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無人前門大柵欄,由傷感變為感動!正好說說那些老字號

2020-08-27 紫禁城下的胡同


無人遮擋藍天白雲下的前門樓子

一、終於可以好好看看周邊這些建築和場景,這種清靜的場面讓人傷感又感動……

到北京旅遊的人們一定要到前門大柵欄逛逛,這裡從來就沒有見不到人的時候。這次疫情京城整體防疫,前門大柵欄難得看到無人的場景。

目前,北京疫情接近尾聲,我於3月17日到此探訪,想要記錄一下京城疫情期間的城市狀況,為後人留下一些寶貴資料。

從南口走進前面大街,清靜優雅,可見幾個打掃衛生和路口守護執勤的保安,一切那麼肅靜,有些不習慣,感覺就是我一人的世界。兩邊的店鋪都已關閉,終於可以清晰地看到沒人遮擋的建築主體,感覺每一處都很有特色,這是以前一直想看而看不到的。


清靜無人的前門大街


中國書店


可以清晰看到這個雕塑了


馬迭爾的門前


這個建築設計的很是漂亮


全聚德的門前


以前全聚德這裡總是很多人排隊


天福號前的老佛爺塑像


京味兒十足的塑像


這一路走過,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走著,就看見藍天下的前面樓子,靜靜地矗立在哪裡,感覺今天特別的美妙。忽然,我由剛進來的傷感變為了有些感動,可能就是因為所有這些為北京默默守護而承擔的人們,才使得疫情在京城得以控制,這一切不正是為了春暖花開時,能夠暢快地走出戶外,享受這藍天白雲清新的世界嗎!


漂亮的前門樓子,這種感覺讓人喜歡

此時的心情有一些輕鬆了,我覺得應該好好記錄這一刻,正好看看這些清晰的建築,說說北京這些老字號的故事,讓我們記住北京的過往與變遷。

二、前門大街,曾是北京人主要活動的生活區,如今成了人們旅遊必到的旅遊區

最早前門這裡有火車站,把口兩邊都是貨場。前門大街改造前其實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區,很市民化的一條街,通公共汽車,人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這條大街上。路邊有賣各種東西的商店,上下班的路上購買各種所需物品,周末有時到這裡的大柵欄和鮮魚口的商店逛逛,順便到天興居或門框胡同吃上一口北京小吃。雖然那時候有些陳舊,但充滿了生活氣息,那時才有老北京的感覺,後來一改成步行街,估計沒幾個北京人再到這裡來了,成為了旅遊街。


大北照相館位於前門大街北面把口


當年北京人愛去的億兆


1、大北照相館——北京人一般家裡都有大北照相館的照片

大北照相館1921年成立,當初在天橋片區的石頭胡同,1954至1956年實行公司合營,第一個主動合營的照相館,為此政府責成遷到現在的位置,一直承擔一些政府部門的照相事項。那時人們沒有照相機的年代,基本都到此照相,火的時候需要預約,北京人的家裡一般都有幾張大北照相館的照片。現在很多人都不了解了,還是應該到店裡看一下,了解一下歷史,看看以前的照片。

2、說說北京前門的小吃

鮮魚口,只有那天興居炒肝,還是北京人的念想兒……

前門鮮魚口現在搞得很漂亮,以前根本不是這樣,確實挺破舊的。到這裡您就吃天興居的炒肝,雖然不如以前了,但還是受北京人喜歡。有蒜不見蒜這是特色,一般來一兩包子一碗炒肝就行了。老有人問我北京哪兒的小吃好吃呀?說心裡話還真不好回答,因為那時隨便到一個館子都可以吃到比較正宗的炒肝包子、滷煮一類的。

門框胡同,北京有句順口溜:東四西單鼓樓前,門框胡同一線天

還有就是門框胡同的小吃,北京有句順口溜:東四西單鼓樓前,門框胡同一線天,說的就是這裡。當初勾著北京人穿過大半個北京城到此吃一次,就這麼牛!解放以後這些老買賣就不幹了,後來改革開放後這些人的兒孫重操舊業,在門框胡同又幹起來了,當時又勾起了老北京的記憶,夾雜著回憶和淚水就火了起來了。2005年改造,由於多種原因搬到了後海,到今天也就不如從前了。

