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餐飲人的2020:低谷反彈、尋求破局、趁勢轉型

2020-12-21 聯商網linkshop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付豔翠 李小反

編輯 | 馮羽

對於餐飲人來說,2020年註定是不凡的一年。

一言蔽之,「今年,有63%的民營餐飲品牌受到了疫情影響。」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透露。

衝擊之下,有人六年白幹,還賠進去半套房;有人全國門店每天少賣10萬元;有的門店前一天還在排隊,疫情一來,店裡只剩三桌客人......這是今年餐飲行業遭遇的真實境況。

所幸,餐飲行業向來賺取的都是辛苦錢,這也練就了餐飲人不甘寥落、勇於打破困境的心態和韌勁。

他們或押房、押地找錢,或靠外賣業務回血;有的商家乾脆關掉賠錢門店,優先保證現金流;亦或是斷臂求生,轉型做To B業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更重要的是,疫情也給了餐飲人修煉內功的機會。在後疫情時代,餐飲人更加注重起服務、產品品質和營銷。私域流量、加盟、跨界、企業服務等,也都成為餐飲人全新的角逐場。

向來時勢造英雄,危難也是孕育英雄的溫床。

正像仔皇煲創始人薛國巍所說,今年對於餐飲人來說,無異於二次創業。但疫情也會倒逼他們變得更強壯。「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在這種惡劣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已經被證明有足夠的競爭力。」

要衝破黑暗,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前行,重建行業秩序,重構市場格局。時代車輪滾滾向前,若干年後再回首,2020年不過是餐飲界的一個小插曲。

1、再遇低谷

「上海新增一例本土確診病例。」

這條消息是11月9日18時通報的。看到這條消息時,在上海浦東從事本幫菜創業的餐飲人吳磊(化名)仿佛大冬天被澆了一盆冷水,心裡「咯噔」一下。「太嚇人了,病例就在我們餐廳周邊。」

當時,他正準備迎接晚高峰的到來。那段時間餐廳生意不錯,七八百平的場地,每天的流水都能有5萬元左右。突如其來的新增病例,讓吳磊壓力激增。

不過,比起第一次面對疫情,吳磊雖然恐慌,卻不再像春節時那樣不知所措。對他來說,這一次的當務之急是保證店內員工的安全。

吳磊在第一時間停業整頓,讓員工隔離,並對餐廳用具進行消毒。一周後,在有關部門安排下,員工開始排隊做核酸檢測,而吳磊也開始等待開業通知。

彼時,新增的確診病例讓餐飲人的心情再次跌落低谷。吳磊的心情,柳葉刀燒烤北京交通大學店店長白雪峰也深有體會。

今年5月,全國疫情得到控制,柳葉刀燒烤的生意也逐步恢復。顧客壓抑的需求被釋放出來,不少人甚至在店裡待到凌晨才離開。

白雪峰也不催他們,看到店裡有人氣的樣子,他越來越有信心。那段時間門店出現用工荒問題,他幾乎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有時候工作到凌晨一兩點,「但心裡還是有點開心,幹勁十足。」

正當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壞消息又傳了過來。

6月12日,北京地區新增了確診病例,大家又進入了高度的防控狀態。「前一天店裡還排著長隊,第二天就只剩三桌客人了。」時隔半年,白雪峰依舊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

今年,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三四月份,白雪峰甚至能感覺到,就連顧客周身都被低氣壓圍繞著。「幾個人一起吃飯,就各玩各的手機,或者自己喝悶酒。」

作為店長,白雪峰很清楚門店面臨的壓力。沒有收入,還要承擔房租和員工工資等成本。「每天都在賠錢,心情非常沮喪。」

那段時間,柳葉刀燒烤總經理謝雲嫣身上的壓力更大。年前,柳葉刀燒烤剛剛裝修好交通大學附近的門店,準備年後開業。另外,他們還租下了六道口的一個門店,打算年後裝修。「設計圖紙都畫好了,只等著年後開工。」謝雲嫣稱。沒想到,年初被迫停滯了幾個月的線下消費場景,讓他們損失的房租成本高達幾十萬。

