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2020-12-15 微光說文史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通過幾隻動物的視角對我國自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深刻描寫。該作品打破了單純地描寫中國農村與土地、農民與土地的傳統寫實主義,給中國現代文壇帶來了全新的印象。

同樣,夏目漱石小說《我是貓》通過貓的視角對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進行了鞭辟入裡的諷刺和批判,揭示了明治維新後日本社會的弊端,給明治時期的日本文壇注入活力。

今天,我就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從「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的角度來對莫言和夏目漱石的諷刺和批判的手法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兩部作品和兩位文學大家的風格。

一、《生死疲勞》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

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描寫的是「西門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鎮壓槍斃,先後經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等動物並最後轉世為人的六道輪迴,多角度、多視維地目睹、見證了高密東北鄉這個中國農村半個世紀多的歷史變遷,最終完成了歷史變遷中獸性視角下的人性批判和回歸的期盼。

小說採用多維化的敘事角度,先後從驢、牛、豬、狗、猴等獸性視角,以及人性視角對50多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遷進行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描寫。

《生死疲勞》作者莫言

小說《生死疲勞》中,生命的輪迴不僅僅只是一種形式結構和藝術創新,還是對故事發展推進的需要,更是作者對人性、獸性、佛性從多角度深層次理解的具體體現。

小說《生死疲勞》中,地主「西門鬧」在地獄中受盡種種折磨,而後在佛性的拯救下轉世變成白蹄驢。當他自己以驢的視角初次發現自己「人性」盡失時,對於自己的境遇表示了憤然的感慨。莫言通過驢的動物視角無情地揭露出人性中的厚顏無恥、狡詐卑劣和懦弱自私。

在動物視角下,人性的醜陋可以說比動物的獸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中,「西門鬧」首次輪迴、轉世為驢時,正好是人民公社化運動、合作社集體經濟熱火朝天的歷史時代。在「西門驢」這頭驢的視角下,西門屯岀現了鑼鼓喧天、群眾入社和四蹄踏雪、倔戶單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世界。

紅火的合作社化運動反映了集體力量的強大,而冷清的單幹戶則從反面襯託出個人力量的渺小。作品中,在以「洪嶽泰」為代表的人性視角當中,登場人物「藍臉」屬於不識時務、頑固不化的單幹戶,是一個與歷史的大潮流格格不入、逆流而上、開歷史倒車的人物

合作社化運動

而在「西門驢」的動物視角當中映出的這個「藍臉」,卻是執著追求頑強不屈固守個人信仰的戰士,是一名始終堅守著個人信仰認定勞動才是農民之本信條的真正的農民

作者莫言正是通過驢這一動物視角,將「藍臉」這一登場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人性中頑強不屈、樂觀向上之美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作者通過驢的視角,將「洪嶽泰」作為歷史維護者的形象毫無遺漏地展現給讀者。

人類在饑荒來襲之下,為了滿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盡喪人性,並因此而獸性大增,一個個原本善良的人最後都變成殘忍無比的獸。

他們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變得瘋狂殘酷。「西門驢」終被砸死之後,肉體也被饑民瓜食。

饑荒

「西門鬧」的第一道輪迴以這樣的殘忍結局畫上句號。而其動物視角下人性的懦弱與自私、狡詐與卑劣、厚顏與無恥、兇殘與暴力等被揭露無餘。

當「西門鬧」作為驢的輪迴結束以後,他再一次轉世投胎變為牛。「西門牛」牛眸所見、牛耳所聽,其動物視角下的人性,對於政治的狂熱在這個時刻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

消滅「藍臉」這個單幹戶已經成為西門屯一件最大的事情。「洪嶽泰」不但發動了西門屯最有威望的老人,還動員了能言善辯的女人,甚至連心靈嘴巧的學童也被他發動起來,撥一撥、一批一批地被派往西門屯最後一個單幹戶「藍臉」的家裡輪番勸他加入人民公社。

