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服百科:二戰中的英國軍隊

2020-12-25 騰訊網

原著:喬納森·諾思

譯者:姚軍

英國曾是一個全球性霸主。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的日子裡,它的廣袤殖民地被證明既是沉重負擔,同時也是寶貴財富。但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已經難以維持,帝國需要堅固的防禦,無論在馬爾他還是馬來群島。但防禦這些領地所需付出的資源讓大英帝國在1939年到1940年間捉襟見肘。不過,隨著二戰爆發,這個帝國全面動員的開始,它又從各個殖民地獲取了龐大的人力和資源支持。到1941年,這些來自殖民地的資源在對抗軸心國的戰爭中顯得愈發重要,並最終幫助英帝國取得勝利。

英國在1939年尚未做好戰爭的準備,多年以來的經費不足加上對本國外交和法軍地面部隊優勢的依賴,導致英軍並沒有對一場全面戰爭的到來進行相應準備。

(上圖)少將,1940年。從1918年起,少將這一銜級(在包括制服以內的諸多方面)就很少發生變化。其領章上的紐扣和肩章都帶有權杖與軍刀交叉的圖案,軍刀通常是一把輕騎兵所用的弧形馬刀。

德國在1938年吞併奧地利和索取捷克斯洛伐克的行為大大加劇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緊張,這也迫使英國加速擴充本國軍隊。到1939年3月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剩餘領土後,英國人開始懷疑其規模較小的本土軍(Territorial Army)能否有力保障大英帝國領土的安全。為改善這一不足,雖然尚未處於戰爭狀態,英國政府還是在1939年4月部分恢復了徵兵制;到1939年夏季,英軍常備陸軍的規模已被擴充至212000人。

在英國最初的計劃中,它需要組建並派遣一支遠徵軍前往法國,幫助法軍守衛他們的東部邊境,就像在1914年時所做的那樣。該部隊被稱為「英國遠徵軍」(BritishExpeditionary Force,通常簡稱為BEF)由英國國內最精銳的幾支部隊組成,裝備了最先進的武器。也正因為如此,當遠徵軍在1940年慘敗時,英國的國力也遭受慘重損失,並導致本國軍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喪失了進攻能力。

(上圖)遠徵軍的失敗以及他們在敦刻爾克海灘孤注一擲式的大撤退對英國而言都是極其沉重的打擊。

更糟糕的是,除武裝一支部隊前去幫助法國外,隨著義大利於1940年6月加入戰爭,戰場的範圍也隨即擴大到了地中海及非洲地區(包括在東非和利比亞的意屬殖民地)。這意味著在轉瞬之間,英國就需要同時面對軸心國軍在希臘發起的攻勢、法國投降後成立的維西政權對北非和敘利亞的虎視眈眈、德國對伊拉克的野心以及義大利在非洲的進攻;與此同時,它還要應付德軍對其本土的轟炸和得到法國西海岸作為基地的德國U型潛艇的攻勢;後來,日本也加入到了這場混戰之中。以上種種困境使得英國本就有限的資源捉襟見肘,而它堅持戰爭所需的資源也即將消耗殆盡。

(上圖)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第2營中士,1944年。這名中士上臂部位的兩條橫槓說明該團隸屬於第2旅,「黑三角中的紅三角」部隊識別標誌則說明此團(及旅)隸屬於第3師;此外,位於肩膀末端的褐色扣襻說明他服役於本團第2營第2連。

(上圖)皇家騎兵團士兵,1940年。皇家騎兵混成團組建於1939年,且大部分部隊都被派到了中東。這名騎兵在英國本土服役,使用新式的P1940型騎兵裝具,圖中可以看出他騎在馬背上時背包和水壺的位置相當合適。

人力資源的短缺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一般認為英國是個孤立無援的島國——但這並不完全是事實——它高度依賴自己的自治領及殖民地,並得到了由後者提供的各種支援。

加拿大

在大英帝國各自治領中,第一個行動起來的是加拿大——派出陸軍師支援宗主國。早在1940年初,加拿大就開始招募軍隊,並允許志願者前往海外服役。該國民眾對此積極響應,不計其數的加拿大人拿起了武器,成為前往海外服役部隊的一員。但就算如此,由於戰爭對人力的需求巨大,這些兵員仍然供不應求。因此到1942年4月,加政府決定實行普遍徵兵制,然後把這些部隊派往海外;魁北克省堅決反對,並從政治上阻止這項決定的實施,但後者最終還是在1944年11月以立法的形式得以落實。

