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古稀老人吳文海著書《茂林古今名人》

2020-12-20 安徽網

據皖南晨刊報導,傳統文化與家學傳承,永遠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眷戀的情懷。涇縣茂林鎮76歲老人吳文海,以為家鄉名人著書立傳的方式,自費出版《茂林古今名人》,表達自己對故鄉與傳統文化的依戀和傳承。

《茂林古今名人》,是一部以「皖南四大姓」之一的茂林吳氏為主的古今名人傳略,全書總字數達到11萬字,共計收錄235位古今名人,其中茂林籍名人181位,客籍名人54位。此書對茂林名人進行了收集整理,並獨到地詮釋了茂林文化,激勵後人學習勤勉,不忘薪火相傳家鄉人文之榮耀。

「這本書的作者自身就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勵志故事』。」據涇縣茂林鎮政府工作人員程雯惠介紹,吳文海老人,1940年出生在涇縣茂林,土生土長的他僅僅有小學文化,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學與勤勉。耕讀務農勤儉持家一輩子的吳文海,不顧花甲年歲與身體孱弱,憑著對茂林古鎮人文的依戀,出於對鄉俗親情的情懷,立志踏遍家鄉尋訪古蹟、彙編收集各類文獻史料,夜以繼日辛勤筆耕成就《茂林古今名人》。「此書已成該鎮重要文獻典籍,吳文海老人自學成才著書立傳的事跡,更是眾多年輕人學習的楷模。」

吳文海老人謙虛地表示,是家鄉特有的文化底蘊,感召他成就了畢生的心願。茂林古鎮人傑地靈且科舉興盛,湧現出眾多國之棟梁和時代先驅。僅明清兩朝,就出了進士25人,舉人130多個,可謂人文興盛群英璀璨。因此,他在撰寫《茂林古今名人》時,主要根據人物生活的朝代順序展開記敘,嚴格依託涇縣縣誌、宗族家譜和各類辭書完全彙編而成,旨在傳承家鄉傳統人文風俗。(記者 項嘉)

