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2020-12-25 驚心鳥

在很多中國人印象中,戰國時代的名將非「起剪頗牧」四人莫屬,並將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秦將白起和王翦,趙將廉頗和李牧。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然而我們翻閱戰國時候的歷史,卻發現這四人雖然在那個時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不足以稱為所謂的四大名將。以戰國將領的軍事水平而論,有好幾位將領都不在此四人之下。而在這四人之中,他們本身水平也都是良莠不齊的。因此在熟知戰國歷史的人眼裡,這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就是笑話。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並非中國古代歷史典籍中延續的,而是在近代百年之間的民間百姓中流傳。「起剪頗牧」說法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啟蒙讀物《千字文》,在這裡面有著「起剪頗牧,用軍最精」的說法。而後在一些文人的讀書筆記中也沿用了這種說法,使得他們在戰國名將中頗具名聲。尤其是在黃易的穿越小說《尋秦記》大行其道後,很多年輕人都接受了這種說法,這四人便成了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然而在真正懂點戰國歷史和軍事的人看來,這四人雖然都是軍界宿將,但要排入戰國名將前四還是頗具爭議的。

從《千字文》的編著歷史來看,文章中對軍事的評價本就是不專業的。《千字文》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啟蒙讀物,由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下旨編纂。承擔這個任務的是當時的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目的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出一千個漢字作為啟蒙教學之用。《千字文》承擔的最重要作用就是進行啟蒙教育,教小孩子識字寫字,其次才是科普一些基礎的知識。它本就不是專門的軍事著作,裡面對「起剪頗牧」的說法不能成為權威。而編纂負責人周興嗣本人只是普通的文人,並非徵戰沙場的宿將,對軍事的評價也無權威性。

他們是戰國末年秦趙爭鋒時期的風雲人物,也是徵戰沙場多年的宿將,可是就軍事水平而言卻稱不上戰國時代最好。《千字文》中引用他們,是作者作為史學家的角度對歷史故事進行科普,而非進行軍事評論。從前文「假道伐虢」和後文「百郡秦並」的故事看,很顯然作者是在講述從春秋戰國到秦朝統一六國的歷史,而非專門評價戰國軍事將領。因此以《千字文》為論據,將「起剪頗牧」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是站不住腳的。古代的很多文人藉此推「起剪頗牧」為戰國四大名將,一方面是歷史知識匱乏,另一方面也是啟蒙讀物帶來的先入為主。

如果說要評價戰國時代最好的四位將領,我認為候選人會在樂毅、吳起、孫臏、信陵君、司馬錯、白起和趙武靈王之中產生。除了長期積弱的韓國外,戰國七雄的六個都有強盛一時的將領。《千字文》中的四名將中只有白起能夠入選這個名單,其主要還是在於他殺遍六國的威名。他稱得上是戰國將領中殺人最多的,除了秦趙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以外,在秦楚、秦魏的大戰中也奪取了大量土地,殺死很多投降的敵國將士。他的功績是足以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地位,後世被評為武成王廟十哲也是如此。

然而殺人並不是戰爭的主要目的,每場戰役都有自己的目標。以殺人多少作為評價名將的標準,那刑場上的儈子手比軍隊的將領殺得還多,豈非都是一代名將?顯然上述說法是荒唐的,將殺人多少看作名將標準也只是軍盲瞎吹的結果。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只要能達到政治目的,是否採用軍事手段或者戰爭手段,是由具體情況而定的。在這方面樂毅和吳起兩人走在了其它將領的前面,他們的用兵和政治的改革息息相關。他們能夠在強大本國國力的同時,通過軍事和政治的手段奪取對敵國的勝利。

吳起先後在魏國和楚國進行了軍事改革,不但讓這兩國國力大增,還曾一度上在軍事上能夠與秦齊兩大強國對峙。應該說他在軍隊建設、戰略布局、戰術執行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著作《吳子兵法》也是兵家必讀的課本之一。可惜的是他的改革觸動了公卿貴族的利益,最終沒有延續下去,自己也在楚國被殺。樂毅在軍事上做出的功績堪稱奇蹟,幾乎滅了整個齊國。他以弱小的燕國統領五國聯軍,打敗強大的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就連諸葛亮都當其為偶像。如果不是燕王突然去世,樂毅被新王調回,齊國就徹底滅國了。