說起前門這的餐飲基本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全聚德、一條龍、老正興、都一處等等開始都是從小買賣做起的,逐步壯大,過去北京的這些買賣家基本都是做一樣自家拿手的絕活,小而精,不像現在大而全,這樣大家都有飯吃,不至於互搶生意。所以,一般旅遊到這裡怎麼也要吃一頓北京全聚德烤鴨或都一處的燒麥、一條龍的涮羊肉。


全聚德烤鴨店


天興居


清靜的鮮魚口

三、大柵欄,明清時的奢侈品一條街,眾多老字號,如今成為旅遊一條街。

我一直想拍攝大柵欄,去過一次就再也沒去,因為全是人道面又不寬,根本就無法拍攝。

大柵欄至今將近300年了,從明朝時期就有這條街,以前叫廊房四條,廊房就是體面的門面房意思。明清時期天安門廣場叫千步廊,有上萬官員在天安門廣場兩邊上班,這些人下班買東西就到前門和大柵欄。前門外後來又形成了會館區域,十幾萬進京趕考的舉子也是在這裡消費,這就成了一個現任和未來的官員形成的明清兩代最大的商業區,很多買賣家進駐此地,就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區。

明朝時叫廊房四條,清朝才改叫大柵欄。雍正年間實行夜間宵禁,四條是東西方向的大動脈,就設了兩個柵欄,白天開晚上關,後來兩邊商賈出錢修了兩個體面的柵欄,這就改稱「大柵欄」了。

大柵欄的商業特色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買家就有什麼樣的賣家,這是老北京獨有的商業特色,以官員為主,造成商業的與眾不同,消費的主體就是官員,這就是大柵欄獨特的商業文化。


保安把守的大柵欄入口處


一直沒注意過把口右邊的這個雕塑


清靜的珠寶市街


大柵欄東面入口處

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行,這是當年京城頂尖的買賣家。

1、馬聚源的帽子,體現身份的奢侈品

在清朝時期,對帽子是很講究,一般家裡都有帽桶的,擺在正堂八仙桌上是身份的象徵,一般官員都有幾頂馬聚源的帽子顯示身份。到了民國時期人們更興起戴帽子,馬聚源的帽子一般人是戴不起的,據說一個瓜皮帽就幾兩銀子,相當於當時一般家庭一年的生活費用。當時就是貴,主要做得是官員生意。到了改革開放初期,一部分人富起來了後,時興過一陣旱獺帽子,也是講究馬聚源的,這以後人們越來越實用了,基本都是棒球帽之類的,也就沒有什麼消費人群了。


這個門面還真漂亮

這裡以前沒進去過

2、內聯升的鞋,《履中備載》百年前的大數據營銷

清朝時期官員的帽子和衣服上的補子是官家發的,衣服和鞋子都是自己置辦,一般主要官員一年要消費十幾雙鞋,這些官員穿鞋主要秀的是人脈,鞋基本都是各地官員送的。內聯升就是把京城的官員鞋的尺碼、樣式、喜好等都記錄下來形成了《履中備載》,所以誰要送哪位官員鞋就要找到內聯升,主要做的是官員的生意,不是像今天靠賣布鞋掙錢。解放初期人們還穿布鞋,可如今這個市場的消費人群基本沒了。


內聯升的大樓


內聯升的大樓

3、瑞蚨祥的布,製作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瑞蚨祥的孟老闆是山東人,清末時期起的家,不是做官家生意的,是做洋布生意,最早做山東土布,洋布在當時是便宜品,很受普通人家的喜歡。後來把洋布生意開在了大柵欄做起了品牌生意,那時做得風生水起,現在其它的幾家布行都沒落了,只有瑞蚨祥還存在了,建築屬於國保單位,建築很是精美。以前還是做衣服的時期,一般都到瑞蚨祥扯布來做衣服,現在基本都是買現成的衣服了。


