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101:九年級下冊,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021-01-09 語易讀書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注釋

①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南鄉子,詞牌名。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②〔神州〕中原地區。

③〔年少萬兜鍪(móu)〕指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兜鍪,古代作戰時兵士所戴的頭盜。這裡指代士兵。

④〔坐斷〕佔據。

⑤〔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⑥〔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軍容整肅,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仲謀,孫權的字。

譯文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真是說不清,也道不完,有如這浩渺江水無窮無盡,奔流不還。

遙想當年,那孫權多麼英武威嚴,青年時期就統率著萬千健男。佔據住江南百戰猶酣。天下的英雄誰堪配做他的對手?惟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人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解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辛棄疾於開禧元年(1205)擔任鎮江知府時所作,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於同時同地,二者都是著名的懷古詠志之詞。這首詞的上闕借景抒情,作者登樓遠望,想到中原淪陷的故土,思接千載,慨嘆歷史興亡之事遠逝難追,整體情感沉鬱悲愴。下闕則借曹劉來襯託孫權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英雄的仰慕,對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與憤慨。全詞簡潔明快,層次分明,以三問三答來結構全篇,相互呼應。全詞融古語入詞,臻於化境,渾厚雄壯,意境高遠。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陳少松吟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宋〕辛棄疾①京口:今江蘇鎮江。三國時,孫權曾在此建都。北固亭:又名北固樓,在今鎮江北面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②神州:指被金佔領的中原地區。③「不盡」句: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話文常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1]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 滿懷悲愴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代:辛棄疾
    圖片來自網絡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圖片來自網絡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
  • 江南文脈|詩詞篇 25 辛棄疾《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望:眺望。神州:這裡指中原地區。 北固樓:即北固亭。
  • 停課不停學,提前學習,了解九年級下冊語文內容
    大家好,今天分享九年級下冊語文目錄。隨著網課的進行,我會發單元的電子書,便於大家學習使用。... 5311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 5612 詞四首 ...... 59漁家傲·秋思/範仲淹 ...... 59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 60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 你還沒去過北固亭?辛棄疾都去了兩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年輕時抗金歸宋,畢生力圖恢復中原,但因受朝廷主和派壓制,中年以後長期賦閒。梁武帝蕭衍曾登臨北固樓,作《登北固樓》詩,並題寫「天下第一江山」。南宋年間,北固亭之名見諸記載,因《三國演義》中孫尚香曾在此祭奠夫君劉備並投江自盡,又稱祭江亭。現有北固亭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楹聯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雲」,「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下石壁懸江,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辛棄疾詩詞專項練習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詞人。其詞多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作。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詩詞曲五首》知識點總結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詞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注釋】1.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此調有平、仄兩體。此體為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韻。2.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北固亭:晉蔡謨築樓北固山上,稱北固亭,原址位於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又稱北顧亭。3.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曾經建都京口。
  • 辛棄疾,氣吞萬裡如虎,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是南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寫出了很多愛國詩篇,他的詩詞表達了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他渴望一統山河,希望為國效勞,但是無情的現實讓他壯志難酬。 辛棄疾六十四歲的時候,也就是在宋寧宗嘉泰三年,辛棄疾被任命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 辛棄疾的10大提神詩句,「專治各種無精打採」,收好不謝
    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稱呼非常之貼切;讀讀辛棄疾的代表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他的那種氣吞山河的氣勢,真像一條猛龍,在天空中任遨遊。又是一年春來到,春意濃濃,意興闌珊,趕不走那瞌睡蟲。
  • 史上最豪放的六首懷古詩,借古喻今,感受壯志未酬的悲憤!
    懷古詩是古代漢族詩詞中內容,思想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於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 中華好詩詞南鄉子|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多詠江南風物。按敦煌卷子內的舞譜,《南鄉子》當為舞曲,任二北《教坊記箋訂》:「南鄉子,舞曲,敦煌卷子內有舞譜。」可見《南鄉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後來才用作詞調。原為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直至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有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望遠,懷古憶昔,幾多感慨存諸心中,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的不朽傑作。 從《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的寫作背景來看,兩位詞人當時都仕途不如意,都空懷一腔抱負滿腹才情不能施展,處於人生低谷期。
  • 初三語文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測試試題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4)夏完淳的《別雲間》一詩中表達詩人的英雄氣概和豪邁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三語文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梅嶺三章》初三語文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3《短詩五首》初三語文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 北固樓懷古:辛棄疾晚年為何死不瞑目?口裡大喊:殺賊殺賊殺賊
    在江蘇鎮江,有這麼一座山,山上有這麼一座樓,舉世聞名。這座山就是北固山,這座樓就是北固樓。之所以說這山與樓很是聞名,原因在於一個人,他寫了兩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提到這兩首詞,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南宋詞人辛棄疾。
  • 宋代辛棄疾《定風波·山路風來草木香》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辛棄疾閒居上饒帶湖時期,是招呼一位行醫的朋友一起遊覽雨巖而作的。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 鎮江5首詩詞晉級 辛棄疾獨佔兩席
    辛棄疾的《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焦山望松寥山》、張祜的《題金陵渡》、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陳亮的《念奴嬌 登多景樓》,到底哪個更能代表鎮江?快報粉絲用投票點讚給出了初步答案。
  • 辛棄疾很經典的一首詩,句句不離「兒子」,卻被選入初中課本
    文/顧無【引觴漫談】故事要從曹操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前的一次對壘說起。那一次對壘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並不深刻,演義中也只是淺淺帶過,以兩人的一封書信告結。不過倒是流傳出了一個佳話,關於生兒子的話題。【臨其詩境】那個別有用心的人,就是南宋辛棄疾。辛棄疾一生為收復中原而奔走,許多的前線名城都留下過他練兵習武的痕跡,這一次,他來到了鎮江。嘉泰三年的六月,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第二年的三月又被改為鎮江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