(上圖)新斯科舍高地團列兵,1944年。於1944年進入戰場的加軍士兵穿著黑色的加拿大短靴(也被稱為「軍用皮靴」)。它沒有靴尖,搭配帆布短襪(通常進行過漂白)使用。更長的「第3師皮靴」到1944年9月才裝備該部隊。

截至1945年2月,該國大約有13000名(由徵兵制所徵召的)官兵前往海外。對這個國家整體而言,約有佔其人口總數十分之一的軍隊被捲入戰爭;對這場世界大戰來說,加軍至少有100萬人(先後)加入其中,付出了傷亡人數約10萬人的慘痛代價。

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及印度

澳大利亞在戰爭中的反應與加拿大相似——徵召部隊守衛本土,志願部隊則前往海外。但比起加拿大,澳大利亞對徵召部隊的運用更為靈活(194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被劃歸為澳屬領土後,澳政府就把徵召部隊派到了此地及周邊群島)。

(上圖)澳大利亞第2步兵團第43營列兵,1942年。澳軍步兵所用的大衣通常不搭配徽標,因此(在本圖中)也看不到該部隊的褐藍雙色圓形標誌。該營所屬師在託布魯克表現優異,因此獲得了一種T形徽章,作為對其英勇表現的獎勵。

紐西蘭最初的做法也是這樣(即志願部隊前往海外,徵召部隊守衛本土);但到1942年6月,該國新法律做出規定,大於21歲的徵召部隊人員也可被派往海外。

南非於1939年9月5日向德國宣戰。比起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其國內的情況要複雜得多,要想克服(國內)相應阻力的難度也更大。南非軍隊規模較小,其總員額僅有3300人,以及具有一定規模的預備役部隊——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顯然相當低下。不過,該國大量志願者挺身而出,自願前往本國北部服役(只有白人被允許在前線戰鬥部隊服役);隨後,新兵入伍時的宣誓內容在1940年3月有所修改,以便志願者們也能執行上述任務(比如進入戰鬥部隊)。

(上圖)納塔爾騎馬步兵團中士,1943年。該部隊所用的熱帶頭盔有多個樣式,從孟買圓禮帽到更為簡潔的遮陽帽都包含在內。圖中的南部非洲帽製造於20世紀30年代,正面通常會別著使用者所屬團相關徽標,後面則設有遮陽簾。

印度同樣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歐洲軍官指揮的印度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39年,這支由志願兵組成的軍隊通過海運前往埃及、東非和亞洲作戰。雖然印度陸軍一直是支帶有自願性質的軍隊,但一戰時歐洲軍官的比例已經在戰爭期間明顯下降。這一部分是出於現實需求的考慮,不過也導致了允許提拔和培訓印度本土軍官的政策在20世紀20年代得以通過。所謂的「八支印度化部隊計劃」創建了一個先例,並且在1939年之後被更大規模地推行。

(上圖)第8旁遮普團列兵,1944年。印軍制服中的頭飾豐富多彩,有多個不同款式,以猩紅色、藍色和黃色為主色調。在戰鬥中,他們通常使用卡其布頭巾或標準的Mark.Ⅱ型頭盔。

