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讓劉伯溫當丞相,劉伯溫為何拒絕?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2020-12-23 花落花又落

那些自古到今成就卓著的人,不僅要有寬容的能力,而且要有禮賢下士的心,還要保持求美和渴求的心態。劉備聽說諸葛亮智謀超群,備上厚禮前去拜訪,結果兩次都無功而返,他的三兄弟張飛比較沒有耐心,但劉備並沒有放棄。最終,他真誠打動了諸葛亮,留下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在重視人才方面,朱元璋也做得很好。為了邀請劉伯溫出山,朱元璋也花了一番苦心。 《明史》記載:"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劉伯溫是進士出身,曾在元朝任官,後來辭職退隱,在他的家鄉講學。聲譽已廣為傳播,數百英裡以外的人們都知道他的事跡。

徵服金華後,有人告訴朱元璋,在距金華不遠的青田縣,有一個劉名基字伯溫的人,他的學識很廣,精通象緯之學。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甚至可以和諸葛亮相比。朱元璋非常興奮,即使劉伯溫不如諸葛亮強大,這人也絕對不簡單,普通人無法和他相比較。如果他可以被招募到他的麾,那將如虎添翼。

為了表示對劉伯溫的尊重,朱元璋原本打算親自去邀請他,但由於他忙於軍務,他別無選擇,只能派人處理此事。另外,朱元璋拿出私人住房的錢,並用大筆錢僱了劉伯溫。誰也沒想到,劉伯溫根本沒有露面,他隨便找藉口拒絕了。他甚至沒有看一眼金銀珠寶。

朱元璋不僅生氣,還稱讚劉伯溫的人品。不為金錢而動搖的人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必然具備普通人所沒有的能力。於是,朱元璋改變了策略,請屬下孫炎修書,這使劉伯溫感到了自己的誠意。史書云:"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經過幾番周折,劉伯溫終於同意將家裡一切安排好之後,並去軍營與朱元璋會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劉伯溫甚至沒有喝茶,就帶著朱元璋分析了現狀,並提出了18項對策。對於朱元璋而言,每項對策都是無價之寶。從那時起,劉伯溫的作用變得越來越明顯,在朱元璋的心裡沒有人能取代他。-贏得了"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美譽,他多次制定計劃並做出了貢獻,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1367年,吳王朱元璋任命劉伯溫為太史令,負責天文曆法,恰逢天氣大旱。劉伯溫說:"肯定有冤情,只要罪己詔,並釋放囚犯,不濫殺無辜,就能被上天寬恕,大雨不請自來。"朱元璋二話不說,下令釋放即將被斬首的囚犯。幾天後,大雨來臨。

朱元璋成為皇帝,對功臣進行賞賜,劉伯溫因此升任御史中丞,主持編纂《大明律》。他嫉惡如仇,但原則性很強,對事不對人。丞相李善長的知己李彬觸犯了法律,劉伯溫依法逮捕了李彬。李善長親自找到劉伯溫,並請他寬容面放過李彬。劉伯溫不同意,直接處決了李彬,從而得罪了李善長。

此事過後,李善長經常找劉伯溫的麻煩,但朱元璋懲罰李善長時,劉伯溫為他說情。朱元璋很困惑,問道:"李善長一再陷害你,你為何還要為他說情?"劉伯溫笑了,沒有回答。李善長被免職,朱元璋親自把劉博文叫來,對他說:"吾行相君矣。"換句話說,讓伯溫當丞相。

丞相位高權重,乃百官之首,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然而,劉伯溫以年邁高齡和沒有當丞相的能力而拒絕了。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劉博文果斷地拒絕?做丞相不香嗎?實際上,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劉伯溫已經跟隨朱元璋多年,對他的想法也非常了解,誰當丞相都沒有好下場,因此他選擇了不趟這趟渾水,因此他可以抵制誘惑並拒絕擔任丞相。

