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中的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豚

2020-12-21 山東頻道

原標題:回味中的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豚

長江三鮮

刀魚、鰣魚與河豚並稱「長江三鮮」,出自長江下遊,基本上是季節性回遊魚,到日子來,到日子就走了,像春天開花一樣,充滿季節性魅力。自六朝以來,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便極力推崇,寫了大量相關的詩詞文章,長江下遊城市更是形成歷史悠久的品嘗「長江三鮮」的狂熱嗜好。如今,自然野生的「長江三鮮」基本絕跡,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傳說。著名作家葉兆言則避開那種文人的誇張與渲染,通過自己的「回憶通道」進入「長江三鮮」的平常場景,以歷史為經,以地理為緯,以日常生活細節為材料,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人生況味的關於「長江三鮮」的「清明上河圖」。

恣看收網出銀刀

小時候,刀魚的稱呼一直讓我很困惑,如果是說形狀,長得像一把匕首的魚多得很,為什麼偏偏長江中這種細細長長的玩意叫刀魚。當然,更讓人不喜歡的是刀魚刺多。我父親蘇州人,蘇州人很會吃,尤其擅長吃魚,大家印象中,他書呆子氣很重,除了讀書寫作,幹什麼事都顯得笨拙,偏偏吃起東西來,舌尖上功夫十分了得。父親吃瓜子,放一大把瓜子在嘴裡,然後極為瀟灑地一口吐出來,全是分成兩瓣的瓜子殼,每一對殼都是完好的。

刀魚刺最多,又細又軟,根本不是少年兒童可以對付的。父親喜歡刀魚,一是因為味道鮮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孩子氣地表演他的舌頭功夫,搛起一大塊放嘴裡,讓人吃驚地吐出一嘴很乾淨的魚刺,不帶一點點魚肉。父親過世以後,家裡只要有機會吃刀魚,就會想到他當年表演吐魚刺的模樣,母親會忍不住地說,你爸爸要在,肯定又要露一手了,同時必定還會加上一句,當年刀魚真是便宜。

那年頭,南京市場上的刀魚確實很便宜,最好的也就4毛錢。是最大最新鮮的那種,買回來,中間一段清蒸,頭尾放油鍋裡炸,炸成金黃色,再抹點鹽,味道非常香。我對吃刀魚一向沒什麼興趣,基本上不會去碰中段,犯不著去和那討厭的魚刺作鬥爭,要吃也就吃點頭和尾,將油炸過的頭尾一陣亂咀嚼,吞下肚去。

4毛錢一斤的刀魚說便宜,當然只是相對。當時這些錢,大致相當於今天40元,說貴不貴,說不貴也不便宜。長江三鮮出自長江下遊,都是季節性的回遊魚,到日子來,到日子就走了。平心而論,刀魚的性價比並不高,在長江下遊,無論江南還是江北,魚蝦之類本不是稀罕之物,可供選擇的魚類很多,吃刀魚也可以,不吃刀魚也可以。對於廣大的老百姓來說,吃不吃什麼長江三鮮,就這麼回事。

一直覺得長江三鮮的神奇,是文化人吃出來的,很多事,一經過知識分子評點,經過他們加工,經過他們渲染和誇大,立刻熱鬧起來,立刻身價百倍。老百姓當然也吃刀魚,也吃鰣魚,也吃河豚,也知道到日子可以嘗個鮮,不過吃了就吃了,不會像文人那樣寫文章到處張揚。長江裡可吃的好東西多得很,在日常生活中,所謂「三鮮」可有可無,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大家才會想到去品嘗享受。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應該說都比較艱苦。事實上,翻開中國大歷史,好日子壞日子仔細計算,所佔比例差不多。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你幸運了,好日子會多一些,你觸黴頭了,壞日子會多一些。真正的盛世並不多,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的本意,是帶著血和淚的,不僅僅描繪了江南的富裕,更重要的一層意思,是說這一帶相對太平,戰亂要少一些。在老百姓看來,不打仗,能吃飽,能穿暖和,能過上一個安穩日子,基本上已離天堂很近了。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大歷史上的中國,差不多五百年一大亂,幾十年裡必有一小亂。大亂是亡國,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國破家亡妻離子散,你如果碰巧生長在這樣的年代,那真是太不幸。小亂是什麼呢,是那些局部的不安定,比如各式各樣的內亂、軍閥混戰、國共爭奪江山、反右、三年自然災害、「文革」。過去不久的20世紀,除去改革開放這些年,有一大半時間,實際上都處於民不聊生的動亂中,大亂有過,小亂也著實不少。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好像對亂世習以為常,習慣成了自然。亂世的好處是可以讓人隱忍,大家會覺得活著就好,會覺得能活下來便是幸運。好死不如賴活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事到臨頭,又能怎麼辦呢,隱忍就是最大的抗爭。

