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險調整了!還想「薅羊毛」?其實保險公司一直虧本,為啥還賣...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一天,很多人可能都有出行需求。而一些人在乘坐飛機前,可能會考慮購買航班延誤險。最近,一個「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萬」的案件,引發了各方的熱議。這也使得航空公司的延誤險出現了一些調整。

多家保險公司提高航延險起賠門檻

記者發現,最近幾天為了補漏,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對理賠和免責條款進行了修改。以這一旅行類應用程式為例,消費者在購買機票時,可以選擇同時購買航班延誤險。

不過,在詳情頁面,消費者可以看到「新增」的第一條理賠條件,就是被保險人必須「乘坐」投保航班。而起賠標準,也從過去的1小時,提高到了4小時。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 蓋雪瑩:原來你只要能提供機票,現在,你需要提供機票、登機牌之後,我們才能夠給你理賠。我們測算過,延誤半小時大概發生率在9%左右,然後會不斷衰減,到了4小時的時候,航班延誤大概是在0.6%的發生率。

此外,記者注意到,不少航延險產品都增加了一條免責條款。如果投保人投保時,已經知道或合理推斷可能發生延誤,保險公司將不承擔賠付責任。

然而,記者翻閱了市場上幾乎所有航延險產品的詳細條款,也沒有找到保險公司如何判斷乘客「知道」或「合理推斷」可能發生延誤的標準。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方超強:如何認定「合理推斷」沒有標準,容易成為保險公司拒賠的藉口,預測航班是否發生延誤,本身就是購買航延險的必要判斷和重要的消費心理因素,限制消費者預測,那這航延險就沒有買的必要了,畢竟誰也不會因為不會延誤的航班,來白花錢購買航延險。

虧本還要賣 保險公司難捨航延險

最近幾年,關於「航班延誤險」的爭議一直很多,一些乘客在買票時,甚至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航延險。但是,一些保險公司卻表示,承保的航延險往往不賺錢。那麼,保險公司又為什麼要做這虧本的買賣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多年來,幾乎沒有保險公司能夠在航延險上實現盈利。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其實這幾年,我們航延險的賠付率是接近90%甚至100%的。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航班延誤險不需要當面籤約。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擴大規模,在推廣時打著「不論何種原因造成」「延誤一分鐘就賠」的旗號,理賠時甚至不需要出示相關證明就自動賠償。這些客觀上的規則漏洞,也導致了「航延險」賠付率的高企。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可能為了獲客,我們會承諾,只要延誤了不管什麼原因都賠,同時又要保證客戶的黏度,所以有時候沒有那麼嚴格要求客戶提供充分的乘機證明。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不少保險公司寧願承受虧損,也不願意取消航延險的關鍵就在於,航延險能夠更好地吸引用戶。而根據客戶的需求和特質做完行為畫像後,通過銷售其他金融產品,也能保證盈利空間。某種意義上,航延險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保險產品,而是一種營銷工具。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比如說,我們發現1-5月份、10-12月份購買航延險的人不多,6-10月份買的人很多,那麼可能6-10月份就下線了。或者直接加上一個航空意外險,因為航空意外發生率很低,就用航空意外加上航班延誤這兩個產品組合,來直接平衡掉因為航延險帶來的損失。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 蓋雪瑩:讓更多的客戶到我的平臺上來,我可以再給他推薦健康險產品,或者推薦一個長期壽險產品。通過後邊的這些不斷地轉化,和客戶建立良好的黏性,我可以去從他身上再去獲得更多的保險價值。

