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觀星|他把鏡頭對準普通人,100張照片定格山東人抗疫瞬間

2020-12-12 齊魯壹點

【小逄觀星】

拒絕遺忘,定格瞬間

——觀攝影家錢捍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

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可我們開始遺忘了。忘記了庚子年初的焦慮和恐懼,忘記了防控的緊張與不安,忘記了白衣戰士含淚的目光。口罩儘管還戴著,已成了一種裝飾,而不是防止傳染的必須。小區門口測體溫,也是走形式,測溫槍還沒出數字,就已收回去。怎麼這麼快就忘了呢?好了傷疤忘了疼。6月13日,《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在山東省美術館開展了,錢捍拍攝的一幅幅圖片,喚起了還沒走遠的記憶。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策展人陳小波一語中的:「中國人善忘,很多大歷史中的人的處境、人的悲傷很快就會忘記。所以需要記錄,需要留下來。優秀的攝影者儘可能地記錄他經歷的事,多年以後這些瞬間能夠幫助人們回憶。若沒有圖像記載、沒有文字的記載,這場疫情也很容易被忘掉。所以特別感謝以不同方式記錄這場疫情的攝影師們,感謝錢捍。」

遺忘是一種本能,如果不遺忘,陳穀子爛芝麻,一大堆,都裝在腦子裡,腦子也很累。但是對一些影響人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人們的身心受到傷害的歷史瞬間,不能忘記,尤其不能選擇性遺忘。不但不能遺忘,還要強化記憶,銘記它,只有銘記,才會避免悲劇重演。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或深或淺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多年以後,這場疫情,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若沒有視頻、圖像、文字的記載,這場疫情就像沒發生一樣。

錢捍一直保持著清醒,他睜大眼睛,捕捉著一個個瞬間。他忘記了年齡,躲避著危險,每天拍,不停地拍,手機、相機成了他身上的一個器官。有一次我跟他出去拍攝,他戴著護目鏡,後來我知道,護目鏡質量不大合格,但他認真戴著。上公交車,我沒帶身份證,就在顛簸的車廂裡歪歪扭扭地登記信息,錢捍眼疾手快,暗下快門,記下了我的狼狽。他說,這才是真實的顛簸中的你。

這次攝影展的策展人楊明先生很用心,他把展覽的標誌設計成口罩造型。每一幅圖片的背景都是一個口罩,圖片說明牌,也是口罩造型。這就是現實,口罩無處不在,這幾十天口罩已經長在了我們嘴上,形影不離。有的人甚至恐懼到睡覺都戴著口罩。

專程來看展覽的著名報人、攝影理論家楊浪先生為攝影展的口罩造型點讚:「在我們共同的生活經歷當中找到人們的共情點。口罩就是這個事件的一個共情點。」

好多人看了錢捍的攝影展說,我手機裡也拍了不少,但是拍了也就拍了,有的留著,有的刪掉,隨拍隨扔。隨扔隨拍,拍著隨意,也就無思考,不珍惜。而錢捍不,他留心,他在乎,他反思,他整理,顯示出一個職業攝影人的素養。他有把零碎的信息捏合成一個整體的能力。

錢捍的攝影展,像漣漪,是一圈一圈慢慢放大的。一開始是客廳、廚房、臥室、陽臺,慢慢地到了樓下、小區,再後來到了理髮店、商場、藥房、機場。他身在有限的空間裡,但心在市外、省外、國外。有對自己身邊生活的觀察,更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封閉的環境並沒有封住他飛翔的心。他腦子裡轉著好多奇奇怪怪的念頭,像旋渦,然後平靜,又是一圈圈漣漪。

錢捍是個容易激動的主兒,有時在凌晨,有時在深夜,每當拍到滿意的片子,就發我分享,掩飾不住拍攝的興奮。他根本不像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兵,我們年齡差一旬,但他的心態比我還年輕。為了拍到山東隊從湖北歸來的珍貴鏡頭,他事先備足了功課,做了好幾套方案。我當時在武漢,他提前兩天就詢問我們到達濟南的時間,詢問隊員狀況。我一下飛機,就看到了錢捍端著相機在拍。與年輕人比賽,體力上無法拼,拼得是智慧。

