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搗蛋鬼」,我們該怎麼做?—— 小狗點點
#家有熊孩子#前段時間,我看到有網友說家裡的孩子太搗蛋,想嚴厲的管他,又怕不利於他成長;想要管得寬鬆點,又怕把孩子慣壞,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拿家裡的搗蛋鬼怎麼辦!
其實這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那我們在面對家裡的小搗蛋,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小編認為,打不得,罵不得,寵不得,愛不得!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打不得,罵不得,寵不得,愛不得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說寵不得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家長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這時需要家長的引導。
如果家長一味遷就、謙讓,會讓孩子容易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這種過度寵愛,削弱了孩子的上進心和競爭力,當他遇到激烈競爭時,極易產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現實。
愛不得,我所說的愛不得,是父母要適當地愛孩子而不能讓他過分依賴。
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容易膽小害羞、適應力差,缺乏自立能力、易內心情緒不穩定。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為他大包大攬額安排好一切。
而打不得、罵不得呢,是說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一言堂」和「專斷」,而且絕對不能採用暴力模式。
專斷和打罵的溝通模式,不僅會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遠,還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父母應該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交流關係。
怎麼做
再明確了上述三點後,我們來聊聊到底怎么正確的應對「搗蛋鬼」
小編的建議是:樹立家長的權威性。
在這裡要明確一點:權威不等於專斷。我們樹立權威性形象,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而不是單純地讓他聽話服從。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小編認為,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無規則,不成方圓」說的就是這個理。
而我們在制定規則時,應當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什麼事是絕對不可以做,什麼事是有商量餘地的。
比如,玩火是絕對不可以的,吃糖的數量卻是可商量的。家長要分清事情是輕重,從而靈活地制定規則。
其次呢,規則要具有可執行性。也就是說,要把規則具體化,數位化。
比如:每天21:00做完作業後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要是孩子沒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則動畫片時間縮短。
這裡要注意,規則的制定一定要讓孩子參與,也可以讓孩子提方案,家長在旁進行引導。
在制定規則時,要儘量解釋清楚,而不是直接宣布。
比如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多吃糖,可以藉助一些科普書、動畫片來幫助孩子理解。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就放棄溝通,這是很不明智的。
除了可執行性外,還要有統一的執行標準,也就是說同一件事,家長在每次採取措施時,都應當用同一套標準。
同樣的,家裡的大人都要執行這個標準,不然容易造成孩子認知混亂,從而規則作廢。
最後一點,以身作則。也就是家長同樣要遵守規則。
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孩子不聽父母的,他們模仿父母!」
想讓孩子做到,那自己也得先做到,帶頭違反規則是不行的哦!
總結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你學會怎麼應對「搗蛋鬼」了嗎?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1. 打罵不得、一味遷就不得、過分依賴不得
2. 和孩子一起制定可執行的規則,並遵守。
感謝大家觀看到這裡,希望本文能幫助大家在愛和教育之間找到平衡,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或者別的想法,可以私信點點或者在評論區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小知識,請關注點點,和點點一起成長!
點點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部分案例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