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藍玉為何與劉伯溫不共戴天?

2020-12-12 歷史的探客

撲魚兒海之戰 讓藍玉一戰成名,作為名將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很早就跟隨常遇春為朱元璋南徵北戰,其有餘有謀且勇敢善戰,多次為朱元璋的開疆擴土立下戰功,不僅是常遇春就連朱元璋也多次誇讚藍玉的功勳,後來在撲魚兒海之戰後更是封其為涼國公賜丹書鐵券。可翻閱明史我們卻發現,大將軍藍玉和謀臣劉伯溫一直不合,甚至多次彈劾劉伯溫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好在朱元璋畢竟一代聖君沒有聽從其誣告。可作為大明最為重要的文臣武將,藍玉為何處處要置劉伯溫於死地,他們不知道將相和對於朝廷的重要性,是什麼讓藍玉可以毫不顧忌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也要殺劉伯溫以洩心頭之恨呢?

藍玉

按說兩個人最初的交集不是特別多,當初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謀取天下時,藍玉只是常遇春帳下的一個管軍鎮撫,雖然作戰勇猛但在徐達、湯和等大帥還在位之時根本輪不上其參與處理軍國大事,按說兩個應該沒有什麼私仇或者政見不合的地方。可交集少不代表沒有交集,雖然藍玉和朱元璋正面接觸的機會不多,可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第一謀臣,無論是平定天下亦或者是治理天下朱元璋都對其頗為倚重。新朝還在籌建之時朱元璋就多次諮詢劉伯溫治理天下的要務,而劉伯溫與朱元璋建議最多的就是驕兵悍將的管理工作。雖然敵對勢力的逐漸消滅天下歸於太平,這些手握重兵的將帥們如何讓他們在太平盛世安分守己 就需要帝國好好的謀劃謀劃了。

劉伯溫更進一步的進諫到,亂世的時候需要這些將領們奮勇殺敵擴充地盤,可建國後敵對勢力都消滅乾淨後這些將軍們無事可做後就開始為害一方了。他們仗著自己的軍功地方官根本不敢管理他們,且這些將領都是亂世梟雄過慣了刀頭舔血的日子,平時又不受規章紀律的約束,地方上那些文弱的仕子豈能震懾和管束了他們。而這些功勳們如果不加以制衡或者控制的話,長久以來不但危害百姓也會動搖大明的統治基礎,甚至長久以往他們形成習慣再想管理就難了,很難保證這些莽夫們不會舉兵譁變,為引起朱元璋的重視劉伯溫特意給這些將領們起了一個特殊的稱謂-驕兵悍將。為此劉伯溫還多次勸說朱元璋狠下心來,收繳這些將領們的兵權讓其解甲歸田,失去兵權的這些將領就像老虎沒有了牙齒再驕橫也會有限度的,這樣也方便地方官治理和約束他們,從而在根本上杜絕這些將領們不法行為的產生。

勸說的次數多了朱元璋也開始重視起來,他也知道軍權放在這些將領們手裡不是很安全,萬一哪天自己的政策不滿意他們來個黃袍加身,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江山又要改朝換代了,於是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開始有機會的裁撤這些將領們的軍權。這下可動了這批將領們的奶酪了,他們是靠舉兵起家並獲得榮華富貴的,如果沒有了兵權那麼後半生自己不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小雞了,這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全力反對。可政策是皇帝提出來的,他們不敢直接頂撞朱元璋的政策方針,於是就開始針對這個策略實際的制定者劉伯溫身上來,由於大部分將領都是淮西人士,他們聚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劉伯溫,他們相信只有除掉劉伯溫後朱元璋才會改變收回軍權的決定的。

