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瀏陽樣板」

2020-12-15 瀏陽網

古港鎮梅田湖村依託好山好水好生態,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走上富民強村之路。記者張迪

「遊客不光可以住民宿,還可以採摘水果、吃農家菜、喝客家米酒,如今回頭客越來越多了。」8月31日,張坊鎮田溪村西溪磐石大峽谷景區內,客家山居民宿老闆羅玉來喜笑顏開,在剛剛過去的暑期遊高峰中,客房天天爆滿,今年收入預計可以達到8萬元,比去年翻上一番。

田溪村的火爆人氣,是近年來瀏陽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道縮影。穿行在湘贛邊界的瀏陽鄉村大地上,山巒疊秀,碧水競流,空氣清新。走進鄉村屋場,寬闊平整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民居,滿目皆綠,處處是景。

實幹興鄉村,行動出真知。《農民日報》曾以《以實幹促進鄉村振興的瀏陽行動》為題,對瀏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深入解讀,並高度評價。瀏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探索打造了鄉村振興的「瀏陽樣板」。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可夫胡吉星

鄉村振興的「瀏陽方案」

「兩萬斤黃金梨已經賣完了,比去年提早收工,大圍山梨的品牌越來越響了!」每年採摘水果的季節,是大圍山鎮益康果園負責人羅建政和果農們最忙碌的時刻。自7月31日大圍山鎮第十一屆水果文化旅遊節開幕以來,前來果園採摘的自駕遊客絡繹不絕,果園內的黃金梨、圓黃梨和翠冠梨等都銷售一空。

得益於獨特的土壤條件、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大圍山產的梨子質地細膩,脆嫩無渣,而且核小皮薄。為了打響「大圍山梨」的品牌,2014年5月,在市農業局、大圍山鎮的積極申報下,「大圍山梨」順利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認證後大圍山梨的種植面積三年內擴大了一倍。2018年8月,「大圍山梨」通過驗收成為湖南首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大圍山梨」捧回了農產品金獎。

農業品牌多而雜、缺少知名品牌,一直是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瓶頸。在「大圍山梨」成為「國字號」農產品的背後,凝聚著瀏陽市在「品牌強農」特色產業建設工程中的心血。2018年,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密結合瀏陽市情,瀏陽出臺實施了《瀏陽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回答了「鄉村振興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

《瀏陽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推進「十項重點工程」、探索「三會」工作體系、完善三類要素平臺、建立「三制」推動機制,確定了具有瀏陽特色的「10+3+3+3」工作路線圖,「品牌強農」特色產業建設工程就是「十項重點工程」之一。

有了好的發展思路,關鍵還是要靠人來落實。瀏陽探索建立了市、鄉(鎮)、村「三會」工作體系,通過「市級研究會聚智,鄉鎮推進會聚力,村級議事會聚心」,形成了「高位謀劃推動、整合要素資源、發動群眾參與」的鄉村振興「瀏陽方案」。

村級集體經濟的「瀏陽路徑」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之基。為確保《瀏陽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取得成效,瀏陽堅持把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書記工程」來抓,形成部門指導、鄉鎮(街道)落實、村「兩委」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同時,按照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鄉村服務型、物業經營型「四型」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為各村找準增強「造血」功能的發展路子。

2018年,社港鎮淮洲村還是集體經濟「空殼村」。為提高土地利用率,該村大力發展「土地合作型」經濟,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瀏陽淮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支部+公司+農戶」的形式,流轉2000餘畝土地建設千畝荷花種植基地,並套養泥鰍、黃鱔、鯽魚等,一舉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成功邁入年收入20萬元「俱樂部」。古港鎮梅田湖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水田園景色,該村把全村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謀劃,按照「一個屋場一個特色,一個屋場一個景點」的思路進行開發。2017年,梅田湖村在瀏陽率先採用「公司+村級+農戶」的運營模式,村集體入股10%,成立梅田湖研學旅行基地,將村民閒置的房屋改造成接待用房,流轉土地改造成特色體驗區,吸引學生體驗農耕文化。基地2019年接待學生8.9萬人次,帶動消費1000餘萬元,農戶分紅260萬元,其中村級收益近30萬元。

