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鐵路。如果只看這兩點,你可能覺得並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但我們要知道,青藏鐵路曾經一度被外國專家稱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青藏鐵路在修建時面對著無數的困難,無數的阻擋,但這些困難最終被頑強的中國人命面前倒下了,青藏鐵路全長1956千米 ,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而它修建的地方——青藏高原,使它成為了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鐵路。在修建時,除了要面對海拔高,溫度低的問題外,還要面對一個更加艱難的困難,那就是凍土。
凍土是當今世界上的難題,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的因素,溫度非常的低,所以就形成了這種凍土。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又稱永久凍土,指的是持續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地球上多年凍土/季節凍土和短時凍土區的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50%,其中,多年凍土面積佔陸地面積的25%。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土體介質,含有豐富的地下冰。因此,凍土具有流變性,其長期強度遠低於瞬時強度特徵。正由於這些特徵,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就必須面臨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隨著氣候變暖,凍土在不斷退化。
所以技術人員在修建鐵路前,必須要考慮凍土問題,如果凍土問題不解決,鐵路就無法修建。為此,鐵路科技工作者花了不少的智慧,基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工程設計遵循了以下三大基本原則(單獨應用或綜合考慮):原則一:保持凍土處於凍結狀態(保護凍土原則)。原則二:控制多年凍土逐漸融化或局部融化(控制融化原則)。原則三:預先融化或清除多年凍土(破壞凍土原則)。
圖為青藏鐵路凍土路段上採取的「熱棒」工程措施,這套主動降溫的工程措施將有效保護凍土,從而達到鐵路路基的穩定性。
那麼凍土問題解決了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青藏施工區因為海拔高,所以常年寒冷缺氧,這對工作人員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許多人在沒工作多久之後,就出現了缺氧等症狀。於是不得不放慢速度。這也是影響青藏鐵路建成的重大原因。缺氧嚴重時可能會影響人的生命健康,而寒冷也會影響大型機械的運作。但是,建設者們忍住了寒冷,忍住了艱苦,下定決心要為國家開闢一條「天路」。
青藏鐵路在修建的同時也不忘了保護環境,光在環保這一方面,就投資了20多億,首次與地方環保部門籤訂環境保護責任書。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清水河特大橋,就是青藏鐵路專門為方便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遷徙而建設的。
青藏鐵路於2005年修建完工,於2006年正式通車,但在這背後,也有無數人為這條「天路」而犧牲,一期工程的時候,鐵道兵犧牲了360人。這些烈士會被人民永遠記住,這條記載著中國偉大崛起的天路將會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