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因為黃鱔喜歡亂鑽嗎?

2020-12-14 騰訊網

蛇和黃鱔猛地一看十分相似,但它們處了體型相近以外,再無其他共同之處,屬於兩種不同的生物,算是進化的過程中「撞衫」了吧。蛇在人們心中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動物,而且部分蛇還有致命的毒液,給人一種恐怖、陰森的感覺,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現在我們只會偶爾看到蛇的蹤影了。

而黃鱔則不同,它屬於魚類也稱為鱔魚,在南方的水域和稻田裡比較常見,對人沒有任何威脅,反而黃鱔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正是這兩種看起來有著天壤之別的生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兩句古話,也是歇後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

第一句話很好理解,由於它倆體型相似,都是以長著稱,所以人們才說蛇吃黃鱔是在比長短。第二句的意思就是,蛇吃了黃鱔會死?要麼被憋死?要麼被鑽死?(黃鱔喜歡亂鑽)

這句話看起來頗有爭議。因為我們知道蛇能吞下比自己大體型大很多的生物,而且蛇有著很強的消化能力,胃裡的胃酸甚至能溶解掉動物的骨頭,所以我們看到蛇吃東西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直接吞下,然後在胃裡慢慢笑話,而且我們也見過大蛇吞小蛇的場景,蛇依然沒事,因此這句話還是有待商榷。

先說一下黃鱔的棲息環境

上面說了黃鱔是魚類,它當然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而且它們是一種穴居性魚類,喜歡鑽洞,所以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就成為了它們生活的理想場所。黃鱔在水下含氧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將頭伸到空氣中補充氧氣,因此黃鱔的洞穴一般都是淺水靠近水面的地方。

黃鱔屬於食肉型魚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兇猛的,它們晝伏夜出,常常以捕捉各種昆蟲、小魚、小蝦甚至會捕捉青蛙為食。黃鱔和蛇最主要的區別是,黃鱔的體表沒有鱗片,而是和泥鰍一樣會分泌一層光滑的黏液。這層黏液可以幫助黃鱔躲避捕食者,還能防止細菌的侵害以及微生物的寄生,黏液還能增強黃鱔在水下的行動能力。

那麼蛇會吃黃鱔嗎?吃了會死嗎?

蛇肯定會吃黃鱔,相信很多南方的同學都見過蛇吞噬黃鱔的畫面,我作為北方人甚至連黃鱔都沒見過,慚愧!但是蛇吃黃鱔只局限於在同一生活區域的蛇,蛇的種類異常繁多,但大多為旱蛇,這些蛇的生活區域永遠不會與黃鱔有交集,它們常以老鼠、鳥類、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所以它們可能跟我一樣此生都沒見過黃鱔,更不會以捕食黃鱔為生。

其實這些旱蛇也可以下水,但是它們在水下很難抓住黃鱔,畢竟這是人家的主場,而且想要抓住黃鱔必須是毒蛇,能夠將黃鱔快速有效地控制住。而普通的蛇想通過纏繞的方式也很難抓過滑不溜秋的黃鱔。就算它們有幸抓住了(機率極低)並且在黃鱔沒有死的時候就吞噬黃鱔,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所以在水中可以捕食黃鱔的蛇並不多,其中有三種蛇最具代表性,它們的生活區域就是以水體為主,專門捕食各種雜魚、泥鰍也特別喜歡蛙類和黃鱔。這三種蛇分別是:金環蛇、銀環蛇以及水赤鏈遊蛇。

它們都是毒蛇,能快速將毒液注入黃鱔體內,讓其喪失活動能力,然後將其整個吞掉。而蛇的胃液完全可以將黃鱔連帶骨頭一起消化掉。而且在水域中或附近生活的毒蛇在吃黃鱔的時候,黃鱔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因此並不會像大家常說的黃鱔會在蛇的體內亂鑽,破壞蛇的內部組織。

那問題是,為啥有蛇吃黃鱔會死的說法呢?

