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闢地vs八戒揮耙成壑?話說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

2020-12-11 百家號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呢?是神話中盤古開天闢地時形成的呢?還是民間傳說八戒揮耙成壑造就的?今天小編整理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貌的形成說,同大家一起分享。

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神話說

三國時期,一個叫徐整的吳國人寫了一本書叫《三五曆紀》。裡面記載了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其中一句「肌肉為田土」告訴讀者,世間的土地是由盤古的肌肉變成的。可見黃土高原作為土地的一部分,就是盤古死後肌肉所化。而在變化的過程中,血管破裂,血液流淌,把肌肉化成的土地衝蝕成了千條溝,萬道壑。

盤古開天闢地雕塑

民間口頭說

小時候聽長輩說,唐宋師徒在去往西天取經的路上,路遇通天河。一不小心唐僧被通天河裡的妖怪抓走,躲在河裡就是不出來。三個徒弟很著急,派豬八戒引妖怪出河,孫悟空在陸地上打妖怪。畢竟大師兄不善水戰,而二師兄曾掌管天河十萬雄兵。結果妖怪出來了,悟空沒打過癮,妖怪便溜了。後來悟空讓八戒把妖怪騙遠一些。於是八戒又去誘戰妖怪,且戰且退,這個過程中天蓬元帥的九齒釘耙便將一路的土地劃成了千溝萬壑。為什麼偏偏劃在了黃土高原呢?是因為通天河就在今天的青海省境內,往西是西域過不去,只有往東引,而且剛打東邊來,那兒也熟。從而就有了黃土高原上現如今的千溝萬壑。

現實中的通天河

土質說

黃土為顆粒細小的土壤,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屬於細粉沙壤土,有機質和粘粒的含量較低。結土粒的作用大部分依靠黃土中的碳酸鈣質,而碳酸鈣質又極易溶解於雨水,因為雨水中含有碳酸,碳酸與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而使碳酸鈣質溶解,失去粘結土粒的作用,因而造成黃土在雨水中容易分散和衝失的特性。

土質疏鬆的黃土山坡

水蝕說

黃土高原土壤疏鬆,氣候乾燥,處於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第二階梯,坡度較大,加上植被稀少,夏季又多暴雨,故流水對土壤的侵蝕作用強烈。只要一出現哪怕極為細小的小溝,也會很快加深、加寬,溝谷會不斷發展延長。同時,黃土高原地殼還在不斷地上升,河、溝還在不斷地下切,這更加劇了這片高原的高低起伏。

敦煌風蝕形成的孔雀

風蝕說

黃土高原屬於半乾旱季風氣候,土質疏鬆,容易被風蝕。每年冬春交界就會出現漫天黃土的沙塵暴現象。直到近年來植樹造林取得顯著成效,這種天氣情況才得到了極大地改善,黃土高原呈現出新的面貌。

