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很短的漫畫書,圖片也極為簡單,文字也並不多,上下文邏輯之前也並沒有特別緊湊,不過是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個人感悟用漫畫加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至少是通過電子出版物的方式進行了出版,而且微信讀書這個軟體中有上線,相當於還是能得到一定的費用支持。只能說明現代社會賺錢變現的方法很多元,多接觸一些新事物說不定就能多一種變現的方式,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說不定就可以找到新的方法從中獲利,這麼一想,每天堅持寫文更新也能更加有動力,雖然至今沒有變現,但至少這條路是通暢的,很多人已經走過的。
芬蘭人的噩夢其實並不單單是芬蘭人的噩夢,而是很多身性靦腆的人的噩夢。內向的人很多行為都是向內求的,希望能和這個世界有最少的接觸,這樣能達到自己和社會彼此互不影響的兩全其美的狀態,但生活有時候會推著人往前走,人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不和社會打交道還是挺難做到的。書本中就如實記錄了很多這樣的接觸環節中,內向的人內心的崩潰,很多時候只想大喊一聲求放過,不要將所有的關注度都集中起來,因為身處其中的人已經尷尬到要鑽地縫了。
芬蘭是一個北歐國家,本身緯度比較高,整個國家寒冷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芬蘭人的性格中也融入了天氣的因素,有點偏冷,這可以從北歐的家具、裝修風格體現一二。不過在寒冷的時候,人不應該抱團取暖嗎?這時候想起了北極企鵝的取暖方式,縮在一團但又彼此獨立而且一直在變動,企鵝內部有一個默認的規則,抱團取暖的外部人員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流動到內部,然後再流動到外部,一直再循環。這是企鵝之間的默契,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抗寒冷同時保持獨立,芬蘭人可能也是如此,在氣候惡劣、生存困難的時候,彼此之間還是抱團取暖,同時也要保持個性的獨立。所以才會在社交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噩夢。
漫畫的最後,作者感謝了每一位讀者,因為沒有讀者的喜愛,就不會有這本書,也不會有書中的主人公的存在。其實任何作品出來,都應該傾聽表揚和鼓勵的聲音,因為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所有人都熱愛,如果將精力都放在別人不喜歡的地方,費盡心力對這些地方進行修改後可能又讓另一部分之前喜歡這個作品的人不喜歡。既然如此,在最開始需要鼓勵的時候,乾脆屏蔽批評的聲音,多聽聽讀者喜歡什麼,然後儘量的往這個方向走,強化讀者的喜歡,更能建立起自信心,從而創作出更多的作品來。
這種觀點,不僅僅對於畫畫有用,對於寫東西拍視頻都有用。沒有人是人民幣,不可能天下人都愛,既然如此,短暫而有限的精力不若放在喜歡的讀者身上,這樣作者也能很開心的創作,讀者也能很開心的閱讀。同時,這個世界足夠大,不需要滿足所有人才能生存、變現,可能只要滿足一部分人,精準的滿足他們的需求,也能實現生存、變現,豈不美事一件?
希望噩夢不在,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