一直覺得最倒黴的,永遠是處於底層的窮苦百姓。以我父親為例,雖然被打成右派,事實上他的實際生活水平,並不是很低。很多有名的右派,只要沒被開除公職,沒被判刑,只要他們認錯服罪,仍然可以還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除了「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段最糟糕歲月,熬過最困難的那幾天,大多數時候,說是經濟上養尊處優並不為過。自古以來,再亂再苦,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總是要比老百姓好,好得多。

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春天來了,長江三鮮中最早上市是刀魚。或許我孤陋寡聞,描寫刀魚的古詩好像並不多,北宋的蘇東坡「清明時節江魚鮮,恣看收網出銀刀」,算是最著名的一句。南宋的劉宰《刀魚詩》算是一首,「肩聳乍驚雷,鰓紅新出水。佐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魚又叫「鮆」魚,陸遊「鮆魚蓴菜隨宜具,也是花前一醉來」,這個鮆就是刀魚。揚州人還有一句大俗話,「寧去累死宅,不棄鮆魚額」,「魚額」是魚頭。食不厭細膾不厭精,真正的吃貨常會有一些很奇怪的總結,所謂「刀魚的鼻子,河豚的嘴」,意思是說,刀魚的鼻子最好吃,河豚的嘴唇最鮮美。

民以食為天。事實上,詩人們寫到了長江三鮮,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嘴特別饞,並不是因為他們都是饕餮之徒,也不是說滾滾長江中,就只有這三種魚的味道才最鮮美。古代文人開出的美食排行榜,通常也只是為了押韻上口,胡亂說著玩玩,千萬不要太當真。二月春風似剪刀。幾乎沒有什麼例外,一般寫到長江三鮮,都會包含人生的一種感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冬去春來,面對永恆的大自然,詩人品嘗享用了長江三鮮,猶如面對新上市的碧螺春茶,看綠肥紅瘦,迎來了新便送去了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吃是為了活著,活著可不僅僅為了吃。長江三鮮就像春天裡的鮮花,它盛開了,告訴我們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冬去了春來了,我們已經又老了一歲。

記得「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的時候,刀魚還算不上什麼稀罕之物。我母親在靖江有個學生,這個學生設宴款待我父母,居然辦了一個刀魚全席,一桌菜都是用刀魚做,其中最誇張的是一盤無刺刀魚,廚師事先已小心翼翼地將魚刺剔除了,而刀魚形狀竟然還是完整的。這屬於高手絕活,很容易讓人驚嘆,不過這種技藝並不入擅長吃魚的父親法眼,他覺得完全是邪門歪道,你吃的那刀魚連刺都沒有,還有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過去這些年,刀魚的價格一直在飛漲,漲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字「貴」。再後來,貴也沒有了,據說在長江裡很難再打到刀魚。偶爾在餐桌子上還能遇到,真正懂行的會告訴你,那個並不是真正的長江刀魚,長江刀魚基本上已消失,已絕跡,蘇東坡筆下的「恣看收網出銀刀」已經成為一個傳說。