北京夸父炸串集團創始人袁澤陸回憶起那段日子,也是感慨萬千。那段時間,他們全國的門店每天少賣10萬元,一直持續了大約兩個月。

為此,他做過最壞的打算,「不知道這種狀況會持續多久,只能先盡力保住團隊。」如果撐不下去,他甚至想過歸零,一切重來。

事實上,很多餐飲人困於外部環境,都不得不投降「繳械」。

「今年,有63%的民營餐飲品牌受到了疫情影響。有創業公司面臨業務調整,甚至處於洗牌狀態。」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透露。

幸運的是,一切都在好轉。12月7日,上海浦東兩個小區也下調為疫情低風險地區,關門一個月的吳磊也終於看到了希望。最近,他已經開始整頓餐廳,準備重新開業。

低谷之後,會迎來反彈嗎?

2、咬牙堅持

對於中小餐飲品牌來說,疫情難熬。而疫情恢復期的日子,也不太輕鬆。

「疫情之後的井噴期根本不存在。」北京的餐飲創業者易辰(化名)對「創業最前線」說道。

雖然北京的疫情已經好轉,但他餐廳的生意還沒完全恢復。

上周五下午六點半,易辰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攝影功能,在門頭溝一家商場的餐飲區走訪了一圈。他所在的商場平層有30家餐廳,但客人總數卻少得可憐。「30家餐廳,一共只有14個客人。我家有4個、另一家6個,還有一家餐館坐著4個客人。」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位置的好壞,直接決定餐廳的命運。因此,疫情給位置環境不理想的店鋪帶來的則是成倍的打擊。

在易辰看來,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外出吃飯的習慣,用戶的剛性需求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商場閒逛的用戶減少,抱有目的性的消費人群卻在增多,這就讓餐廳的新增用戶越來越少。

易辰向「創業最前線」透露,從7月開始,餐廳新辦會員和儲值的數量急劇縮減,到店的客人中,90%以上都是老顧客。

而且,顧客的就餐時間也在縮短。

易辰明顯感覺到,隨著冬天的到來,以及剛性需求的變化,壓桌的客人越來越少。「基本上吃完就走,人氣很難聚攏。」他表示,去年同期,每桌的消費時間大概在一個半小時,而現在40分鐘就已經開始翻臺。

如今,大家的生活已恢復正常,但是對活動和宴請的需求正在降低。「人們已經接近八個月不聚會,消費者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很難更改。」這也讓易辰這種體量的餐廳難上加難。

易辰表示,到現在為止,他們門店的業務只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0%。「一家600平米的門店,現在每個月的流水甚至不到30萬。而之前最差的時候也有58萬元,好的時候能做到80萬元。」

他們團隊的流動性也開始增大。去年同期,易辰有三家店面,76個員工。今年則關閉了一家店面,按照同期的表現,剩下的這兩家店面應該還有50個員工。但現在,整個店面只有26個人。這意味著,餐廳員工數量銳減65%。

事情似乎已經到了最壞的境地,但易辰卻不敢宣布「死亡」,而是在咬牙堅持。

「私房菜品類的餐飲屬於重資產行業,一般小的店面都要投資70萬左右,大的店面需要投資二三百萬。」他表示。

一般來說,餐廳的回本周期是在18個月到30個月。去年,易辰還沒收回成本,今年年初又因外部因素而虧本,這就導致餐廳雖然步履維艱,卻「死不起」。

「因為前期已經把錢都砸進去了。」易辰表示,今年上半年他虧損了90萬元, 6月新增病例至今,又虧損了近55萬元。「六年白幹,還賠進去半套房。」

創業者吳磊也做好了開業後會虧損一段時間的準備。「疫情剛結束,但大家對疫情是否會反彈抱著觀望的態度。」

只要疫情得到控制,餐飲人就能堅持下去,並穩步開店,這是目前最值得慶幸的事情。

3、迎來轉機

「這樣的場景在去年不過是平常的一天,今年卻讓我等了整整半年。」8月8日0點19分,白雪峰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前一天,對他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是今年店內桌位擺放正常以後,第一次出現排隊的情況。他忙到半夜,下班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不過,他心裡是激動的,長達半年的黑暗過後終於迎來轉機。