相關焦點

  • 航班延誤險,調整了!還想「薅羊毛」?其實保險公司一直虧本……
    而一些人在乘坐飛機前,可能會考慮購買航班延誤險。最近,一個「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萬」的案件,引發了各方的熱議。這也使得航空公司的延誤險出現了一些調整。多家保險公司提高航延險起賠門檻記者發現,最近幾天為了補漏,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對理賠和免責條款進行了修改。
  • 倒推靠航空延誤險薅羊毛的路徑後,我好像發現了保險公司的大bug
    網友呢,要麼是在罵航空公司,為什麼不能準點;要麼罵保險公司,既然有這個險種為啥還不讓理賠。我呢,就去看了看幾家保險公司的航空延誤險合同,想知道這個到底是什麼險種,倒退了李某的薅羊毛軌跡。首先,航空延誤險不止理賠航班晚點,航班取消、航班返航這些,也是可以理賠的。
  • 反思利用航班延誤獲利300萬元:薅保險公司「羊毛」能算違法嗎
    CNSPHOTO供圖「薅羊毛」行為是否違法今年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鼓樓派出所接到某保險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報警,稱其在進行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多人使用不同的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理賠,懷疑有人惡意騙保。
  • 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 犯法?
    來源:中新經緯作者: 魏薇 張燕徵 對於出差、旅行人來說,遇到航班延誤甚至取消是比較鬱悶的事情,如果買一份航班延誤險,事後拿到保險公司的理賠款,會稍微有一絲心裡安慰。但是有的人卻打起了歪主意,還利用航空延誤險的漏洞「發財致富」。
  • 偽造航班延誤材料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的行為,毫無疑問是犯罪
    近日,一則關於李某因利用航班延誤薅羊毛涉嫌騙保300多萬的新聞引起了網民熱議。據最新報導,南京警方稱李某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李某如何薅的航班延誤險羊毛?第一步,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精研航班延誤規律,為此她在網絡上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 航班延誤險一直在賠錢,保險公司做賠本生意,到底為了啥?
    一名招攬「薅羊毛」者的中間人告訴記者,無需親自操作,也不用去坐飛機,保證能100%理賠。目前在一些航延險產品條款中,除外責任會包含「被保險人在購買保險時,已經知道或合理推斷應該知道可能導致航班延誤或取消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自然災害、惡劣天氣、罷工或旅行目的地的突發傳染病、軍事演習等」。換句話說,就是投保人在已經知道航班延誤的情況後,購買航延險是無效的,保險公司不予賠付。
  • 褥保險公司延誤險,她是如何做到的
    那這件事情她到底是怎麼做的呢,用什麼方法五年時間薅了保險公司這隻鐵公雞300萬元的羊毛呢?從2014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公司推各種形式的航班延誤險,1小時、2小時、3小時甚至1分鐘賠付的都有了,還推出主動理賠形式的延誤險,也就是說無需客戶在提交證明材料了,保險公司會根據系統內數據跟蹤被保險人的延誤情況,一旦達到理賠標準即可賠付省時省力。
  • 是「薅羊毛」還是涉嫌犯罪?專家對買航班延誤險獲利行為作出分析...
    原標題:是「薅羊毛」還是涉嫌犯罪?專家對買航班延誤險獲利行為作出分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乘飛機出行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聽到的消息就是航班延誤,延誤的時間越久就會給我們帶來越大的損失。可有的人卻樂於見到這種情況發生,正所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關注一起發生在江蘇南京的案件。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三百萬被抓,這樣薅羊毛算不算違法
    新京報評論發布《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萬,是薅羊毛但未必是犯罪》認為:「李某的行為說到底,就是在利用規則的漏洞去謀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保險公司不願意看到類似李某這樣的行為,那首選的辦法應該是完善保險條款和改進投保規則,次選的辦法是去法院主張保險合同無效,而不是動輒尋求警權介入。警權依賴,會維持甚至加劇市場主體的惰性、低效。
  • 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多萬!是「薅羊毛」,還是騙保犯罪?
    五種情形構成「涉嫌保險詐騙罪」要素是否屬於「虛構保險標的」或成爭議焦點新聞一出,有人不解:李某真實購買了機票與延誤險,航班延誤真實發生,保險公司也主動理賠,為何涉嫌犯罪?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認為,購買機票獲得了乘飛機按時抵達的權利,但航班延誤險的應有之意是有真實乘機的意圖和行為。否則,航班延誤險就成為一種概念,「這種保險行為就變成一種概念的遊戲」。
  • 雷雨季航班延誤取消 可以這樣薅「羊毛」
