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益】固安「流動博物館」 讓歷史「活」起來

2020-12-14 澎湃新聞

【網絡公益】固安「流動博物館」 讓歷史「活」起來

2020-12-11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課堂現場,工作人員與孩子們積極互動。

為更好地弘揚固安歷史文化,培養青少年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12月8日下午,固安文博館工作人員走進固安縣第二小學,給全體師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地方歷史文化課。

固安「流動博物館」以《方城記憶》為主線,將固安縣的歷史沿革、區域變化、民俗文化以及歷代名人等以展板的形式呈現,向同學們講述歷史發展的脈絡和厚重的家鄉文化、生態環境、民俗風情。

固安縣第二小學的老師們紛紛表示,「流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為學生們提供感受歷史文化和學習的機會,使文物「活」起來。

來源:廊坊都市報

原標題:《【網絡公益】固安「流動博物館」 讓歷史「活」起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固安在線】固安的流動人口把感動帶回家!
    2月8日下午,固安縣衛計局、計生協在京客隆超市廣場,舉辦了「把健康帶回家——關愛流動人口專項行動」,為在固安做出貢獻的流動群體和本縣民眾,準備了包括《健康生活行為》、避孕藥具、毛巾、全面兩孩政策宣傳冊、衛生計生辦事指南、福字、春聯等物品的健康包和一臺豐盛的文藝大餐。
  •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火」了的博物館直播,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火」了的博物館直播,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2020-08-11 14:12:15|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文化晉寧」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流動博物館」走進...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真正做到「讓博物館走出去,讓文物活起來」,近日,晉寧博物館走進昆明市晉寧區森林消防大隊、晉寧區安全管理學校,開展歷史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此次活動的內容包括流動展板講解、文物(仿製品)的展示及解說、文物法律法規宣傳等多個部分,600餘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博物館解說員通過展板解說的方式,為廣大師生和森林消防隊的隊員們講述了晉寧悠久的歷史文化、絢爛的古滇文化和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壯舉。工作人員還發放文物法律法規和博物館的相關宣傳資料,對文物(仿製品)進行了相關介紹與解說。
  • 柏悅府孔雀城I交通流動引領城市趨向,固安領銜北京生活「雙城記」
    在人類超大城市發展的歷史藍圖中,特大城市和周圍城市形成「雙城」時態是發展中的一個必然,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曾描述過「大城」和「小鎮」的互惠聯繫,只有將功能聚集為不可或缺的場所,才能「把周圍時間空間網絡重新還原到人文標準
  • 如何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安陽博物館用了這三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遂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如何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寶庫,讓冰冷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從而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記者在安陽博物館找到了答案。傳統燈籠我來做活動時值寒冬,但安陽博物館線上線下的展出卻格外熱鬧。館內,「商代文字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系列海報展」等吸引了眾多市民。線上,「紅色徽章憶崢嶸」「安陽歷史文物展」的文物小視頻等受到觀眾稱讚。「我們不僅要讓歷史文物『活』下去,還要讓它『活』起來。」安陽博物館館長周偉說。1月5日,記者走進剛剛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安陽博物館。
  • 臨澤「流動博物館」進企業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真正做到讓博物館「走出去」,讓文物「活起來」,臨澤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開展「流動博物館」進企業活動,為企業職工普及文博知識。此次活動,使企業職工進一步了解了臨澤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寶貝」總動員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今年,金沙遺址博物館除了3D燈光秀,還推出了太陽節導覽APP、微信「搖一搖」導覽、魔幻明信片等互動服務,讓美麗的彩燈、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跳進了遊客的手機。 近年來,這樣的「寶貝」總動員在眾多博物館得以實現。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安靜的博物館也變得熱鬧了。
  • 武山「流動博物館」走進樺林鎮牛莊村