這也是無數餐飲人的心聲。而這一切,不得不歸功於他們的頑強自救。

現金流為王,這恐怕是創業者經過疫情得到的最大教訓。今年2月,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曾對媒體表示,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個月。

四處找錢,是無數餐飲人的縮影。彼時,薛國巍的目標也是找錢。「押房子押地,也要找到錢,手裡有錢才能活下來。」

他跟各大銀行談貸款,找投資人求助,最後從銀行貸了幾百萬元。並且,他把賠錢的八九家門店全部關掉,從多方面維持正向的現金流。

為了回血,主打線下的餐飲店紛紛做起了外賣。

那段時間,袁澤陸每天都召集加盟商想辦法自救,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有火鍋店宣傳可以把食材買回家吃火鍋。他受到啟發,「炸串也可以送到顧客家,不用非得等著他們上門。」

在之前的經營中,袁澤陸一直鼓勵加盟商做私域流量,沒想到正好在疫情期間派上了用場。憑藉之前積累下的粉絲,他的加盟商在朋友圈裡紛紛賣起了炸串。

為了方便用戶下單,他花5萬元做了一個有贊商城,還和閃送合作,為顧客配送到家。

「小吃類的外賣流量本身就不高。」考慮到炸串品類的外賣受限,袁澤陸臨時對幾家門店的外賣業務進行微調,和另一家米粉品牌合作賣米粉。

其實,加上包裝、配送等成本,綜合算下來,外賣的成本並不低。「不考慮利潤,先保證資金流。」他的想法很簡單。

3月,寫字樓裡逐漸有員工恢復工作,柳葉刀燒烤也開始做外賣。這還要得益於疫情期間送愛心餐的經歷。

柳葉刀的兩個創始人都是醫生,疫情期間,各家餐廳關門,醫院食堂的員工也沒上班,醫護人員加班辛苦,吃不上熱飯,考慮到醫生就餐不便,他們開始給北京市各大醫院送愛心餐。「最多的時候,一天送五六百份。」白雪峰表示。

他們的自救也頗有成效。

燒烤、火鍋、炸串、奶茶,被稱為黃金四大品類,這四類不像炒菜在家就能吃到,外賣配送很受歡迎,業務恢復較快。

袁澤陸表示,新中關購物中心的一家店,一天曾賣了2000多元。和米粉品牌合作時,每家店每天也有一兩千元的收入。

「大家在家裡封閉了一兩個月,會很期待燒烤。」白雪峰表示。

結果如他所料,他們的生意比同行恢復得好。「我們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其它品類才恢復了60%至70%。」白雪峰預估道。

同樣恢復較快的品類還有快餐。薛國巍表示,仔皇煲今年下半年的業務情況比較可觀,營業額和利潤同比和環比都增長近10%。這一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

「無論如何,先活下去。」這幾乎是疫情期間所有餐飲人的期待。

4、積極求生

相比於上述三位的自救方式,餐飲創業者趙亮的決定更加決絕,無異於鋌而走險。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糾結,今年5月,趙亮決定「斷臂求生」:轉讓現有大型門店,如火鍋、烤魚等,只留下粉面、炸雞等低成本品類的門店,同時轉型做To B業務,幫助餐飲企業做品牌營銷、招商加盟等。

因為在門店上的投入巨大,他做出轉型決定後,一度引起了團隊和股東的不滿。但趙亮很堅定,「誰也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他對團隊說道。

而且,相比於小品類,火鍋、烤魚等品類的成本較高。從今年的大環境來看,很難拓展加盟業務。「加盟商出於大環境、資金成本等因素考慮,可能會暫緩、或放棄加盟計劃。」趙亮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最主要的是,他預感到,中國餐飲的連鎖化、規模化將是一個趨勢。很多不加盟的企業也開始做加盟,「就像沉睡的獅子和大象開始驚醒一樣。」

