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菜受到食客們的歡迎,除了因為傳承了許多人對古早味的記憶,還因為它更接地氣、實惠。鄉土菜大多就地取材,製法鄉土,口味質樸。下面就介紹幾道,供大家參考。
製法:
1.把花鰱魚頭從中間切開,納盆加薑片、芹菜段、香菜段、大蒜瓣、小米辣、青椒塊、青花椒、大蔥段、幹辣椒碎、桂皮塊、小茴香、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和雞粉醃漬入味,備用。
2.把醃好的魚頭洗淨,先裹上一層酥糊,再下入燒至六成熱的油鍋裡炸定型,撈出來後備用。
3.鍋入油燒熱,倒進胡蘿蔔條和土豆條炸熟,撈出來轉入炒鍋,再加鹽和雞粉入鍋炒勻,然後盛出來和炸蒜瓣、洋蔥塊一併裝入大砂鍋裡墊底,放上魚頭待加工。
4.鍋入少許油,先下青椒末、小米辣椒末、蒜末和幹青椒粒炒香,再摻入少許清水並調入藤椒油,燒開後起鍋澆淋在魚頭上,等到小火燜煮至魚頭入味時,撒上青紅椒丁,便可加熱著上桌。
製法:
1.把草魚宰殺治淨,取兩扇淨魚肉來片成薄片,入盆用鹽、料酒、姜蔥水和紅薯澱粉碼味上漿,另把魚頭和魚骨斬成塊待用。
2.淨鍋裡放化豬油燒熱,投入姜米、蒜米、蔥節、黃燈籠辣椒醬、野山椒末、青尖椒粒、小米椒粒和青花椒,炒香出味再摻入鮮湯燒沸,調入鹽、胡椒粉、雞精和味精,隨後下入魚頭和魚骨煮熟。
3.撈出來先裝入墊有青筍薄片的湯盆裡,再把已經上好漿的魚片下鍋滑熟,撒青紅小米椒末並淋入藤椒油,出鍋倒在湯盆裡,即成。
原料:土烏雞公500克、幹辣椒節60克、幹青花椒10克、薑片15克、蒜瓣30克、水發香菌100克、蔥花、鹽、粗鹽、料酒、香醬、醬油、雞精、白糖、花椒油、色拉油各適量酥花仁、熟芝麻各少許
製法:
1.把土烏雞斬成小塊,入盆用鹽和料酒稍醃入味後,下入六成熱的油鍋,炸至外表酥脆時,撈出來瀝油。另把水發香菌在熱油鍋裡炸至幹香,撈出來瀝油待用。
2.鍋裡留底油,投入薑片、蒜瓣和炸過的雞塊,待烹少許料酒煸炒至水分將幹時,下幹辣椒節和幹青花椒炒香,接著加入香辣醬和先前炸過的香菌,邊炒邊調入鹽、醬油、雞精和白糖,炒入味再淋些花椒油,撒入蔥花、酥花仁和熟芝麻顛勻便起鍋,裝在下面墊有滾燙粗鹽的鋁箔紙盛器內,即成。
原料:野生土鱔魚1000克、農家老豆腐400克、幹辣椒節50克、花椒15克、泡蘿蔔片、泡豇豆節、泡子薑片、泡酸菜末各70克、蒜瓣50克、蔥段40克、豆瓣醬60克、鹽、料酒、雞精、白糖、美極鮮、香醋、鮮湯、香油、藤椒油、色拉油各適量香菜節少許
製法:
1.把土鱔魚宰殺治淨後,斬成段。另把老豆腐切成厚片,投沸水鍋裡汆一水後,撈出來瀝水。
2.鍋裡放油燒熱,投入鱔段煸至水分將幹時,下豆瓣醬、泡蘿蔔片、泡豇豆節、泡子薑片、泡酸菜末和蒜瓣炒香出色,烹料酒並摻入鮮湯,燒開後放入老豆腐片。
3.調入鹽、雞精、白糖、美極鮮和香醋,待小火燜燒10分鐘至鱔段入味時,撒入蔥段並淋香油和藤椒油,推勻便出鍋裝盆,澆上用熱油熗香的幹辣椒節和花椒,撒上香菜節,即成。
製法:
1.把土鹽菜用清水泡發透,控幹水再切成寸段備用。
2.把烏賊切成坡刀片,下到開水鍋裡汆熟以後,倒出來備
用。
3.淨鍋裡放少許油燒熱,先是下五花肉片炒斷生,加入幹辣椒節、小米椒丁和二荊條辣椒丁炒香後,再把鹽菜節和烏賊片放進去,邊炒邊加入鹽、味精、雞粉、胡椒粉和醬油,炒入味便可裝盤上桌。