面對種種勸誘,「藍臉」不看不聽,依然固然地堅持著單幹。而此時的「西門牛」仍然充當著「藍臉」的代名詞,與主人「藍臉」的性格相映成趣,前後呼應。這就是莫言以動物視角對純美人性的褒揚和對醜惡人性的批判。

小說中,「藍臉」雖然曾經也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但他最終能收穫平凡的人生價值,是人的善良天性成全了他,這完全歸結於人的本性

小說當中,作者對「西門金龍」和「洪嶽泰」的刻畫不遺餘力。首先是「西門金龍」在政治運動風靡之時成了政治運動的領導,而在經濟風行時代搖身成了大老闆,然而最終也不過只是被燒成一塊黑炭而已。

其次是「洪泰嶽」一生雖然是為了自已的理想而不惜一切,但結果也不過是自絕於時代

插畫

二、《我是貓》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夏目漱石通過被人收養的一隻野貓的視角,描寫了貓在主人家的見聞,同時,還通過這隻貓的視角對日本近代的文明開化進行非常辛辣的諷刺,對明治維新文明開化的不徹底性進行了深刻揭露。

小說中主要人物是一群略具民主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聚集在貓的主人「苦沙彌」家的客廳裡高談闊論、賣弄知識,用玩世不恭的態度寫一些嬉笑怒罵的文章,以此來填補生活上的空虛。

夏目漱石正是這樣通過一隻貓的動物視角,不僅開門見山地揭示了登場人物「苦沙彌」「迷亭」「寒月」等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虛偽性,而且毫不留情地批判當時的日本社會,認為該社會其實不過是瘋人的群體而已。

可以說這部小說中,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評論,不僅入木三分、鞭辟入裡,而且一針見血,令人不得不信服。

夏目漱石在長篇小說《我是貓》中通過貓的視角,描寫刻畫了明治時代文明開化時期一群悠然自得卻囊中空空的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卻又回天乏術、缺乏行動力,而只得在「苦沙彌」家中嘲諷世俗、宣洩憤恨、打發時間的種種場面。

作品通過貓對這些登場人物的觀察,塑造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作者同時還通過貓的動物視角,對新興資本家進行更加辛辣的、更為猛烈的抨擊。

資本家「金田」是一位時代的寵兒,然而在貓看來,「金田」只不過是日本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暴發戶,一個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

他利用金錢和權勢不斷地欺壓著「苦沙彌」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及太平盛世下的逸民。

如上所述,在小說《我是貓》中,夏目漱石以貓的視角不僅對明治時期日本社會的各階級階層、不同職業的人進行了抨擊,而且還對當時日本的社會現實表現出獨特及深刻的理解。

作者不僅揭開文明開化的實質,並且直接揭示出明治社會的陰暗面。

小說中,夏目漱石通過貓的評說,指出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盛行的金錢功能,也即拜金主義。同時,作者還對當時是非顛倒的病態社會進行了形象的比喻。

在貓的視角之下,明治時期的這個社會其實就是一群瘋人的群體。這也是作者夏目漱石眼中「文明開化」下日本的明治維新時代。

三、莫言與夏目漱石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的異同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中,作者套用佛教裡的六道輪迴,以「西門鬧」的不斷投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等,通過五頭動物的視角來看待當時中國社風雲變幻,以此展現中國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對人性和獸性進行不同程度的揭示。

在小說所講述的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空間裡,作者通過地主「西門鬧」屢屢輪迴轉世回到他的村莊和土地,以動物的視角不僅看到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革以及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變遷,而且還目睹了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活著的人們的歷史命運。

可以說在《生死疲勞》,莫言是通過登場人物的不斷輪迴、動物視角的不斷改變,將中國現代社會中圍繞著農民與土地關係的各種命運一一表現、講述出來的。

莫言通過這種不斷改變觀察視角的方式,使小說變成了中國近代化農村社會變革縮影的典型代表。

動物形象

而夏目漱石作品《我是貓》,作者借用被主人收養的一隻貓的視角對當時明治時代的「文明開化」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的陰暗面進行了揭示。