趙亮設想,未來,餐飲行業的模式可能不止是單純的直營或者加盟,或許還會有更多模式誕生,供應商、品牌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會相互穿插。對於餐飲行業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轉折點。

另外,這個賽道模式更輕,不需要過多投入。因此為了企業發展,他只能忍痛斷臂,砍掉這些「累贅」的業務,保留盈利較好的快餐類品牌,同時利用企業的剩餘價值,做To B業務。

即便沒有「斷臂」,很多餐飲企業仍然需要盡最大可能節省成本,用以保存彈藥和體力。

最近,有一位客人曾向易辰抱怨,為何宮保雞丁這道菜的量變少了。

「在後廚,所有菜品都要標準化和量化,比如雞丁多少克、蔥多少克、配料多少克,都有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味道。」易辰說道。

他找來傳菜的員工詢問,後者告訴他,今天唯一的區別就是,菜倒在盤子裡時比較扎堆,沒有攤開。

之前,像這種因為視覺造成的誤會,他一定會跟顧客解釋,但是現在他不再這樣做。「客戶說我們錯了,我們就是錯了。」易辰說道,「因為即便解釋了,他們也不信。」

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易辰送了客人一道涼菜,並告訴他,下次一定注意。「我們不敢任性,怕失去任何一個顧客,所以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11月底,易辰給員工開會時傳達了一個指令:不要問顧客為什麼需要,只要他們有需求,能滿足的就一定要滿足,哪怕是無理要求。

他根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對菜品進行了調整,細微到要將小桶飲料換成大桶。

為了留住顧客,餐飲人似乎變得有些「卑微」。

易辰舉例稱,有客人第一次點他家外賣時,反饋飯菜中有塑膠袋,讓他們全額賠付,他們賠了。三天之後,這個客人又點他們的外賣,這次說裡面有蟲子,他們也全額賠償。

第三次,這個客人點外賣時,易辰一邊拍視頻記錄,一邊跟著外賣小哥去送餐,「就是要讓他現場告訴我,菜品裡到底有沒有東西。」

結果這個客人哭著求他千萬別把視頻曝光,並願意十倍賠償之前的損失。「我不是你,我只希望你離我們家店遠一點。」易辰如是回復。

作為一個小老闆,易辰將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了僅剩的兩家餐飲店上,堅持對他來說既是一種信念,同時也是無奈之舉。

5、內功為上

業務停滯的幾個月裡,既有挑戰,同時也是餐飲從業者「修煉內功」的機會。

袁澤陸發現,經過疫情後,用戶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在大眾點評上,很多評論中都會提到「乾淨」這個關鍵詞。

「一方面是疫情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年輕消費者對餐飲的要求也在變高。」袁澤陸表示,哪怕是地攤產品,他們也想要品牌店的質感服務和體驗。

為了提升產品品質,柳葉刀燒烤專門設置了產品研發部。「天天研究怎麼做出更好吃的燒烤、怎麼讓各店的出品保持穩定,並形成標準化。」謝雲嫣表示。

為保證食材安全,他們有專門的採購部定期對食材來源進行檢查,甚至跑去內蒙古跟牛羊肉廠家直接對接。

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標準化。從2月開始,他們聯繫上遊供應商、代工廠,商量將產品做成標準化的半成品,送到門店後,員工簡單加工即可,由此保證各家店口味的統一。

還有餐飲企業大刀闊斧地調整組織架構。

疫情期間,薛國巍在內部實施KPI激勵策略。門店考核由原來的固定績效工資變成和利潤掛鈎的浮動績效工資,並將顧客在大眾點評的評價也加入到KPI考核中,以此激勵員工重視起門店利潤,並做好服務,增加客戶復購率。