誰能想到,剛在機場拍攝醫療隊歸來,又連夜趕到齊河拍攝解除隔離的醫療隊回家。誰也沒安排他,他是沒事找事,自己給自己下命令:「老錢,咱走!」錢捍就用鞭子趕著錢捍跑起來。

錢捍把鏡頭對準了普通人,100張照片,100個故事,定格了山東人抗疫的珍貴歷史片段。從平民視角切入,以圖敘事,不煽情,冷靜、客觀,平靜訴說。錢捍說:「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每個平凡人都是英雄,我就想向抗疫的普通人致敬。」

拒絕遺忘,定格瞬間。老錢真棒!

【「小逄觀星」是中國作協會員、大眾日報逄春階老師的專欄,每周一期,關注熱點文化現象,文章可讀耐讀,這一品牌欄目已經堅持了十六個年頭,是山東省新聞名專欄。】

相關焦點

  • 小逄觀星|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這張來自武漢的照片就是光源
    「小逄觀星」是中國作協會員、大眾日報逄春階老師的專欄,每周一期,關注熱點文化現象,文章可讀耐讀,這一品牌欄目已經堅持了十六個年頭,是山東省新聞名專欄。【小逄觀星】渴望見到這樣的油畫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87歲的老先生已住院近一個月了,他曾是音樂學院教授,還是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手。在病房裡,他幾乎沒見過太陽。
  • 退役軍人李定勝:用鏡頭定格最美抗疫瞬間
    用鏡頭記錄逆行者的美麗身影,用影像定格奉獻者的辛勤付出。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一名「影像記錄志願者」,退役軍人李定勝深入機場、火車站、醫院,用鏡頭記錄下了抗疫一線的最美瞬間。
  • 香港街頭,只有他的「鏡頭」對準暴徒
    (觀察者網 訊) 昨天(24日),香港暴力示威者捲土重來,他們在觀塘遊行活動中鋸毀智慧燈柱,偷走電子零件,投擲汽油彈、鋼珠攻擊警方,更有暴徒手持疑似仿真槍對準警察,嚴重威脅公眾安全。 香港警方果斷展開驅散行動,逮捕29人。 但是,一些香港媒體卻始終把鏡頭對準警方正當行為,一名香港警察因為舉起了槍再次成為港媒的「重點關照」對象。
  • 【金秋十月】照片定格美好瞬間 致敬假期裡堅守崗位的人們
    在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裡,人們用照片記錄假期中最難忘、最開心、最幸福的瞬間。我們將擷取假期拍攝的照片,為您講述照片背後的那些溫暖時刻。&nbsp&nbsp&nbsp&nbsp國慶小長假的第三天,當很多人盡情享受美好假期時,有些人還在各自崗位默默堅守,努力工作著。此刻我們把相機鏡頭對準他們,看看這些忙碌的身影,致敬這些辛勞的人們。
  • 鏡頭對準誰?作品記錄啥?
    回憶起在武漢抗疫一線戰鬥的62天,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謝智強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坦言。東拼西湊,搭起臨時影棚為什麼要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60名醫護人員拍照?這要從謝智強採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醫生蔡佳說起。蔡佳是武漢人,因為工作關係,他已有近3年沒見過父母了。
  • 普通人如何拍好照片
    拍照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個很普遍的日常活動,但是如何拍好生動的影像下面就分享一下幾個竅門,拍人物時候,人物影像要佔取景框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人物可以根據景物的特點,選擇居中,靠左或者靠右。要想把風景全部收入照片,人物要往前走,離風景遠點,這樣可使全景和人物都能兼顧,不留遺憾。拍照時鏡頭儘量順著陽光,或者半側光,不能逆光,否則曝光出來影響畫面,甚至全是一片陽光。拍照片時,手指半按快門,讓相機自動聚焦,之後輕輕一按,手不要晃動,這樣一個清晰精彩的瞬間就剎那定格。普通人只要掌握這四點,就能拍出心儀的照片了,留住身邊的精彩。。
