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通行本是:「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眇同妙,眇然,高遠之意。
這句話就是說:我們要經常保持一種,沒有欲望清靜的狀態來觀察體會「道」的奧妙。
生活中,咱們要用這兩種狀態來觀察事物,即「無欲」和「有欲」。
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就能發現不同的看法和內容。
如果,我們儘量用虛空的,沒有什麼主觀色彩的,讓自己客觀的,去觀察並且能跳出來,去看待事物的話,可能境界體會就不太一樣了。
沒有做到,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 當然了,這句話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
上一篇我們剛說了,萬物在它剛剛起源的時候,是「無名,無形」的。
這種最初,沒有任何特質,萬物原始混沌狀態下,只有「道」在維繫運轉一切。
如果把她,放到我們人生感悟上,就是告訴大家要儘量保持一種虛空,寧靜的,沒有任何欲望雜念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和"道"相溝通。
其實諸君,這裡老子,是告訴我們修煉悟道的法門。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想真正的獲得智慧,悟道的話。
首先應該,儘量讓自己先處於一種虛空的狀態,清空自己,寧靜下來,這樣才能更容易溝通,來體察到"道"到底是如何運轉的。
這一點就有點類似佛家中所說的「空」了。
瓶子空了才能裝水,房子空了才能住人,其實人也一樣的,使自己處於虛空的狀態,有時候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實生活中我們太多人,被各種雜事困擾,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空」的境界。
其他方面,咱們不敢說,如果我們每天能做到安靜一會兒,讓你的心更加接近大自然。
那麼,你的人生應該會與以往會有所不同的。從今天起,大家不妨一試!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噭,音jiaO,通"竅",蹤跡的意思。
上一句講,我們要放掉自己的欲望,保持一種虛空的狀態去觀察世界。可能有人說了,這個真的很難做到啊。
確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七情六慾的。老子,也是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就是告訴大家,可以帶著自己的個人觀點,學識角度,去觀察「道」是如何推動萬物,來運行發展規律的。
這的確是個大智慧,老子是要告訴我們。當你,觀察任何事情的時候,最好從兩個角度去思量,一個角度是放下自己的欲望雜想,清空自己、拋棄自己的觀點,儘量客觀體會事物發生運轉的奧秘。
而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要從自己的角度,可以帶著個人的思想,去觀察體會世界萬物。
這個其實就是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後有機會再交流吧。
為什麼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觀察體悟世界萬物?
很簡單,只要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肯定會有自己的位置、角度和思想,而這些位置、角度和思想,就有可能讓你產生新的思想。如何每一個都這樣做,世界肯定會進步,而你也會融入其中,樂享其成。
如果,用直覺和理性來理解老子這句話,也比較恰當的。
保持虛空的狀態可以體會到,事物運行的本質,其實這就是一種直覺。
另外一種,結合自己的思想去考慮,應該就是理性。
生活中,如果我們學會,在這兩者之間,取捨和切換,學會把她們融會貫通,相互交織起來分析。我想,這大概就是一種很大的智慧了吧!
知識靠傳授,方法靠示範,智慧靠啟迪。 其實,這兩句話,老子其實是講了兩個智慧:
一個是要我們放空自己,學會觀察事物的本質,跳出來看問題;
另一個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這個世界裡生活的,而且都是相互影響的。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也要通過自己的思想,學識,以及周邊的條件,去分析事物運行的發展規律。
如果我們今後,做任何事,都能夠學會在這兩者之間來回切換取捨的話。那麼,你做任何事,真的可能會和以前不一樣了。
因為你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加準確,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質。
大道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