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名將,他從一個底層的士兵慢慢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為大秦奉獻了一生,不曾有敗績,說他是戰神一點也不誇張。不過他也有大家吐槽的點,就是他殺的人也太多了,幾萬,幾十萬的,令人瞠目結舌。難道這位戰神也是死神?他只是一個嗜殺如命的人嗎?
其實沒有人是願意殺人的,白起殺人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商鞅變法以後,秦朝的制度大改革,主要是推行軍功爵制,要想當官,就必須要殺敵立功,秦國是按照對方首級算獎賞的。
白起時從基層軍官開始的,每一次的升官,都是靠著他殺的人頭,因此養成了對於人頭的渴望。在他眼裡,對方士兵就只是一顆顆人頭,他和士兵都需要吃飯過日子,需要秦王來發錢,所以他只好下令屠殺。白起封神是秦趙之戰的時候,名叫長平之戰,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最後秦國勝利,殺了趙國45萬人,奠定了秦國在全國的地位,從此趙國就是手下敗將。
其實白起在這場戰爭中殺了那麼多人,也是無奈之舉。三年,拼的就是意志力,雙方糧食都所剩無幾,秦國雖然贏了戰爭,但是損失也比較慘重。當時秦國收了對方45萬俘虜,實在沒有能力收編,人數太多,如果出現叛變,後果不堪設想,但是也不能放回趙國,無奈之下只好都殺死了,順便還能振奮士兵的士氣。
武廟是為了紀念姜太公,在唐玄宗時期修建的,但是裡面只有一個人太孤獨了,於是就安排了很多有名的戰神去陪伴,白起就是其中一個。
到了宋朝,趙匡胤去武廟擺放,發現其中有白起,就非常的生氣,於是就把白起跟吳起一起踢出了武廟。但白起畢竟是戰國時期的人物,趙匡胤為什麼非要跟他置氣呢?
他主要就是想昭告天下,他是個很仁義的人,希望大家都來歸降他,他絕不會殺死來投奔他的人,他甚至還把後周柴氏一族,保證會給他們榮華富貴。不過,不管他是真心的還是作秀,能這樣對待前任帝王的,他也是有一個了。
就連他上位的時候也仿佛是演了一場大戲,在陳橋驛,就好像他是被逼上位,而不是篡位。他一生都是走的柔懷路線,一個是跟他的性格有關係,還有一個其實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沒什麼實力,難以駕馭眾人。
在五代十國的時候,英勇的戰士非常多,他欺負孤兒寡母的柴家,搶了他們的江山,本來就是他的不對。如果對各地勢力還是兇神惡煞,那麼大宋的統一估計就再也無法實現了。而懷柔的策略就比較好使了,於是他就靠著自己的「演技」開始表達自己的態度了。
總結
不過,事實證明,他從在陳橋驛,到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不管是什麼事情,都用懷柔的策略把事情圓滿的辦成了。還有人猜測趙匡胤可能是當年趙國的後代,對白起是恨之入骨,現如今強大了,打算來復仇。這個說法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大概是大家借著姓氏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