  • 「咔嚓」定格心動瞬間?小清新富士拍立得來襲
    你身邊有多少人是996的生活節奏呢?這樣的生活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遺失了許多放鬆的瞬間。偶爾的忙裡偷閒,只能刷刷微博、朋友圈,雲端看看別人生活的美好,而使用相機記錄生活的時刻仿佛成為了一件奢侈品。拿著專業相機和上萬鏡頭拍照是攝影師和發燒友的事情,我們這些小白完全沒有必要拿著自嗨。而用手機拍出照,列印照片的成本頗高,還比較浪費時間。針對這些問題,頗具性價比的拍立得相機,仿佛就獨得拍照青年們的恩寵。如果你也想定格生活中的美好瞬間,讓自己忙碌的生活也能有心動的時刻,不如來看看優惠禮盒裝的富士instax拍立得相機吧!
  • 疫情當前,上海攝影人的鏡頭對準哪裡?▸熱點◂
    疫情當前,上海攝影人的鏡頭對準哪裡?新冠肺炎疫情當前與其他文藝形式不同上海市攝影家協會的倡議有些特別不鼓勵大家外出創作重點徵集受命赴一線拍攝任務有事外出隨手拍、居家生活照參與社會各方保障志願服務過程中的照片
  • 劉昊然冰島照片帥到逆天,當看到鏡頭實拍下的他時,網友瞬間笑翻
    大家好,我是娛樂小編,我會每天準時為大家奉上新鮮的娛樂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多多喜歡~愛你們哦~劉昊然冰島照片帥到逆天,當看到鏡頭實拍下的他時,網友瞬間笑翻。不知道你們對劉昊然有什麼樣的印象呢?是不是帥帥的,萌萌噠,兩個小虎牙笑起來特別的可愛呢?其實啊,怎麼說呢,就像陳思成之前說過的一樣,劉昊然特別的有觀眾緣,之前在選角的時候,導演做過一個測試,去電影學院裡調查,100個女生裡面99個都說喜歡劉昊然。於是導演當即就知道了,劉昊然同學是特別有觀眾緣的演員,這孩子以後肯定能火,於是導演就果斷選了他。
  • 100多萬張照片,這位「打工人」用相機給東莞建了個成長「博物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00多萬張照片,這位「打工人」用相機給東莞建了個成長「博物館」20年前一開始學習攝影,佔有兵就將鏡頭對準了和自己一樣的打工群體。從農民工轉型成為專職攝影師,他的視角始終不曾改變。100多萬張照片,他的鏡頭記錄下20年來東莞這個「世界工廠」打工人的境況之變,也記錄了以東莞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的躍進。▲佔有兵。本版照片均為佔有兵攝影及供圖將相機對準他熟悉的兄弟姐妹群體別的可以不拿,但必須背上自己掉了漆的相機,這是佔有兵出門前的「標配」。
  • 尼泊爾獨立攝影師阿馬爾:用鏡頭記錄真實中國抗疫故事
    「疫情期間我拍了上千張照片,我想用我的鏡頭記錄事實,告訴世界真實的中國抗疫故事。」來自尼泊爾的獨立攝影師阿馬爾翻開手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戰績」。一入成都「深似海」,作為攝影師的阿馬爾最初主要把鏡頭對準成都的厚重的文化、安逸的生活。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原本可以選擇回國的阿馬爾卻留在了成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加入抗疫「一線」。「我告訴我的家人、朋友,這座城市給予了我愛,那麼我就不能在她最困難、最需要我的時候離開。」
  • 母女墜樓瞬間被抓拍,照片上的一個細節很詭異,讓人後背發涼
    此時,福爾曼把鏡頭對準了一位服役25年的消防老兵,他已經到達了安全出口,準備營救困在那裡的一對母女,很快,消防員就朝著她們伸出手臂,準備把她們送上雲梯,福爾曼緊張地盯著鏡頭,此時意外卻發生了——由於太平梯長時間受到大火的炙烤,已經變得十分脆弱,無法承擔3個人的重量,瞬間散架。
  • 「抗疫快評」落日餘暉定格醫患深情,生活重啟猶如朝陽初升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3月5日,一張醫生陪同患者看落日的照片刷屏了,如今,醫生所屬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一行已撤離返回上海。臨行前,病情好轉的患者專門讓家人將小提琴送到病房,為醫護人員演奏了一曲馬斯涅的《沉思》,以此送別。