可以清晰拍攝瑞蚨祥建築





4、腰纏四大行的錢莊

四大行不在大柵欄,在東四那一帶,主要與清朝廷有交易,清朝一被推翻,北洋時期倒就閉了。

5、同仁堂,以中成藥起家,中國最大的中藥企業

同仁堂在雍正年間就在大柵欄開店,看過《大宅門》的講的基本就是同仁堂的原型,最早為皇宮供奉成藥,像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等,利潤最大。過去的包裝很是豪華,基本都是裝首飾的那種錦盒包裝,也是一般人吃不起的,但同仁堂很會做生意的,有時會代表官府對民間百姓舍藥,所以受到各個階層的認可,記得小時候的山楂丸那時當糖吃。

到北京大柵欄一定要到同仁堂看看中國最大的藥企,體會一下中醫坐堂把脈問診的感覺。

同仁堂的大樓就是氣派


6、廣德樓,德雲社起家的地方

廣德樓是德雲社在北京起家的地方,當年也是很艱難,按郭德綱說:當年有時劇場只有一兩個人也要說。郭德綱的德雲社現在火的不得了,深受北京人的喜愛,為什麼?北京人就是,不管你是哪裡人只要能逗我樂就行,活兒必須地道,北京人是排外不保守。所以到北京要去德雲社聽一場相聲。


7、大觀樓,中國第一部民族電影《定軍山》的拍攝放映地

1905年,任景豐老闆,為慶賀京劇藝術大師潭鑫培先生60大壽,二人合作攝製了中國第一部戲劇影片《定軍山》,同年在大觀樓放映。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電影。1930年大觀樓在南城最先實行男女同座,這在當時的影院中引起了轟動,表明了經營者比較先進的經營意識。

其實,我更喜歡大觀樓這座建築,中西結合,古樸典雅,堪稱設計界的典範。




沒有結束的結束語

我從沒有這麼安靜地走過前門大柵欄,沒有這麼詳細地看看兩邊的建築,沒有這麼認真地思考過這些老字號,只因從沒有這樣靜靜走過。

一個曾經服務於明清官員的商業區域,造就了一批老字號,到今天這些老字號又如何?那時的商業模式可為今用?我們有當今最大的消費群體,可誰在消費國貨品牌?是有消費群體還是適應消費群體?這一系列的疑問誰能回答!

