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出售百佳超市引起熱議 業績下滑或是主要原因

2020-12-13 贏商網

  李嘉誠出售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超市!雖然相關人士一再強調,這不過是一般的商業行為,但香港輿論依然一片譁然。百佳堪稱香港零售業翹楚,李嘉誠為何放盤?是簡單的商業行為還是背後另有乾坤?有媒體甚至揣測,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準備從香港撤資的信號……

  業績下滑或是主因

  擁有40年歷史的香港百佳超市品牌,由李嘉誠「和黃」的另一零售品牌屈臣氏持有,佔據香港超市份額超過三成。在粵港澳地區,百佳店面共345家,2012年營業總額217億港元。在一片大好形勢下,李嘉誠放盤百佳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截至今日,出售百佳的消息沒有正式宣布,但「和黃」已經明確表示,屈臣氏集團正在就百佳的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而李嘉誠本人也回應媒體追訪說:「這是一個正常的商業活動」,可見出售百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確有其事。

  據估算,百佳市值約為20億美元,對實力雄厚的「和黃」來說不過爾爾,但外界喜歡聯想,前一陣「和黃」發生碼頭罷工等連串因素也被糾纏進來,出售百佳顯得越發敏感。李嘉誠不滿香港營商環境、要從香港撤資……種種揣測甚囂塵上。

  不過,主流觀點還是業績因素。數據顯示,2012年百佳超市345間門店收益僅佔「和黃」整體營業額的5.5%。另據「和黃」年報顯示,2012年其零售業務的稅前利潤增長率從2010年的38%跌到了8%,具體就百佳而言,毛利也僅有2%至3%。分析認為,在李嘉誠看來,這樣的資產回報率過於低廉。《華爾街日報》指出,超市市場比較成熟,因而增長緩慢,是李嘉誠退出的部分原因。

  近年來,百佳在華東、華中地區屢次陷入經營不善的境地。「缺乏供應鏈和規模優勢,令百佳在內地難與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競爭。」有業內人士說。於是,有分析認為,在內地市場進展不順,也促使李嘉誠準備放手。

  欲大舉進軍歐洲市場

  李嘉誠在資本市場向來長袖善舞,出售低回報的資產套現,轉而投入高回報的產業。這次出手百佳換回資金,李嘉誠又將劍指何方?脫港入歐是外界普遍的猜測。

  早在幾年前,歐洲媒體就刊出李嘉誠欲進軍歐洲的消息。如今借百佳事件,有媒體更盤點出近幾年他在歐洲投資的連串大手筆。

  報導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藉資產價格下跌和歐元疲軟之機,斥資數十億美元購入歐洲大筆基建和電訊資產,其中包括以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以13億歐元收購奧地利3G通訊業務;以7.18億港元收購加拿大電廠資產,還以97億港元購入荷蘭能源公司。另有報表顯示,2010年「和黃」歐洲業務佔整個集團盈利的比重是19%,2012年底,該比例已經增長到34%。

  面對媒體的詢問,「和黃」拒絕評論對歐洲市場投資的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和黃」目前是英國最大的亞洲投資者,另據市場傳言,「和黃」還有意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此外,有媒體透露,李嘉誠的「長和系」正在與西班牙最大的電信公司談判,有意收購其在愛爾蘭的手機運營商O2業務。

  出售百佳可能獲得大約20億美元收入,從資產回報率和連串動作看,李嘉誠很有可能利用這筆現金,在歐洲市場博取更大效益。

  香港營商環境需改變

  外媒援引一些知情人士的話稱,華潤創業、日本永旺、泰國首富謝國民、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等都是潛在買家,但最終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但李嘉誠商業帝國之重要,絕對有資格讓外界關注這樁尚無結果的交易。

  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說:「中國超市業態將來肯定會出現被幾個大品牌壟斷的情況,正如國美、蘇寧雄霸家電賣場一樣,這一動作已經開始。」

  有分析指出,出售百佳可能成為零售業進一步整合的前奏,李嘉誠對於旗下零售業務的放棄,至少是一針催化劑,使一批企業對零售業的未來心寒或「死心」。

  此外,有輿論指出,李嘉誠若「脫港入歐」,對香港特區政府反省香港營商環境也是提醒。香港《文匯報》社評說,必須看到的是,香港營商環境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首先,地產租金昂貴,令香港零售業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香港零售業向來受制於高租金。其次,社會泛政治化和仇富情緒上升。文章強調,特區政府和各界均有責任避免香港營商環境繼續惡化。