一般來說,在食物豐腴的時候,蛇是不會主動去吃黃鱔,一是這種生物比較難抓,在水中能夠以非常快的速度行進,而且能夠在極端的時間內鑽回淤泥中,忙活一陣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二是吃黃鱔確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黃鱔體型過大,有些蛇硬吞真的容易被憋死。

所以只有在食物相對匱乏的時候,蛇才會對黃鱔下手,尤其是專門挑一些體型較小的黃鱔,總的來說蛇和黃鱔相遇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吃黃鱔的機率也很小,但也會吃。

相關焦點

  • 蛇吃了黃鱔會怎麼樣?真的會死嗎?
    「蛇吃黃鱔」是一句歇後語,這個歇後語有兩個答案,一個是「比長短」,一個是「找死」。比長短很好理解,就是黃鱔與蛇的外觀相似,但是長短不一,而「找死」也比較的簡單,就是說黃鱔死後,身體僵直,整個骨頭無法彎曲造成蛇無法正常的行動,最後只能活活的被「撐死」。那麼,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
  • 農村人經常說:蛇吃黃鱔大家死,黃鱔真的有這麼厲害嘛?
    這句話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作為一個農村人,可以說是從小就聽過這句話,這黃鱔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呢?都說蛇的天敵是老鷹,但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即使是在農村,老鷹也並不常見,所以這蛇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完全就是一個小霸王。小到青蛙雞蛋,大到老鼠,只要是蛇能吞下的,幾乎沒有不吃的,這樣一個小霸王怎麼就不能吃黃鱔了呢?
  • 農村老人常說:再厲害的蛇都不好吃黃鱔。這是真的嗎?
    要說「再厲害的蛇也不好吃黃鱔」這是純主觀臆斷的,因為我們根本不能夠明白蛇的心理活動,誰都不清楚它們是不敢吃還是不喜歡吃?其實農村也有這麼一句話「蛇吃黃鱔---活膩了」,非常的生動形象。黃鱔的表皮會分泌黏液,抓捕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從手裡划走了;它的黏液是一種自衛的武器,即使是遇上再厲害的天敵,也很容易逃走。
  • 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何意?黃鱔如此厲害嗎?
    但是孩子們的父母卻知曉得十分清楚,有些禁忌孩子們不清楚,大人最明白,像「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孩子們不明白,大人清楚得很,他們把這句俗語編成歌謠,教給孩子們聽,以便使他們能夠入腦入心。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為什麼會是「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呢?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夏天到了,也是各地大排檔喝酒擼串的季節。夏天夜市下酒有一道必備的美食,那就是田螺。一口扎啤,在撮一口田螺,是小毅最喜歡的吃法。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這句話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黃鱔的頭不能吃,田螺的尾部位置不能吃?為什麼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巴不能吃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手黃鱔的頭真的不能吃。黃鱔的頭部還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藥典》裡面顯示黃鱔具有滋陰、散瘀、治消渴、症瘕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
  • 四川三岔湖景區有人放生蛇?假的!專家稱應該是黃鱔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流傳,稱四川簡陽三岔湖景區有人放生蛇,很多釣魚的漁友發現了蛇。6月23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三岔湖景區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否認了視頻中有人在三岔湖放生蛇一事,並稱放生活動需要通過報備,在政府以及相關單位辦理手續。
  • 為什麼農村老人會說:「三斤半的黃鱔不敢吃」?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為什麼農村老人會說:「三斤半的黃鱔不敢吃」?有道理嗎?農村是一個大寶藏,不少資源都尤為珍貴,雖然有很多東西在農村人眼中看來都十分常見,但是城市人卻望塵莫及,而農村人在閒暇之餘也特別喜歡捉魚摸蝦,喜歡到小河邊進行圍堵,從而在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不知道在農村生活的你們有沒有聽農村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三斤半的黃鱔不敢吃?