而隨著徐達、湯和的逐漸老去和卸職,且他們多半知道明哲保身不願意和劉伯溫對抗而欣然的放棄權利,藍玉逐漸成長為這些將領們的首領,自然對抗劉伯溫的這杆大旗就由自己來帶來大夥扛起了。為此藍玉多次利用各種機會向朱元璋訴說劉伯溫的不臣之心,私下聯合丞相胡惟庸共同尋找劉伯溫的漏洞,甚至有些心急的將領看一時奈何不了劉伯溫就在劉府外面做些恐嚇之舉。尤其是在藍玉出兵抵禦北元殘餘勢力時,總是藉機會給朱元璋陳訴劉伯溫的存在對朝局的危害,讓很多在外拼死禦敵的將領們寒心之類的言語。朱元璋深知藍玉的小心思,但往往在利用藍玉抗敵的時候總會相應的懲罰下劉伯溫但從沒有想到殺氣滅口,他深知表面上藍玉是衝著劉伯溫實際是衝著自己的。

只可惜藍玉沒有及時理會朱元璋的深意,滿以為自己軍功磊磊是可以扳倒劉伯溫的,卻不知這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看似每次在其出徵的時候朱元璋都會懲罰下劉伯溫,讓其以為自己離鬥倒劉伯溫越來越近了,但卻麼有想到這只不過是朱元璋的權宜之計,等自己對帝國的價值不大的時候,朱元璋隨時都會翻臉無情的。

