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到底怎樣形成,當時使臣經歷了什麼?

2020-12-11 古風拾憶

前言

劉邦稱帝後,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動。白登山之戰後,漢軍大敗,大漢被迫下嫁公主,企圖以和親換取短暫的安寧。西漢進入了一個漫長的休養生息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大漢天下的太平一直靠著柔弱的大漢公主。漢武帝是個帝王之才,他不能忍受匈奴的一再挑釁,也不能忍受國家靠著公主來獲得安定,他立了誓,一定要擊退匈奴,開疆擴土。

西部的大月氏如果能夠與此時的漢朝聯合,那一定是西漢擊退匈奴的有力武器。漢武帝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一點,於是他詢問朝臣,是否有人願意出使西域。西域,這對於當時的漢朝來說太陌生了,那裡有什麼人,有什麼國家,地形怎麼樣,所有的人對西域都一無所知。況且,匈奴統治者天山南北一帶,將西漢與西域徹底地隔絕。張騫站出來了,一種使命感讓他必須站出來。

張騫西域行

公元前138年,張騫帶領一隊人馬從長安出發,去往西域。在途中經過匈奴地界的時候,張騫很擔心。果不其然,到匈奴地界沒多久,張騫就被抓住了。如果殺了張騫就等於是公然挑釁西漢朝廷,所以,匈奴人不敢殺漢朝使臣,只得想辦法軟禁張騫,威逼利誘張騫投靠匈奴,張騫一心想著他的使命,這使命比他自己的命還重要,又怎麼肯答應匈奴人呢。這一扣,就是十二年,張騫在匈奴的地界娶了妻,生了子,即使這樣張騫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使命。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一般人他做不到,我們也可以看到張騫他這種出使西域的信念是十分堅定的。

公元前129年,張騫從匈奴那裡逃出來,繼續朝西走,沒有找到大月氏,卻找到了大宛。大宛國王對強大的漢王朝充滿了嚮往與敬畏。在國王的幫助下,張騫終於來到目的地——大月氏。大月氏非常願意與西漢交好,但是不願意幫助西漢攻打匈奴;大月氏國力不如匈奴,西漢遠水救不了近火,即使匈奴再三攻打大月氏,甚至逼得他們離開家園,大月氏也不願意貿然進攻匈奴。失望的張騫離開大月氏準備回到長安,途中再次被匈奴人抓獲。

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終於帶著妻子回到長安。此時出使西域的使團只剩下了兩個人,張騫本人也是衣衫襤褸,落下一身的病痛。這過程的艱難,殘酷,漫長,令人感慨。雖然 沒有拉攏到大月氏,但張騫帶回來了漢武帝更加感興趣的西域信息。公元前116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在烏孫國幫助下,漢武帝終於擊敗匈奴,將天山南北劃入中國版圖。

為什麼稱為「絲綢之路」呢

在比瓷器、茶葉更早的時候,中國人最早擅長的是蠶桑,中國的蠶桑已經形成一種蠶桑文化,絲綢的價值更是堪比黃金。從周開始,就有了先蠶禮的記載,所謂先蠶禮,就是由皇后帶領眾妃嬪祭祀蠶神,行親蠶之禮的典禮。中國先進的養蠶技術和紡織技術誕生了精美的絲綢,這些絲綢傳到西域各國受到爭搶,受歡迎程度比今天的LV更甚。那個時候的羅馬,義大利貴族都身穿絲綢,以此向人們傳達信息,表明自己高貴的身份。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境內,還有許多青瓷、絲綢製品。中國的餃子傳入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西瓜傳入了中國。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有幾處寫道:元大都外城常有「無數商人」、「大量商人」來往止息,「建有許多旅館和招待駱駝商隊的大客棧,旅客按不同的人種,分別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離的旅館」。既為不同人種,無疑為外國客商。在《通商指南》也曾指出,「汗八裡都城商務最盛。各國商賈輻輳於此,百貨雲集」。

這條絲綢之路漸漸形成了,長久的維持與西域的交流就需要保護這條路。漢武帝開始移民,並在絲綢之路沿路建造屯糧重地,又在西域邊塞(輪臺)投入大量的兵力。輪臺自古就是描寫邊塞困苦,戰亂紛飛的景象的。後期西漢衰落,沒有辦法再顧及西部,這條絲綢之路斷了65年。絲綢之路雖然中斷,中西方文明已經見了面,文化的交流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中斷也會是短暫的,只等待著下一位有能力有信念的人重新開始。從絲綢之路開始那一天,就註定了雙方文明的碰撞。

班超出使西域

東漢時期,班超棄筆從戎。漢武帝擊退匈奴後不久,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歸順朝廷,北匈奴依然是東漢的心頭大患。班超算是武臣,但不是莽夫,相反他有膽有識。漢明帝派遣他出使鄯善國,鄯善國國王對班超恭敬有加,有一天突然國王的態度變得很冷淡,原來是北匈奴也派使臣來了。班超認為這個時候要採用非常辦法,逼鄯善國國王站隊。古人交往都有「不斬來使」的慣例,可這匈奴使臣出使的也不是東漢王朝。班超決定除掉匈奴使臣。