    ——武山「流動博物館」走進樺林鎮牛莊村為聚力脫貧攻堅,推進文化扶貧,日前,武山縣博物館到樺林鎮牛莊村開展了文化扶貧「流動博物館」進農村活動,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扶貧先扶智,武山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以PPT幻燈片課件製作了「走進武山博物館」、利用投影儀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
  • 車流動起來、市場熱起來、經濟活起來——平臺大數據裡的這個黃金周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車流動起來、市場熱起來、經濟活起來——平臺大數據裡的這個黃金周新華社記者張辛欣、齊中熙、趙文君用戶累計導航總裡程同比增長28.3%,到店餐飲訂單量相比
  • 中國紀念館借力「網際網路+」讓歷史「活起來」
    中國紀念館借力「網際網路+」讓歷史「活起來」 2017-09-26  當天,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委會2017年年會在重慶召開。來自全國24個省市71家紀念館的百餘位文博系統專家學者展開相關學術研討。  紀念館是中國文博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紀念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場所,多數紀念館扮演著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革命優良傳統的角色。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十二藝節|這部「流動的敦煌」,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
    5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敦煌》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一幕幕流動的飛天舞,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也讓敦煌背後的守護者再現人前。此番到訪上海,中央芭蕾舞團派出了180多人的豪華陣容,除了芭蕾舞團,還帶來了舞美技術團隊,以及指揮劉炬執棒的中芭交響樂團。
  • 讓文物活起來 杭州博物館「雲上博物館」上線
    (杭州博物院(籌))攜手華數傳媒推出華數線上博物館(杭州博物館)雲平臺,正式開啟「雲上博物館」新模式。同時,「讓文物活起來·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也正式啟動。杭州博物館表示,此次華數雲上博物館產品(杭州博物館)上線是線上數位化媒體與線下博物館良好結合的成果,本次合作產品突破以往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廣大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雲遊博物館,隨時隨地在電視上感受杭州歷史文化的魅力。
  • 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固安志願者點亮固安國際光影節
    從農耕時代到現代生活,一幕幕變換的場景,將固安的千年歷史變遷重現在人們眼前。樓體秀不僅將建築、影像與音樂交融,更有固安志願者們根據不同的情景進行互動表演。作為曾經的農業大縣,固安近年來在產業新城的帶動下華麗轉型,吸引了不少外來人才在這裡安居,這場演出的副導演鄒曉秋就是其中一個。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讓文物說話 講歷史故事丨臨夏市博物館:讓塵封的「寶貝」活起來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傾聽文物們的那些「故事」,讓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歷史,文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01梟首陶罐(鴞形陶罐)「你現在看到的我,來自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在地下行走了四千多年,我和時光一起行走......
  • 湖北省博物館"接地氣" 文物融入科技"活"起來
    融入科技 文物才能「動」起來   近年來,湖北省故宮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腦洞大開」、令人驚喜的數位化創意產品。中國首部考古主題動畫片《曾侯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使用3D技術復原了墓葬全景,以歷史文獻和考古研究為素材,再現了2400多年前曾國地下樂宮的全貌。
  • 你有什麼建議,讓文物活起來傳承歷史、傳播文化?
    A省是文化大省,具有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如何才能讓這些「死」的文物「活」起來,達到傳承歷史、傳播文化的作用?請你提出建議。這題說的建議本質上就是一個組織規劃的題目,看看你怎麼組織策劃,讓文物活起來。圖片來自網絡給文物以生命一個文物冷冰冰的在那裡,沒有什麼說明,比如說就是一塊石頭是沒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的,如果經過考古專家說明,這是一塊與乾隆皇帝有關的故事
  • 【聚焦】侯靜: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
    新公民計劃公益組織從2011年9月開始的「玩轉城市」項目,帶領流動兒童走出閉塞的環境,通過體驗式的方法掌握城市生活的知識和技能,使流動兒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城市生活。具體主題活動包括:安全主題系列、博物館系列、科技主題系列、手工與傳統文化系列、高校主題系列、自然主題系列、城市生活技能提升系列和城市文化主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