本文轉載來自:人民日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出售「百佳」引外界熱議 出手被疑撤離香港
    李嘉誠出售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超市!雖然相關人士一再強調,這不過是一般的商業行為,但香港輿論依然一片譁然。百佳堪稱香港零售業翹楚,李嘉誠為何放盤?是簡單的商業行為還是背後另有乾坤?有媒體甚至揣測,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準備從香港撤資的信號……  ● 業績下滑或是主因  擁有40年歷史的香港百佳超市品牌,由李嘉誠「和黃」的另一零售品牌屈臣氏持有,佔據香港超市份額超過三成。在粵港澳地區,百佳店面共345家,2012年營業總額217億港元。在一片大好形勢下,李嘉誠放盤百佳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 李嘉誠放棄出售百佳超市計劃
    ,該公司決定不會於此刻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百佳超市業務。有分析稱,潛在買家出價未達和記黃埔「心意」,是導致後者放棄出售計劃的主因。初步策略評估後的決定就決定放棄出售百佳超市計劃,上述公告稱,和記黃埔與其顧問高盛及美林美銀經完成以「百佳」為主要品牌經營的超級市場零售業務的初步策略評估,現時的結論是,此刻通過私人市場交易出售百佳,將不會為和記黃埔股東帶來最高價值。
  • 李嘉誠放棄出售百佳超市計劃(圖)
    CFP 資料  早報訊 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記黃埔,00013.HK)10月18日晚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決定不會於此刻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百佳超市業務。公告續稱,該公司「惟將繼續加速落實增長策略,特別專注於中國內地市場」。
  • 李嘉誠出售百佳超市 否認是撤資香港先兆
    百佳超市   和訊股票消息 昨日外電引述消息稱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00013-HK)計劃出售旗下「超市巨無霸」百佳,價格最高達156億港元。和黃今早證實正在對百佳進行「策略性評估」,以期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但強調無意從香港撤資。   道瓊通訊社昨日深夜報導稱和黃計劃出售旗下百佳超市,並且已經委聘投資銀行高盛和美銀協助尋找買家,百佳出售估價約10至20億美元(約78至156億港元)。
  • 百佳超市停售與屈臣氏的上市:李嘉誠玩轉吸金術
    百佳超市的停售與屈臣氏的上市李嘉誠玩轉吸金術市場廣為流傳的和黃 (013)出售百佳超市一案被突然叫停,改為考慮將屈臣氏零售業務連同百佳,整體或部分分拆上市。消息人士指出,屈臣氏連同百佳超市,或可能於中國香港及倫敦兩地上市,集資額或者高達780億港元。
  • 李嘉誠放棄出售百佳超市 改為業務與屈臣氏捆綁
    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近日宣布擱置出售百佳超市計劃,改為百佳業務仍與屈臣氏捆綁,並研究將屈臣氏整體零售業務打包上市。
  • 李嘉誠到底賣不賣百佳超市?
    儘管「和黃」一再強調「百佳超市一切照舊,絕對沒有變化」,也絕不會「很快被賣掉」,但坊間關於李嘉誠欲出售有40年歷史的百佳超市,甚至從香港撤資的傳言,還是傳得如火如荼。香港《蘋果日報》甚至直斥其「口不對心」。
  • 李嘉誠為何要賣百佳超市?
    上周末,香港市場傳出和記黃埔將要出售旗下連鎖零售企業百佳超市的消息。因為和記黃埔與李嘉誠聯繫在一起,而李嘉誠又是華人首富,在香港工商界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所以這則消息一出,便引起了高度關注,各界人士紛紛加以解讀。
  • 李嘉誠放棄賣百佳超市 擬捆綁屈臣氏打包上市
    10月19日消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全香港關注的百佳超市賣盤事件,擾攘三個月後,和記黃埔(0013)昨宣布擱置出售計劃,改為百佳業務仍與屈臣氏捆綁,並研究將屈臣氏整體零售業務打包上市。  市場相信,潛在買家出價未達和記黃埔「心水」,是導致其放棄出售計劃的主因。
  • 李嘉誠拋售旗下百佳超市 誰是最終接盤者?
    李嘉誠拋售旗下百佳超市 誰是最終接盤者?   亞洲首富李嘉誠欲出售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百佳的消息,讓國內外零售巨頭們聞風而動。繼此前傳言華潤、永旺、家樂福和國際私募基金KKR等欲競購後,昨天又有消息稱,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也有意參與角逐。
  • 李嘉誠的百佳超市,在大本營廣州也不行了