不過在餐飲行業,只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還不夠,營銷也是重點。

今年7月,柳葉刀燒烤專門成立了用戶增長部門,負責門店的拉新。

受疫情影響,餐飲門店的自然客流沒有往年多。這時候,就需要盡力保持用戶黏性。為提高用戶活躍度,柳葉刀燒烤發起了一系列活動,比如鼓勵用戶點評就餐體驗,並分享到朋友圈、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在鼓勵之下,很多客人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就餐經歷。這樣一來,就能通過老用戶帶動新用戶,以達到自然增長和裂變的效果。

完成拉新之後,如何留住用戶更是關鍵。謝雲嫣表示,柳葉刀燒烤每個月都會推出新品,通過迭代產品來提升用戶的復購。

另外,他們的每家門店都有社群。在社群裡,店長會每天與用戶交流,收集他們的意見,並不斷調整、改進菜品,以形成正向循環。

「做好產品,維護好品牌形象,比重金砸廣告的效果更好。」謝雲嫣對「創業最前線」說道。

吳磊也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

今年6月,吳磊上海浦東的新店開業,他連續做了半個月的線上、線下營銷活動。

「顧客在線下的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後就可以享受打折,消費400元打7折,消費500元打6.6折。另外,辦會員卡還可以送錢或打折,比如充1000元就送500元,或者不送錢最低可以打6折。」吳磊稱。

為了吸引客流,他下了「血本」。在猛烈的促銷攻勢之下,銷量確實不錯。但是,促銷停止後,或許因為跟促銷價有些差距,門店的銷量一度小幅下滑。

幸運的是,因為產品和服務有保證,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並趨於穩定。「7至9月,店面每月流水能達到100萬至200萬。」吳磊表示。

但是,營銷也並非無止境、無目的的營銷。

「宣傳是要有目的性和載體。」易辰表示。這個載體,可以理解為餐廳的顧客數量。如果一家餐廳只有寥寥幾位顧客,營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人氣的缺失,會形成口碑上的惡性循環。」他說道。就好比一家店人氣爆棚,顧客會下意識地覺得這家店生意好,做的東西一定不會差。但如果某家店只有星星散散幾個人,顧客復購的欲望就會降低。「顧客不會問原因,他們只看現象。」

6、合縱連橫

行業的慘澹終將過去。在餐飲市場不斷復甦的同時,也正在釋放出更多潛力,催生出一波新趨勢。

「最明顯的是疫情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楊歌表示,除長春、大連、北京等新增確診病例的城市,東南沿海城市的餐飲頭部品牌,在4至7月已處於迅速恢復狀態,5月中旬恢復到50%,6月中旬已經能恢復70%-80%。在7月底之後,大部分餐飲頭部品牌恢復到85%以上,甚至有品牌實現了100%的恢復。

與此同時,出於對現金流和快速佔領市場的考慮,頭部餐飲品牌的加盟意識正在「覺醒」。

曾經只有一兩家加盟商的仔皇煲,今年已經陸續開始在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招合伙人。薛國巍介紹,其在南京已經有2家加盟店開業,還有兩家門店在裝修;合肥已經開出5家加盟店,1家門店在裝修;常州、無錫也都有在裝修的加盟店。

在此背景下,隨著餐飲供應鏈越來越成熟、細分,品牌方也不再需要所有環節都親力親為,向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尋求合作也成為新趨勢。如從營銷、供應鏈、外賣運營等方面,藉助專業第三方的服務,以解決規模擴張過程中財力、人才、資源方面的不足。

比如趙亮,他公司轉型做To B業務後,從6月到現在,To B業務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星瀚資本投資企業象撲的日子在今年也變得更好過。

象撲是杭州一家餐飲一體化服務商,前兩年,其主要以線上的流量管理為主。今年,象撲開始幫助餐飲品牌做線上、線下運營。在線上,他們不僅可以做流量運營,幫助企業獲客;也可以幫餐飲企業做廣告投放、IP營銷、市場推廣等工作。