生機勃勃的黃土高原

相關焦點

  • 【隨筆】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看雲起雲落
    【隨筆】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看雲起雲落 2020-09-11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
  • 黃土高原多種樹的話,能否快速改變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
    黃土高原這種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是由於氣候特徵和土壤性質共同決定的,改善這種地貌,並不是簡單地通過多種樹可以解決的,需要一個複雜且長期的過程。黃土高原位於我國的中部偏北,包括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7個省區的大部或者部分區域,總面積64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區域。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
  • 千溝萬壑看巨變——「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紀實
    如今,彭陽處處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26.2%,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生態示範縣。 彭陽是我國實施「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的一個範例。30年來,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7省區協力同心,造林779.1萬公頃,使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9.55%,森林生態系統得到初步恢復。
  •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為何不多種樹加以改善?
    黃土高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黃土分布區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地區,根據「風成說」,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我國的西北甚至是更遠的中亞內陸地區,這是由於這些地區的巖石受風化作用而破碎,在乾燥而又強勁的西北風的作用下,沙塵被吹得漫天飛揚,較細的沙塵受東部山脈的阻擋逐漸沉積,較大的沙粒由於風速的降低和自身所受重力較大而落在附近形成了沙漠,粗大的礫石則留在原地形成了戈壁。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到底是「盤古,開天闢地」還是「盤古開,天闢地」?
    到底是「盤古,開天闢地」還是「盤古開,天闢地」?要想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盤古」是個什麼東西。三國時,人們根據道教創世神話改編完善了盤古神話,當時的人按自己的認知,說盤古這個神的眼睛一隻變成了太陽,一隻變成了月亮,要知道太陽和月亮的體積和亮度相差太多了,這兩隻眼睛的差距也太大了,長在一個腦袋上像什麼話?當然這個神話也告訴了人們一些真實線索,比如講河流和山川是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而且讓人們知道金烏和太陽不是一回事,因為盤古並沒有十一隻眼睛。
  • 黃土高原的萬千變化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烏金高原。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西起烏鞘嶺,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黃土高原的成因:風力沉積作用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成因:土壤受到流水侵蝕,地面被流水侵蝕形成溝。長期的流水侵蝕使溝谷不斷的加長和加深,進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溝谷切割成破碎狀,進而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景觀。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踏上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打開嗓門大聲唱,當一回豪邁陝北人
    走在這炫酷的波浪谷裡就如同步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壯美的景觀無處不在完全可以媲美美國的波浪谷冰瀑映彩虹飛躍黃河冰凌柱倒掛在壺口瀑布兩岸的巖石陡壁上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這是電視劇《龍嶺迷窟》取景地這裡萬溝巨壑,山水交融大漠與高原同在,邊牆與古剎相依,村落與寨堡相偎粗獷赤色的黃土溝壑和沙漠河源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單調的固有印象黃土高原西起祁連山餘脈的烏鞘嶺、東至太行山脈西側,南起秦嶺山脈北側、北抵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地南緣,包括了山西、陝北、隴中三高原和呂梁山地,以及渭河、汾河兩大谷地,被黃土覆蓋是它們的共同點,這裡集中了地球上七成的黃土,是地球上最廣、最厚、最連續的黃土覆蓋高原區
  • 道教傳說中的鴻蒙時代,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整個空間分成了天地兩部分,那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天地是什麼景象呢?神話中的鴻蒙時代在開天闢地之前確實存在過一個時代,也就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遠古時代,在道教的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之氣,這種混沌的氣存在的時代叫做鴻蒙時代,在《莊子》中曾經寫到過:「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 開天闢地的盤古,在封神榜中是鴻鈞老祖的孩子!
    看過書籍《封神演義》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有很多法力無邊的神仙,也有很多神秘莫測的上古天神,比如書中出現了鴻鈞老祖和開天闢地的盤古。很多讀者都在思考鴻鈞老祖和盤古之間的關係,仔細的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他們在封神榜中是父子的關係,鴻鈞老祖才是封神榜中出現最早的神仙。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黃土高原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2、自然狀況:     (1)範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位於第二級階梯,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
  • 黃土高原|中原之上的屋脊LessPlateau
    它東起太行山上,西至吳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部分地區,總體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黃土分布的70%,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入選理由:黃土高原以另一種姿態直擊人的心靈深處。雖然它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卻也因此造就了溝壑縱橫、沙塵漫漫的恢弘景觀。
  • 解密黃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大自然的力量真可謂是神工鬼斧!
    「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呦一道道水」,高亢悠揚的信天遊,傾訴的是這裡濃濃的情懷;「咚咚咚......嘿」,狂風驟雨般的腰鼓,震響了這片廣袤遼闊的土地,這就是臥在中國版圖中心的黃土高原。它處於我國地勢階梯的第二級上,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包括了山西、山西全境,以及寧夏、甘肅、青海、河南等省區的一部分,它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750餘千米,總面積超過了60餘萬平方千米。
  • 黃土高原的高原特徵雖不明顯,但這片土地的美景還是值得一看
    提到高原,首先大家腦海裡浮現的應該就是青藏高原的遼闊,雪山湖泊等等,其實中國的高原種類很多,黃土高原就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當然黃土高原的色系並不如青藏、雲貴高原那麼純淨美好,但是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還是無法撼動的。黃土高原海拔800至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達64萬平方千米,橫跨青、甘、寧、內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部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