文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的英國軍隊有多厲害?實力和水平世界一流!
    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作為盟軍主力之一,英國軍隊活躍在二戰的各個戰場,是二戰的主角之一。不過,由於英國軍隊在亞洲戰場的糟糕表現,人們對英國軍隊的評價很低,很多人甚至認為英國軍隊不堪一擊。
  • 1930年,日本軍隊換發新軍服,新軍服為何那麼似曾相識?
    德國軍隊的強悍給世界各國都留下了很少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清朝。在經歷1894年和1900年兩次戰爭以後,清朝也認識到了自己一些問題。在20世紀之初,開始組建自己的新軍,這就是北洋軍和南洋軍。當時,這兩支軍隊學習的目標就是德國軍隊,採用了德式武器和德式訓練辦法,就連軍服也是德式的。當時,開始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我們的仿製品被稱為漢陽造。在軍服方面,採用了普魯士樣式的軍服。
  • 各國軍服有特點哪國最有型? 英國紳士法國華麗美國精細德國耍酷
    十月革命勝利之後,蘇聯處於對沙皇俄國舊制度的迴避,改革了軍服樣式,有一段時間採取了法式軍服,把立領上裝改成開襟的。這主要是為了向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為代表的法國革命精神致敬。但到二戰爆發後,蘇聯又逐漸回歸到傳統俄式服裝。1945年勝利大閱兵中的蘇聯M45勝利禮服,可謂是恢復舊傳統的巔峰。
  • 英國的儀仗服飾上百年都沒改變,難道還要穿著百年前的軍服打仗不成?
    很多人都知道,英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就連國家儀仗隊的服裝,都有上百年沒有改變過版型、配色、樣式,基本都跟百年前差不多的!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家,也不是永遠一成不變的,就比如在二戰的時候,他們就改良了軍事戰鬥服P37!
  • 二戰,哪國的軍服設計得最帥氣?並非美國和蘇聯
    導語:二戰,哪國的軍服設計得最帥氣?軍裝對於一個軍隊而言,是他們團結的象徵,是他們精氣神的凝聚體,還載滿了他們頑強的意志力。二戰是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時代,我們來看看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的軍服是什麼樣子,原本美國的陸軍軍服是藍色的,但是二戰時期為了更好地作戰,他們選取了更適合隱藏的橄欖色和棕褐色來作為新軍服的配色,實用成為第一設計要素,結合實際情況,美軍的軍服其實有很多樣式。
  • 歷史上的法軍:軍服非常鮮豔,可謂獨樹一幟
    當時,革命軍大部分都是最底層的民眾,因此,其所謂的「軍服」都是生活中穿的衣服而已。此時,有一些資產階級花錢製作了軍服,仍然有少量革命軍穿有以藍色為主的軍服,應該是法國最早的軍服之一。
  • 30年代的西裝、二戰軍服、機車夾克,這家英國古著店記錄了時尚
    說到英國的時尚,從19世紀的皇室奢華風格,到60年代的「搖擺倫敦」,到今天的時裝秀,歷史中的每一個潮流元素,都有英國的一席之地。不過這座充滿前衛時尚氣息的城市,卻有 Douglas和 Roy兩位古著愛好者從世界各地收集的40000件古物,建造了位於倫敦的古著收藏室。她們喜歡舊物,從維多利亞時代到上個世紀中期,她們的上衣都被收藏在裡面。
  • 二戰期間,各國的軍服都是什麼樣的?德國的隊服最帥,但日本最醜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320字,閱讀約5分鐘雖然一提到二戰,大家腦海中想到的一定是戰爭的場面,各種飛機大炮混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軍隊常見的元素出現在蘇聯軍服的設計中,包括棉衣和棉褲,以及用織物而不是皮革製成的軍靴。與以往不同的是,戰士們更喜歡船帽,而以前的尖頂布丁諾瓦帽已經被戰士們拋棄不戴了。此外,創新之處還包括帶有耳罩的帽子,這與以往的設計有很大不同。
  • 軍服演變400年 軍服顏色來自血的教訓
    軍服顏色來自血的教訓   現代軍服的顏色種類繁多,據統計,當今世界軍服的顏色多達800餘種,但多數國家的軍服顏色都是綠色或土黃色的。軍裝的顏色,為什麼不約而同地朝綠色或土黃色發展呢?這是從實踐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發動了對南非的戰爭。
  • 二戰時日軍軍官軍服上那根黃色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特別意義
    李三萬 摘要:從二戰的歷史照片中,經過可以看到日軍軍官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這根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究竟到底表示什麼?
  • 英國:二戰中的最大輸家,不僅丟掉了殖民地,世界老大之位也沒了