在線下,象撲幫餐飲企業從零開始,做培訓、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工作。今年,他們給餐飲企業做代運營,共管理著50個品牌,近1000家線下店。「公司已經迅速從100人以下,發展到150多人。」楊歌說道,疫情加速了餐飲公司To B業務的發展。

新流量也成為餐飲人的角逐點。楊歌表示,今年開始,商家從爭奪電商、圖文平臺、微商等傳統流量,正轉變成針對私域流量的競爭。

事實確實如此。今年,吳磊也格外注重私域流量的留存。比如,在線上外賣業務中,他們會給消費者一個帶有二維碼的小卡片,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加商家微信,給5星好評就可以拿到3至5元返現紅包。「好多人就喜歡貪這樣的小便宜,這也是抓住了這部分消費者的心態。」

這樣不僅能提升外賣排名,還能快速建立私域流量,實現更多不同的餐飲玩法。

7、時勢英雄

毫無疑問的是,作為民生之本,餐飲市場未來仍然大有可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全國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

外來者爭相入局,無論投資人楊歌,還是薛國巍、趙亮等創業者都認為,明年的餐飲行業競爭都將更加激烈。

易辰也很清楚,真正困難的日子是2021年。因為餐飲秩序被打亂,很多初出茅廬的從業者衝進這個市場,餐飲業將更換新的規則和方式。「大波動之後,一定會有人去改變這個市場。」

事實上,傳統的純餐飲業態已被打破,餐飲的邊界越來越寬,跨界發展正成為一種新趨勢。

11月中旬,白酒龍頭企業五糧液被傳出進軍餐飲業,以25萬港元的月租租下香港最貴街道的旺鋪開餐廳,租期為三年。5月9日,愛奇藝成立北京格芮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軍餐飲業的勢頭明顯。

不可否認,疫情下,雖然不乏經營不善、忍痛轉行的餐飲人,但這也為餐飲市場釋放出更多潛力。

「畢竟死不了,還得想辦法活下去。」易辰向「創業最前線」透露,明年他會根據現有的市場著手拓展自己的小項目,拿出公司的單品獨立設置品牌運營。

吳磊的店鋪是在今年6月開業。這家店鋪的前主人曾從事龍蝦生意。因為疫情,門店被空置了4個月,每月12萬的房租直接壓垮了對方。因為接手方需要一次性交夠48萬元的房租,以及10萬元的轉讓費,小、中型規模的餐飲人根本沒人敢接手。

「經過多次溝通,我們的團隊沒交轉讓費就接手了這家店。」吳磊也很為那天的成果感到欣慰。考慮到前期還要做營銷和拉新,或許兩三個月就要砸進去160萬元。這樣一來,節省一筆10萬元的開支也顯得彌足珍貴。

今年以來,很多旺鋪都在無條件轉讓。「平常租一個不錯的店面,光是轉讓費就高達30萬-40萬,有的店面甚至要50萬。」吳磊表示。

但是今年,很多門店老闆為了快速出手,都省去了轉讓費。吳磊準備趁著「行情好」先佔坑。他計劃再租下三家店面,明年大幹一場。

其實頭部品牌也早有動作。海底撈2020年上半年新開173家餐廳,九毛九上半年新開55家餐廳。

薛國巍最近也已經做好準備,爭取今年年底前將疫情中的損失彌補回來。他計劃明年要開100家門店,未來5年開出500家線下店。

誠然,2020年對於餐飲人來說是「至暗時刻」。

不過,凡是不能殺死你的事物,最終都會使你更加強大。「如果這一次能扛過去,未來應該還會繼續奮戰在餐飲一線。」易辰表示。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相關焦點