  • 小逄觀星|靠近英雄,護理英雄,護士萬紅「傻」得讓人心疼
    在抗疫中,護士們逆行出徵的勇者形象,常常讓我眼睛溼潤。我開始關注白衣天使們。拿過雜誌,翻了翻,沒想到愛不釋手,兩天看完。哎呀,差點與這部優秀小說擦肩而過。《收穫》雜誌2015年第2期 我一直搞不明白,嚴歌苓為何在出版時把《護士萬紅》改成了《床畔》。我在書店裡見過《床畔》。但我拿起來,又放下了。
  • 沙飛的鏡頭,何以定格魯迅的側身微笑與曬日光浴的白求恩
    在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看來,攝影家沙飛先生有著自己強烈的個性氣質和觀念視角,他對於歷史有著高超的觀察力和敏感力,因此才形成了他的報國理念、藝術觀念以及社會歷史責任感,所以他才把自 己的鏡頭對準了20世紀社會的時代主題,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和歷史主線,為我們留下了包括魯迅、聶榮臻、白求恩以及抗戰等一個世紀的經典光影,這些都成為我 們對這個世紀的主要記憶,我們是通過沙飛的眼睛來回顧和認識這個世紀的
  • 鏡頭定格山城步道之美
    鏡頭定格山城步道之美 2020-10-29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的腳步》第26期丨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
    原來,當年拍下那些老照片,並不是他有意為之,很多時候,就是偶然的隨手之作,「我是到特區二十周年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些老照片的價值的……」馬樹華來到深圳,是在1983年1月,當時他隨部隊從天津南下深圳,是基建工程部隊的一名軍人,來到深圳大半年後,部隊於當年9月15日集體轉業,轉業前夕,1983年「八一」建軍節,馬樹華走出軍營,留下一張單人身著軍裝的照片,這張照片是他來到深圳以後拍下的第一張軍人照
  • 小逄觀星|非遺傳人夏美華:不磨戲,哪會演出茂腔的味道?
    於是,老鮑就引薦了山東高密的夏美華——茂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如醉如痴地,聽她唱,聽她說,看她演,我越來越慚愧,早前咋就沒注意到這顆星呢?11月28日下午,匆匆趕到高密市某小區夏美華家,錄製已經開始。我大氣也不敢喘,做了一個旁聽生。山東藝術學院的周愛華老師跟一個拍攝團隊正在做夏美華口述。周愛華他們做的,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的一部分。
  • 打卡武漢江漢七橋,定格最美瞬間!
    打卡武漢江漢七橋,定格最美瞬間!主動作為,奮楫擊水,中國中鐵大橋人勇往直前。 今年確實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先遭疫情,後遇汛情,既是大戰,又是大考。在橋梁攝影達人的鏡頭下,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武漢江漢七橋的「成長」,正在不斷被記錄。一張張照片,也正好是大橋建設者交出優秀「期中卷」的印證。
  • 攝影師被譽唐山影像字典:不忍將鏡頭對準遇難者
    40年前的那場震驚世界的大地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常青放棄了做風光攝影家的夢想,地震之後第二天,就開始用相機記錄被巨大災難襲擊的唐山。在他的鏡頭裡,唐山從一片廢墟,變成了一群簡易樓,又漸漸轉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  40年過去了,常青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了唐山重生的整個過程,被媒體譽為「唐山的影像字典」。在常青老人家中,北京晨報記者聽他講述鏡頭裡的那些唐山人和唐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