相關焦點

  • 涇縣茂林 ——一座人傑地靈的皖南古村
    所以茂林民謠稱∶「茂林一枝花,好在西山遮;不是西山遮,茂林水淌沙」。這在《茂林地理位置圖》上,能看得很清楚。涇縣檔案館吳館長珍藏了一張在茂林村口、牌坊群前合影的照片。聽說我對古建築感興趣,特意拿給我看。並指著照片說:「茂林村口有14座石牌坊,其中13座跨路而立,只有一座「貞節坊」是旁路邊側立的。58年大躍進,縣城要造弋江大橋需要石料,全給拆了……」。
  • 魅力古鎮——涇縣茂林
    江左名鎮,茂林一方。枕黃山北麓,襟長江南岸。東指旌陽城高山綿亙,西飲太平湖碧波蕩漾。「茂林」,狹義指有宋以來吳氏聚居的「茂林吳家」;廣義指的則是今天的涇縣茂林鎮。茂林鎮,地處皖南山區,位居「兩山一湖」之腹地。隸屬安徽省宣城市,為涇縣西南重鎮。距縣城35公裡,322省道入境,總面積233平方公裡。全鎮轄13個村和1個街道社區,總人口2.5萬人。
  • 涇縣茂林——一座人傑地靈的皖南古村(下)
    大理石門框的上方都有一塊大理石「嵌方」,有的書上《河帥第》《墨莊》《隨安居》……之類字樣,有的則是一幅含有山水圖畫花紋的大理石板。大門所在的牆面全用涇縣特有的那種青白相間的水磨花磚飾面。它紋理清晰,百年不粘灰塵,且質樸不反光,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清晰的花紋。由於它的襯託使白色大理石的門框和嵌方顯得十分突出。人們見了都不自覺地常常駐足來欣賞那淡雅中透出的陣陣詩意的空間圖畫。
  • 涇縣茂林景區暨馬頭老街盛大開業,等你打call
    花團錦簇,賓客雲集,2020年8月3日上午10:30分,涇縣茂林景區暨馬頭老街開業儀式,在涇縣茂林景區吳氏大宗祠廣場舉辦。 伴隨著現場鑼鼓喧天,紅黃兩頭舞獅隨著鼓點的輕重緩急,彼此或交織爭鬥,或跳躍翻轉。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涇縣茂林景區暨馬頭老街開業儀式正式拉開序幕。
  • 千年花磚砌茂林——涇縣茂林花磚記
    千年花磚砌茂林翟大雷前人無意中創造了一件了不起的精品,後人無意中發現了一項了不起的奧秘。—— 題記皖南涇縣,茂林古鎮。興於宋元,盛於明清。茂林建築,既沐徽風,又富創新。人家徽州「粉牆黛瓦」,牆體青磚須粉刷。而茂林「花牆黛瓦」,花牆則無須粉刷。其牆體材料便是天下聞名的「茂林花磚」。據說宋元時期就有人開窯燒制這種牢固輕便的磚用於陰宅(陵墓)建築。當時還沒有發現其耐鹼耐酸,更沒有發現花紋。
  • 宣城涇縣茂林鎮舉行《吳氏宗譜》首發式
    12月28日,歷經三年修編的《茂林吳氏宗譜》在涇縣茂林鎮三吳紀念館內正式首發。  茂林吳姓最早可溯及西周時期,其與旌德江、績溪胡、宣城梅,並稱「皖南四大姓」。吳氏一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幾經遷徙,北宋年間,遷至茂林東莊灣,逐漸發展成名門望族。家族史上名人輩出,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吳波、近代書法家吳玉如、畫家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等。
  • 美食探秘:涇縣「茂林十二碗」
    △涇縣茂林古鎮地處皖南,位於太平湖、黃山之間。
  • 涇縣茂林三吳紀念館增設一真跡展示館
    涇縣茂林三吳紀念館增設一真跡展示館 2012-10-29 14:39:25   來源:宣城新聞網
  • 涇縣茂林吳氏分支——肥東縣吳家驥世系考(上)
    吳小元 葉彩霞第852期一、千年古鎮茂林茂林位於涇縣西南,屬千年文化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 「小小的涇縣城、大大的茂林村」之說。境內軒園府第大多是在乾隆、嘉慶時所建,舊傳中的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三十二軒、七十二園和 一百零八座大夫第顯示了茂林建築數量和種類之多。
  • 涇縣茂林——一座人傑地靈的皖南古村(上)
    作者:翟光逵製作:童達清茂林,人們只知道她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但她又是涇縣一處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非常獨特的皖南優秀古村落。所以茂林民謠稱∶「茂林一枝花,好在西山遮;不是西山遮,茂林水淌沙」。這在《茂林地理位置圖》上,能看得很清楚。
  • 安徽古鎮茂林:獨具特色的12碗
    茂林地處皖南山區,位居黃山、太平湖的中心點,隸屬安徽省宣城市,為涇縣西南重鎮,距縣城36公裡,總面積233平方公裡,鎮區面積2.6平方公裡。碧水青山  茂林史上名人輩出,為官者,有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新中國曾任國家財政部部長吳波、民革中央副主席吳茂蓀等;為文者,有並稱「茂林三吳」的近代書法家吳玉如、畫家吳作人
  • 速來打卡 || 涇縣這個地方,隱藏著一座千年古鎮
    涇縣這座古鎮值得你靜下心來走一走。> 茂林位於涇縣西南部,因其建築恢弘和名人輩出,自古便是「江南名鎮」。)說起茂林,不能不說茂林的古宅。縣誌記載明邑庫生吳國搶所書,,史上名人輩出。
  • 涇縣茂林吳氏分支——肥東縣吳家驥世系考(下)
    配氏趙,生子治涵,由宛陵城南涇縣茂林遷合肥東鄉,卜居青陽山南去城六十裡。公妣合葬宅東黃慄村,子山午向兼壬丙。此為肥東吳氏之祖。94世治涵:興一子,字翠靄,號望嵐。配氏朱生子二化、本。公妣生終失傳,合葬宅東黃慄樹,子山午向兼壬丙。95世浩化:字變千,號廣育。配氏馬,生子甲。公妣生終失傳,俱葬宅東塋內,子午兼壬丙。
  • 「茂林三吳紀念館」開館
    經過兩年精心移建,我國近代文化名人吳作人、吳玉如、吳組緗三位先生紀念館日前在涇縣茂林鎮建成開館。  「茂林三吳紀念館」對外開放以來,該館以全新的面貌吸引八方來客。截至10月底,已接待遊客近萬人。  該館位於涇縣茂林鎮,佔地面積2639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是集歷史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場館。 (記者 張敬波 通訊員 蔡盛)
  • 涇縣茂林景區被撤銷3A等級!宣城多家景區或撤或改
    涇縣茂林景區的3A等級被撤銷了?這是為啥?我們來看下宣城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的公告。
  •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茂林鎮簡介
    涇縣茂林鎮地處皖南山區,位居黃山、太平湖的中心點,是安徽省涇縣西南之重鎮,距縣城35公裡,322省道穿鎮而過,總面積為233平方公裡,鎮區面積2.6平方公裡。全鎮轄14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5餘萬人。
  • 「宣」為人知,聞「蜂」而動 | 打卡茂林「4117」廣場,傳承紅色文化
    涇縣,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之稱。這裡是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老區,是 「皖南事變」發生地。這裡不僅是革命先輩們,曾經留下歷史痕跡的地方。今天皖皖帶大家走進,涇縣茂林景區4117廣場,聆聽4117廣場背後的故事。
  • 涇縣「三吳紀念館」移建工程進展順利
    據宣城新聞網報導 2008年適逢作人先生、組緗先生百年誕辰,涇縣縣政府第19次常務會議確定同意將位於涇縣水西景區的「三吳」紀念館移建茂林。6月以來,「三吳紀念館」移建茂林工程進展順利。  茂林重視文化的風氣,至少在唐朝末年時就已形成,宋時則已沉澱為厚重的社會習俗.到了明、清,茂林則有了「涇川鄒魯」的美譽,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人才輩出,是近代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家吳玉如、著名作家學者吳組緗的祖居地、出生地。三人並稱「涇縣三吳」,「三吳」是涇縣近現代文化的標誌性人物,是茂林人民的驕傲,也是對外擴展茂林形象的具有深刻影響力的文化使者。
  • 皖南涇縣之四大畫卷
    涇縣之山水畫卷——位居皖南山區的涇縣,曾榮獲「全國生態縣」、「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等諸多殊榮,是大家公認的生態淨土、養生福地。涇縣之人文畫卷——人文山水,是「徽」文化的精髓所在。現在,就讓我揭開這幅人文畫卷,讓大家品味漢家舊縣的「徽風皖韻」。涇縣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坐落在縣城西郊的「水西雙塔」,高聳入雲、巧奪天工,如戀人一般從宋代相依至今,見證了涇縣近千年的滄桑巨變。
  • 安徽涇縣陽光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安徽涇縣陽光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經省、市旅遊主管批准設立民營股份制企業,宣城市旅遊協會副會長單位。公司現有總資產約550萬人民幣,擁有全資經營權涇縣月亮灣漂流風景區,合資經營涇縣客運琴溪加油站、大巴四臺,團隊餐廳一個。現有員工173人。為宣城唯一一家上海春秋南京春秋網絡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