果然不出劉伯溫所料,無論是李善長,還是後來的楊憲、汪廣洋、胡惟庸,所有曾擔任明朝丞相的人民都有一個糟糕的結局。洪武四年,劉伯溫急流勇退,他辭職回了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四年後,他因病去世。在武宗皇帝統治期間,劉伯溫被追授諡號"文成"。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了1344年至1644年間有關明代的故事。它運用小說的風格,語言幽默,展示了明朝十七位皇帝和諸侯王公貴族的命運,對官場政治、戰爭和皇帝的心理藝術上,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請劉伯溫出山經歷了哪些波折?
    朱元璋攻下婺州路後,在浙東苦心經營半年之久,想必對浙東四先生的大名早已對知曉。 胡大海把浙東四先生推薦給朱元璋,「劉基、宋濂、葉琛、章溢之見聘也,大海實薦之」(《明史·列傳·胡大海》)。 然而,朱元璋召見劉基後,卻並未加以任用,而是賞賜了一些財物,便讓他回去了。
  • 明朝開國,朱元璋大封功臣,比肩諸葛亮的劉伯溫為何只是個伯爵?
    劉伯溫(本名劉基,字伯溫),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能和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齊名的歷史人物,據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知曉古今前後五百年,都說他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而且,劉伯溫還是明朝開國時江南士紳在朱元璋集團中的代表人物。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劉伯溫獻《天文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何沒傳授給子嗣?
    #劉伯溫獻《天文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何沒傳授給子嗣?當時朱元璋的主要敵人是陳友諒和張士誠,劉伯溫為朱元璋定下了先對付實力較強的陳友諒,大局已定之後,張士誠也就比較容易對付了。第二:鄱陽湖大戰之謀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勢盛,朱元璋方面軍心不穩,是劉伯溫出面堅定了朱元璋主戰的信心。
  • 劉伯溫是被朱元璋指使胡惟庸下毒毒死的
    可見,劉伯溫應該是患病自然死亡。  而且,劉伯溫死亡後,大概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人們也沒有覺得他的死有什麼異樣。  到了洪武十二年,因為相權與君權的衝突,在這年年底,朱元璋準備搞倒搞臭居相位的胡惟庸時,突然給胡惟庸加了一條罪名:下毒毒死劉伯溫。
  • 朱元璋讓劉伯溫負責給百姓蓋房,劉伯溫沒有遵旨朱元璋卻沒罰他!
    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首先他的人生就非常的傳奇,從一個乞丐成為一個君王,雖然說他做得很多事情都非常的惹人議論,但是不得不說他也確實是一個熱愛自己百姓的皇帝,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關於朱元璋的一件事情,朱元璋讓劉伯溫負責給百姓蓋房,劉伯溫沒有遵旨朱元璋卻沒罰他。
  • 劉伯溫到底怎麼死的?兇手是胡惟庸還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朱元璋殺功臣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但我們不能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劣跡,就把所有功臣的死全都讓他背鍋,比如說劉伯溫,關於劉伯溫之死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被朱元璋賜死傳說劉伯溫病重在加養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以探望之名,賜了毒藥,不久後劉基身亡。二、被胡韋庸在皇上賜補藥中夾了私貨。皇上讓胡惟庸代表其去探望病中的劉基,順便帶些宮中的補藥,胡惟庸在補藥中添加了慢性獨藥,劉基服用後慢慢死去。
  •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龍脈是什麼?他指的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地。中國人以龍作為權力的象徵,並把他們繡在衣服上,刻在器具上,畫在畫裡,而一切與真龍相關的東西,只有皇帝才有權利使用。眾所周知,古代的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 一代名將藍玉為何與劉伯溫不共戴天?
    可翻閱明史我們卻發現,大將軍藍玉和謀臣劉伯溫一直不合,甚至多次彈劾劉伯溫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好在朱元璋畢竟一代聖君沒有聽從其誣告。可作為大明最為重要的文臣武將,藍玉為何處處要置劉伯溫於死地,他們不知道將相和對於朝廷的重要性,是什麼讓藍玉可以毫不顧忌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也要殺劉伯溫以洩心頭之恨呢?
  • 少年朱元璋睡覺時的兩個姿勢,讓劉伯溫認定他是將來的皇帝
    元末之時,元廷衰敗,天下紛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各路人馬揭竿而起,反抗暴政,最終以朱元璋問鼎中原,以平頭百姓的身份,豪取元朝江山,易世大明,開啟了歷史上最為霸道的漢家王朝。其中較為典型的便是朱元璋和劉伯溫兩人,為何著重提起此二人?其一,朱元璋以平頭百姓易取元朝江山,恢復漢人統治,可以說是歷史上各個朝代得位最正的皇帝,其二,無論在民間還是在朝廷都極具奇幻色彩的劉伯溫,不僅在朱元璋取天下時,獻出各種計謀,更是被譽為「前後知五百年」的神算子。
