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為何不多種樹加以改善?

2020-12-20 騰訊網

原標題:在黃土高原多種樹有用嗎?

這個問題給我的第一感覺仍然是本末倒置,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小地以下的相關分析。

眾所周知,黃土高原是一個地形區,它位於我國的中部偏北,地域範圍包括了青海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及長城以南的廣闊區域,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750公裡,總面積達64萬平方公裡,在我國四大高原(另三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中排名第三位。

黃土高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黃土分布區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地區,根據「風成說」,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我國的西北甚至是更遠的中亞內陸地區,這是由於這些地區的巖石受風化作用而破碎,在乾燥而又強勁的西北風的作用下,沙塵被吹得漫天飛揚,較細的沙塵受東部山脈的阻擋逐漸沉積,較大的沙粒由於風速的降低和自身所受重力較大而落在附近形成了沙漠,粗大的礫石則留在原地形成了戈壁。

據專家研究推測,黃土高原的形成至少經歷了一百萬年,且百萬年間均勻堆積的黃土厚度普遍在50~80米,局部可達150~180米。由於黃土高原的黃土顆粒非常的細,雖然其垂直節理髮達、直立性較好(垂直方向承壓能力較強),但土質卻很鬆軟,容易被流水侵蝕。

大約在秦漢以前,黃土高原曾是一片廣袤的森林,但由於人為因素的影響,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壞,使得大面積的黃土裸露在外,受降雨特別是夏季多暴雨的影響,地表徑流大、水流侵蝕作用強,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因此黃土高原也就成了我國乃至世界上生態最為脆弱的區域。

由於歷史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給黃土高原本區以及下遊地區均造成深重的影響。由於水土流失的加劇,使得黃土高原形成了溝壑縱深、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這不僅使得本區域土壤肥力下降和耕種面積減小,使得農作物產量下降,而且極易誘發滑坡、泥石流以及塌方等地質災害。

同時,由於水土流失嚴重,每年向母親河黃河輸沙約12億噸,直接造成了黃河下遊地上河的形成,並由於地上懸河的出現,歷史上黃河曾數次改道和多達上千次的決堤都與之有很大的關聯,而且大堤成為了黃河下遊的分水嶺,使得黃河下遊支流甚少,成為一條獨流。

從黃土高原的地貌形態,是由於植被遭到人為破壞以後才逐漸形成的,因此可以說在黃土高原上種樹是肯定有作用的。而且實際上,在黃土高原的各種治理措施中,就有生物措施這一項,即通過植樹種草等措施,逐漸恢復地表植被,因為植被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作用。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為何不多種樹加以改善...
    黃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來自西部的巖石風化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沙礫,只不過比較細,源頭上基本可以追溯到西部大漠,所以黃土高原上的泥土成分與平原、盆地、丘陵地區的泥土成分有天壤之別
  • 黃土高原多種樹的話,能否快速改變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
    黃土高原這種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是由於氣候特徵和土壤性質共同決定的,改善這種地貌,並不是簡單地通過多種樹可以解決的,需要一個複雜且長期的過程。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在長期的地質運動以及風力侵蝕作用下,經風力搬運堆積逐漸形成的。黃土的組成以粉沙為主,粒徑通常在0.05到0.005毫米之間,土質比較疏鬆,滲水性強。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範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層覆蓋有厚厚的黃土土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總面積可達64萬平方千米。
  • 話說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呢?是神話中盤古開天闢地時形成的呢?還是民間傳說八戒揮耙成壑造就的?今天小編整理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貌的形成說,同大家一起分享。
  • 千溝萬壑看巨變——「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紀實
    發展特色林果是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寧夏同心縣下馬關鎮田園移民新村農民正在「生態移民有機枸杞出口基地」的林間除草。 夏末,西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間,一叢叢綠樹青翠欲滴。看著千溝萬壑間的叢叢綠樹,初來的人們很難想像,30多年前,這裡曾經風沙漫天,黃土裸露。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西至青海,南接秦嶺,北抵塞外,涉及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內蒙古7省區,總面積64.87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面積的6.76%。由於氣候變遷、過度開發,黃土高原一度植被破壞嚴重,一到下雨,黃土就流失成滾滾泥湯,衝進黃河,淤塞河道,抬升河床。
  • 【隨筆】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看雲起雲落
    【隨筆】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看雲起雲落 2020-09-11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黃土高原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2、自然狀況:     (1)範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位於第二級階梯,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
  • 黃土高原的萬千變化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烏金高原。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西起烏鞘嶺,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黃土高原的成因:風力沉積作用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成因:土壤受到流水侵蝕,地面被流水侵蝕形成溝。長期的流水侵蝕使溝谷不斷的加長和加深,進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溝谷切割成破碎狀,進而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景觀。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然而,貧瘠的黃土卻盛產偉大的文學作品,從柳青的《創業史》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再到陳忠實的《白鹿原》,它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黃土高原為何變成了「精神高原」?(橙色箭頭為冬季風,製圖@劉昊冰/星球研究所)距今260萬年前,沙塵的沉降變得更加劇烈,不起眼的小小沙粒居然逐漸在地表上堆積出巨厚的黃土,最厚之處可達400餘米,它覆蓋了地表上的一切,包括黃河的河漫灘。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世界上,有的文明被黃土覆蓋,後人無法承襲,故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中,無法延續到今天;而黃土高原,不但發育了古老文明的曙光,還恩養了古文明,它是中華古文明的搖籃,只是秦漢以來,由於多種原因,黃土高原的生態不復以往,現代人們對黃土高原的固有印象,生態惡化多過古文明之搖籃。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網友高定存:治理黃土高原 造林不如打壩
    今年國家大規模的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黃土高原是重點地區之一。改善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是迫在眉睫的事,但退耕還林的效果如何,遠觀歷史,近看現狀,不能不令人感到憂慮。依我在黃土高原上行走40年的感覺,從投資效益、見效快慢到實施難易程度等多方面來說,造林都不如打壩。  按國家現行的退耕還林政策,退耕是很容易做到的。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2020-03-13 00:2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黃土地貌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
    □黃土的來源:黃土是距今約250萬年以來形成的,我國黃土高原是由從西北荒漠地區吹揚過來的粉塵物質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風成說的證據:·不管地表起伏狀況如何,黃土覆蓋的厚度總是比較穩定的。·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分布。·黃土的礦物成分與當地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礦物成分相似。
  • 玄奇幻象-黃土高原之土來源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泰嶺北抵長城,涵蓋了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由於其裸露的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再加上夏雨集中,且多發生暴雨,地面在長期流水侵蝕下被分製得支離破碎,形成源、墚、峁等溝壑交錯其間的狀況。黃土高原的煤、石油、鋁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
  • 2020福建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談談四大高原
    黃土高原是世界黃土分布最廣的「黃土地」,海拔1000-2000米,大部分地區都被包在黃河「幾」字彎內部。由於流水侵蝕作用強烈,所以地表千溝萬壑。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植被覆蓋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屬暖溫帶半溼潤至半乾旱氣候,主要特徵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溼潤;降水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東南多於西北。年降水量200-700毫米,其中65%以上集中於7、8、9三個月。
  • 黃土高原|中原之上的屋脊LessPlateau
    站在浩浩黃土之上體悟來自天地間的雄渾壯美誰還會在意婉轉江南的,絲竹小調與碧水青山呢?大約在八萬年前,黃土高原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的日月山,東到河南洛陽,南至陝西,北到陝北長城,湖面遼闊,水如汪洋,面積有如今的六個渤海之大,可稱其為黃土高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