作者通過貓這一隻動物的視角對這個特定時代下的切封建事物、落後的舊事物,以及「文明開化」這新的歷史時期所出現的各種弊病和弊端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者作為「文明開化」時代的同時代者,不僅對日本的近代化進程有著深刻的認識,他還對日本近代化進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各種弊病進行著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的批判。

夏目漱石並不反對日本吸收西方的文化,但他認為應該以日本自己為中心,在這個基礎上吸收外來的文化,而不是盲目地追隨西方、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文明。

夏目漱石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同西方先進國家的接觸中,既要保持本民族固有的優秀傳統,又要學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堅決不能以破壞、犧牲掉本民族的傳統為代價。

在夏目漱石看來,那種盲目地拋棄歷史、割斷歷史,一味崇洋媚外的做法是一種不可原諒的近視症、軟骨症。

作者通過作品《我是貓》,將所謂的「文明開化」這一歷史光環下明治社會中的陰暗面揭露無遺。

從這個意義上說,夏目漱石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深深地滲透其中從社會諷刺和批判的方式來看,莫言和夏目漱石雖然都採用了動物視角,但很顯然,莫言採用的是多個動物視角,最後又回歸到了人性視角。而夏目漱石則只採用了一隻貓這個單一的動物視角這個單一視角一直貫穿於作品始中。

從時間跨度上來看,莫言講述了半個多世紀中發生的故事,而夏目漱石講述的是明治維新時期文明開化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時間跨度較小。

另外,莫言揭示的是歷史變遷下的中國農村、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而夏目漱石揭示的則是歷史變遷下都市、知識分子、資本家等與資本主義、拜金主義的關係

四、結論

小說《生死疲勞》中,莫言借用佛教中六道輪迴的故事,通過驢等動物的視角將人性的懦弱、自私、狡詐、卑劣、無恥等揭露無遺。

作者通過5種動物的獸性、大頭嬰兒的人性等多維視角,既講述了中國農民、農村與土地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還完成了這一變遷中動物視角下人化獸、獸化人的人性批判以及作者對於人性回歸的期盼。

這一點充分而鮮明地表達了莫言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人的關注,同時也充分地表現出作者對人類生存現狀的焦慮和反思。

而小說《我是貓》中,夏目漱石通過貓這單一的動物視角,刻畫了明治時代文明開化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知識分子、資本家等各類人等的種種場面。

作品通過貓對這些登場人物的觀察,塑造出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作者藉助貓的動物視角,對明治社會各個階級階層中不同職業不同思想的人物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剖析,揭開「文明開化」的面紗,批判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盛行的拜金主義,對當時的日本社會進行了強烈的抨擊。