    迄今為止,世界上一共發生過兩次大戰,最近一次的世界大戰也就是二戰,過去還不到一百年,在這次世界大戰中,世界的格局改變了,美國一躍超過英國成為了世界上矚目的國家,同時蘇聯的地位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二戰以後的十幾年裡,世界上主要分為美國和蘇聯兩個陣營,他們都可以說是當時世界格局的主導者。然而在二戰以前,英國可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最終卻被二戰掏空了,國際地位不斷下京,甚至之前通過侵略得到的殖民地也都一一失去了。曾經的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今也只能在一個島嶼上龜縮不前。
  • 歷史百科:二戰時,義大利軍隊真的只負責搞笑嗎?
    在二戰中,義大利作為法西斯歐洲策源地和三大軸心國之一,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橫掃多個國家,使上千萬人流離失所,犯下了滔天罪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主要戰場是北非和蘇聯,存在感很低。在人們的眼中,其存在似乎就是負責搞笑的。
  • 這幾款軍服讓國人痛恨,精日分子卻爭相模仿,特別是最後一種
    在5月28日下午,天津有一名男子身著日本二戰時期的軍服,騎車在街頭招搖過市。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男子騎在摩託車上興高採烈,向周圍群眾伸出拇指。該男子隨後在網上道歉,並且謊稱自己因為拍戲沒時間道具和衣服。一時間遭到眾多網民質疑和指責。
  • 動畫中的那些軍服妹子
    動畫中的那些軍服妹子動畫中有很多英姿颯爽的軍服妹子,軍服為本來就美麗的她們添上了一層別樣的魅力。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動畫中的軍服妹子吧!譚雅·提古雷查夫登場作品 《幼女戰記》、《譚雅戰記》譚雅·提古雷查夫,日本小說家カルロゼン著作,篠月しのぶ插畫的輕小說《幼女戰記》主人公。帝國軍的航空魔導士官。有著白皙肌膚和金髮碧眼的幼女。
  • 世界軍服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俄軍炮兵
    著:喬納森·諾思(Jonathan North)譯:劉萌自18世紀以來,俄國炮兵就以其勇敢和犧牲精神聞名世界。俄軍要塞炮兵部隊的炮手通常會把自己所在要塞的首字母標誌佩戴在肩章上——圖中這名炮手隸屬於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因此其肩章上帶有西裡爾字母「SVS」。此外,他隨身攜帶的個人裝具極少,只有一個M1909式帆布麵包袋。
  • 世界軍服百科:克裡米亞戰爭時期的英國騎兵
    圖中士官隨身攜帶的彈藥包上鑲嵌著一枚黃銅鷹徽,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第45線列步兵團在滑鐵盧戰役中犧牲的鷹。其毛皮帽的正面配有一枚黃銅十二角星帽徽,帽徽周圍環繞著一條白色金屬吊襪帶,吊襪帶中間配有黃銅製作的團番號。英軍重騎兵所穿上衣是單排扣的,其衣領、袖口、袖口折邊和滾邊(piping)都有裝飾性的貼邊。
  • 抗日時期的國民黨軍隊,軍服為啥有黃色還有藍色?為啥不能統一?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蘇子玩轉世界,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現在的電視螢屏上經常可以看到抗戰時期的影視劇,在這些影視劇當中都能發現一個特點,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為主題的電視劇當中,八路軍的軍服清一色的都是灰色,而國民黨軍隊的衣服有黃色還有藍色!這是在影視劇當中的體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他們軍服的顏色也都是黃色還有藍色,那他們軍服的顏色為啥就不能統一?
  • 南斯拉夫的一些二戰電影很精彩,為何實戰中130萬軍隊不堪一擊?
    答案可能會讓人失望,南斯拉夫並沒有把電影中的英勇帶到現實的作戰中。南斯拉夫在二戰時期被德國輕易拿下,而當時的南斯拉夫卻有著數量達到130萬的正規軍隊,這聽著確實有點諷刺,但事實就是如此,而且在當時南斯拉夫的軍隊都很少有人知道,在納粹德國進攻南斯拉夫的時候,南斯拉夫軍隊幾乎沒有拿出什麼有效的行為就被擊敗了。
  • 二戰英國請求美國幫忙,讓軍隊駐守本土,結果悲劇了
    導語:二戰英國請求美國幫忙,讓軍隊駐守本土,結果悲劇了英國曾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巔峰時期坐擁30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達到2.8億,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英鎊,要知道那可是在上百年前。後來隨著一戰還有二戰的爆發,英國開始走下坡路,領土幾乎丟失,經濟也受到重創,朝著二流國家邁進。而在戰爭期間,還發生過一起令他們不堪回首的事情。自從法國被德軍攻陷之後,德軍就開始籌備攻打英國的計劃,但因為有險峻的英吉利海峽固防,德軍沒有那麼輕易拿下英國,不過其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
  •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經歷戰爭都會給百姓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戰鬥,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