可以說吳起和樂毅不僅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他們把握住了「軍事是政治延續」這個規律,將用兵之道發展到了極高的層次。他們的用兵都是謀定而後動,先在政治上做準備,然後才進行戰爭的手段。無論是吳起的軍事改革,還是樂毅的軍事外交,都是為了後期的戰爭做準備。這種手段是遠高於戰國時代其它將領的,因此他們在後世被列入武成王廟十哲毫無爭議。相對於他們二人,王翦、李牧、廉頗等人只能在別人規劃好的政治層面進行用兵,顯然格局就低了不少。這也是他們只能進武成王廟名將榜,而無緣十哲的原因。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他的軍事改革也為秦趙相爭奠定了基礎。在趙武靈王當政時,趙國憑藉強大的騎兵部隊能夠與秦國對峙,甚至能力壓一頭,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功不可沒。然而趙武靈王在政治上的低能,讓他的軍事改革沒能完全發揮出來,也為後來趙國被滅國留下隱患。從這個角度看,趙武靈王應該是一位軍事改革家而非軍事家,因此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還是有些牽強的。再加上他在政治層面的低能讓趙國陷於內亂,不僅自己死於內亂之中,也讓趙國受到很大打擊,所以也頗受爭議。

孫臏、信陵君、司馬錯三人既能在軍事戰略上有獨到之處,具體指揮打仗方面也是戰功赫赫,其能力上與白起應該是不相上下的。白起因為殺人最多,在受到推崇之時,也頗受爭議。宋太祖趙匡胤便以此理由將其踢出了武廟十哲,可見殺人不是軍事家考慮的第一重點。《千字文》四名將中,李牧、王翦也與孫臏等人相似,在戰略和戰術上都頗有建樹。然而從整體的政治格局上看,李牧又輸了其它幾人一籌。尤其是李牧在趙國面臨滅國之危時,還在糾結於代郡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問題,這不是軍事家該有的行為。

廉頗是上述將領中能力最弱的,列入戰國四大名將純粹靠運氣。從個人能力而言,廉頗更擅長防守反擊時的打法。與對手打野戰,或者攻城戰,他的建樹都有限。尤其是在長平之戰前半部分,兩個月不能增援到上黨地區,讓趙國失去戰爭的先手,秦國奪取和後勤補給線,他才是長平戰敗的真正元兇。等到在長平建立防線時,面對秦將王齕的近攻,接連丟失關外有利地勢,讓戰爭越發不利。這種情況下讓接班的趙括如何能反殺名將白起?因此廉頗徵戰一生,可稱宿將,稱良將都很勉強,與名將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評價戰國將領以中肯的態度來看,樂毅、吳起是必定入選前四的。白起、司馬錯、孫臏、信陵君、王翦五人是同一檔次,可取其二作為名將。趙武靈王、李牧都有自己在政治上的的缺陷,難以與前面幾人相比。廉頗在具體的戰術上都有欠缺,更別談道德品質的低下和政治上的幼稚,比趙奢、龐涓、王齕、田單等人都頗有不足,更加難入名將行列。當然上述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別的網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怎麼說,「起剪頗牧」是不足以做戰國四大名將的,也難以代表戰國時代軍事的最高水平。