  • 餐飲人的2020:低谷反彈、尋求破局、趁勢轉型
    他們或押房、押地找錢,或靠外賣業務回血;有的商家乾脆關掉賠錢門店,優先保證現金流;亦或是斷臂求生,轉型做To B業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疫情也給了餐飲人修煉內功的機會。在後疫情時代,餐飲人更加注重起服務、產品品質和營銷。私域流量、加盟、跨界、企業服務等,也都成為餐飲人全新的角逐場。
  • 湘鄂情、俏江南紛紛撤出 合肥高端餐飲品牌尋求轉型
    我愛鋪網訊 近幾年來,隨著合肥各大購物中心的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開始於合肥人相遇。可是,某些高端餐飲業態徹底敗走合肥,新的餐飲品牌開始爭奪市場——合肥的餐飲品牌正式洗牌。貳高端餐飲尋求轉型後仍有前景有人說,2013年是餐飲行業的分水嶺,全年餐飲企業月倒閉率高達15%,首當其衝的就是高端餐飲市場。漸漸的,掙扎了多年的高端餐飲品牌大部分瀕臨滅絕,只有少部分轉型成功,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
  • 百盛轉型不停虧損不止
    百盛是傳統百貨業折戟電商時代的代表企業,它近幾年的策略性連續關店未有效助其走出業績低谷。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2012年至今,百盛已連續關閉至少8家效益不好的門店自救。在陸續關閉貴陽、石家莊、北京等地的門店後,今年3月,經營了約20年的重慶大坪百盛閉店;隨後,開店22年之久的西安東大街百盛於6月宣布停業。  根據其官網數據顯示,目前百盛在全國共有56家門店。
  • 旅遊行業這一年⒆|荔波小七孔景區:尋求突破 逆勢破局
    序2020年是煎熬的一年,受疫情影響,旅遊行業一片慘澹,不過好在2021年的曙光已至,貴州旅遊行業已經挺過寒冬,準備迎接暖春。本期「2020旅遊行業這一年」專題報導,帶你看荔波樟江風景區在2020年如何尋求突破,逆勢破局。
  • 中式快餐轉型在即 馬蘭拉麵信息化破局
    (原標題:中式快餐轉型在即 馬蘭拉麵信息化破局)
  • 福州餐飲業尋求轉型自救 全新出發!
    日前,《福州市餐飲企業復工防控工作指引》發布,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可開放堂食服務。這場戰「疫」,正倒逼我市各類餐飲企業開啟一場自救突圍或轉型之路,以期渡過難關。逆境之中餐企尋求自救轉型逆境之中,除了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外,面對難關,一些福州餐飲企業也開啟了自救突圍或轉型之路。從幕後走向臺前,這段時間,線上直播成了李營的工作日常。
  • 聯想集團副總裁阿木:智能化轉型是破局VUCA時代的最好武器
    12月19日,國際組織發展與變革協會(ISODC)主辦的中國第三屆組織發展高管峰會在北京舉辦,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簡稱阿木),在峰會上發表主題為《VUCA時代的數據化戰略轉型》演講,認為智能化轉型是通往VUCA時代的成功路徑。
  • 智能化轉型是聯想在VUCA時代下的破局之道
    日前,中國第三屆組織發展高管峰會在北京舉辦,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簡稱阿木),在峰會上發表主題為《VUCA時代的數據化戰略轉型》演講,認為智能化轉型是通往VUCA時代的成功路徑。 VUCA時代即「變幻莫測的時代」。
  • 展望2021年,餐飲品牌如何破局重生,進化升級!這場峰會給你答案!
    2020中國餐飲+私域增長破局峰會暨第四屆重慶1219知食節在重慶·喜來登盛大召開!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重慶小天鵝火鍋創始人/洪崖洞洞主-何永智則表示:「餐飲人就是要不斷創新,跟上新媒體,跟上時代。雖然我年過半百,但我還是一個人在玩抖音、玩頭條內容。抖音「抖」紅了洪崖洞,我是新媒體行業的受益者,即使今年我們遭遇了兩次坎坷,但依舊在找「破局和增長」的方向,擁抱網際網路,擁抱未來風口。網紅是入口,做成長河靠的是內涵。」
  • 鬥米靈活用工服務助力餐企轉型升級,新餐飲亟需新人力
