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甘孜縣:蔬菜種植技術送到海拔4000米高原牧區 牧民將吃上...

2020-12-16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我們一輩子都以放牧為生,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今天我還能親自種植蔬菜,以後還可以吃上自己親手種的新鮮蔬菜。」3月31日,甘孜州甘孜縣達通瑪片區查龍鎮45歲的牧民切登激動地說。

  3月30日至31日,甘孜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組織查龍、卡龍等鄉鎮有一定基礎和積極性較高的160名牧民,開展了「送高海拔蔬菜種植技術到邊遠牧民家門口」集中培訓活動。培訓會邀請兩名專家,採取「理論+實踐」的方式,重點就高原蔬菜栽培技術、溫室大棚蔬菜栽培管理等實用技術進行現場教授和課堂指導,並手把手教授牧民們如何點播、條播以及作物覆蓋地膜方法等系列作業環節。種植蔬菜不像放牧那樣簡單,所以,牧民們都學習得特別認真,希望以後就依靠這門技術掙錢。

  據了解,甘孜縣查龍鎮等「四鄉一鎮」地處雅礱江上遊4縣交界處,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高溝深、地廣人稀、高寒缺氧,屬甘孜州深度貧困鄉鎮,是全縣海拔最高的純牧業鄉鎮,這裡的牧民祖祖輩輩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廣大牧民居無定所的問題,極大地改善了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了牧民群眾走向富裕、文明、和諧的康莊大道。過去,查龍鎮等邊遠牧區群眾所需蔬菜全靠外運,由於運距遠、成本高,當地牧民都無法吃到新鮮蔬菜。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和牧民的傳統思想觀念,增強脫貧奔康的信心決心,甘孜縣在該縣深度貧困「四鄉一鎮」推廣210座蔬菜小棚種植蔬菜,主要種植白菜、蘿蔔、大蔥等,1座小棚可產2000餘斤蔬菜,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牧民群眾吃蔬菜難的問題。

  「我一直以為會像祖輩一樣在草原上度過一生,沒想到會從遊蕩的生活走向定居的新生活,更沒想到我們這些牧民也會像農民一樣學會了種蔬菜。」切登說,「雖然我們的生活與城裡人的生活還有一定差距,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文 李珍蘭 彭宏偉)