  • 一筐魚,讓朱元璋琢磨了17年,劉伯溫的大智慧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準備大封功臣和親朋。功臣有數,親朋卻多如牛毛,他一時不知如何處置,悶悶不樂。這天,軍師劉伯溫勸朱元璋出去溜達,朱元璋正想散散心,兩人便微服出去了。劉伯溫帶朱元璋路過城隍廟,只見大殿西側圍滿了人,一邊觀看牆上的壁畫,一邊議論。
  • 歷史上,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是怎樣預測他將來能成為皇帝...
    歷史上,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是怎樣預測他將來能成為皇帝的呢? 劉伯溫是一個被嚴重高估的歷史人物之一,能預測朱元璋當皇帝的故事更是民間段子之一。 民間傳說的影響,讓劉伯溫遠遠高於歷史上的真實地位。
  • 劉伯溫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沒懂,17年後才明白用意
    在明太祖朱元璋身邊,跟隨著他一同打天下最終建立明王朝的,就有劉伯溫。劉伯溫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沒懂,17年後才明白用意。劉伯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出色的一位軍師,朱元璋不過是一介平民,最早更是在皇覺寺中當和尚,哪怕後來參加了元末起義,靠著連年徵戰殺出了一條血路,但他後來的統一其實離不開劉伯溫的存在。
  • 張良和劉伯溫都是功成身退,為何張良能得善終,而劉伯溫卻不能?
    此後,劉邦在論功行賞時,把張良的功勞列為眾人之首。從那以後,劉邦就非常重視張良。從那以後,劉邦就非常重視張良。以致後來呂后對張良也十分重視,即使張良志在歸隱山林,呂后也要逼他出山去享樂。而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重視程度並不高。儘管朱元璋稱讚劉伯溫為他的張良,但他只封劉伯溫為誠意伯,連個侯也不給,食邑也不多,不給劉伯溫像張良那樣的待遇。
  • 朱元璋臘月登基,寒風驟停冰雪融化,劉伯溫如何預知天氣至今無解
    朱元璋算是皇帝中的傳奇人物了,不否認朱元璋的才能,但是只單單靠他自己是不可能由此成就的。同樣,朱元璋同劉備一樣,身後還站著一位絕頂聰明的諸葛亮,而朱元璋的"諸葛亮"則另有其人,他叫劉伯溫。
  • 劉伯溫臨終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知何意,直到17年後才頓悟
    其深衷託寄,有非國史家狀所能表其微者、每盡然傷之。——《列朝詩集小傳》在古代皇帝是一國之首,是整個國家最為尊貴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上那座龍椅。昔日項羽欲奪大秦江山,卻因驕傲自滿不聽勸諫,錯失帝王霸業。反觀高祖劉邦,知人善用,工於謀略,最終開闢漢朝之治。由此可見,善於採納謀士意見對帝王而言十分重要。說起謀士,劉伯溫絕對是箇中翹楚。
  • 劉伯溫的四大預言!劉伯溫是從何得知這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呢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有名人物,他的四大預言一直迷惑著世人,劉伯溫真的是天神下凡嗎?他是從何得知這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呢?劉伯溫的簡介劉基又名劉伯溫,是明代初期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詩文三大家」就指是劉伯溫、宋濂與高啟。
  • 劉伯溫告老還鄉後,朱元璋送來一個枕頭,有何用意?
    其實有一點他和諸葛亮特別像,就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是「三顧茅廬」,而當時朱元璋請劉伯溫出山的時候也是去拜訪了多次。而且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也是名聲在外,但是劉伯溫卻沒有諸葛亮那麼幸運。   最開始朱元璋去請劉伯溫的時候,劉伯溫也很堅定的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
  • 劉伯溫給胡惟庸算命,只說了1句話,就準確預言出他的最終結局
    胡惟庸,是明朝開國功臣中比較特殊的一位,由於他的原因,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從此明朝就再也沒有丞相。胡惟庸出生於元末濠州定遠,而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兩人算是半個老鄉,關係相當親近。公元1355年,胡惟庸就投奔到朱元璋帳下,堪稱元老級人物,資格比劉伯溫要老的多。
  • 京城大旱,朱元璋問劉伯溫解決辦法,劉伯溫答:殺了此人就會下雨
    劉伯溫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重要智囊,可以說是朱元璋的汗馬功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劉伯溫在朱元璋那裡沒有得到好的待遇,只被封為誠伯,而且每月俸祿都很低,實在是太可怕了。由於朱元璋出身不好,又有點擔心他手下的這批能人會不服管教,於是在他手下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小集團,一個是由李善長領導的淮西集團,另一個是劉伯溫領導的浙東集團。平時兩組也常有小摩擦,而朱元璋則默默地看著兩組間的相互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