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便利店的2019:外資加速布局 本土便利店追趕
外資巨頭加速布局 進行本土化探索羅森、全家、7-11三大日資便利店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側重於不同區域,2019年三大便利店也將加快擴張步伐。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是全國便利店最密集的地方,羅森在上海市及其周邊地區布局有1220家門店,7-11目前僅有141家,而全家佔據絕對優勢擁有超過2000家門店。全家便利店在上海有強大的門店密度優勢,藉由門店發展而來的湃客咖啡成為了全家的特色商品,正計劃獨立發展。
-
上海便利店研究報告:外資溫水「煮」內資
這一數據足以說明:外資便利店已經從門店規模、銷售業績等方面全面超越內資便利店,上海便利店的格局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內資便利店沒有重大的調整措施,便利店市場將更偏向外資。(三)暢想未來發展上海便利店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格局?目前上海便利店有三股力量:外資便利店、內資便利店與傳統雜貨店。(1)外資便利店租金高、位置好、營運成本高,銷售業績好,不斷滲透到新的商圈,對年輕一族更有吸引力。按照現有的發展格局,是上海便利店未來的主導力量。(2)內資便利店主要有兩大部分組成。
-
在外資便利店最多的新一線城市,全家是這麼做生意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下外資便利店進入中國城市的歷史: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是7-ELEVEn,1992年通過香港怡和集團旗下的牛奶國際公司代理進入深圳,三年後進入廣州。然後是羅森,1997年它開始在上海告訴消費者「什麼是便利店」。此後上海本土的農工商集團也開發了自己的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等本土便利店逐漸佔領市場。
-
7-11便利店上海攻略:差異化競爭
全球便利店連鎖店老大7-ELEVEN殺入上海灘。雖然具有國際化的優勢,但是為了適應滬上居民的消費習慣,7-ELEVEN還是進行了一場本土化的變革,並且採取了差異性的競爭策略。 然而,上海的一些專家卻對其前景並不看好。上海的便利店市場已經趨於飽和,7-ELEVEN能夠在上海殺出一路血路來嗎?
-
中國牙膏四大天王集體淪陷,連年虧損遭外資收購,國產牙膏怎麼了?
國產牙膏集體「沒落」作為率先成功研製國內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公司,兩面針創辦至今已有77年。2001年,兩面針牙膏年產銷量突破4億支,連續15年銷量排名第一。次年,「兩面針中藥牙膏」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一口好牙兩面針」,是當年電視觀眾耳熟能詳的廣告語。2004年,兩面針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企業。
-
全家便利店進京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齊聚北京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終於將齊聚京城。 2013年,羅森進入北京市場。 日前,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到消息,全家便利店已經進京,如果屬實,三大便利店巨頭——7-11、羅森、全家則將在新的戰場廝殺。但問題是,北京的便利店市場能給他們多大的機會?
-
外資便利店羅森入駐南京遭「爆搶」,蘇果「獨霸」格局或洗牌
羅森中國副總裁、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如此「火爆」可歸因於初期的促銷推廣,「1家店每天來3000人是不正常的,過一段時間也許就當會返回到正常的1500人左右。」南京的便利店市場,之前一直是本土企業蘇果超市一家獨大的局面。
-
合肥24小時便利店「血拼」開始:外資品牌殺入 本土新貴擴張
原標題:合肥24小時便利店「血拼」開始:外資品牌高調殺入 本土新貴急劇擴張
-
把便利店開到縣城去 全家等外資便利店能行嗎?