相關焦點

  • 老師不會告訴你,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武將
    值得一提的是,據民國學者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而有一半人都是死在白起手中。百萬人屠,就此得名。後來白起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權勢旁落,最終被賜死杜郵。王翦的成名年代稍晚於白起,算是白起的後輩。雖然起戰績不如白起那般輝煌,但卻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秦軍大將桓齮也是知兵之人,他知道長期消耗對遠徵的秦軍不利,於是就率軍攻打肥下,想對趙軍來個圍城打援。而李牧採用攻其必救、斷其後路的策略,在秦軍主力去肥下後,李牧集中兵力襲擊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的秦軍及輜重。桓齮回救大營的時候,李牧設置伏兵,大破秦軍。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到底有多強?
    說到武安君一詞,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長平一戰,消滅趙國四十五萬大軍的「人屠白起」。武安君何意即「武可安邦定國」之意,在戰國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止白起一人被封為武安君,在趙國也有一人被封為武安君,他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其中,就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這四位將領,就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不過,對於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卻沒有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 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湧現出的九大名將
    戰國九大名將(三)樂毅 幽燕大地起狂飆,席捲黃河萬裡濤。 略地奪城如落葉,齊山王氣頓然消! 註:戰國名將之中能把仗打得象掃地一樣的,只有樂毅和田單!燕,讀"煙"。王,讀"望",意思是"王天下"。 樂毅是燕國名將,得燕昭王重用。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
  • 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在與明軍的對抗中表現如何?
    而大明始終不過七八萬人規模而已。 要知道,倭寇當時正好是國家剛剛大體統一,平息戰國混亂的鼎盛時期,戰鬥力是最頂峰。 而大明則是昏君萬曆時期,也是明朝的後期,再過不到50年就亡國了。 就這樣,倭寇也沒有佔到大明的上風。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為何日本戰國歷史上名將無數?其實真正牛的是日本遊戲公司!
    hello,大家好,感謝觀看聊遊齋,我是齋長相信玩過《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戰國無雙》這類遊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戰國史上有很多的歷史名將,其名聲與數量甚至要比中國歷史上的名將還要高上一籌。這就令我相當不解,日本論面積,頂多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省之大,怎麼就冒出這麼多牛逼的名將。
  • 43u遊戲重磅推出《龍騰戰國》首服烽火連天
    43u遊戲將於3月12日重磅推出全新策略頁遊《龍騰戰國》!遊戲畫面具有濃鬱的中國風,簡潔流暢,玩法多樣,讓你即刻享受純武俠,真江湖的無限樂趣!  更多詳情猛擊43u龍騰戰國官網:http://ltzg.43u.com/
  • 日本戰國遊戲中,為何會有那麼多名將?真實歷史中能力如何?
    日本戰國遊戲中,戰國名將的數據,是通過層層鋪墊、倒卷珠簾的手法而不斷膨脹的。遊戲公司按照這種層層堆積「名將」的模式設計遊戲能力,鬧出了太多連日本人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笑話,比如日本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天下人」豐臣秀吉,其綜合全能力往往排在遊戲二十名開外。
  • 《魔獸世界》懷舊服神牧手法是什麼 神牧手法介紹
    導 讀 在魔獸世界60年代懷舊服中,想要提高神牧的治療量,手法非常重要。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齕、楊端和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
  • 最常碰瓷三國名將的日本戰國武將《九州劫》告訴你其中原因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很多人會把日本的武將比作三國名將以示讚美,比如日本曹操德川家康,日本孔明竹中重治。其中類比三國名將最多的要數本多忠勝了。本多忠勝有著「日本之張飛」的稱號,這個稱號來源於元龜元年的姊川會戰。
  • 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是誰?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英勇善戰,善於用兵的吳起,卻為何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各種猜想所處時間的原因戰國四大名將指的是:秦國的王翦,白起,趙國的李牧,廉頗。
  • 這是那個時代武將的最高榮譽,卻不知為何,受封之人竟無人善終!
    封號,這是在我國古代君王對王室貴胄以及立有大功的臣子賜予的榮譽,在歷史上,能夠擁有君王親自授予的封號之人,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輩。在我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封號,這個封號象徵著那個時代武將的最高榮譽,受封之人無一不是功勳卓著的一代名臣,可是,受封之人最後卻無一人得以善終!說到這,想必很多同學已經知道這是哪個封號了。
  • 實拍日本人鎧甲:他身高一米六二,日本人稱其「戰國第一名將」!
    實拍日本人鎧甲:他身高一米六二,日本人稱其「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的盔甲最帥,他身高一米六二,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盔甲以鮮豔的大紅為主,武田信玄出戰前會向此鎧甲祈禱。
  • 戰國四大軍神,兩個被賜死,一個到處流竄,只有他善終
    軍事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名將。因此我們普遍認為,亂世之中的名將,也就成了搶手貨。然而,歷史總是和我們的印象有些不一樣。即使是在春秋戰國這樣的亂世,即使是號稱四大戰神的名將,也很難得到善終。廉頗廉頗是和白起並駕齊驅、又在同一個年代的名將。秦國以數十萬大軍伐趙國,廉頗堅壁清野,抵禦了三年,雖然略有小敗,但總體上是讓秦國束手無策。而當趙王聽信讒言,將廉頗調走後,秦國才啟用白起,最終大破趙括的軍隊,長平一戰屠殺45萬趙國軍隊,簡直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