通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近年來,瀏陽湧現出一批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典型。據2017年初統計,瀏陽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僅644萬元,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有278個,佔比92%。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302個涉農村(社區)的集體經濟總收入達7727.1萬元,所有村(社區)經營性收入均超5萬元,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消除。

今年,瀏陽繼續高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半年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3530.3萬元,收入超20萬元的村有116個,其中收入達100萬元以上的村有39個,提前完成今年長沙市對瀏陽的考核任務。此外,瀏陽還啟動了「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自我加壓,明確到2021年底要實現所有涉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提標至20萬元以上。

新階段扶貧工作的「瀏陽試點」

張坊鎮田溪村通過發展旅遊產業,開發建設西溪磐石大峽谷風景區,帶動村民脫貧增收。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田溪村位於大圍山下,在幾年前還是無人問津的「省定貧困村」。2015年,田溪村支村兩委決定利用該村西溪片獨特的第四紀冰川石球石貌地質遺址自然資源和客家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沒有資金,就靠村民眾籌。」田溪村黨總支書記李紀煌介紹,大家以現金、土地、山林等形式入股,成立了湖南西溪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西溪磐石大峽谷景區成為新晉熱門景點,2017年至今接待遊客達34萬餘人次,門票收入1700餘萬元,帶動村民創收3800餘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4700元增長至2019年的11000元。

在地處偏遠的小河鄉,農戶難以就近就業。為此,小河鄉烏石村引進了畫室產業,就近設立培訓點,通過免費培養、上手後按量計薪的方式,培養農民畫師,村民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不僅如此,擁有得天獨厚生態資源優勢的烏石村,還吸引了「中國旅遊影響力鄉村民宿TOP10」湖南惠潤民宿的目光。今年,在經過多方選址、深思熟慮後,惠潤民宿項目落戶烏石村。目前,雙方已經籤訂合作協議,正在製作設計方案,預計10月對外營業。

田溪村、烏石村同為省定貧困村,但依託優質的自然稟賦,兩個村均向著鄉村振興之路奮勇邁進。

通過高質量發展帶動高質量脫貧,目前,瀏陽3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已實現脫貧14843戶4780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9%降至0.12%。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今年,瀏陽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為開展建立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試點縣市,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機制與著力點。

