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出沒,用愛感化?還是嚴厲教育?請制定規則!

2020-12-18 點點育兒小幫手

家有「搗蛋鬼」,我們該怎麼做?—— 小狗點點

#家有熊孩子#前段時間,我看到有網友說家裡的孩子太搗蛋,想嚴厲的管他,又怕不利於他成長;想要管得寬鬆點,又怕把孩子慣壞,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拿家裡的搗蛋鬼怎麼辦!

其實這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那我們在面對家裡的小搗蛋,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小編認為,打不得,罵不得,寵不得,愛不得!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打不得,罵不得,寵不得,愛不得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說寵不得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家長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這時需要家長的引導。

如果家長一味遷就、謙讓,會讓孩子容易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這種過度寵愛,削弱了孩子的上進心和競爭力,當他遇到激烈競爭時,極易產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現實。

愛不得,我所說的愛不得,是父母要適當地愛孩子而不能讓他過分依賴。

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容易膽小害羞、適應力差,缺乏自立能力、易內心情緒不穩定。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為他大包大攬額安排好一切。

而打不得、罵不得呢,是說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一言堂」和「專斷」,而且絕對不能採用暴力模式。

專斷和打罵的溝通模式,不僅會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遠,還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父母應該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交流關係。

怎麼做

再明確了上述三點後,我們來聊聊到底怎么正確的應對「搗蛋鬼」

小編的建議是:樹立家長的權威性。

在這裡要明確一點:權威不等於專斷。我們樹立權威性形象,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而不是單純地讓他聽話服從。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小編認為,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無規則,不成方圓」說的就是這個理。

而我們在制定規則時,應當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什麼事是絕對不可以做,什麼事是有商量餘地的。

比如,玩火是絕對不可以的,吃糖的數量卻是可商量的。家長要分清事情是輕重,從而靈活地制定規則。

其次呢,規則要具有可執行性。也就是說,要把規則具體化,數位化。

比如:每天21:00做完作業後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要是孩子沒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則動畫片時間縮短。

這裡要注意,規則的制定一定要讓孩子參與,也可以讓孩子提方案,家長在旁進行引導。

在制定規則時,要儘量解釋清楚,而不是直接宣布。

比如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多吃糖,可以藉助一些科普書、動畫片來幫助孩子理解。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就放棄溝通,這是很不明智的。

除了可執行性外,還要有統一的執行標準,也就是說同一件事,家長在每次採取措施時,都應當用同一套標準。

同樣的,家裡的大人都要執行這個標準,不然容易造成孩子認知混亂,從而規則作廢。

最後一點,以身作則。也就是家長同樣要遵守規則。

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孩子不聽父母的,他們模仿父母!」

想讓孩子做到,那自己也得先做到,帶頭違反規則是不行的哦!

總結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你學會怎麼應對「搗蛋鬼」了嗎?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1. 打罵不得、一味遷就不得、過分依賴不得

2. 和孩子一起制定可執行的規則,並遵守。

感謝大家觀看到這裡,希望本文能幫助大家在愛和教育之間找到平衡,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或者別的想法,可以私信點點或者在評論區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小知識,請關注點點,和點點一起成長!