    眼下,全國從南到北進入雷雨多發季節,大面積航班延誤或取消,是「旅行出差黨」們的深切感受。如果遇上航班變化,你是可以從一些航空公司和購票網站那裡薅到「羊毛」的。當確定航班延誤後,旅客可以第一時間求助。如果是由於承運人自身原因(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造成航班延誤或者取消,旅客可以得到賠償。從國內42家航司公布的補償標準來看,航班延誤超過4小時,大多數航司會向旅客提供100元到400元不等的經濟補償。
  • 靠「航班延誤」薅羊毛,究竟是不是「合理致富」
    此事披露出來後,有人說,「這是合理利用規則,保險公司被鑽了空子,就掀桌子不認規則了」;還有人說,「這難道不是憑本事分析數據賺錢?有本事別延誤。」不過情緒歸情緒,事實還需依據法律來仔細捋捋。於是,一個「包賺不賠」的保險產品就出來了。金額不大,無傷大雅,但如果嚴格的來說,這是否是一種系統性的欺騙呢?所以既然如此,有人利用信息能力,在一個對賭式的產品中,偶爾贏了保險公司,也該屬於願賭服輸的範圍。在對賭中,保險公司一直是強勢的一方。
  • 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多萬被抓,是保險公司玩不起還是觸犯法律
    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女子,目前,該女子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該女子靠自己綜合天氣以及航班以往延誤率進行推算,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理賠獲利300多萬元。網上兩種聲音比較大:一種是該女子並不是真實出行,是以獲得保險理賠為目的惡意行為,已經觸犯法律;一種是該女子只是利用規則漏洞薅羊毛,並未虛構和故意製造航班延誤,是保險公司自己有漏洞玩不起。
  • 買航班延誤險獲賠超300萬「薅羊毛」與騙保界限在哪裡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劉銘)近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成都市律師協會金融與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及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航空延誤險法律問題」研討沙龍,圍繞最近熱議的航空延誤險騙保案相關話題,就「薅羊毛」與騙保之間的界限等問題開展了深入討論。
  • 女子合理利用航班延誤險,猛薅300萬!保險公司可以甩鍋羊毛黨嗎
    警方認為,李某通過虛構保險標的(比如惡意復保險、隱瞞保險危險)騙取了保險金。 李某發財致富的套路是什麼? 據了解,李某購買航班之前,會提前在網上綜合評論找了一些延誤率非常高的航班,然後再通過對當地天氣進行綜合我分析,最後選定幾個延誤概率比較高的航班,再去購買該航班機票和對應的延誤險。
  • 航空延誤險5年被女子薅羊毛300萬該如何補洞?
    一份延誤保險的保費在幾十元左右,賠付金額在400到2000元不等,甚至可以高達7000-8000元。李某從2015年開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從保險公司獲賠近300萬元,這意味著她從每次航班平均獲賠近3300元。
  • 女子買延誤險獲賠300萬?!「薅羊毛」竟要他人買單
    也有人不忿:規則是保險公司定的,有人利用了保險公司的規則,反倒要被告詐騙?這是保險公司失察的結果,不應該由投保人承擔……還有人提問:航班延誤到底保什麼?是保航班延誤,還是保個人因航班延誤受到的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除了使用個人信息外,李某還以購買理財產品等名義從親朋好友處獲取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用於購買機票。無獨有偶。上海市公安局也在今年5月披露了該市首例航延險系列保險詐騙案。據了解,犯罪嫌疑人楊某、何某等人招募組建團隊,以免費乘機住酒店並提供一定報酬為幌子,對外招攬乘機人。
  •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 詐騙還是無罪?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圖據揚子晚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從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
  • 利用航空延誤險獲利,是薅羊毛還是詐騙犯?
    這下大家可炸了鍋:這雖然是利用了規則的漏洞薅了保險公司的羊毛,那最多也就是民事糾紛,怎麼就成了刑事犯罪呢?法律界人士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少人跟大家的感覺一樣,李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如果沒有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的事實,那麼李某購票手續、購買保險手續合法,理賠程序合法。因為航班延誤是客觀原因形成,既不受李某的控制,也不是李某製造或者編造出來的。就算李某用親友的身份信息購票併購買附帶的延誤險,這也算不上是非法手段吧。
  • 航班延誤險騙保300萬?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到底有沒有問題?
    自2015年以來,李某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從保險公司獲取保險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據江蘇電視臺報導,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熟悉航班延誤險賠付中沒有人工核驗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