結合新階段扶貧工作試點,瀏陽堅持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推進高質量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瀏陽實踐」,正在探索實施「四個升級打造」,即:把扶貧產業升級打造成為「品牌化」產業、把扶貧網格升級打造成為「全能型」網格、把脫貧典型升級打造成為「示範性」力量、把貧困山區升級打造成為「精品式」景區,培育長效脫貧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實現高質量脫貧。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述評③典型引路,鄉村振興崛起「樣板群」
    典型引路,鄉村振興崛起「樣板群」遊客在美麗鄉村示範村鄒城市石牆鎮上九山村遊覽。(□資料圖)□ 本報記者 楊學瑩 李振 毛鑫鑫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深入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
  • 竹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山東省16市黨報社長、總編輯、攝影部主任等40餘人齊聚一堂,探討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薰衣草小鎮
    8月31日,《濰坊日報》刊發了「潮起膠東」大型融媒體採訪團採寫的通訊《賦能綠水青山 成就金山銀山——薰衣草小鎮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報導了臨朐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推動薰衣草小鎮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典型做法。現全文轉發。
  • 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桐鄉獲評2019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秀單位 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發布日期:2020-03-10 09:21
  • 瀏陽官渡鎮:精準發力,奏響鄉村經濟新樂章
    (通訊員 陳達倩)近年來,在湖南省瀏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官渡鎮堅持黨建引領、多方發力,深入推進「建設湘東明珠,打造全景官渡」發展戰略,致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先後獲評湖南省文明村鎮、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長沙市衛生鎮、長沙市小微水體管護示範鎮和瀏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鎮。——創好示範片,讓鄉村振興「亮起來」。以國家田園綜合體「詩畫中州」建設為引擎,以竹聯村為重點,輻射周邊的南嶽村、新雲山村和竹山村,高標準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片,在全鎮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今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城鄉高質量融合 打造全市鄉村振興發展樣板
    原標題:城鄉高質量融合 打造全市鄉村振興發展樣板   生活美如畫卷,埔前風景宜人。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濟寧做法成效顯著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12月23日下午,濟寧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
  • 打造鄉村振興的「固安樣板」
    行走在固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環境優美的村莊、人氣十足的鄉村旅遊、如火如荼的示範區創建,生活富足和諧的村民……一幅幅儼如世外桃源般的新畫卷呈現在眼前。近年來,固安縣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五大振興,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的「固安樣板」。
  • 問道鄉村振興 打造三水樣板
    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的縣區級試點,三水的改革試點工作備受關注,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接下來,三水如何進一步攻堅,提高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推動鄉村振興綜合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 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 「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率先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 877.76億元農業保險護航農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強化制度供給,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 國內鄉村振興樣板品牌「擁抱」長三角旅遊市場
    新華網上海12月8日電(記者李榮)長三角正在成為國內鄉村振興旅遊品牌的目標市場。山東臨沂近日通過上海面向長三角整個區域,首發了其鄉村振興的樣板品牌——尹家峪田園綜合體的最新產業及文旅信息。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長三角休閒旅遊「後花園」,開始積極「擁抱」長三角。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尹家峪田園綜合體,落戶素有「林果之鄉」「蜜桃之鄉」「長壽之鄉」稱號的沂水縣泉莊鎮,以 「理想田園的未來樣板」為品牌定位,讓遊客感受「夢想與遠方」,體驗「更快活的慢生活」。
  • 青島勢起|三個關鍵詞再造鄉村振興「青島樣板」
    如果說,30年前的一場「萊西會議」總結出農村基層黨建的「萊西經驗」,讓這座位於青島北部的農業大市以「先進」形象示人,也為青島的鄉村組織振興提供了可借鑑的樣板。30年後,無論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打造,還是青島瞄準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奮鬥目標,都對鄉村振興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 青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齊魯樣板先行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青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齊魯樣板先行區「十三五」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打好鄉村產業、生態、組織、人才、文化、改革六大攻堅戰,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 鄉村振興備足「精神食糧」 瀏陽官渡走出特色非遺保護之路
    官渡鎮供圖 人民網長沙11月5日電 瀏陽河畔一小鎮,這是我可愛的故鄉;田螺姑娘的美麗傳說,就源這個地方;勤勞善良是這裡人民奉獻的本色;英勇頑強蘊育出新中國一代開國良將…… 「應朋友之邀,我寫了一首歌詞,標題為《嗍螺的家鄉》。
  • 浙江: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浙江省以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目標、更強的力度,全面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樣板,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青山碧水綠道,涓流淺灘廊橋。
  • 湖北省10鄉鎮將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田」
    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出爐我省10鄉鎮將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田」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日前發出通知,決定批准全國254個鎮(鄉)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我省10個鄉鎮入列,分別是:潛江市熊口鎮、洪湖市萬全鎮、漢川市南河鄉、仙桃市沔城回族鎮
  • 首屆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將辦 助力打造振興鄉村「嘉興樣板」
    10月28日,由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宣布,首屆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將於11月12日至14日在浙江省嘉興市舉行。該會由農業農村部指導支持、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牽頭髮起。
  • 顧幸偉:讓美麗鄉村成為廣東鄉村振興的樣板
    1 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經驗遵循 南方日報 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吸引了全省上下的積極參與。您覺得該系列評選活動的意義何在?對廣東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會有哪些影響?
  • 典型引路以點帶面 打造鄉村振興的「壽寧樣板」
    變化始於2018年,那年鄉村振興的號角如長風入川,改變著壩頭村以及村民的命運。抓班子聚合力、抓產業促增收、抓民生補短板、抓治理轉民風……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讓壩頭村充滿了生機活力,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人均年收入約15200元,2020年村集體收入預計達23萬元,還獲得了「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森林村莊」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