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2020-12-26 騰訊網

古代武將的最高成就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說封王拜相,當然,封王拜將已是極致,再想向上估計就只有造反一途了;但是除了當皇帝外,對於武將而言,還有一個至高成就,那就是入選武廟。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與文廟相呼應。

一個武將,不管在歷史上有多大的威名,始終還是不如入選武廟,受世人祭祀來得尊崇吧;在唐朝時期,武廟十哲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但是到宋朝時期,武廟十哲成了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司馬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仔細對比過後是不是有變化?沒錯,從唐朝到宋朝時,張良、白起和吳起不見了,管仲、郭子儀和範蠡補了進來。那張良、白起和吳起幹嘛去了呢?其實這三人是一升兩降,張良向上升了一級,成了配享,陪伴在姜子牙太公旁邊,地位比十哲還高一籌。

那白起呢?白起差點被直接移出武廟,後以圖形的形式存在,地位比起十哲來,還是差了很多。是白起在能力不夠還是戰績不夠?要知道白起可是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存在,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論戰績之輝煌,戰國兩百餘年裡,無人出其右。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而且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也是極為卓絕的,他的能力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白起都不應該被移出武廟十哲的,但他偏偏就是被移出了,而且還是被宋太祖趙匡胤移出的;據說是有一次,宋太祖趙匡胤去武成廟,在觀看兩廊所畫名將時,用手中的杖指著白起道:「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於是命人將白起移出了武廟。

