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原生家庭,近些年媒體和大眾有特別多的一個探討,特別是原生家庭之錯、原生家庭的創傷和父母之錯,有很多很多的探討。
我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01.極少有原生家庭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某種程度的傷害或傷痛的,沒有完美的父母。
父母在工作、關係和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壓力,
再加上我們其實沒有學習過如何情緒管理,
也沒有學會如何化解過去經歷積累的、或者文化中的、家族中傳承下來的負擔;
父母也是人,當父母各種壓力起來的時候,
最容易的傾洩方向當然是孩子;
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受害者,但其實這是一代又一代,甚至是幾十代延續下來的問題,
我們需要追溯原生家庭整個的傷害或原生家庭之錯
但我覺得,光追究這一部分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它的兩面:
就拿一個孩子來說,
當爸爸媽媽要求非常高,
各種功課考第一,在學校考第一,上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在人前風風光光的。
在這種要求下,有些孩子確實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人,
但是回看自己整個人生經歷當中,卻有非常多的辛酸和不容易。
我想說:
任何一個經歷,它都有兩面,
辛酸和不容易的經歷除了傷害和帶給我們壓力以外,
同時也塑造了我們,
讓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非常成功,擁有非常好的人生的素質和能力。
02. 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辦?
從人的本能來講,
因為小時候,作為一個孩子,其實是非常無助的,
看著爸爸媽媽打架,看著爸爸發脾氣,媽媽發脾氣,
他其實是無能為力的,
從身體上來講,他非常小,
經驗也非常少,
從大腦本身的結構來講,
他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來消化「父母吵架」這樣一個信息。
所以,
當我們處在一個非常無能無力的狀態下,
我們就會感到被傷害。
我們創傷,其實並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
而是發生那一刻,我們無能為力。
「無能為力」本身來講是創傷發生非常大的一個原因,
作為小孩來講,就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在身體層面儲存,
會在整個情緒層面儲存,
最最核心是會形成我們對社會和人的一個認知。
比如,如果說一個小孩被性侵,
她就會形成:世界是不安全的,男人是非常不好的
如果從小被爸爸管教或者打罵長大的孩子,
長大以後可能會非常害怕權威,非常害怕男性的權威。
所以,最關鍵的不是無限制的追究原生家庭的創傷,或者是給我們帶來的傷害,而關鍵是知道我們應該怎麼辦。
03.我們能做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
第一點,人沒有完人,父母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第二點,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有創傷;
第三點,其實所有的父母或者說絕大多數父母從內心來講,不管他做了什麼,他內心來講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更好,生活的更好的。
不是譴責原生家庭,譴責父母給我們帶來的,抱怨他們,
這個其實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幫助,
人的一個本能上面來講,
遇到事兒了以後首先就是指責別人,
你不對,或者環境不對,各種各樣的原因,
在那條路上是一條不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