相關焦點

  • 甘孜州甘孜縣將貼心服務送到海拔4500米蟲草山上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白雪皚皚的蟲草山上,帳篷頂上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成為4500米海拔之上最亮麗的風景線。5月9日,甘孜州甘孜縣正式進入2020年蟲草採挖節,上千名群眾騎搭著摩託車、駕駛著拖拉機、農用車、小汽車等陸續抵達位於該縣大德鄉的阿加溝、甲日東各、娘蒙多、龍真、撒拉等蟲草採集點,開始為期兩個月的「蟲草採挖」生活。
  • 理塘海拔4000米高原豌豆尖「飛」上臺灣餐桌
    四川在線消息(葉強平 記者 徐登林)8月15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縣世界高城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20多名工人正忙著擇豌豆尖,按標準進行包裝。第二天一早,這批豌豆尖將通過稻城亞丁機場空運至臺灣等地。
  • 西藏牧民的一天:海拔4800米的高原生活
    清晨,第一縷陽光拂過高原,遠眺雪山皚皚,抬頭天藍雲白。藏北當雄牧民仁青起了個大早,眾多親朋也趕來幫忙。這一天,他要為100多隻小羊羔「淨身」。仁青家的羊群。新華社記者覺果攝仁青是拉薩市當雄縣納木湖鄉納木湖村6組牧民。納木湖鄉位於當雄縣城以北30公裡處,落座海拔5100米的拉根山山口北部,平均海拔達4830米,因境內著名的「天湖」納木錯而被世人所知。「這100多隻羊羔是今年春天出生的,我家產羔數量在我們村小組48戶牧民中居中上。」
  • 和縣無公害蔬菜種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高原!
    和縣無公害蔬菜種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高原!▲網絡配圖6月3日上午,正在去往西藏偏遠鄉鎮道路上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西埠鎮農業服務站農藝師裴含龍在電話中信心十足地說道。2019年7月,裴含龍被選派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擔任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剛進藏的兩個月,他全力去熟悉和適應環境。「一日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 人物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新中國70年)人物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中新社西藏阿里9月10日電 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作者 江飛波  2018年年底,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搶古村村委會院內碼放了28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現金,村黨支部書記尼瑪頓珠在現場宣讀:2018年
  • 對口援建 海拔4000米上的生產線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馬尼幹戈鎮,海拔4000米以上。 群山襯託出人間仙境玉隆拉措,也「圍」出了生活的諸多艱辛。 貧,延續了好些年。 直到一支隊伍挺進雀兒山。 01 日甲,下山!
  • 論文寫在牧民家 成果用到草原上?訪35年堅守青藏高原犛牛繁育的...
    她,不是藏族,卻跋山涉水與牧民們一道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區研究犛牛。她是牧區有名的「犛牛媽媽」,更是牧民口中的「養牛專家」。她就是閻萍,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博士生導師。「犛牛繁育是我一生的事業。」閻萍說。堅守35年,一直踐行「把論文寫在牧民家,把成果用到草原上」。如今,閻萍帶領團隊再次成功培育出國家級犛牛品種「阿什旦」犛牛,為牧區群眾脫貧致富帶來新的選擇。
  • 快來圍觀|甘孜縣|甘孜州|河壩村|巴塘縣...
    沒有一座大山不能被翻越今天跟著川寶一起翻山越嶺從這些脫貧新村的故事裡見證甘孜的脫貧成績甘孜州甘孜縣甘孜鎮河壩村河壩村,位於甘孜縣甘孜鎮南部,平均海拔3150米,面積:600畝,村內人口137之所以有這麼好聽的一個名字,緣由該項目建在巴塘縣城邊上,綜合考慮產業發展、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巴塘縣與對口幫扶的雙流區特以此定位命名,重點發展一三產業互動,重點以桃花、果木產業為主,搬遷入住後村裡將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旅遊經濟。同時,結合新村毗鄰國道318線的優勢,鼓勵和支持群眾發展藏家樂和庭院經濟,讓群眾過上好生活。
  • 海拔4000米的金馬草原上演馬背上的「激情與速度」
    天高雲淡,碧空如洗,在海拔4000多米的扎青塘草原上,各色野花爛漫,色達縣的藏族群眾身著鮮豔的藏族服裝,將各自的帳篷星羅棋布地扎在扎青塘草原上,共同歡慶草原盛會,現場騎手們策馬揚鞭,上演草原上的速度與激情。觀眾吶喊助威、掌聲雷動,熱鬧異常。
  • 四川甘孜:寓教惠民「套餐」送到海拔4500米蟲草山上
    中國西藏網訊 唱歌又跳舞、宣講又義診……6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大德鄉梁蒙多蟲草採集點十分熱鬧。利用蟲草採集休息日,由該縣相關部門,帶著黨和政府對基層廣大幹部職工和牧區群眾的關懷,深入該縣最偏遠、海拔最高的蟲草採集點開展了政策宣講、文藝演出、普法宣傳和科技知識宣傳普及等活動。
  • 甘孜州五大草原上榜四川最美草原 你去過幾個?
    3730米的高原地帶,川藏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自康定沿川藏線西行,翻越折多山,過新都橋後北行37.3公裡到達塔公寺。沿線的河流、草原、森林、山體、寺廟、藏房建築和濃鬱的藏鄉風情構成該景區。
  • 行走在海拔4000米高原上
    ①每一片垃圾都得到回收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啟程,汽車經過巴塘大草原,便開始了蜿蜒起伏的爬山過程,這裡是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峽谷地帶。車盤旋至山頂似有摸天觸雲之感,俯瞰谷底,草甸沼澤相伴。草茂牛肥,水系發達,涓涓細流、小河流淌、湍急的江水,或直或曲,堪稱「高原水鄉」和牛羊牲畜的天然「大糧倉」。車過治多縣進瑪多境內,一座高聳入雲的紀念碑矗立廣場中央處,碑下一塊天然巨石上刻有「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
  • 點燃高原牧民希望的火把
    但真正走近這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大地,會發現美景背後是高寒缺氧等嚴酷的生存現實。由於自然氣候惡劣和生產方式落後等諸多原因,在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千百年來,絕大多數牧民沿襲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放牧、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生活。
  • 海拔4000米「高山鮮」草莓將於10月上市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新京報記者今天獲悉,產自海拔4000米的「高山鮮」草莓將在10月陸續在全國上市,打破草莓市場空檔期,讓市民反季也能吃到新鮮的草莓。 「高山鮮」草莓產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
  • 產自海拔4000米的草莓上市,盒馬自有品牌高山鮮再添新品
    圖片說明:高山鮮草莓,是國內海拔最高的草莓。       十一前,產自海拔4000米的高山鮮草莓在盒馬上市。       盒馬全國果蔬總監孫宏偉說,往年7月~11月,消費者有需求,但市場上很難買到好吃的草莓,高山鮮草莓的上市,填補了市場空當。       高山鮮,是盒馬基於四川不同海拔、不同緯度均有鮮美食材,推出的自有品牌,除了給用戶帶來高山食材,還致力於「不時有食」。
  • 我在4000米高原當村書記
    2020-09-17 07:50:00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記者 董淑雲):連續15年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偶爾造訪的人,會覺得這裡的天極藍,朵朵白雲仿佛登上眼前的小山坡就觸手可及,時間變得漫長,所有的美好凝固在眼前的每一秒。
  • 長風浩蕩七十載 雪域高原跨千年
    70年來,百萬甘孜人民懷揣夢想,遇水架橋、逢山開路,在高原淨土上實現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創造了「七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蹟。基建跨千年 奠定經濟社會發展基石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70年,條條大路通甘孜,雪域高原迎坦途。
  • 從吃不上菜到種菜增收——阿壩高原藏區脫貧致富見聞
    壤塘縣地處阿壩州西部,屬於典型的半農半牧藏區,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今年2月摘掉「貧困帽子」前,壤塘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該縣傳統農作物以青稞、馬鈴薯為主,長期以來,當地百姓吃菜難、吃菜貴,偏遠牧區甚至無菜可吃。「當地飲食結構單一,主要是糌粑、肉類,百姓維生素攝入嚴重不足。」
  • 行走在海拔4000米高原上——三江源國家公園見聞
    共玉高速穿過巴塘草原。9月,一場場雨帶我們走進了高原秋的深處。① 每一片垃圾都得到回收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啟程,汽車經過巴塘大草原,便開始了蜿蜒起伏的爬山過程,這裡是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峽谷地帶。車盤旋至山頂似有摸天觸雲之感,俯瞰谷底,草甸沼澤相伴。草茂牛肥,水系發達,涓涓細流、小河流淌、湍急的江水,或直或曲,堪稱「高原水鄉」和牛羊牲畜的天然「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