在宋朝之前,入選武廟的人看重的是能力和戰績;但是在宋朝之後,品性也成為了很重要的評選標準。也就是說,帝王們對武將的要求更高了,或許很多人會對趙匡胤的這一行為提出異議,但作為開國帝王,趙匡胤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趙匡胤自身就是武將,後「黃袍加身」成了皇帝,他深知手握兵權的武將的危害性,所以宋朝不遺餘力的打壓武將,削弱武將的權力,這邊是宋朝文強武弱的由來;而除了削弱武將的權力外,趙匡胤還不遺餘力的對武將們進行思想建設,而殺降的白起,就是趙匡胤要除掉的人物之一;殺妻的吳起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武廟十哲都是歷史牛人,為何趙匡胤稱帝後,將2人踢出了武廟
    唐玄宗之前,只有祭祀孔子的文廟,配享文廟的人都是顏回、孔伋、曾參、孟軻、閔損、冉雍這類先賢先儒,但唐玄宗即位後,也將姜子牙尊為了武聖,並設立武廟祭祀他。同時,還將歷朝歷代的武將放入了武廟。最開始的時候,武廟只有十哲64名將,後來增添到了十哲72名將。
  •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討厭名將白起,將其踢出武廟十哲?
    武廟是唐朝時期開始,唐玄宗為祭祀歷代的名將建立的廟宇,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周朝開國太師姜子牙,副祀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包括張良在內的十位名將分坐左右,白起為左列之首,張良為右列之首,足以見得對白起的推崇,到唐德宗時期,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
  • 除白起外,還有一人也被踢出了武廟十哲,理由是不仁不孝私德有缺
    武廟是仿文廟而建,當時文廟中除了供奉聖人孔子外,還有十哲和七十二先賢,所以武廟中自然也要配上十哲和七十二名將;又是在經過反覆的挖掘史料和探討後,最終敲定十為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這十人在歷史上的威名自是不必多說,比如韓信被譽為「兵仙」,李靖被譽為唐朝「軍神」,其他人也是一個時代獨領風騷的人物。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立了一個廟宇,人稱武廟。武廟的主祭是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姜子牙,以漢朝開國功臣張良配祭。此外,還以10名古代名將在武廟裡配享,吃一口冷豬肉。這就是「武廟十哲」。
  • 趙匡胤將白起踢出「武廟十哲」是因為他殺降?不,戲精上身罷了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名將,他從一個底層的士兵慢慢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為大秦奉獻了一生,不曾有敗績,說他是戰神一點也不誇張。不過他也有大家吐槽的點,就是他殺的人也太多了,幾萬,幾十萬的,令人瞠目結舌。難道這位戰神也是死神?他只是一個嗜殺如命的人嗎?
  • 唐朝武廟十哲:戰國三人入選,三國僅諸葛亮入內
    孫武(前545年—前470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田穰苴(生卒不詳),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入選武廟十哲。宋徽宗時,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吳起(前440年—前381年),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 武廟十哲都有誰?一眼望去全是名將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和祭祀歷代名將特地建了一座廟,叫做武廟,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姜尚為主祭,西漢三傑之一、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這十人被後世稱為「武廟十哲」。武廟十哲分別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司馬司馬穰苴、「兵家至聖」孫武、戰國時期楚國宰相吳起、燕國名將樂毅、歷史上著名的殺神白起、西漢三傑之一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朝開國名將李靖以及唐朝名將李勣,下面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這武廟十哲。
  • 「武廟」最早是用來供奉誰的,最初的「武廟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最早的武廟是用來供奉姜太公呂尚,那麼,作為最早武成王從祀的「武廟十哲」又是哪些人?02秦武安君白起白起,戰國後期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一。03齊大司馬田穰宜田穰宜,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名將,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二。
  • 武廟七十二將,張良地位躍居十哲之上,宋徽宗為何如此尊崇他?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主祀是西周開國功臣姜尚姜子牙,最初的名稱不叫武成王廟,而是稱為太公尚父廟,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設立,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才改為武廟。
  • 武廟七十二名將:蜀漢三位,東吳四位,良將千員的曹魏為何僅兩位
    唐朝武廟唐朝的武廟以兵家鼻祖姜尚居中,武廟十哲分列左右,六十四名將在其下侍立。唐朝的武廟除了姜尚之外,祭祀總共七十四位名將。宋朝武廟宋朝武廟於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確定下來。宋朝武廟中,張良被尊為亞聖與姜尚一起位列武廟十哲之上。
  • 軍人殿堂——武廟十哲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姜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十人分左右兩列分坐。接下來介紹武廟十哲中的主神與左列五人。
  • 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千字文》中的四名將中只有白起能夠入選這個名單,其主要還是在於他殺遍六國的威名。他稱得上是戰國將領中殺人最多的,除了秦趙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以外,在秦楚、秦魏的大戰中也奪取了大量土地,殺死很多投降的敵國將士。他的功績是足以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地位,後世被評為武成王廟十哲也是如此。然而殺人並不是戰爭的主要目的,每場戰役都有自己的目標。
  • 古往歷朝歷代名將武廟榜,一聖、一亞、十哲、六十一將
    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古往歷代名將,武廟一聖、一亞聖、十哲、六十二將。中華浩瀚歷史中,有著無數所向披靡的將領,戎馬一生,後世留名,受人敬仰。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特意修建廟宇,以周朝開國太師呂尚(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良將十人從之。稱(武成王廟)簡稱武廟,並在之後歷代多次調整增加。
  • 武廟十哲,中國古代兵家的巔峰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是古代祭祀姜子牙和歷代良將的廟宇,唐肅宗上元年間,尊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孔子相若,以歷代良將為十哲陪祀,這十哲就是所謂的武廟十哲,分別是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和唐司空英國公李勣
  • 享譽古今的武廟十哲去哪兒了
    大家都有個疑問,文廟有孔子他老人家,那麼武廟呢?武廟聽說是關帝關羽的神廟是也,怎麼又聽旁人議論,說什麼「姜太公」、「武廟十哲」?那麼,到底武廟祭祀的是誰?這期間又有什麼名堂呢? 【武廟由來】唐朝開元年間,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那會兒,玄宗尋思只有文廟沒有武廟,不可呀!始置亞聖十哲配祀,以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 唐玄宗讓諸葛亮入選「武廟十哲」,與韓信孫武並列,是否合理
    唐開元十九年,唐玄宗設立武廟,以姜太公為主神,同時讓十個歷代名將作為陪祀,這十個人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孫武、吳起、樂毅、田穰苴。「武廟十哲」中,大致由兩種人組成,一種人是戰功赫赫的名將,如韓信、李靖、白起等,都曾為國家開疆闢土,屢克強敵,立下豐功偉績。
  •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同"文廟"相對。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嶽飛的關嶽廟也叫"武廟",但不同"文廟"相對。
  • 諸葛亮為什麼能進入武廟十哲?和其他九位相比,他有資格嗎?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呂尚(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武廟的主神是太公呂尚,以張良為副祀。張良等歷代名將十人分列左右。
  • 如果三國時期,魏蜀吳,統帥分別韓信,白起,嶽飛,結果會怎樣?
    他的一生為國為民堪稱俠之大者,為了拯救中原河北的百姓,為了收復失地,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他盡忠了,宋高宗的旨意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但是,嶽飛在被金牌召回之前是沒有打到黃河。其實他的軍事才能與他的忠心相比,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比較有爭議的應該是白起與韓信二人。兩人都是歷史上頂尖的軍事人才,白起一生未嘗一敗,韓信在垓下之戰的首次進攻卻是敗於項羽之手的。兩人在軍事上其實是各有千秋的。
  • 三國時名將如雲,登武廟72將有11位,為何最強的魏卻只佔兩名?
    如果要人們評價一個過去最喜歡的朝代,那麼東漢末年的三國一定會獲得大多數人的選票,這得益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人群當中廣泛的穿越,收穫了不少忠心的粉絲,不過也有喜歡魏國的讀者有意見,認為作者羅貫中太過於偏心,為了強調正統,而花費大量的筆墨著重描寫蜀國的眾人,如此一來,魏國反而沒有了什麼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