很快班超做好了部署。在鄯善國與匈奴使臣都放鬆的時候,班超帶領三十多個使臣偷襲北匈奴使臣,成功除掉使臣。這一舉動令鄯善國舉國驚慌,北匈奴使臣死在鄯善國,鄯善國國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北匈奴勢必會出兵鄯善國。可以說班超這步棋走的兇險但非常有用。漢明帝接到消息激動萬分。戰後,明帝派班超長期接管西域事宜。一直到班超晚年去世,他都一直身在西域。在班超治理下的西域,西方的寶珠來到中國,中國的絲綢去往西方,中國人身著異域服飾,西域人身著漢服,彼此充滿了好奇心,連長安也是如此風景了。

總評

義大利,羅馬,吉爾吉斯斯坦,兩千年前,中國古人對這裡毫無了解。絲綢之路的出現,將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匯合在了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段繁榮的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閃爍著它獨有的光華。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在大漢幫助王朝威名遠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先輩們的偉大,訴說著先輩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更為我們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提供了思路。幾代人的努力,將迷人的東方文化傳揚出去,多少仁人志士,為了西域的探索,前赴後繼。

參考文獻

《馬可波羅遊記》《通商指南》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的世界(一部圖文並茂的絲綢之路簡史)
    從這本書中,你們會驚奇地發現並感受到,大亞美尼亞、波斯、韃靼和印度以及許多其他國度的人們是怎樣的彼此相別。這本書將真實、準確地向諸位介紹。因為馬可波羅,也就是威尼斯一位有學識、有身份的市民,他將在此講述自己的耳聞目睹、親身經歷。」
  • 絲綢之路是條什麼路
    「絲綢之路」到底是怎樣一條「路」呢?不但小朋友們說不清楚,恐怕很多大朋友也一知半解。《北京日報》首席記者、作家黃加佳,是一位非虛構作品寫作者,是歷史的拾荒者,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想找到一條道路,讓孩子愛上歷史,愛上閱讀。
  • 浙裡下午茶丨絲綢之路話絲綢④法門寺「金衣」之謎
    浙江省絲綢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建華做客《百家講壇》,通過一件件絲綢國寶和一個個待解的謎團,再次探究這條神奇的絲路,精彩講述《絲綢之路話絲綢》第四集《法門寺「金衣」之謎》 大唐,引人無限遐思的朝代,全盛時期,四海來朝的煊赫景象盛極一時。
  • 絲綢之路歷史回眸
    ,同時需要了解古代產生這麼一條「絲綢之路」的原因,這與當時的歷史條件關係密切。因為大夏國王過得很舒服,比他在祁連山那裡地方要大,國力要強,不願意再與匈奴作戰了,所以史記裡面描述張騫的使命「不得要領」,後來形成了「不得要領」這個成語。張騫「不得要領」,就回來了,回來路上又被匈奴扣留。這次他很快逃脫,回到了漢朝。儘管他沒有完成漢武帝給他的使命,但是他的親身經歷以及見聞,又引起漢武帝巨大的興趣。那時,軍事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絲綢之路是指什麼?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洛陽為起點,也有說以西安為起點。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張騫出使西域,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
  • 講稿|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漫談
    為什麼說馬可•波羅和絲綢之路有聯繫?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可•波羅將兩條主要的線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走過。陸上絲綢之路方面,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先後經過了地中海東岸、土耳其南部、伊朗北部,由大不裡士城一直來到伊朗南部的荷姆茲。起初馬可•波羅等人是想從荷姆茲走海路來中國的,後來看到了荷姆茲的船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 前往流淌奶與蜜的黃金國,與馬可波羅一起重回曾經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正是以此為目的而創作的圖書,在這套專為孩子們打造的歷史類圖書,「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中,我們將與馬可波羅一起重回那段旅程,共同去看一看七百年前絲綢之路上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故事。讓孩子們能夠通過此書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更好地去了解中華歷史文化。
  • 海上絲綢之路--海南視窗--人民網
    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將「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在國家即將出臺「一帶一路」規劃的背景下,海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海南和海上絲綢之路有著怎樣的關係?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將發揮怎樣的優勢?將怎樣將其和「國際旅遊島建設」結合起來?海南將如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絲綢之路其實並不是一條明確的路,只是一個通道,或是一個交流帶。這個通道是東起中國、西達歐洲、連接歐亞大陸的交通帶。絲綢之路的路線、興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響等,都值得不斷地深入探討和研究,這也是我們今天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份必要的歷史資源。 01絲綢之路到底有幾條路線?
  • 絲綢之路的宗教交流與現實影響
