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東漢末年曹操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其子曹植才高八鬥七步成詩;東晉時王羲之作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子王獻之也是大書法家他的《三希帖》曾被乾隆皇帝視為「國寶」;北宋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就佔了「唐宋八大家」三個名額,創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蹟;帶領大家抗擊非典和新冠的鐘南山院士的兒子鍾惟德也非常出色,他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同父親一樣投身杏林,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兼博士生導師。
作為當代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楊振寧無論在科技還是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被評價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後,二十世紀第三位具有全面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近年來被人討論更多的倒是楊振寧與前妻杜致禮的師生戀,還有與現任妻子翁帆的忘年戀。那麼楊振寧的眾多子女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與杜致禮的師生戀
1922年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5歲時就在母親的教導下認識了三千多個字,學習成績出色的他順風順水考進了西南聯大,1944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完成了本碩連讀。
作為優秀畢業生,剛出校門楊振寧就被分配在西南聯大附中教書。一名叫杜致禮的女生,就像一隻自由自在、明媚可人的小百靈,飛進了楊振寧心中。杜致禮出身名門,她父親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將領杜聿明,17歲的杜致禮能歌善舞,秀外慧中,在學校裡深受大家喜愛。
22歲的楊振寧才識淵博、玉樹臨風。或許是因為年齡相近,相較於其他老師,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杜致禮更喜歡去找楊振寧探討。就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暗生情愫,但是「發乎情止乎禮」。一方面二人目前還是師生關係,另一方面楊振寧即將去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於是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一年後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讀博期間楊振寧沉浸在學術研究的海洋中,他不斷的吸取知識充實自己,認真搞事業,無暇思考感情問題。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楊振寧沒有停止攀登,1949年,他繼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一次,楊振寧去普林斯頓的一家中式餐廳吃飯,偶遇了也在美國留學的杜致禮。緣分就是這樣美妙,二人重逢在這個浪漫而溫馨的聖誕夜。四年未見,絲毫沒有生分,反而有說不完的思念,再次相遇的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有情人終成眷屬,1950年,這對年輕人執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衛斯理學院畢業後杜致禮留下任教,並且認真做一個賢妻良母支持楊振寧,楊振寧則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之中,二人琴瑟和鳴,婚後生活非常幸福。
1957年楊振寧同李政道發現了震驚世界科學界的理論「宇稱不守恆理論」,這個令所有科學家激動的理論,也使楊振寧和李政道年紀輕輕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禮上優雅時尚的杜致禮被瑞典國王挽進場,並以一支舞驚豔全場,一時風光無限。感情可以不被世俗束縛,但是卻逃不過時間與衰老,2003年杜致禮因癌症去世。
82歲與28歲的翁帆忘年戀
2004年楊振寧陷入輿論風波,82歲的楊振寧同28歲的翁帆結婚了,這段忘年戀並不被大眾所看好。人們用從狗血電視劇中得來的「經驗」來給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定義,開始義正言辭地戰隊、批判,仿佛他們才是事件的主角。
但是熱鬧是網友的,處於風波中心的楊振寧和翁帆卻看得很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們之間的愛情不需要其他人的認可。杜致禮是楊振寧的白玫瑰,兩個人攜手拼搏共享輝煌叱吒學術界;翁帆是楊振寧的紅牡丹,她帶著楊振寧走出妻子去世的悲痛,遠離學術圈,做一個普通幸福的老人。
楊振寧曾向翁帆告白說「她是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二人無論出席公開活動還是私下遊玩被偶遇,都是十指相扣,十分幸福。
三個子女皆是棟梁
楊振寧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和前妻杜致禮所生。楊振寧非常重視對子女們的教育,他認為「一個小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而且不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小孩身上可能完全不一樣。」發現興趣、培養興趣很重要,虎父無犬子,楊振寧的兒女們也都是行業精英。
長子楊光諾是一名計算機學家,受優秀父母的影響,從他小就成績出眾,畢業於密西根大學。很多人會想「光諾」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有關嗎?其實光諾的名字是爺爺取得,沒想到出生沒幾年,楊振寧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算是一個美妙的巧合,他還曾與愛因斯坦合照。
老二楊光宇,是跟楊振寧最像的人。光宇從小就對科研十分感興趣。與父親不同的是楊光宇沉溺於太空探索,神秘的宇宙對他有著絕對吸引。楊光宇擁有私人天文臺,他有著敏銳的觀察力,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許多小行星。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化學博士,在某公司擔任化學工業分析研究員,可謂是全才了。
1961年楊又禮出生,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兒,從小就備受寵愛。於是養成了她活潑開朗、熱情生動的性格,她經常隨父親在世界各地旅遊,精通各國語言。楊又禮沒有像父親還有哥哥們一樣,去做科研人員。身為家裡唯一的小公主她並不恃寵而驕,反而從小就有一顆仁善之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長大後果然成為了一名醫生救死扶傷。
一個人的成功雖然與成長環境有關,但是這些都是客觀因素,只能決定片面,未來最主要的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願你我這樣的寒門學子也都能用知識改變命運,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