作為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嘉興女青年,林晶晶春節回家發現嘉興開了羅森和全家便利,驚訝之外還有點欣喜,會把在上海養成的去羅森的習慣帶回來。家裡的表妹則表現得非常激動,她將羅森、全家這種大城市標配的產物稱之為時尚便利店的代表,這裡永遠有好吃、好玩的新奇食品,但會抱怨價格有點貴。如果買飲料和水,還是會選擇旁邊價格更便宜的小賣店。
-
7-11等外資便利店「挑三揀四」高標準絆倒加盟路
如果說外資便利店因「挑三揀四」高標準難以吸引加盟者,本土便利店幾乎位於「地平線」上的加盟標準卻也受到加盟者「三心二意」的困擾。 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便利店,一方面想迅速擴張佔領市場,進而減少虧損和培育期,一方面卻因各種原因絆倒在加盟這塊石頭上。
-
外資便利店巨頭7-11登陸鄭州,便利店市場再掀波瀾
7-11與河南叄伊籤訂特許經營權協議□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丁洋濤文朱哲攝影中原大地的便利店市場從來都不缺乏熱鬧,這次的外資便利店在鄭州區域的破冰之旅由日系便利店巨頭7-11開啟。12月18日,外資便利店巨頭7-ELEVEn便利店(以下簡稱:7-11)宣布,其將7-11在河南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下簡稱:河南叄伊),借勢登陸鄭州,這是其入駐除北京、天津等城市外少有的北方城市。
-
上海全家便利店被立案調查,約談相關負責人
停更公眾號1個月:上海市網信辦責令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即日起自行停更「全家微生活」微信服務號一個月。官方網絡平臺顯著位置致歉:在官網、APP、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相關網絡平臺顯著位置發布置頂「致歉信」,要求企業進行全面整改,切實承擔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
日本便利店的本土困局
來源:北京商報日本食品安全「淪陷」,便利店也沒能倖免。3月20日,一則央視的財經報導引起廣泛關注,日本多家餐飲連鎖店被曝廚房亂象,就連連鎖便利店老大7-11也在其中。不久前,人手短缺帶來的成本壓力已經讓7-11率先考慮不再「守夜」,藏在日本便利店亮麗業績背後的本土困局也已發出預警,誰能想到,便利店在自己的出生地會遭遇一場「中年危機」。醜聞最近一段時間,日本食品安全有點不太平。
-
高島屋重拾信心繼續經營,這是因為外資零售業依舊看好中國、看好上海
「由於得到了物業業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長寧區相關部門的協助,重拾信心繼續經營,」8月23日午間,零售百貨公司高島屋發布公告,稱其將在8月25日以後繼續正常經營。此前,上海高島屋在其官網發布了終止營業通知,稱將於8月25日終止營業。高島屋由動搖轉堅定,再一次證明外資零售業依舊看好中國、看好上海。
-
昆明:紅聯、盛興等本土超市衰落 外資稱霸
此時的紅聯高層已經意識到本土超市的「先天不足」,開始選擇小區、居民社區等人口密集地,意圖以便利店的形式搶佔新的零售市場。在這樣的努力下,紅聯迅速建立起20家社區便利店,並於2004年3月與青島瑞邦商業顧問管理有限公司籤約,對其名下所屬的超市、連鎖店和便利店進行企業管理流程再造。看上去已經有了「起死回生」跡象的紅聯卻最終未能改變它衰落的命運。
-
南京首家外資便利店羅森成「網紅」 便利店發展迎來好時光
南京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處長富寧宏認為,南京便利店品牌單一、門店數量少,外資店少,成為當地流通業發展的一大短板。 富寧宏說,開設便利店完全是市場行為,沒人能壟斷。內資開店,有執照就行。外資開店,兩年前要經政府許可,現在外資進入只需向商務部門報備即可。最近5年,就沒有外資便利連鎖店前來申請或報備要進駐南京。她分析,南京便利店品牌單一,有諸多因素。
-
上海便利店變局:一場搭載「熱餐」的新戰事
上海便利店的正規連鎖「品牌軍」,就已超過了6000家。且上海的便利店市場,特殊在是國資、外資兩分天下。便利店本身若做不到兩三百家的規模,談不上「賺錢」,自然也成不了「大氣候」。便利店業內人士悉知,這一套高標準操作遵循的是北京便利店銷售熱食的監管政策。便利蜂只是率先將「京標」搬至了上海。但這一搬,確是恰好踩到了上海政策的「風口」上。
-
浙江本土便利店「十足」進軍江蘇 20多家門店同時開業
浙江本土便利店「十足」進軍江蘇 20多家門店同時開業來源:聯商網2018-11-27 14:49十足便利店作為浙江本土便利店,前期紮根浙江,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便利店行業的佼佼者。現在,十足便利店進軍省外市場,雖然有外資便利店7-11、全家、羅森等品牌連鎖便利店的激烈競爭,但十足仍充滿信心。
-
蘇果一枝獨秀 為什麼南京沒有外資便利店?
在上海工作的林若風經常到南京出差。在上海,中午到公司樓下的羅森買盒飯已成為林若風的習慣,南京低密度的便利店讓她覺得很不方便,「什麼時候南京也有全家、羅森這樣的便利店就好了」。1992年,7-ELEVEN在深圳開出了5家門店,意味著外資便利店在中國正式起步。這之後的20年,一線城市逐漸培養起了便利店消費習慣。
-
7-11將以加盟方式擴張 本土便利店壓力大要轉型
與此同時,7-11將從我國繁華商圈向社區型路線發展。可以說,這樣的動態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而且目前,7-11(北京)有限公司已經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開展加盟店鋪業務。 更加引人關注的是,我國本土便利店也正在應對7-11,悄然加快了轉型調整的腳步。物美便利店負責人鄭伯東表示,7-11開放加盟,對物美不僅是借鑑,更是強勁的衝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