相關焦點

  • 江蘇太倉江海河三鮮美食節開幕 可品嘗到「長江三寶」鰣魚、河豚...
    江蘇太倉江海河三鮮美食節開幕 可品嘗到「長江三寶」鰣魚、河豚、刀魚2012-03-28 14:33:00  &nbsp  品嘗江鮮精華正當時&nbsp  要品嘗到江鮮之精華,非&nbsp「長江三寶」莫屬,即鰣魚、河豚、刀魚。&nbsp  其中,刀魚,也稱刀鱭,其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而得名,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全身呈銀白色,晶瑩可愛。
  •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長江三鮮史話吃河豚為何要「拼死」,顯然是因為河豚有毒。但即便如此,河豚的美味還是擋不住前僕後繼的食客,那麼,如果真中毒了,醫療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人該怎麼辦呢?     蘇克勤告訴記者,古人解河豚毒方法其實挺多的。比如,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認為用「蘆根煮汁,服之即解」。而隋朝名醫孫思邈給出了這樣一個偏方:「凡中其毒,以蘆根汁和藍靚飲之,陳糞清亦可。」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人工養殖河豚就是為了放流  前幾年,記者為了刀魚去採訪鄭金良,他總感慨「長江空了,沒魚了」,從啥時候開始空的呢?  鄭金良在長江邊長大,刀魚鮮、鰣魚肥、河豚美,他對如今根本吃不上的「長江三鮮」太熟悉了。曾幾何時,這三種魚在長江邊是家常菜。
  • 長江鰣魚:魚中西施
    磚家拍磚:長江鰣魚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名貴的魚,素有長江三鮮之首的稱謂,4、5月份,正式吃吃魚的好時候,五一放假,
  • 「長江三鮮」守護者 爺孫倆十八年放流魚苗1.6億尾
    7月1日,鄭金良和孫女鄭冰清在江蘇省江陰市長江珍稀魚類科普館內參觀白鰭豚標本。長江刀魚、長江河豚、長江鰣魚,被譽為「長江三鮮」,由於環境惡化、捕撈過度等諸多原因,近年來長江刀魚和長江河豚資源嚴重枯竭,而長江鰣魚更是多年鮮見。
  •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將上市民餐桌 鮮嫩無比(圖)
    素有 「長江三鮮」之首的鰣魚,在江南一帶幾近絕跡。記者昨天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去年從蘇州引進的4000尾鰣魚苗,經過近一年的試養宣告成功。這是江北地區首次引進長江洄遊魚類,標誌著長江鰣魚正式進入青島。
  • 「長江三鮮」都聽說過,那「長江四鮮」呢?
    江刀,就是我們所說的長江刀魚。每年這個時候刀魚從大海洄遊,在長江捕獲的刀魚最是鮮美,被譽為長江三鮮之一。我國有河豚40多種,因味美,被列為「長江三鮮」(河豚、刀魚、鰣魚)。又因身帶劇毒,一直被明令禁止,不想反成追捧之物,尤其在長江下遊,食用河豚已成日常,只江蘇江陰一地,一年就能吃掉河豚500噸。
  • 東海漁業捕撈慘澹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基本絕跡
    東海漁業捕撈慘澹 「長江三鮮」之首鰣魚基本絕跡 其實漁業資源的枯竭絕不僅僅是東海漁業所單獨面對的,長江的漁業資源也面臨枯竭,近十年來,漁業資源呈現出下降勢頭,早在多年前,就已有專家發出長江無魚的擔憂。南京市農委漁政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長江南京段的漁獲量與往年相比下跌也比較明顯。
  • 長江三鮮之一鰣魚,養殖的時候對水質和生活環境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鰣魚現在是屬於一種比較珍貴的品種,它們通常都是生活在入海口附近,在我國主要就是在長江下遊,鰣魚和河豚、刀魚被稱為長江三鮮,但是現在在長江也是很難看到鰣魚了,因為鰣魚的刺是比較多的,但是也因為鰣魚的名氣比較大而且稀少,所以市場上的價格和需求量也是很可觀的,有的地區就已經開始了人工養殖鰣魚
  • 人類在緬懷鰻魚飯,長江刀魚卻有一句MMP要講
    其實它們也沒有在長江裡見過鰣魚。刀魚活個五年已算長壽,而鰣魚90年代初就在長江絕跡了。聽說人類引進了美國西鯡來養殖,作為鰣魚的廉價替代品,但畢竟遠隔重洋語言不通,刀魚恐怕也與它們相見不相識。陳康侯1927年作《鰣魚入市》局部刀魚懷念的,是活在祖輩傳說裡的中國鰣魚。早在刀魚身價被炒起來之前,鰣魚才是長江裡真正的貴族,祖傳的那種。