原料:小麻魚300克、熟花生仁50克、姜米8克、薑片15克、蒜米10克、蔥節10克、蔥花5克、粗辣椒麵50克、花椒粉、鹽、料酒、生抽、味精、香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小麻魚治淨,納盆加鹽、料酒、薑片和蔥節拌勻,醃漬10分鐘待用。
2.鍋裡放菜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小麻魚炸至酥脆,倒出來瀝油。
3.鍋裡留少許的底油,下粗辣椒麵慢火炒至有煳辣香味出來時,投入姜米、蒜米,接著把炸好的小麻魚下鍋,加鹽、花椒粉、生抽和味精翻炒均勻,下熟花生仁和蔥花炒勻,淋入香油便起鍋裝盤。
廚藝指導:陳國清 丁建國
原料:大米500克、鹽菜末120克、蔥花15克、油辣椒20克、鹽、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大米淘洗乾淨,入沸水鍋裡煮斷生後,撈出來瀝去米湯待用。取炒鍋放少量的油燒熱,投入鹽菜末再加油辣椒一起炒香,起鍋裝碗裡待用。
2.另取炒鍋燒熱炙鍋,放入菜油燒熱後再倒出來,離火用鍋鏟將米飯在鍋壁鋪開——呈凹形圓餅狀,均勻地撒少許鹽並把米飯輕輕壓實,待加蓋小火燜10分鐘——至底部起鍋巴狀時,用鍋鏟刮掉面上未結成鍋巴的米飯,然後再燜2分鐘(見圖1)。
3.把炒好的鹽菜末均勻地撒在鍋巴上面,繼續燜2分鐘以讓炒鹽菜的油儘量往鍋巴裡邊滲透。待香味四溢時,撒入蔥花並起鍋反扣在圓盤中,上桌即可食用(見圖2)。
製法:
1.把幹竹筍用清水泡發透,切成段與五花肉條下鍋,加醬油和八角等香料燒入味後,即成半成品,走菜時隨用隨取。
2.鍋裡放少許的油燒熱,先投幹辣椒節炸香,再把已經燒好的筍條放進去炒2分鐘,再加入青椒條翻炒並調入美極醬油、味精和雞粉,炒勻即可盛入燒熱的砂鍋裡上桌。
原料:芋荷梗(即廣菜)300克、豬肉末50克、西紅柿30克、紅辣椒30克、薑片5克、蒜片5克、蔥花5克、鹽、胡椒粉、味精、鮮湯、水澱粉、香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芋荷梗削去表皮後,切成小丁放入加有鹽的沸水鍋裡,汆斷生便撈出;另把西紅柿、紅辣椒分別切成小丁。
2.炒鍋裡放少量的油燒熱,先下豬肉末煸炒至斷生,待投入紅辣椒丁、西紅柿丁、薑片和蒜片炒香後,下芋荷丁翻炒幾下,摻入少許鮮湯並加鹽、味精和胡椒粉。待小火燴入味後,勾水澱粉收汁並淋幾滴香油,裝盤撒上蔥花即成。
原料:石磨濃豆漿(帶豆渣)500克、青菜碎150克、豬肉末50克、西紅柿丁30克、酸湯50克、青紅辣椒碎30克、姜米5克、蒜泥8克、蔥花5克、鹽、菜油各適量
製法:
1.鐵鍋置火上,倒入濃豆漿小火煮沸(邊煮邊慢慢攪動),見鍋裡的豆漿起「篷狀」時,加入青菜碎攪勻,待重新煮沸後,再倒入酸湯促使豆漿與青菜凝為一體,這樣便製成了渣豆腐,舀入湯碗內待用。
2.炒鍋裡放少許油燒熱,下豬肉末煸炒至斷生後,放入青紅辣椒碎、西紅柿丁、姜米和蒜泥煸香,待加鹽略炒入味後,起鍋舀在湯碗裡的渣豆腐上面,撒蔥花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