    探究古今絲綢之路的意義,離不開宗教信仰這一獨特層面。從絲綢之路與宗教的歷史關係來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充滿了宗教的傳播和交流,這種歷史積澱亦已形成其巨大的現實影響。隨著絲綢之路的貫通,各種宗教在其沿線傳播交流,形成有著濃厚宗教蘊涵的地域特色及文化傳統,影響到其相關人群的生活、信仰、結社和思維。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絲綢之路的路線、興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響等,都值得不斷地深入探討和研究,這也是我們今天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份必要的歷史資源。一、絲綢之路到底有幾條路線? 李希霍芬提出的絲綢之路主要是指歐亞之間的一條陸路通道(後被稱為沙漠綠洲絲綢之路), 中途經過亞洲腹地,在乾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綠洲相連而成。
  • 杭侃:李希霍芬的絲綢之路
    在這些內陸河流經和滲入沙磧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個肥美的綠洲。內陸亞洲的綠洲呈串珠狀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部,從東面的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之濱的荒漠之中。古代人類在這裡引水灌溉,以穀類為食。他們織布為衣、燒土為陶,發展手工業,成為人類農耕區的另一產生地。由於生活環境相對穩定,因此人口密集程度較高。
  • 不只沙漠絲綢之路,內蒙古還可看到草原絲綢之路遺存,值得旅行打卡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途徑河西走廊的沙漠絲綢之路,再或者是途徑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但其實在中國境內還有一條用於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同樣是絲綢之路中的重要組成。那麼當時交通不方便如何才能抵達這裡呢?這就是通過草原絲綢之路過來的舶來品。
  • 溯源甘肅:古詩詞裡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充滿神奇經歷的道路。它是世界上線路最長、歷時最久、影響最深的貿易通道,聯絡著四大文明古國,對古代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所經地域涵蓋今天中國的中西部各省區。絲綢之路既是邊塞詩的故鄉,也是《涼州詞》《涼州歌》《甘州八聲》等詞牌曲牌的命名地。
  • 張騫為何要開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又有哪些重要意義?
    當時的張騫二十七歲,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郎官,他渴望著建功立業。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不幸被匈奴俘虜,祁連山脈和河西走廊四周一貫是匈奴部落的領土,匈奴與漢朝結怨已久,在當時依靠和親維繫兩國關係,匈奴部落的首領軍臣單于希望張騫歸順匈奴,甚至將一位匈奴女子許配給他,但張騫不為所動,於是首領命人嚴加看守使團,張騫被迫開啟了囚禁生涯,這一囚禁就是十年。
  • 古絲綢之路,無邊的荒漠-塔克拉瑪幹
    自嘉峪關繼續向西進入新疆,古絲綢之路一分為三對於奔波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商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怎樣橫穿延綿數百千米的沙漠,把這些昂貴的絲綢運送到中亞甚至歐洲。踏上絲綢之路的商隊必須進過當時世界上環境最為惡劣的一些地方,旅途的艱辛難以想像。在中國,雅丹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新疆、甘肅和青海的乾燥地區。
  • 絲綢之路22處遺蹟之一——新疆拜城縣克孜爾石窟。
    E5y瀟湘晨報網絲綢之路22處遺蹟之一——新疆拜城縣克孜爾石窟。資料圖E5y瀟湘晨報網  ■ 揭秘E5y瀟湘晨報網  申遺合作:從六國到三國E5y瀟湘晨報網  「今晚終於能夠睡個好覺了。」申遺成功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對新京報記者說。
  • 惠普絲綢之路一戰到底 -33度編輯勇闖無人區!
    冬季的絲綢之路,有著想像不到的寒冷,在撰寫這篇稿件的時候,北京正在經歷零下20度溫度的洗禮,但誰又能想到,我們此次之行的絲綢之路上,溫度早已下降到零下33度。夜晚更是逼近零下四十度的極寒天氣。前進與創業的道路上,總會免不了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在起初,我們並沒有想到惠普戰66會真正跟著我們的絲綢之路項目,陪我們一戰到底,但這一路下來,我們真的覺得,只有一個穩定的生產力平臺,才有了無限可能。感謝惠普戰66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才能讓我們看到今天大家所能看到剪輯出來的視頻!(7603342)
  • 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關於張騫你不知道的秘密
    那麼這一帶一路是什麼呢?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咱們很多朋友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絲綢之路相信大家就很熟悉了。沒錯,這個絲綢之路就是咱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絲綢之路,相信大家基本上都在小學或者初中課本上學到過,關於絲綢之路的部分內容,其中說到了張騫出使西域。因為絲綢之路就是有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闢出來的陸上通道,是一條經我國西安(古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等各國的陸上通道。
  • 海上絲綢之路:「東海絲路」與「南海絲路」
    齊國宰相管仲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關係的發展,當時齊國盛產絲綢,「齊冠帶衣履天下」就是說當時齊國絲綢類織布產業的發達,以至出現了「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的貿易盛況。齊國盛產絲綢,朝鮮盛產文皮、毤服(即皮衣),於是齊國將絲綢輸入到朝鮮,從那裡帶回文皮、毤服。齊國與朝鮮貿易的路線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