊,作為存放、整理這批數量龐大的文物之用。
1914年,由於多年大規模的考察探險、修建二樂莊,以及資助日俄戰爭等一系列活動,西本願寺財政耗費巨大,巨額的債務迫使大谷光瑞於5月17日辭職,開始了其海外遊歷和布教的生涯。1915年4月,大谷光瑞到達大連,出席西本願寺關東別院的落成典禮,並最終決定將中國的旅順作為其後半生的居留地。
大谷在旅順新市區買下了一所俄國式建築,將其大量藏書經由上海運抵旅順。1916年,大谷將其保留的文物,主要是古印度佛教造像和發現於中國新疆、甘肅等地的古絲綢之路文物也一併運到旅順。
據說,這部分文物在1916年由滿鐵轉到旅順,大約是保存在滿蒙物產陳列所,這個陳列所是1917年4月開館的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的前身,也就是如今旅順博物館的前身。據原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日本學者森修的回憶,大谷光瑞的這些文物資料大概先暫時運到帝俄時代俄清銀行的舊址,當時叫千歲俱樂部的樓裡。在那裡清點數量,記錄品名後才保管,時間是大正六年(1917年)四月。
由於所謂的考古探險活動,這批文物中的古印度佛教造像大多已經因為粗暴的文物劫掠行為失去了其完整性,成為了殘片,從而喪失了其原有的藝術價值,然而這些佛教造像仍擁有很高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