今天清靜無人的前門大柵欄,就像昨天的那些服務明清時期的大柵欄一樣,都會成為過往,成為歷史,誰也不會停留在過去,只能記住和反思,因為明天在等待著我們。

春天已到,疫情馬上過去了,需要我們整裝出發,奔赴各自的崗位。

相關焦點

  • 國內提起北京前門大柵欄幾乎無人不曉
    北京最古老的商業街大柵欄,位於前門商業區中心,濃濃的北京特色建築。以及老字號商鋪,大柵欄一帶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貿繁華之地,國內提起北京前門大柵欄幾乎無人不曉,就是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氣。是感受京味文化和歷史的最佳選擇
  • 此時此刻,北京前門大柵欄少見遊客,老字號集體按下了暫停鍵!
    北京前門和大柵欄商業街,一向是外地遊客進京旅遊的必打卡之地,平日裡來這裡參觀的遊客數以萬計,可以說摩肩接踵,人流密集。因為這裡代表著老北京的文化和傳統,匯聚著上百家老字號店鋪,著名的大前門和前門大街牌樓和商街都是非常理想的旅遊紀念照拍攝點。
  • 前門大柵欄的新風景
    1997年時的前門大柵欄,眾多北京老字號雲集於此┃ 記憶中的楊梅竹斜街我是無意中發現楊梅竹斜街的。那大概是2006年,我和朋友去琉璃廠的中國書店買書,然後順著琉璃廠東街繼續向東散步。經過一小段拐彎就來到了另外一條悠長的胡同。它乍看上去和普通的胡同沒有區別,實際卻充滿了許多頗有特點的建築。
  • 老北京的記憶——前門大柵欄
    關於大柵欄的名字我當然不是第一次聽說,然而真正走到北京前門大柵欄去逛,這是我的第一次。前門大街,結果一不小心走到了大柵欄。正陽門是這座城門的學名,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前門。前門所對的正是北京的中軸線,走在前門對面的前門大街大道上,不自覺的就會想起明清時期皇帝走在大道上的情景。正陽門箭樓建的非常恢弘氣派,然而因為疫情原因,現在的正陽門景區已經關閉,我們無法登上城樓一睹老北京的全景。
  • 大柵欄:由生活變成回憶?
    等他當上煤市街個體戶組長,這裡沿街的房屋已經全部變成了乾果鋪、飯館、理髮店、雜貨鋪……南北走向的煤市街,把大柵欄分隔成兩個部分:東邊的大柵欄步行街集中了同仁堂、步瀛齋、大觀樓、內聯升、瑞蚨祥等響噹噹的老字號,來的多是外地遊客和老外;西邊的大柵欄步行街則遍布各種小商鋪和廉價旅館,更適合那些生活在這個街區的原住民和外來務工者消費。
  • 話說大柵欄的老字號
    如今,錢莊四大恆沒有了,但另三家都還健在,而且都聚集在大柵欄裡,依然是當今購物的最佳選擇之一。如果用另一家老字號張一元來替換四大恆,這句諺語可以改成「身穿瑞蚨祥,頭戴馬聚源,腳蹬內聯升,品茶張一元」,是當今大柵欄的四景,而且比原來的還合轍押韻。刪繁就簡先說說大柵欄裡這四家老字號。先說說它們字號的含義,這是格外有講究的。
  • 淺談北京前門大柵欄,著名的商業街,曾經是京城的娛樂中心
    大柵欄,讀做「大石爛兒」地處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軸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天安門廣場以南,前門大街西側,從東口至西口全長275米。街區中的購物,餐飲,娛樂和其他商店接連排列,其中包括老品牌,這是體驗北京文化的必備條件。它曾經是北京的娛樂中心。
  • 研學旅行走進前門大柵欄
    前門大街是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民族品牌與國際品牌多元並生的繁華商業區,著名的大柵欄就在這裡;作為天安門廣場周邊唯一規劃的商業步行街區,每日客流15 萬人次以上,節假日客流在30萬人次以上,擁有充足的客源保證。前門大街的發展歷史: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 《新世界》中的前門大柵欄,到底是個什麼樣?感受最地道的北京味兒
    前門大街,是老一輩北京人兒時記憶抹不去的記憶,這裡是老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這條全長845米的大街曾是明清皇帝去天壇、先農壇祭祀的必經之路。著名的大柵欄、鮮魚口都在前門大街的兩側,前一陣由孫紅雷主演的《新世界》也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了曾經馳名中外的大柵欄。
  • 步履前門:穿梭在歷史與時尚之間
