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菸草及其製品變得普遍,菸具也隨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與早期最為明顯的不同就在於,人們除了關注其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菸具的裝飾性也被重視起來。與此同時,菸具的等級也更加分明。材質也由骨、木、巖石逐步發展為金屬、玉、陶瓷,工藝上也出現了鑲嵌金銀、景泰藍、脫胎漆器等複雜工藝。種類方面,除了單一的吸用工具,與其配套的煙盒、煙罐、打火用具等等也大量出現,種類繁多。除了實用功能,還被賦予了文化內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些精美的鼻煙壺。
一、精美的西方鼻煙盒
在中國,菸具的發展與繁榮都很迅速,作為有條件最先能接觸到新生事物的上層階級對菸具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想要說明中國上層社會菸具的發展狀況,鼻煙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菸具。
鼻煙在十七世紀的西方是一種高等消費品,它是一種將菸葉由幹法或溼法工藝加工而成的菸草粉末製品,最初由歐洲傳入中國。裝在大小不同的各種玻璃瓶裡,口蓋密封后,配套置於匣內,再用木箱包裝,由海船運入我國。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著清宮留下的十九世紀進口的整裝匣煙。
隨著西方鼻煙的傳入,盛鼻煙的器具也傳入我國。據傳世的西方盛鼻煙器具及文獻記載可知,歐洲盛鼻煙的器具是以各色小長方盒為主,故名鼻煙盒。根據現有存世的寶藏「花紋鼻煙盒」可見當時製作工藝的精美,這個鼻煙盒是由19世紀的日內瓦金匠使用黃金雕琢而成,黑白雙色琺瑯的卷草紋構成中西亞細密畫的風格。
二、從鼻煙盒到鼻煙壺
由於鼻煙盒的精美,非常適合作為皇室禮物,常常出現在國王的「禮品清單」中,用于贈送外國大使、近臣等。例如這款中國風格鼻煙盒,於1880年製作於法國巴黎,上面雕琢了絲瓜等精美的圖案,「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鼻煙盒傳入中國後,在其傳入廣州之後,當地工匠即開始仿製。儘管至乾隆中期廣州仍製造並進貢各色鼻煙盒,但該器受其本身功能所限,一直未能在宮廷和市庶中間推廣。
關於使用鼻煙盒的情形,《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有所描寫,曹雪芹在書中指出了鼻煙盒打開後容易走氣的缺陷。煙盒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不宜隨身攜帶,這對嗜煙者來說,是一件非同小可的憾事。大概正是由於這兩個缺點,使它未能在宮廷內外普及開來,也正是這個原因推動了內廷對鼻煙盒的改造和創新,根據他們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和實際需要創造了鼻煙壺,從而取代了來自歐洲的或廣州仿造的鼻煙盒。
三、鼻煙壺在中國的流行
鼻煙壺在中國出現而後發展流行源於傳教士進貢給皇家的鼻煙壺。鼻煙壺在明代開始出現,而在清代開始盛行,皇家和王公大臣以及士大夫階級對鼻煙壺非常喜愛。
據記載,清朝時皇帝賞賜給大臣以示隆恩的物品主要有象牙製品、犀角、西洋鍾和鼻煙壺。鼻煙壺作為一種皇上賞賜時常常想到的物件,足可見皇帝對於鼻煙壺的偏愛。這就使鼻煙壺的定位很高端,消費群體也是社會階層的高端階級,在當時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所謂上行下效,由於皇帝的偏愛,王公大臣和士大夫階層便也都趨之若鶩,整個上層階級都將與聖上同好當作時尚,吸用鼻煙的風氣很快就在朝野流行起來。有權利階級的積極支持,相關鼻煙壺的手工製造業便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起來。皇家內務府也設立了造辦處,將各地能工巧匠聚集起來,製作更加迎合皇家品味的鼻煙壺。連同民間製作鼻煙壺的作坊也有很多都工藝精良,精品疊出。
物質的豐富帶動了文化的繁榮。縱觀歷史上鼻煙壺的發展,其製作風格不斷趨於追求完美,包括材質的貴重化,圖案裝飾的精美化和工藝的創新化。
清朝自乾隆幵始逐步國運昌隆,人民生活富足安泰,這時期的審美風格也日漸奢華。鼻煙壺的作用已不再局限在實用性上,更多的是被人們當作財富和藝術品位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徵,並將鼻煙壺別稱為「富祿之玉桶」。士大夫和官場上的人們以擁有精美華貴和工藝複雜的鼻煙壺來相互攀比鬥富。鼻煙壺真正成為當時一種文化的載體。
從這時候起,鼻煙壺就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原始的實用盛器,而是游離出它的基本功能,成為了中國藝術史上的瑰寶奇葩。
四、鼻煙壺製作工藝日趨複雜精美
鼻煙壺雖小,往往僅有方寸之間,但其製作工藝卻不簡單。一件鼻煙壺,往往要將詩詞、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等等技巧進行匯聚並完美融合,才能呈現給鑑賞者和收藏者一種美的感受。同時,這樣高超的技巧和藝術,也要求人們能夠懂得鑑賞,這就無形當中推動了人們對審美的多方追求,豐富了整個社會的美學內涵,更有意義的是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對相關文化藝術發展與創新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鼻煙盒鼻煙壺並非中國本土產物,但是在傳入中國後卻很快適應了中國的文化土壤並迅速發展流行起來。最初的鼻煙壺大多是進口的玻璃質鼻煙壺,《香祖筆記》中有相關的記載:「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於瓶」。
但是舶來品有限,遠遠無法滿足百姓對鼻煙壺的需求,中國的能工巧匠便發揮自身創造力,用各種材料來製作鼻煙壺,如寶玉石、象牙、金屬、瓷等等,不再局限於玻璃。製作工藝也日趨複雜精美,集雕刻、鑲嵌、書畫、詩詞於一身,集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其中,土耳其煙壺是一種具有顯著伊斯蘭風格的菸具。伊斯蘭教義不提倡有濃烈氣味的食物,所以清淡舒適的煙氣在伊斯蘭世界比較流行。這種菸具用來吸用香料煙,開始是將煙灑在火堆上,用煙罩罩住,人們一人一管,環繞煙罩而坐邊交談邊吸菸。後來發展為煙壺,煙壺有多管煙壺和單管煙壺兩種。這兩種煙壺也區分出身份的不同。多管煙壺被平民百姓所喜愛,可以享受一起吸菸和交流的樂趣;單管煙壺流行於達官貴人中,他們更注重自己的身份。自然地,單管煙壺要比多管煙壺製作精美,裝飾華麗。中國有很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這種菸具在這些各民族當中顯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