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12月23祭灶,俗話說:「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啥意思

2021-01-07 鄉土鄉人

在北方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人們稱為「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不過人們在「祭灶」的時候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有句俗語叫做:「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什麼叫「灶王看見鍋」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灶王爺」和「土地爺」一樣,都是最接地氣的。就算現在的很多農村,人們依然會在灶臺邊上貼上灶王爺的畫像。有時候家裡做一點好吃的,剛出鍋自己還沒有吃,首先要掰一小塊扔進灶臺,說是讓灶王爺先吃一點。由此可見,灶王爺也是深入人心的。

灶王爺到底是什麼?

相傳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窮蟬,在《莊子·達生篇》中說"灶有髻",而這個"髻"就是"蛣"的異體字,這個"蛣"也就是「蟬」的意思,而"蛣"指的就是灶王爺,意思就是灶王爺原本是灶臺上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像「蟬」一樣,也可以理解為「蟑螂」,後來就演變成了「灶馬」,農村人稱之為「灶雞」或者「臭雞」等,是一種會跳的昆蟲。

古人認為「灶馬」這種動物是非常神奇的,經常在灶臺上活動,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灶王爺。在周朝很多器物上都雕刻著蟬的紋飾,其實就是「蟑螂」或者「灶馬」,這也說明了那時候人們對這種動物還是比較崇拜的。當然灶王爺的傳說有很多,不過最初的灶王爺就是「灶馬」,因此現在人就把畫著灶王爺像的圖畫稱之為「灶馬」。

後來「灶馬」這種昆蟲又演變成了灶王爺的坐騎,再後來,畫像上面就又出現了一些對年景預測的詩句,就是「灶馬頭」。像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人得辛等,都是根據「灶馬頭」而得出來的。所以灶王爺最初就是「蟑螂」。

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

為什麼不能讓灶王爺看見鍋呢?由於最初的灶王爺是蟑螂,當它看見鍋裡的食物之後,很快就會偷吃光的。後來灶王爺就被神化了,說是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去匯報這家人一年的功過,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去後多說好話,也就在臘月二十三晚上舉行祭灶。

都說民以食為天,在以前社會,能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過在過年的時候,總要吃一點好的,但是人們又害怕被灶王爺看見了,造成一種假象。在回報時候說這家人天天都吃好的,生活水平很高,這樣的話就不會降下更多的福氣,說不定還會把自己的福氣勻給別人。

所以人們在做好飯好菜的時候,都不願往灶王爺看到,因此在貼灶王畫像的時候,要比鍋低一點,與灶臺相平就可以了。當然這也是古人一種自欺的行為,就是怕鍋裡的好菜好飯被灶王爺看到,在回報的時候把自己家的運氣勻給別人。所以就有了「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的說法。

其實人們為了矇騙灶王爺,還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祭灶的時候擺放一些烈酒,就是希望灶王爺喝醉後把家裡的壞事都忘掉。還有用很黏的蜜糖來封住灶王爺的嘴巴等,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相關焦點