    久違的前門,熱鬧如昨,繁華依舊。遊走在前門大街,就如同穿梭在歷史與時尚之間,詩意而浪漫。前門大街,這片擁有600年歷史的街區,是老北京商賈文化的發源地。這裡曾經的繁榮似乎還能在某個街角得以延續,就像那些依然屹立不倒的中華老字號,歷經百年風雨,卻還是經久不衰。北京前門大街上就有著許多的百年老店,沿街隨處可以看見許多的北京老字號,如全聚德烤鴨、東來順飯莊等等美食場所,還有北京現存的最早的照相館—大北照相館,老字號的茶張一元、吳裕泰等等,老字號的中藥同仁堂、鶴年堂等等。
  • 不能不知道的北京前門大街老字號
    前門老字號:大觀樓影院,大觀樓影院的前身叫「馬思遠茶樓」1905年改稱為大觀樓,是南城最早的放映電影場所之一。「東來順」是一間中華老字號餐廳,始建於1903年,以涮羊肉馳名。瑞蚨祥綢布店 1893年(清朝光緒19年)張一元茶莊是京城著名的老字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鮮魚口,北京著名胡同,東西走向,由前門大街進口一直到東口崇文門大街,一般傳說是「門到門,三華裡」,是北京民俗市井商業的代表,與前門大街共同構成了老北京南城的標誌性傳統商業街區。2004年被市政府公布為25片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區之一。
  • 夜遊大柵欄,從廊房頭條到二條,探訪不為人知的前門胡同夜生活
    前門樓的西南角,您看到成片的平房了嗎?就是這裡,廊房頭條、二條。在過去,清末民國初年各地商人聚來開店,住宿。他們越聚越多,逐漸形成後來的商業街。過去廊房頭條又叫燈街,燈籠店鋪都是前店後廠,這些燈籠有賣給普通人的,也供應給清朝宮廷。
  • 大柵欄是老北京老字號和現代化的結合,旅遊管理正規化
    北京的大柵欄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地,這地方也是老北京老字號與現代北京商業街區的結合。北京的大柵欄步行街代表了中國旅遊區的較高水平:既有老北京文化特色,又不宰客。與一般人們印象中的旅遊街區商品貴、不實用的特點不同,北京大柵欄遍布老字號,商業都是比較普通的,旅遊可非常正規,很少有一般旅遊區坑客、宰客的現象。北京的大柵欄位於前門附近,地圖如下所示。
  • 那個曾經異常熱鬧的前門大柵欄好像只能存在於記憶之中了
    前門牌樓說起前門大街,即使沒來過北京,也是眾所周知的,因為這個前門,大名叫正陽門,原名叫麗正門,是明清兩朝時北京內城的正南門。正陽樓說到前門必然會提到大柵欄,這個詞按字面是DAZHALAN,但是如果您聽到有人這麼說,那肯定不是本地人兒,因為老北京人是念DAshilanr(音同大食欄兒),為什麼要叫大柵欄兒呢
  • 民國時夏日裡的前門大柵欄 穿著旗袍的美女與膀爺擦肩而過
    前門,就是正陽門,整個城門最高處達44米,是老北京最高的建築。在過去,前門附近就是北京商業的象徵,這裡不但聚集了大量的會館,在前門大街上更是有便宜坊、全聚德、六必居、九龍齋、盛錫福等各式老字號。在當時前門外的水井多為苦水井,主要供窮苦百姓打水飲用。
  • 一哥帶您遊胡同之前門大柵欄藏著幾家老字號
    外地遊客來京,一般都會選擇天安門登樓或者看升旗的方式感悟首都之後,就要來前門感受老北京文化了。這前門大街正對面就是前門樓子(正陽門),現存的四九城門唯二之一。前門大街兩排各種老北京的鋪子或者賣東西,或者展示,可別花了眼。
  • 北京大柵欄恢復500年舊貌 重振中華老字號(圖)
    本報訊(記者李琦)經過1年多的整體改造,近500年歷史的大柵欄商業街於昨天上午正式開街迎客。改造後的大柵欄地區東起前門大街,西至南新華街,南鄰珠市口西大街,北接前門西大街,總佔地面積為1.1平方公裡,是北京城區歷史延續最長的傳統市井商業區。
  • 600歲大柵欄西街重開 門框胡同老字號小吃重聚首
    這條全長323米、寬6米的老街,與相隔一條煤市街的大柵欄同歲,是600年前就形成的一條獨具特色的斜街。清末和民國時期,由於臨近前門大街眾多的戲院戲樓,每晚戲一散場,很多戲劇界的名角和觀眾都會來到大柵欄西街喝茶、吃飯、品嘗街頭小吃。於是,大柵欄西街上便逐漸興起了商場、茶樓、飯館和各色的小吃鋪子。
  • 前門前面向大柵欄的美食街是值得一遊的歷史街區之一北京
    鮮魚口胡同位於北京市前門地區。鮮魚口胡同在前門大街的東面,大柵欄在前門大街的西面,兩條街道相向。鮮魚嘴胡同早於大柵欄成名,但其名氣卻不如大柵欄出名。去前門大街的遊客肯定會去大柵欄,但是不一定會去鮮魚口。現在新鮮的魚口也值得一遊。
  • 北京前門大街老字號有多少?分別是哪些?老字號比你的年齡都大
    去北京旅遊,一定要逛一逛北京前門大街,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歷史名街,歷史悠久,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中華老字號。那麼,北京前門大街老字號有哪些呢?北京前門大街老字號美食餐廳有哪些呢? 北京前門大街老字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