相關焦點

  • 名將藍玉為什麼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從藍玉一案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是真的很殘暴,一代名將藍玉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藍玉一案,涉及的不僅僅是藍玉一家人,更是涉及了與藍玉相關的上萬人。不過最慘的應該算藍玉,不僅被剝皮,還命人將那層皮送到了藍玉的女兒蜀王妃手中,以留作紀念。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朱棣為何要造反——不造反不死也廢,造反還有一線生機公元1398年,大明締造者朱元璋駕崩,21歲的朱允炆即皇帝位,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然而此時的朱允炆心情並不美麗,因為他那幾個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都很不安分。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胡惟庸被殺之前,官至明朝的左丞相,為百官之首,那麼,藍玉是何人呢?期間,藍玉因戰功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超過當時的軍師劉伯溫,並賜予世襲爵位的鐵劵。與此同時,在打江山的階段,朱元璋通過政治聯姻,對元勳加以籠絡,形成「命運共同體」。常遇春的女兒便選作太子朱標之妻,成為了太子妃;藍玉的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
  • 神機妙算劉伯溫晚景悽慘:大明開國功勳真的生存不易?
    有關劉伯溫的傳聞還有預言滿清入關盜墓時,「順治三年春,為何開我墳?」「貝勒貝勒,生於北方,死於江浙」,也有說劉伯溫是天神下凡制止戰亂,造福百姓,甚至還有《燒餅歌》來預言明朝國運…… 事實上劉伯溫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人。
  • 作為西漢名將,衛青戰功赫赫,為何反遭後世人抨擊
    這其中不免也遭到很多人的妒忌,西漢一代名將,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筆墨加持的渾濁不堪。 作為名將而言,衛青所遭受的差評,是非常之多的。衛青和霍去病,同為西漢時期的名將,都有顯赫的軍功。衛青為人處事一貫謹慎、低調,謙讓仁和,敬重賢才,從不以勢壓人。處置蘇建的生死大權交由天子。漢武帝,欲以群臣下大將軍,唯有汲黯不肯,衛青還經常前向汲黯討教。不但不跋扈,常常把自己獲得的皇家賞賜,分給大家。 大家都很願意為衛青效力。
  • 藍玉下場有多悽慘,朱元璋格外開恩之後,才得以留下一張「人皮」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任何一人是完美無缺的,縱使是一代江山之主,也難免有諸多缺陷。古時湧現了很多明君聖主,叱吒風雲,引領時代。世人大多都對這些聖明之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不是「完美」的評價,因為沒有任何一人能夠做到完美。
  • 張良和劉伯溫都是功成身退,為何張良能得善終,而劉伯溫卻不能?
    而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重視程度並不高。儘管朱元璋稱讚劉伯溫為他的張良,但他只封劉伯溫為誠意伯,連個侯也不給,食邑也不多,不給劉伯溫像張良那樣的待遇。事實上,建國以後,劉伯溫的做法,和張良非常相似。張良知道劉邦能夠同甘共苦,不能同甘共苦,所以早歸山林,免得劉邦猜忌。其實劉伯溫也這麼想。
  • 朱元璋讓劉伯溫當丞相,劉伯溫為何拒絕?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朱元璋非常興奮,即使劉伯溫不如諸葛亮強大,這人也絕對不簡單,普通人無法和他相比較。如果他可以被招募到他的麾,那將如虎添翼。為了表示對劉伯溫的尊重,朱元璋原本打算親自去邀請他,但由於他忙於軍務,他別無選擇,只能派人處理此事。另外,朱元璋拿出私人住房的錢,並用大筆錢僱了劉伯溫。誰也沒想到,劉伯溫根本沒有露面,他隨便找藉口拒絕了。他甚至沒有看一眼金銀珠寶。
  •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龍脈是什麼?他指的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地。中國人以龍作為權力的象徵,並把他們繡在衣服上,刻在器具上,畫在畫裡,而一切與真龍相關的東西,只有皇帝才有權利使用。眾所周知,古代的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那麼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
  • 一代謀臣劉伯溫助力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權,晚年卻得不到善終
    而國家政權的建立少不了謀劃之人的加入,在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劉伯溫這個人。從小就被稱為「學霸」的劉基,由父親作為啟蒙教師,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儒家經典之作《春秋》。在其他的學員還在熟讀階段時,劉基已經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其主要點。波瀾群書的劉伯溫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將來的賢臣。在元朝時的仕途並不順利,又因其耿直的性格成為他人心中的眼中釘,只得辭官回歸家鄉。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明朝最悲慘的三位名將:死得冤枉,一位被剝皮,一位被凌遲
    明朝的統治時間有276年,期間湧現出了不少名將,他們為大明江山浴血奮戰,但是很多人的下場卻很悲慘。我們從明朝初期、中期、末期三個時間段,各選出一位名將,這三個人大概就是明朝歷史上最悲慘的三位名將了,他們都含冤而死,而且下場極慘,那麼這三位名將都是誰呢?
  • 明朝悲情大將藍玉為何會被朱元璋誅滅三族?
    藍玉是明朝開國大將,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明史》評價他是「饒勇略,有大將才 」。洪武21年(1388年),藍玉率領明軍15萬向北徵討,在捕魚兒海一戰掃平元朝殘存小朝廷,剪除明廷心腹大患,立下大功。
  • 論古今名將,大唐之盛,亙古未有!大唐名將為何多的嚇人?
    若論古今名將,大唐之盛,可謂亙古未有!像王玄策這種,一個人滅掉印度的名將,若放在別的朝代,還不得給吹破天了。但在唐朝,只不過封了個五品的小官。因為在唐朝滅國,實在是太稀鬆平常了,一個將軍要是沒滅過一兩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打仗。
  • 劉伯溫的三位「神秘」師父:一個比一個牛!
    至正十九年(1359年),劉伯溫隱居期間,受反元義軍首領朱元璋禮聘為帳下謀士。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受封誠意伯,次年隱退故裡,洪武八年(1375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明太祖朱元璋曾讚譽劉伯溫為「吾之子房(張良,字子房)」,民間把劉伯溫比喻成蜀漢丞相諸葛亮,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此後的十幾年間,藍玉率軍東徵西討,平南滅北,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尤其在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中一舉摧毀北元殘餘勢力,北元名存實亡,為朱元璋的一統天下畫上圓滿的句號。而當時的藍玉如「登臨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樣風光。由此可見,藍玉為朱元璋鞠躬盡瘁二十餘年,建功無數,功名利祿滾滾而來,更拉近了同朱元璋的關係。
  • 一代抗倭名將的跌宕起伏生涯
    戚繼光作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一代名將,豐功偉績,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