  • 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終於知道啥意思了!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了,咱們北方的農村稱這一天叫做小年,也就是恭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的老人們一大早就會把一些芝麻糖,水果,糕點等貢品擺在灶王爺的跟前,拜求灶王爺在新的一年,能夠給全家人帶來好福氣,讓來年的糧食能夠獲得大豐收。
  • 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是鄉村全面的振興。文/金色的大鯽魚【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一句過年的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臘月二十三小年能夠看鍋嗎?
  • 為什麼農村俗語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有什麼道理嗎?
    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俗語的本意其實是指我們貼灶神圖時的一些講究和禁忌。這裡有個說法,因為農村裡平時農務繁忙,祭祀灶王爺的次數有限。農民在地裡辛苦勞作了一天,回來時就沒什麼時間力氣去幹別的了,基本上都是吃吃洗洗然後休息。可是你們吃飽喝足了,那不灶王爺還沒祭拜呢。如果把灶神像貼得高高地,他每天看著大家吃吃喝喝卻沒有時間供奉自己,那能不生氣嗎?
  • 為什麼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灶王爺究竟怎麼貼?
    俗話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初次聽到這句話,估計人們是滿臉問號:這灶王爺看鍋和欠債是怎麼聯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民俗文化和其背後的易學道理。「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原因就是灶王爺比一般家神在天庭當中的發言更有分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涉及的可是一家人的福壽安康,人們焉能不重視呢?那麼「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女人為什麼不能祭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小年有祭灶的習慣。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這句話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不拜月亮,女人不拜祭灶神。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馬上臘月23小年,不妨看看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春節進入倒計時十天的時間了,今天是臘月二十還有3天的時間就到了小年,在農村小年也是非常受到人們重視的,當然小年這一天也有很多的風俗禁忌。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了,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貼灶馬頭也是有說法的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是什麼意思呢?23小年能看鍋嗎?春節未至,小年先到,在民間有23過小年的說法,根據地域不同也有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之分,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有的地區則是會在臘月24過小年,在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在過去北方是經濟政治中心,北方過小年則會跟著朝廷的臘月二十三過,而南方是遠離這樣的地區,消息和別的原因則要晚了一天,會在臘月二十四進行,而一些船上的漁民更是生活在偏遠地帶,就會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 祭灶及關於灶王爺動人傳說!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
    神州日知 樂兒放鞭炮、貼春聯、掛燈籠、辦年貨、祭灶君、拜祖先、吃團圓飯、守歲、逛廟會、舞龍舞獅、玩社火、穿紅戴綠、發壓歲錢……年,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獨有風景,綿延千年,成為中國人最為深邃民族信仰。農曆12月23和24,是我國民間傳統祭灶日,又稱「小年」,是過大年開始。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文/農夫也瘋狂今天就是傳統節日中的小年,每年到了小年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無論是在城市裡的大超市,還是在農村裡的集市上,到處都能看到銷售的各種年貨和禮品。這也代表著離過年也就不遠了。在過去,在外的遊子都會提前趕回家,然後和家裡人一起打掃房子,因為在小年這一天有掃塵的習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祭灶神。民間的說法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祭灶神必須是要家中的男主人來完成。那祭灶神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我們每年祭拜的灶王爺又是誰呢?
  • 祭了娘家的灶 拉回去沒人要 今天小年 各地讀者爭相曬祭灶風俗
    「臘八祭灶,節年來到,小姑娘要花兒,小小子要炮。」小年兒到了,祭灶的年俗你還在堅持嗎?祭灶的規矩你還記得嗎?灶糖灶飯「到碗裡」沒?發麵燒餅給灶王爺帶上了沒?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董小博 劉羽/文首席記者 張曉冬/圖自1月21日東方今報推出「馬上有年味兒 曬曬咱家的年俗」活動之後,讀者反響強烈。
  • 民間臘月二十三要祭灶,有些人家裡沒了土灶,是不是就不用祭了
    在農村裡面流行這樣的話,在臘月二十三一定要給灶王爺吃糖瓜,糖瓜是很甜的,而且小年祭灶神本就是漢族人的傳統,相傳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言好事的,意思是要讓灶王爺到了天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跟前嘴甜些,給這家人說好話,保佑家裡面來年風調雨順,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
    導語: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因為織女擅長紡織女工,所以在這天晚上,女子都要在陽臺、庭院,陳設果品糕點,點燃香燭,向月禱拜,祈禱自己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因為是女兒節,所以男子就不應該參與其中。但是為什到了八月十五這麼一個團圓的日子,男子也不能祭拜月亮呢?圖片來源於網絡據清《燕京歲時記》記載: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人常年做飯,為何不能祭灶?
    其實以前人在幹什麼事的時候都會祭拜一番,就像「赤壁大戰」之前,袁紹出徵前要祭天、祭地、祭祖,最後歃血出徵,就是希望得到庇佑,不過最終卻落得大敗而歸。因此古人祭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生活中的忌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
    聽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準則,在各地都有流傳。大概其的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對於這種說法非常好奇,查閱過許多資料,原來是因為受到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影響。
  • 小年要祭灶神,為什麼有些灶神圖有兩個人?灶王奶奶又是誰?
    小年要祭灶神,為什麼有些灶神圖有兩個人?灶王奶奶又是誰?每年到了小年的時候,在農村裡普遍都有祭灶神的習俗,民間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匯報各家各戶的情況。而為了讓灶王爺向玉帝說點好話,所以會在這天準備很多好吃好喝的來祭拜,尤其是準備一些糖果。而在祭灶神的時候,還會把之前舊的灶神圖撕下來一併燒掉,然後再「請」回一張新的灶神圖貼上去。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小小一張灶神圖其實也是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元素的,其中有些人應該發現了,有些灶神圖只有灶王爺一個人,有些卻還有一個老奶奶。為什麼有些灶神圖有兩個人?灶王奶奶又是誰?
  • 古代是先有灶還是先有鍋?據說祭灶的風俗可是歷史久遠呢!
    現在的人都喜歡拜財神爺,祈望事業發達,財源滾滾,其實,在早期,人們還要祭祀掌管一家禍福的灶神灶王爺。那麼,古代是先有灶還是先有鍋?據說祭灶的風俗可是歷史久遠呢!應該是先有灶後有鍋,早期的農民是以採集、漁獵、遊牧為主,居無定所,鍋灶跟著人四處遷徙,灶也代表有火,火能燒煮食物,農耕以後,物產豐富,人們才能定居壘灶做飯,灶起源於遠古人類保存火種的土坑,目前在中國西南和東北地區依然有遠古的痕跡,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要先拜火神,每天用餐前向火裡扔些肉表示供奉。鍋灶,即是鍋和灶。
  • 今天是小年夜,我們這的習俗是包年粽,殺雞祭灶王
    年是真的近了,今天是小年夜,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對於小年夜的準確日期,各地有所差異,北方多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多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我們家鄉還流傳著一句民諺:「官辭三,民辭四,王八羔子辭五、六」說的就是小年。
  • 過大年前先過小年——祭灶
    祭灶,說白了就是祭祀灶王爺。至於,灶王爺有還是沒有,長得啥樣子,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代一代華夏兒女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把我們的民俗文化傳承了下來。既然是灶王,掌管火是其職責,所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清《敬灶全書》)。關於灶王的來歷有多個版本。在我國灶王的民間版畫裡,既有灶王,也有灶王奶奶(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