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旅遊報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被譽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當地乞巧文化源於「秦人遺風」,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延續至今。這項悠久的民俗同時也是甘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除了有濃鬱的乞巧文化,西和還有挺拔峻秀的雲華山、特色草編手工藝品……依託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西和縣將文化和旅遊產業開發作為推動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點,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高群眾就業率,把「風景」變成了「產業」,將「美麗」轉化成了「生產力」。
西和乞巧節從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結束,歷經七天八夜。當地姑娘們以隆重的儀式祈求「巧娘娘」賜予其聰慧、靈巧和幸福美滿生活。近年來,西和縣以舉辦「乞巧女兒節」為依託,積極發展旅遊業,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帶動了百姓致富。
2006年5月,西和乞巧節被列入甘肅省首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同年7月,西和縣舉辦了以乞巧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同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西和縣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截至2019年,西和縣已經連續舉辦了11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
西和縣政協副主席石永紅介紹,為了弘揚乞巧民俗文化,帶動廣大婦女實現就地就業、就地增收,西和縣採用「農戶+協會+企業+電商」模式,成立西和縣乞巧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乞巧坊」文化旅遊產品電商旗艦店,打造100多家乞巧文化產品網店。目前,西和文化產品以刺繡女紅為主,剪紙、書畫為輔,策劃研發了「乞巧坊」十大系列、200多個產品,成立了42個村級乞巧刺繡協會。手工刺繡、手工麻紙、巧娘娘紙紮等打出了品牌。
西和縣巧娘娘紙紮手藝傳承人姬大牛說:「近幾年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來學習巧娘娘紙紮手藝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肯學,我也樂意教,不能讓這門手藝失傳。目前,我教過的徒弟已經有70多人了。」每年乞巧節前夕,各個乞巧點都會向姬大牛訂製「紙紮巧娘娘」,這門手藝讓他順利實現脫貧。
石永紅說:「挖掘和整理乞巧民俗、仇池山歌、影子腔、西和秧歌、羊皮扇鼓舞等非遺項目,科學開發旅遊資源,將旅遊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規模……西和縣的文化和旅遊產業可謂蒸蒸日上。」
雲華山位於西和縣城東北十公裡處的稍峪鎮,挺拔峻秀、山峰聳峙。這裡是秦始皇祭祀先祖之地,文化底蘊深厚。如何利用雲華山的人文和自然資源發展文化和旅遊業,帶動周邊鄉鎮經濟增長,是西和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
山脊上的步行道臺階綿延不斷、向遠處延伸,很多工人正忙著修繕歷史建築以及旅遊接待設施……這是《中國旅遊報》記者登上雲華山時看到的一番景象。
西和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旅遊產業股股長呂箐箐介紹:「目前縣委、縣政府正在按照4A級景區標準,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對雲華山進行打造。雲華山的景區棧道、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等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一期工程已帶動周邊鄉村725人就業,其中160人為貧困戶。景區建成後還將推出一系列幫扶措施,如帶動村民開辦農家樂、在景區內設立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等,帶動更多村民脫貧增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8月份,今年西和縣旅遊接待總人數達105.5萬人次,同比下降31.3%;旅遊綜合收入51225萬元,同比下降34.6%。雖然從數據上來看有所下滑,但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大環境十分樂觀。以景區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帶動附近村鎮村民脫貧增收,將是我們接下來要堅持不懈開展的重點工作。」呂箐箐說。
據介紹,西和縣目前共有賓館97家、旅行社分社和營業點5家、農家樂79家、文化和旅遊公司10家、文化和旅遊合作社3家、製作和銷售文化和旅遊產品的電商2000餘家。
「西和縣旅遊接待能力不斷提升,如果未來能將這些資源合理整合、發揮其作用,那麼西和縣旅遊產業發展也將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呂箐箐說。
在雲華山下的稍峪鎮稍峪村草編基地內,村民們正忙得不可開交。農村常見的玉米皮在她們手中經過捏拽、編織,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件手工藝品。
稍峪村草編基地負責人何芳說,她是稍峪鎮王山村人,從小就喜歡做一些刺繡、草編等手工藝品,家裡常用的草帽、枕頭和背簍都出自她和母親之手。2016年11月,她組織村裡「能織善編」的婦女們一起創辦了草編刺繡基地。由於做工精巧,第一批生產的草編坐墊、草編工藝品很快便被縣裡的電商企業一搶而空。
2017年3月,何芳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之下成立了巧女文化旅遊公司,主要以草編、柳編等工藝品的成品製作、銷售及製作人員培訓為主要業務,積極實行「1個公司+1個扶貧車間+X個貧困婦女」的帶貧機制。成立當年純利潤就達10萬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吸納周邊9個村、200餘名婦女再就業。
據介紹,隨著當地景區開發,巧女文化旅遊公司的產品將進一步與景區、旅行社、民宿等對接,面向遊客銷售。
目前,稍峪鎮至雲華山景區道路已經修通。談及未來的發展,何芳說:「希望雲華山景區快些建成。我們可以與景區聯動,拓寬草編刺繡工藝品銷售渠道,帶動更多貧困婦女脫貧致富。」
砥礪奮進正當時。勤勞質樸的西和縣人民正以務實的姿態,深挖文化底蘊,「巧」做旅遊文章,決勝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