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於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
很多人在旅遊之後熟就把自己的旅遊分享給他人,並希望自已把遊記寫的出色,讓自己與他人都滿意。
那麼怎樣寫出滿意的遊記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遊記屬於記敘文範疇,記敘描寫旅行的所見所聞所感。我國最早的遊記是南北朝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以後寫遊記的漸多,如蘇軾的《石鍾山記》《遊沙湖》等。還有終生撲在旅行事業上的徐霞客寫的《徐霞客遊記》更是遊記史上的傑作。
懂得了遊記是記敘文,那麼我們在寫作時就要以記為主,議論為輔。所以記敘文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在遊記中必不可少。注意應以自已的遊程為脈胳,以見聞來填充,即用遊覽先後次序為線索串起旅行中的感觀發現。遊程為經,見聞為緯,文章就豐滿鮮活起來了。
其次,知道了遊記寫什麼,那麼怎樣寫好呢,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在眾多的景點中,除少數新發現的景點外,大部分的景點都為是很多人遊過寫過,很多文章進入報刊雜誌甚至編入語文教材中。也許有人會說,我不可能超越這些人啊!其實未必如此。如果你只是模仿服他人當然不行,如果另闢蹊徑也許會寫出佳作,甚至超越前人。其實,大多景物如芸芸眾生,有個性脾氣的,我們要摸準它的性格來寫。很多景物有共性,更有個性,寫作中要抓住共性更要突出個性。比如同樣是歷史文化名城,拉薩,長沙,平遙,鳳凰,紹興,除了「歷史文化」等共性之外,更要突出各自不同城市個性。同樣,同是水鄉,周莊,同裡,烏鎮等,除了突出「水」的共性外,就更要寫好各自的水鄉個性。同是喀斯特地貌的景點也多,譬如說桂林與張家界個性就迥異。所以觀景如觀人,寫景如寫人,突出「此人」非「彼人」即可,遊記就有新意了。
就是同一景物,也會給人千人千面之感覺,每個人看到的形象與不會雷同,給人的印象與感覺也是各有千秋。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由於每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觀察與寫作視角,就會寫出與他人不同的形象與立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會吸引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遊記耐看,還得抓住遊記特點,注意寫作技巧。遊記要求筆調輕快,描寫生動,而且寫作過程中要夾雜自己的情感。力求多用比喻,擬人,誇張,引用等修辭手,才能把看到的景觀的形狀,色調,感受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使文章有聲有色,情景交融。遊記還要有豐富的知識性。寫作中常歷史掌故,神話故事,風土人情,山川地理,建築考古等知識等穿插其中,有時一部遊記就是半部百科全書。再強調一點,遊記也要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寫成流水帳。
當然寫好遊記不是看了此文就立杆見影,還得多動腦,勤動筆,希望每個人都寫出好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