    只有在人力上進行創新,才能讓傳統餐飲在網際網路大潮中勇立潮頭浪尖。  「用工荒」之下,餐飲行業的「圍城」  如今的餐飲行業更像是圍城,外人看起來紅紅火火,裡面的人冷暖自知。隨著物價的不斷飆升,租金成本、勞動力成本日益增加,餐飲行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降低經營成本實現破局,成為餐飲商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 戈峻夜話:餐飲企業熬冬 私域流量是破局關鍵
    4月10日,《戈峻夜話》第二季特別節目「老闆面對面」以《宴席名廚轉型外賣能否突圍成功》為主題,在天九共享自主研發的「天九雲洽會」在線商務系統如期上線,節目由天九獨角獸商學院院長郭宇寬發起主持。
  • 兌吧攜手十餘家商業銀行深入研討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破局關鍵
    11月26日,兌吧集團在太原舉辦了2020年銀行數位化轉型破局研討會,來自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渤海銀行、晉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等十多家銀行的專家出席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圍繞"銀行數位化轉型的破局關鍵",就今後如何實現生態化運營和互動化場景搭建展開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 2020中國餐飲數位化發展大會:美團推出餐飲商戶線上經營體系
    9月18日,由湖南省商務廳與美團聯合舉辦的「破局 · 數字餐飲新基建」2020中國餐飲數位化發展大會在長沙召開。美團聯合政府相關部門、餐飲知名品牌和千餘位餐飲行業精英圍繞大數據解讀、數位化經營、數位化管理、數位化營銷實戰等行業焦點話題,進行實戰案例的創新分享,探索演進新思路。
  • 好運來臨之前,會有一個短暫的低谷,我們應當如何渡過那段低谷呢
    好運來臨以前,有一個短暫性的低谷,否到了極點,只需忍耐一下,便會迎接轉機。1、好運來臨之前,有一個短暫性的低谷。人人都喜愛好運,沒有人樂意自身倒黴。但是,規律並不盡如人意。人在順心如意的情況下,人生得意。但是,當規律變化,順境轉到逆境,人們就逐漸感覺到負擔和埋怨。好運來臨以前,要經歷一個短暫性的低谷,這是規律使然。只需要再接再厲,忍耐,黎明必將會到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理性正確看待低谷,低谷是好運的墊腳石。
  • 餐飲A股,如何破局?
    廣州酒家是十多年來唯一上市的餐飲A股,餐飲+食品雙輪驅動,拳頭產品是月餅,輔以速凍和腊味,成功破局,可視為餐飲業轉型升級樣本。01、4萬億大市場, 4隻A股1月15日,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22.HK)登陸港交所,首日暴漲56.36%,遠甚於海底撈昔日表現。
  • 2021年保險行業真的無法走出低谷了嗎?
    基於以上因素,我們認為2021年行業有望走出低谷,開始進入到一個向上周期。長期視角下,上市保險公司的唯一破局之策就是「差異化服務」,即通過延伸產業鏈,進入大健康產業與大養老產業,獲取差異化服務資源,並與產品綁定,從而提升產品吸引力,以及藉此吸引優秀人才加入銷售隊伍。
  • 新零售時代傳統餐飲企業如何破局重生?
    近兩年餐飲行業發展迅猛但也風聲鶴唳,蛋糕越來越大吃上蛋糕的人越來越少。網際網路餐飲過關斬將迅速崛起也屍橫遍野,人們樂於看愣頭青們闖得鼻青臉腫,但心裡卻依然心存賞識和胸懷敬畏。環境變了,新零售時代傳統餐飲企業究竟該如何破局重生呢?
  • 中航「健身+餐飲」服務新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
    (原標題:中航「健身+餐飲」服務新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
  • 明星大廚打造私享盛宴,餐飲會是高星酒店的破局之路嗎?
    如此背景下,酒店業該如何破局? 新年伊始,為期3天的「第二屆金茂文化周」在長沙舉行,金茂旗下14家高星級酒店明星大廚匯聚一堂,帶來了一場舌尖上的盛宴,用餐飲美食為高星酒店的發展之路提供了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