相關焦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生死疲勞》
    第十周 第四天中國 莫言 《生死疲勞》1955年,管謨業出生於山東省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十一歲的時候「文革」開始了。他輟學後,到田間勞作,後來又進了工廠,1976年參軍。他在部隊裡開始寫作,用筆名「莫言」發表作品,因為他記得父親的叮囑:不要在外面透露自己內心的想法。
  • 《我是貓》:有文化又深諳人性的日本貓,會解讀出怎樣的人類社會
    那麼這部被魯迅先生大加讚賞的《我是貓》究竟寫了個怎樣的故事呢?這部小說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其別具一格的貓的視角。這隻寄養在教師苦沙彌家的公貓,學識淵博,高冷孤傲,但對人類社會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但在這樣世俗的社會環境裡,他們又能有什麼途徑來發洩內心的空虛和憤懣呢?寒月與金田小姐的婚姻鬧劇,暗合了對資產階級的揭露與批判苦沙彌的朋友寒月是一個研究物理的學生,為了拿到博士頭銜孜孜不倦地埋頭科研。
  • 《我是貓》:一百多年前,我是一隻生來就會說「脫口秀」的貓
    對拜金者的揭露和抨擊《我是貓》用金田小姐的婚事來貫穿全書,揭露實業家們的驕橫和拜金主義者的勢利。窮困潦倒的苦沙彌,在鈴木君炫耀十八K金鍊的時候,是十分輕蔑的,他認為實業家=商人,為了賺錢,可以無所不為。
  • 淺談《詩經》的基本讀法:以《周南·關雎》為例
    下面我就以《詩經》第一篇《周南·關雎》為例,淺談基本讀法。首先是注音。雖然《周南·關雎》的全文內容看起來沒有多少生僻字,但在讀之前仍需全部了解每個字的讀音,避免讀錯。,其中的雎鳩是什麼動物,一般人認為是一種鳥或是多情之鳥,實際上它卻是一種極為兇狠的飛禽,善於捕魚和吃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直接稱之為「山禽」,可見它並非後人想像的那麼美好。不過這種兇殘的鳥類卻在雌雄關係上比較安分,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雌雄不同窩睡覺,用它來比喻君子和淑女的「和而別」再恰當不過了。
  • 《我是貓》:一隻貓眼裡的浮生萬象;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1871年,日本開始史上最大刀闊斧地改革,明治維新,經濟大步發展地同時,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矛盾日益尖銳,36年後地1905年,作為一位日本作家地夏目漱石在東西方文化方面地非凡造詣,以及他對明治社會地批判態度而被時人所熟知.以《我是貓》一舉成名,獲得廣泛 讚譽。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在這樣一種「總體VS物化」的理論視域中,總體性的喪失在現實的資產階級社會科學中表現為物化現象和物化意識,而對於物化現象和物化意識,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行了專門的批判。這一批判首要地、集中地體現在他對商品結構的分析之中。用盧卡奇的話說,《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都從分析商品開始,這決非偶然。
  • 當人類還在為淹水苦惱,這個城市的流浪動物已經在生死線掙扎
    大雨已經下了一個月,當人類還在為出行苦惱,這個城市的流浪動物已經在生死線掙扎。 7月15日10點,30歲的張景殿開車前往江夏藏龍島。有人撥打援助熱線說,這裡一個別墅小區有流浪貓需要救助。 暴雨突降,視線一片模糊,張景殿靠邊停車,陷入回憶。
  • 重思日常生活批判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懷玉表示,通過對日常生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審視,使日常生活批判成為反思西方社會現代性問題、超越西方社會生活矛盾困境的重要哲學方法,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化、當代化和生活化,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反思批判研究當代日常生活問題的更富生命力的理論武器;對日常生活批判的重新思考,為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活智慧與生活哲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理論參照,為建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批判哲學
  • 《我是貓》裡的那些假面書生們不過是社會的邊緣人,時代的苦行僧
    小說中的人物主要分為兩派,以苦沙彌為代表的不為追求財富,不趨炎附勢,嫉惡如仇又自命清高的那些戴著文人的面具的一派,還有以金田家族為代表的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的實業家和他的一大群附庸者們。雖然假面文人們是正派,但無論是哪一方,作者對他們的描寫都極具嘲諷。
  • 貓真的有邪性嗎?為什麼有人害怕貓?貓:我這麼萌,為什麼怕我!
    在一些西方國家,甚至是在中國的一些偏遠農村地區,貓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具有邪性的動物。但是關於這種說法,在中國和在西方的解釋是不一樣的。在西方一些國家,他們的一些傳說,貓是巫婆的寵物,貓和巫婆在一起時間久了,自然會學到一些本事,並且到人類社會去害人。