  • 8000元一斤的長江刀魚究竟有多好吃?
    刀魚、鰣魚與河豚並稱「長江三鮮」,出自長江下遊,基本上都是季節性回遊魚。每年春天,到日子就來,到日子就走,充滿了季節性的魅力。
  • 被譽為「長江第一鮮」的長江刀魚為什麼這麼貴?
    長江刀魚冬天在海裡,春天逆著長江往上遊,在安徽、湖北等地的湖泊中產卵,小魚又順著長江出海,到海裡成長,周而復始。在海中生活時,名氣不大.。回遊淡水 ,通江入湖後,食物鏈略有改變,魚味漸鮮,身價倍增!它與河豚、鰣魚並稱為中國長江三鮮,其中長江刀魚被稱為「長江第一鮮」,肉質嫩滑,口味特別鮮、甜,絕對是入口即化的那種感覺。知名度極高,食客慕名而來者眾。這樣的高知名度,對於長江刀魚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
  • 長江鰣魚現"功能性"滅絕 港媒分析大三原因
    參考消息網7月1日報導 港媒稱,長江鰣魚與刀魚、河豚合稱「長江三鮮」,味道鮮美,但是近30年不見蹤跡,專家稱鰣魚已經功能性消失。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30日報導,長江鰣魚是「長江三鮮之一」,然而近30年卻一直不見其蹤跡。
  • 非法捕撈野生長江刀魚 常熟兩男子被抓
    4月14日,常熟趙市派出所民警巡邏至趙市長江耿涇閘口附近,發現江堤邊停著兩輛電瓶車,但沒有發現車子主人,長江邊還隱約傳來對話聲:快快快,又網住「兩條了,快來搭把手」。民警上江堤查看,發現在離江堤不遠的長江內有兩個人疑似在網魚。
  • 今年長江刀魚吃不上了?是的!
    2019年3月1日,未來或許也將被寫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事記。2019年3月1日長江春季禁捕,長江禁漁線內無捕撈長江刀魚的船隻。中隊長曹傑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答覆——「是的,今年長江全面禁捕,市面上不會再出現正宗的長江刀魚了」。說起「江刀」,長江沿岸的百姓對它都有著一份「舌尖上的回憶」。
  • 中國「最貴」的3種魚,長江刀魚肉質鮮美,網友:第二種不敢吃!
    中國「最貴」的3種魚,長江刀魚肉質鮮美,網友:第二種不敢吃。一.長江刀魚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它是只有長江裡才有的一種魚,大家可能會想到我們平常吃的刀魚,其實它們不是一個品種,我們平常吃的屬於海魚,也就是大海裡面的刀魚,我們平常吃的刀魚比長江刀魚要大一些,而且顏色也是青白的,價格是比較便宜是很常見的一種魚。
  • 為什麼長江刀魚那麼貴?真相原來是這樣
    長江刀魚和鰣魚、河豚並稱為「長江三鮮」。雖然它現在光鮮,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也只是老百姓家裡尋常的一道菜,幾塊錢就能買一斤,但是如今卻一躍成為奢侈品,吊打了一眾中高端品牌化妝品。面對這種天價刀魚,我們也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
  • 清明嘗鎮江三鮮,恆順贈你一季鮮美
    揚中人說:「清明前後,最宜吃「鎮江揚中三鮮」。」作為「開春第一鮮」的美味,刀魚形如其名,「恣看收網出銀刀」,蘇東坡形容刀魚似一把線條快意恩仇的銀刀,以其皮薄多汁最為食客推崇。①刀魚掐頭去尾,除去內臟筋膜,洗淨切段,瀝乾水分,撒鹽入味。②麵粉放入盤中,刀魚段裹滿麵粉,熱鍋煎制。③蔥姜蒜切好,煸炒香味。④加生抽、老抽、恆順香醋、酒、糖,放入刀魚,加熱水。⑤蓋鍋小燜。⑥翻面,烹點白酒,再稍微收汁,出鍋即可。如果說刀魚是藏在民間的小家碧玉,那麼鰣魚則天生帶有一股貴氣。
  • 刀魚的鼻子,河豚的皮,這兩樣奇葩的食物可是鮮中極品!
    長江刀魚的魚骨從軟到硬的變化,不僅會讓它的價格迅速下降一半左右,它也讓我們從這種有形的變化中,感受到食物裡的「時空」。長江第一鮮的由來刀魚,有「長江第一鮮」之稱。但不是住在長江邊的人,可能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魚類。
  • 南通古諺:「寧吃鰣魚一口,不吃草魚一簍」,鰣魚之鮮美無可替代
    農業部長江禁漁期調整為每年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刀鱭(長江刀魚)等捕撈試行專項管理,南通長江刀魚正式開捕,特許捕撈時段和去年一樣,到4月20日結束,一共51天,我市漁政部門今年發放了93張特許捕撈證。著名長江三鮮刀魚、河豚、鰣魚都是海歸一族,歷來是地處長江出海口南通的野生珍貴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