    2012 年 5 月,百佳關閉了其在上海的最後兩家門店,結束了在上海 18 年的經營歷史。  你可能對百佳超市比較陌生。1980 年代進入內地零售市場的百佳,首家門店 1984 年在深圳蛇口開幕。作為李嘉誠旗下企業,「出身」一直受到關注。  三十年過去了,它被後來者趕超,無論是比它晚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同行,亦或是像永輝超市這樣的本土零售企業。
  • 李嘉誠注資植物做的"人造蛋" 周四在香港百佳超市出售
    由李嘉誠基金會等投資1.8億港元的植物蛋,預計本周四開始在香港的百佳超市出售。「植物蛋」創始人Josh Tetrick在廣州對大公報透露,植物蛋營養價值較市面雞蛋多1/4,但價格僅為其一半,擬半年後拓展內地市場。  食品安全一直是港人關注的焦點,面對近年禽流感等疾病的威脅,港人對雞蛋的安全開始存疑。
  • 百佳超市暫停出售 值不值得繼續持有?
    百佳超市在2012年中國零售業百強中排名87位,它僅是和黃旗下零售業務公司屈臣氏集團在亞洲區運營的五項業務之一。2012年,百佳超市收益總額為217億港元,在和黃3984億港元的整體營業額中僅佔5 .5%左右。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公司,卻讓李嘉誠決策反覆,並搶盡資本市場眼球。
  • 李嘉誠旗下百佳超市大瘦身 在蓉再關一店?是三店齊關
    百佳超市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昨日接受成都到商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百佳超市在成都的新城市廣場店和來福士Treat店將於2月29日結業,國際金融中心店也將3月底結業。該負責人表示,將成都3家店結業是一個商業決定,原因是租金等經營成本較高,「在成都的現有分店未能形成規模效應,所以我們需要資源整合。」不過她同時表示,這並不意味著百佳超市全面撤離成都,「今後我們會繼續尋找合適的地址開店。」
  • 李嘉誠的百佳超市敗走成都?三家門店都將關閉(2)
    自2005年開始,百佳超市和新城市廣場方面籤署了為期十年的合同,當時營業面積達到17000平方米包括一樓店中店和負一樓超市,去年9月左右百佳超市將一樓交出,百佳超市只運營13000平方米的超市,業主方也是積極續約,但百佳出於自身戰略考慮以及新城市廣場自己的優化業態的考慮,雙重因素下最終關店,後期新城市廣場將引進其他超市品牌入駐,不過相關品牌還是處於保密階段。
  • 傳李嘉誠156億港元售百佳超市 或部署撤資香港
    據香港明報報導,華人首富、長實和黃系主席李嘉誠,自香港特首梁振英上場後,經歷雍澄軒拆售觸礁及碼頭工人罷工,最新動作是準備出售旗下現金牛、幫公司日日賺的百佳超級市場。李嘉誠早前表示,如遭人妒忌或遇上不喜歡甚至反對聲音,會往外多作投資,而觀乎李氏旗下公司今年未曾在香港投得一幅土地,同時並在歐洲頻作併購,如今出售百佳,難免會再掀起撤資香港的臆測,李氏王國版圖重組,隨時改朝換代。
  • 李嘉誠暫不賣百佳 或與屈臣氏打包上市
    原標題:李嘉誠暫不賣百佳 或與屈臣氏打包上市  業內認為因買家出價不及心理預期 有「一石二鳥」之效  日前,和黃髮布公告稱決定「不會於此刻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其百佳業務」,並且將擴大策略性評估範圍至屈臣氏有限公司所有零售業務,務求涵蓋可為公司帶來最高價值及未來增長潛力之所有選擇,包括於適當市場就所有或部分業務公開招股的可能性
  • 李嘉誠欲將旗下超市變現 和黃稱無意從香港撤資
    李嘉誠欲將旗下超市變現 和黃稱無意從香港撤資  昨日,外媒報導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擬出售百佳超級市場業務,作價約10億~20億美元。針對此事,昨日晚間和記黃埔向本報發來官方回應,證實正在對百佳進行「策略性評估」,以期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但強調無意從香港撤資。  近期,多家外資超市在內地陷入收購傳言,業內人士認為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全球零售業進入了兼併整合期,並分析稱,此時和黃出售百佳是趁發展勢頭好、估值高的時候適時變現,而變現的目的或是為了抄底歐洲資本市場。
  • 曾"逼走"家樂福 李嘉誠旗下百佳超市重返上海灘
    六年前黯然退出上海的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今年終於要捲土重來。記者昨日從楊浦區經委獲悉,百佳在上海的第一家大賣場已經完成選址。百佳華東區公關負責人昨日向記者透露,「首店」有望年底前開張。此外,未來3年內,百佳計劃在上海開設8~10家大賣場。
  • 不賣百佳超市 李嘉誠71.6億出售東方匯經中心
    原標題:李嘉誠71.6億出售東方匯經中心李嘉誠將小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整棟出售,是所稱的投資套現還是「棄亞入歐」戰略中的一舉,市場將拭目以待。李嘉誠將小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整棟出售終於塵埃落定,交易價格定格在7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