  • 《第一頭牛》: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人與社會與自然的思考
    就像凱莉·雷查德的電影《第一頭牛》一樣,人類只是介於自然與社會之間。自1994年的處女作《野草蔓生》以來,她就一直在擔心這個問題。而在《第一頭牛》中,凱莉·雷查德成功地將社會、哲學、經濟和電影等各種問題編織在一起,創造了一部非凡但又驚人的複雜性作品。
  • 高考作文輔導104:質疑只為超越,批判不為砸爛
    >哥白尼用「日心說」批判「地心說」,推動了科學革命;費爾巴哈用「唯物論」批判「唯心論」,推動了哲學的發展;毛澤東批判舊世界,成立新中國,推動了社會進步……毋庸置疑,批判具有摧枯拉朽的巨大能量。中國:質疑只為超越,在質疑中超越。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在國內,中國政府及時闢謠,適時糾偏,重罰奸商,快懲庸官,勇於接受民眾批評,著眼回應社會關切,積極暢通輿論發聲通道。在國際上,中國政府積極邀請世衛組織訪華,及時公開疫情真實信息數據,理性回應質疑,剛性應對挑釁,展示出了一個東方大國的責任擔當和成熟自信。
  • 莫言《生死疲勞》:一位地主的六世輪迴,看盡50年的變遷與恩怨
    這位叫管謨業的「尋根文學」作家,筆名莫言,在2006年用了43天的時間寫了一本55萬字的長篇「懸幻」小說,名叫《生死疲勞》。當然,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理由便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動物視角:模擬6種不同的動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
    但是,當你看著其它生命,並為它們身上的獨特色彩而著迷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家中的小貓咪看到的世界是否和你一樣呢?討人厭的蚊子所看到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要和你分享,動物視角:模擬6種不同的動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
  • 「主義」的濫用和「學說」的誤解,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例
    情況嚴重時,普通的學說會被拿去為極端的社會政策背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長期為人詬病的Social Darwinism,即通常被翻譯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社會進化論學說。今天在公共場合下聽到有人使用Social Darwinism這個術語時,多半能體會到使用者的批判態度,因為它被假定是一種為優生學、帝國主義戰爭、種族屠殺、弱肉強食辯護的主張。
  • 「動物小說王子」袁博首創自然史動物小說
    當前市場上的動物小說並不少見,比較著名的有沈石溪老師的《狼王夢》、黑鶴老師的《狼獾河》等,大部分動物小說都寫的是生活中能見到的、讀者們也都熟悉的動物如狼、狗、馬、貓等,如今卻有一位青年動物小說作家把描寫對象對準了所有人都沒有親眼見過的動物——恐龍。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家養貓和野生貓科動物的牙齒區別巨大?
    很多人認為,這說明國外的獸醫不怎麼靠譜,或者動物醫院比較坑,但其實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貓咪身上。貓咪其實和老虎,豹子類似,都是貓科,食性也是一樣,都是肉食性動物,比如國內最早出現的貓咪,是農村養來照看倉庫抓老鼠的,這種貓天生就吃老鼠,這是它們肉食天性決定的。
  • 男子用開水澆懷孕母貓:拿火腿腸誘殺貓、腹中小貓全部死亡
    男子用開水澆懷孕母貓、救助者:腹中小貓全部死亡 10月19日晚,網曝山西太原一男子用開水澆一隻懷孕母貓,被人勸阻後稱「貓偷吃了火腿腸」。隨後母貓被好心人送醫搶救,經過檢測,母貓腹中已成形的4隻小貓全部死亡,而母貓也全身傷痕累累,經過搶救,目前,母貓情況暫時穩定。
  • 男子當街用開水燙懷孕母貓:虐待動物是病,得用法治!
    10月19日,山西太原,一段男子開水燙貓的視頻,引發眾怒!視頻中,男子將一隻白色的貓鎖在籠子裡,用剛燒開的水澆貓,被路過的愛心人士發現,立即制止並報警,男子被警方帶走,貓咪被送往寵物醫院治療。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多位專家會診對其進行搶救,但貓全身燒傷面積達70%左右。被燙傷母貓於21日下午16時左右停止心跳,宣布死亡。愛心人士已為貓咪聯繫無汙染安葬,會有一個安葬儀式。在這個事件中,不少網友對公司解僱該男子的做法,拍手稱讚:處理的手段可謂雷厲風行!
  • 《老殘遊記》:清末對社會的反思和批判
    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進行深度開掘。其中包含了解密和偵探的元素,最廣為人知的是其中的景色描寫。本書被聯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嚴復、梁啓超等人讚揚不斷,王國維說:「不意中國亦有此人!可與英國最高小說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