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後世把他描述為智慧的化身,唐朝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尊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為武成王,建立武廟,祭祀禮節同孔子,又立十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為「十哲」一同供奉。
「武廟十哲」包括: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武廟十哲各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戰績輝煌,唯獨蜀漢丞相諸葛亮頗受爭議,因為其他九哲要麼幫助君主成就霸業,要麼帶領將士所向無敵,可是諸葛亮的戰績平平,甚至多年徵討無功而返,為什麼能入選呢?這就要從多方面分析了。
首先,諸葛亮戰績平平不是他能力太差,而是敵人更加強大
當時的魏國和蜀國差距有多大呢?據後來統計,魏國有人口103萬戶,443.28萬人,總兵力約50萬;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兵力10.2萬。也就是說蜀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兵力不過是魏國的1/5,而諸葛亮以這麼薄的家底對陣魏國,還能經常取勝,後來北伐失敗的原因經常是缺糧食,而不是不能打勝仗,所以諸葛亮戰績相對於其實力來說是比較突出的。
其次,諸葛亮的戰略眼光比較突出,是蜀漢的實際締造者
劉備一生奔波,想成就霸業,但一直缺乏高級策劃師,所以儘管起兵早,卻一直顛沛流離,和流寇差不多,直到遇到諸葛亮,一番「隆中對」後,聯吳抗曹、取荊州、取益州、取漢中,一度成為最強的諸侯,如果不是關羽的狂妄和劉備的固執,蜀漢憑藉其正統地位完全有機會一統天下,這種攪動天下格局的能力千古罕見。
再次,諸葛亮有系統性的軍事才能,是全面型人才
諸葛亮的軍事思想包括:第一師出有名,蜀漢雖然弱小,但打的是大漢的旗號,行的是正義之師,這就給自己無形的實力加成;第二精兵簡政,由於蜀漢人少,所以諸葛亮很重視精兵簡政,提高單兵作戰能力,蜀漢的白耳軍、無當飛軍都是當時的「特種部隊」,曾經以5000無當飛軍力敵數萬魏兵不落下風;第三諸葛亮還著有多部軍事著作,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財富,其中包含了如何布陣,如何管理後勤,如何守住險要等等,所以司馬懿感嘆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最後,諸葛亮是忠臣,古代講究忠義,這點很重要
諸葛亮的忠貞感動了無數的後人,他為蜀漢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精神是古代皇帝特別提倡的,武廟十哲提出的時候正是「安史之亂」時期,唐肅宗也在用這種形式間接告訴那些武將們要學習前人的忠義精神,也算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教育。後來宋朝、元朝都曾供奉武廟十哲,雖然名單略有變化,但諸葛亮一直在列,可見無論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對諸葛亮都是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