點點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部分案例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熊孩子火鍋店掀桌潑開水,女孩遭毀容,母親淡然: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成了國民關注的重點。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孩子的言行舉止透露著家長的個人品行和教育。不知道從何起,熊孩子成了大家極為厭惡的一類人。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用在熊孩子的身上再貼切不過。17年的熊孩子潑火鍋案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
  • 狂吼奶奶引熱議 熊孩子真正缺的是規則教育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的素質教育很有問題,霸道、不尊重長輩,是溺愛帶來的惡果,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有網友表示,這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如果孩子懂得感恩,就不會這樣霸道。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似乎都沒有說到根上。家長對孩子溺愛,或教育孩子感恩,其實都是在和孩子做交易。
  • 只要家長教得好,世上根本就沒有熊孩子!「家庭教育」很重要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成長中受到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是一個乖小孩還是一個熊孩子。有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闖禍之後喜歡用「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啊」來為自己的孩子開脫,但是卻從未想過,如果自己能把孩子教好的話,孩子根本就不會闖禍,不會讓人不喜。
  • 蚌埠市老師和家長熱議教育懲戒新規則
    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2020年的最後一天,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原則、程序、措施、要求等。儘管正式施行日期是今年3月1日也就是寒假過後,但在教師和家長中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 熊孩子越來越多,該反思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年輕父母有些責任感較弱,對孩子管教較少,大多都是將孩子丟給老人,但老人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的,這樣孩子等於是放養狀態,沒有人教育,那麼成為熊孩子的可能自然就大了。父母對孩子太嚴格,子女活在這樣的壓力下,終有一天會情緒崩潰,孩子一旦被父母惹毛,那麼肯定會越來越叛逆,性格走向極端,過度嚴厲的教育對孩子並不適用。
  •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該打還是要打,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自從熊孩子事件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很多家長對自家孩子的管教越發上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養出了一個「熊孩子」。孩子肯定都是調皮的,但最讓家長們頭疼的還是,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我們又該怎麼管教?該打就打嗎?
  • 「教育懲戒規則」終於落地,重建學校權威正當其時
    《規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規則》還強調,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醞釀已久、一再「跳票」的教育懲戒規則,終於要正式出爐了。而就在前不久,廣東等地已率先明確允許老師「罰跑罰站」。
  • 愛惡作劇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其實不然,他們或許更聰明
    要知道,惡作劇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重點是看他們能不能正確地把握一個度,那麼家長在發現孩子惡作劇之後不要嚴厲地批評他們,試著用平靜的態度對待這件事情,明確的告訴他們,哪些事情是正確的,哪些事情是錯誤的。最後,制定規則。有的時候孩子不能準確地把握好"度",所以在惡作劇的時候會做出令人不開心甚至是反感的事情,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制定規則,建立他們的規則意識。
  • 我不是「熊家長」,你也不是「熊孩子」!這5種高贊的教育方式,值得看看!
    有時候,被父母輕易忽略的,恰恰是孩子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課:情緒教育。孩子哭泣還是開心,都沒有人教他應該要去分析你的情緒,當時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導致的。很多家庭中,孩子只要一哭,家長就開火。情緒教育的缺位,不止是孩童時代的委屈和壓抑,影響的可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人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言語。請記住,沒有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孩子壞脾氣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父母,有責任用耐心去找到那個原因。
  • 「熊孩子」危害到底有多大?孩子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
    不知你可曾遇到熊孩子去你家拿走了你心愛的玩具、損壞了你貴重的物品、不斷挑釁你脾氣的底線,最終你言語或者動手去教育他,反被熊孩子惡人先告狀,最後委屈、不忿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 其實熊孩子的這些行為,還只是他們的「小把戲」,下面大家看看熊孩子「熊」出人命的行為,讓人義憤填膺!
  •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
    新時代的教育,嚴格不等於嚴厲,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家長總是覺得越嚴厲的教育就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更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評懲罰。
  • 英語口語:熊孩子用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熊孩子用英文怎麼說? 2015-09-25 09:38 來源:滬江 作者:孔小白   經常,我們會對著一些調皮搗蛋的小孩子「熊孩子,熊孩子」的喊,但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呢?
  • 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組織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為深入學習教育部制定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因此,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堅持育人為本;應當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應當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健全工作機制,落細落實一是要把握內容的限定性。學校要結合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但不能突破《規則》紅線。二是把握規範的可操作性。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形式和規則,要清晰明確、科學合理、易於操作。三是把握程序的合法性。
  • 讀完《操縱心理學》才明白:想用愛感化「操縱者」,只是痴人說夢
    安嘉和採取了很多操縱者都會使用的辦法:在暴力之後又情真意切地承認錯誤,苦苦哀求妻子原諒對方,並表示自己的一切都是因為太愛對方。而梅湘南的反應,又恰恰是被操縱者的大忌,她誤以為這真的是愛,然後,試圖用自己的愛去感化一名操縱者。臨床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瑞克博士(Harriet B.
  • 熊孩子逛超市把桃子全部戳洞,寶媽無奈包圓,網友:容易挨揍
    所以現在對於那些調皮的孩子我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熊孩子,在寶媽圈也一直有一種說法: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而熊孩子們也是徹底「貫徹落實」了這一說法。熊孩子逛超市把桃子全部戳洞,寶媽無奈包圓最近,湖南長沙的一位熊孩子就在小視頻當中火了。
  • 嚴厲,是更大的愛
    作為企業一把手和管理者,我們要明明白白告訴下屬哪些「高壓線」不能觸碰,一旦下屬觸碰,就要施予嚴厲的懲罰。想像一下,假如你的生命有可能遭遇危險,此時有人嚴厲地呵斥並制止了你,你會不會對他感激萬分?你不會埋怨他的態度是否嚴厲,他的用辭是否得體,因為你深深地明白,這位滑雪教練是真心為你好!這就是嚴厲的愛,一份更大的愛!
  •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事後辯解:孩子還小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國慶出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親子遊,帶著孩子旅遊如果父母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出現不文明行為。雖然景區從輕處理只是罰款500塊錢,但是很多網友卻認為應該對「熊孩子」重罰,讓他長教訓。如何避免將孩子養成熊孩子?1) 理解孩子的「熊」孩子並不是一出生就「熊」的,一定是有原因造成了孩子現在的局面。
  • 說起教育熊孩子來,這本德國老童書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說起教育熊孩子來,這本德國老童書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你是如何教導自家的熊孩子不要做危險和不適宜的事情?老祖母們幹起這個來特別有一套。看到這本德國的老童書,仍然讓人忍俊不禁。
  • 《奇葩說》嶽嶽:對熊孩子的教育,遠不止過肩摔!
    嶽嶽說:「社會對熊孩子的教育,遠不止過肩摔、飛毛腿,更不只是打罵和批評。一切皆教育。」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通過語言互相交流,通過行為互相影響,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滲透著教育。嶽嶽說的「一切皆教育」,那麼傅首爾的「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她能讓熊孩子看到另一種成人,與他父母不同的優雅的成人,正在包容著什麼,正在做著什麼樣的示範。我個人認為:如果熊孩子不是很過分,我也和傅首爾的選擇一樣:「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 8歲熊孩子打碎餐館玻璃,老闆上門索賠,媽媽:你還有臉找上門
    現代社會中「熊孩子」屢見不鮮,他們的殺傷力堪比火箭炮,一不留神,就讓你產生想掐死他們的衝動。如今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存在一個不好的共同點,就是對「熊孩子」調皮搗蛋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任由孩子「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