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1月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振宇 通訊員 陳超)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村 63 歲的趙曉山是一名聾啞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孤身一人的他日子一直過得很難。
可 2018 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趙曉山如今也成了「萬元戶」。趙曉山無法外出打工掙錢,但他卻有一門技術,他做出來的靠背椅在當地很有名氣。在扶貧幹部和村供銷社的幫助下,過去賣不出去的椅子銷了一百多把,僅此一項趙曉山就獲得了8000多元的收入;通過村上主辦的技能培訓班,趙曉山學會了編制花籃和棕掃帚,通過村供銷社賣出去不少,這些加在一起,2018年收入達1.2萬元以上。
50多歲的黃友根也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女兒出嫁後家裡剩下夫妻倆和 80 多歲的老母親。為了幫助黃友根脫貧,村幹部想了很多的辦法,如今黃家生產的紅薯片、酸棗皮也通過村供銷社打開了銷路,僅這些平常無法變錢的土特產2018年就賣了兩萬多元。
烏石峰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同時也是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169人。
隨著扶貧攻堅戰的打響和幫扶工作隊的進駐,在各級政府和後盾單位的支持下,支村兩委以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為抓手,開啟了精準扶貧模式。
支村兩委牽頭成立了「湘潭縣大帥種養合作社,流轉土地400多畝並結合種植結構調整,大面積種植大豆和油菜等經濟作物,通過土地流轉、安排就業、專項扶貧資金入股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使這些平時無法外出打工掙錢的貧困戶在家門口一年就能掙到幾千塊錢。
村上還請來一批民間手工藝人當師傅,教授貧困戶製作絹花、風車,編制花籃等技術,如今絹花、風車和花籃不僅佔領了烏石本地市場,還銷到了市區各大公園和劉少奇同志故居等景點,每年為貧困戶增收20萬元左右。
2017年成立的烏石峰村供銷社還把貧困戶製作的靠背椅、掃帚以及各種土特產推向了市場,使得像趙曉山這樣原來根本沒有掙錢門路的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
「其實我們現在做的這一切均是『小打小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村上產業不發達、村民增收難的問題。」該村90後黨總支書記賀師對我們說。
通過與湘潭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多次洽談,雙方達成了將烏石峰村建成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的合作意向。雙方將共同組建「彭大將軍家愛農合作社」,充分利用該村緊鄰彭德懷同志故居的地理優勢,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環境優美的自然條件以及國家關於中小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政策,將烏石峰村打造成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和研學旅遊基地,吸引市內甚至全國的中小學生來這裡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驗農耕和農家生活。
根據雙方合作願景,這裡將建成2000平方米的野炊營地、6000平方米的野營和拓展基地和15萬平方米的學農活動區及相關設施,形成每年5萬人以上的接待能力,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0萬元,為村民增收150萬元以上,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該項目目前仍處在洽談階段,就已經迎來了新疆吐魯番高昌區和湘潭市三中近千名學生前來參觀體驗。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