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兩年的鄉村整治,修了路,種了樹,衛生打掃,文化上牆,鄰裡之間也越來越和諧。」美裡湖街道範莊村村民鄭立新說。在沿黃九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中,美裡湖街道充實基層「新鮮血液」,聚焦村民最關切的問題,在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打造上樹立了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美裡湖街道範莊村裡,山東亞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亞正在給村民講解草莓育種技術。「我們在去年落地了美裡湖街道,看重的就是這裡優良的營商環境、便利的交通位置,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李亞說。
李亞的公司專門從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研發,這是一項先進的生物學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農作物的種苗繁殖與生產。「我們已經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許多農村做過培訓和講座,特別是美裡湖街道的鄉村振興示範村,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把現代農業做大做強。」
去年,由區委組織部負責招聘的一批年輕的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在沿黃九村上崗,北王村的徐成志就是其中一個,「我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美裡湖人,大學畢業後在一家私企工作。」從私企到鄉村,中間的跨度也委實不小,對於徐成志而言,這是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也激勵著自己有一番作為。
「我們村耕地面積比較大,下一步可能需要在農業現代化上多做工作,改變農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徐成志說。
「鄉村振興,培養人才是關鍵。」美裡湖街道農辦負責人李學明說,今年區委組織部給沿黃九村每村配了一個鄉村振興專員,「主要是協助和配合村『兩委』處理村級各項事務,更重要的是發揮好他們年輕、有活力,創新意識強的優勢,希望他們能對村裡的下一步發展提些思路,我們要求他們用三個月的時間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後,根據實際情況給村裡做出設計規劃,對村裡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批人才回到鄉村,為這裡的發展注入了「活水」。
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美裡湖街道李家寺、蔣莊、劉七溝三個村,美麗鄉村綠化提升項目正式復工了,在李家寺村,李學明正與施工方和項目監理反覆研究施工方案。
美裡湖街道一共有14個村居,其中9個村屬於沿黃村,在沿黃風貌帶的規劃打造上獨具優勢。李家寺、蔣莊、劉七溝位於沿黃各村居的東首,是濟南黃河大壩千畝銀杏林的東大門,村內主幹道路早已成為進出景點的必經之路,主要交通幹道美裡北路兩側也是農村大集的主要場所,村民對美好人居環境的渴求十分強烈。「近年來,隨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村容村貌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建設美麗鄉村勢在必行。」李學明說。
如今在美裡湖街道,美麗鄉村建設在有序進行中。李家寺村美裡北路北側停車位、村委東側花磚已經鋪設,綠植已經栽種,中心路南頭牌坊西側小廣場也已完工;劉七溝村美裡北路北側花磚鋪設,綠植栽種,美裡北路南側農村大集廣場路面硬化提前完工;劉七溝村內道路綠化、蔣莊村南廣場改造,邱莊村的美麗鄉村再提升等工程正在全力推進。接下來將全面啟動鄭家店、段莊等村的美麗鄉村達標提升工程,為附近居民打造一處消閒娛樂的好去處,不斷提升轄區人居環境總體水平。
「今年我們將大力推進邱莊、魯唐等沿黃九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加快推進邱莊、範莊兩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建設,以及範莊、北王、魯唐三個村清潔村莊建設。」李學明說。
「我們聘請北京、濟南等規劃設計公司對沿黃九村鄉村建設進行規劃設計,保障創建工作順利實施。同時街道將吃透創建標準,開展自查評估,進行任務分解,堅決補齊短板缺項。」李學明說。
其中的汙水處理問題是村民呼籲最多、最迫切的,街道經過多次論證,2019年底利用698萬元「一事一議」資金,投資建設了蔣莊、李家寺汙水處理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目前管網和汙水處理站已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劉七溝村汙水處理項目,春節後已經正式進場施工。另外段莊村南道路拓寬、範莊村南橋梁改造等項目也在進行中。在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美裡湖街道建立了河道管護市場化運行機制,是全市首個實現市場化管護的街道。
村莊環境提升了,硬體設施也完善了不少。「自從村裡的路修好後,出門更方便了。」美裡湖街道範莊村村民鄭立新說,出村的路去年鋪設了瀝青路面,「以前坑坑窪窪的,下雨時深一腳淺一腳,現在開車上去特別平穩。」
基礎設施提升後,村裡的面貌也大變樣,如今走進範莊村,房前屋後都是整齊的花磚,村旁的空地上建起了籃球場,村民常常路過的河邊修起了嶄新的小橋。
通過「政府扶持、市場運作、農民主體、多方投入」的建設模式,美裡湖街道對範莊、鄭店、段莊等五個村進行硬化道路建設,街道基本實現村內道路「戶戶通」全覆蓋。在劉七溝村建設了一處垃圾中轉站,購置了1000個垃圾桶、4萬個垃圾袋解決垃圾收集問題。引導村莊適度建設小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劉七溝村已經建成包括幸福苑、文體活動廣場等在內的綜合性活動中心,鄭店村建成社區服務中心、幸福院。同時投資30餘萬元對轄區19戶貧困戶進行人居環境提升,貧困戶家庭面貌也煥然一新。
目前美裡湖街道已經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今年,街道將主要瞄準村莊內外積存的建築和生產生活垃圾,重點整治農村『三大堆』遺留問題,特別是清理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垃圾以及個別村多年積存的遺留問題」李學明說,另外他們還對大楊排水溝、引黃乾渠等開展專項清淤整治行動,已經累計清淤4公裡。
鄉村發展中,黨建引領、黨員帶頭髮揮的作用不可小覷。讓薛寒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村裡修路前,村兩委班子和黨員曾對村裡的衛生環境進行過一次「大掃除」,誰知在打掃的過程中,不斷有村民看到後加入,最後變成全村出動,讓村子整個「舊貌換新顏」。
在街道的組織下,薛寒還到外地一些村莊學習了當地的鄉村振興經驗,給自己也帶來一些啟發。「我們沿黃幾個村莊一起組成了一個聯合黨委,定期互相交流鄉村振興的做法和思路,在聯合發展上形成了合力。」
記者也了解到,去年,美裡湖街道黨工委出臺了《關於優化村級黨組織設置建立美裡湖溼地片區聯合黨委的實施方案》,給轄區村莊連片發展提供了新的規劃。
在美裡湖街道,美裡村、邱莊村、範莊村、魯唐村、北王村五個村位於街道西北部,北臨黃河,佔地面積7795畝,人口3545人,其中黨員138人。
當前,村級黨支部是按照村域建立支部的模式設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五個村融合連片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分突出,「一村一支部」的設置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發展形勢。「經街道黨工委調查研究,決定以美裡村、邱莊村、範莊村、魯唐村、北王村為試點村,探索建立美裡湖溼地片區聯合黨委,統攬土地流轉、統一規模經營、統籌區域發展,切實以強有力的黨組織建設引領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美裡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潤雲臣說。
這一聯合黨委的運作模式為,由五位村支書、駐村第一書記、黨員村主任組成聯合黨委班子,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共同研究村務建設和村級發展工作,做到「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民事共調、難事共解」。
另外,聯合黨委注重挖掘和聯繫「鄉賢能人」,每年至少組織1次「鄉賢能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論壇,鼓勵他們帶著鄉情,帶著信息、資金、技術、項目返鄉創業。同時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需要,堅持搞針對性培訓,每年至少開展2次培訓,著力培養有運營觀念和實力的新型知識化農民,為鄉村振興奠定人才基礎。有了這一「共同體」,鄉村振興之路越發通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