  • 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天地資訊,帶你了解更多農村的人和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呢?農村的野生黃鱔和田螺。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野味。記得那時農村野生黃鱔和田螺是非常多的。
  • 在農村,老人說「三斤半的黃鱔不能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老人說「三斤半的黃鱔不能吃」,啥意思,有道理嗎?黃鱔是一種魚,身體長得和蛇非常像,但是它們身上能夠分泌出一種黏液,是沒有鱗片的,可以鑽到泥土裡。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都有玩過黃鱔的經歷。抓到手裡的時候非常的滑,一不小心就會讓它們跑掉。
  • 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為什麼惹不得?聽聽老農怎麼說?
    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是的,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句農俗。可能只要是農村孩子都聽過類似的說法吧,因為在農村生活以及勞作,很多時候都不得不與大自然接觸,而大自然裡可是什麼都有,不懂些常識還真的很容易受傷。
  • 炒黃鱔時加冷水還是熱水?弄錯了的話,就不要怪黃鱔不好吃哦
    我有,我特別怕蛇,是那種骨子裡的害怕,小時候在農村可以說隨時都有見到蛇的可能。而我但凡什麼地方有蛇出現,我下一次絕對不敢從那個地方過了,哪怕要繞很遠的地方,我都不敢從那邊走。長大了之後依舊如此,家裡的小朋友不怕蛇,甚至對那種蛇的玩具很是喜歡。我真是欲哭無淚呀!炒黃鱔時這一步不能少,黃鱔又香又嫩還不腥 。所以,只要外形跟蛇差不多的東西我都從骨子裡的排斥和害怕。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比如大廚口中的俗語:吃黃鱔不吃黃鱔頭,吃田螺不吃田螺尾,這句話很顯然的就告訴了人們這些美食的禁忌,究竟這樣說有依有據嗎?在我們眼中其實黃鱔並不陌生,它是一道相當有名的菜餚,其中還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通常黃鱔的吃法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炒鱔魚了,還有燴鱔魚絲,歸參鱔魚湯,鱔魚強筋健骨湯等等。
  • 最簡單的黃鱔做法:蒸黃鱔,味道不錯簡單易學
    最簡單的黃鱔做法:蒸黃鱔,味道不錯簡單易學說到大補的食材不能不提黃鱔,很多人可能因為它的外形比較的獨特,所以不喜歡吃這種食材。但其實黃鱔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高的,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得到比較全面的營養補充,對於身體健康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在農村裡有著大的黃鱔不可以吃的說法,比如像我們常說的望月鱔之類的我們是不可以吃的,據說這種黃鱔都能長到好幾斤,平時的時候都是吃一些貓肉的屍體,所以這種黃鱔是吃不得的。
  • 黃鱔有什麼習性?它是吃什麼長大的?
    「釣黃鱔」是許多小夥伴童年的美好回憶,尤其是對於70/80後的小夥伴,能夠搞到黃鱔就意味著改善生活,畢竟黃鱔的做法至少有上百種。眾所周知,黃鱔俗稱鱔魚,而淡水魚大都是雜食性的,而且有些魚類還主要是植食性的。那麼,黃鱔是什麼食性的呢?它在稻田裡為什麼不吃草呢?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民間對此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食腐肉,專挑一些死魚死狗死老鼠進食,更誇張的是,每逢月圓之夜它會出洞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吃了半輩子黃鱔,還是喜歡湖南人的做法,1斤黃鱔吃光光,太香了
    6月正是吃黃鱔的好季節,現在本地的野生黃鱔才35塊錢一斤,便宜了不少,今天父親節,剛好公公婆婆也在這裡,早上特意早起去買了1斤野生的黃鱔回來加菜。說起黃鱔,它可是個好食材,尤其是野生的黃鱔營養價值特別高。
  • 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農諺俗語是前人農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生存經驗。「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句話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實用的俗語,告誡我們在不同的月份要提防一些動物,像蜂,蛇、黃鱔都可能成為威脅。七月蜂我們先來看看「七月蜂」,這裡面說的「七月」是農曆的七月,而「蜂」說的不是蜜蜂,而是說的有有劇毒的蜂,這類毒蜂可能成為害人蜂,比如說胡蜂。胡蜂別名比較多,各地叫法不一樣,有叫大黃蜂,也有叫馬蜂的。我們當地就叫馬蜂。
  • 黃鱔什麼季節吃最好 黃鱔魚的功效與作用
    那麼,黃鱔有什麼營養價值?孕婦能吃黃鱔魚嗎?黃鱔魚非常有營養價值,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那麼,黃鱔有什麼營養價值?孕婦能吃黃鱔魚嗎?一般情況下,黃鱔是在每年夏季吃最好,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美,痒痒價值最高。那麼黃鱔可以釣到幾月份呢?黃鱔身上的粘液非常不好清洗,而且還有腥味,應該如何清洗乾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