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廣東地質災害避險搬遷1244戶,超額完成任務!

2021-01-12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馮建奎、常秀麗

圖/馮建奎

1月5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2020年廣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完成避險搬遷1244戶,佔既定任務的124.4%。完成工程治理勘查設計和施工1265處,其中大型以上305處,超出原計劃205%。分兩批次部署實施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專業監測465處,其中已完成78處專業監測點建設,佔既定任務的130%。

河源龍川米貝村受災群眾住進了安置新村

減少潛在經濟損失26.8億元

根據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階段任務安排,2020年要實施地質災害防治「116工程」,具體任務包括組織實施1000戶受威脅村居避險搬遷、100處大型以上地災工程治理、60處大型以上地災專業監測,解除 6.3萬名群眾所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等。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避險搬遷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避險搬遷任務重,選址難,資金需求量大等困難,廣東各地加快編制方案、新址建設,加大各級財政經費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好拆舊復墾、生態修復等政策籌措資金,截至去年底順利完成1244戶村居避險搬遷,解除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約1.27萬人。

以龍川縣米貝村為例,該村經歷2019年「6.10」「6.12」特大暴雨襲擊,發生山體滑坡326宗、泥石流6處,地質災害面積6.19平方公裡,全村轉移377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1億元。2020年6月12日,57戶米貝村民住進了災後安置房。在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方面,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加快項目推進,全年共完成工程治理勘查設計和施工1265處,其中大型以上305處,中小型960處,為8.4萬名群眾解除了地質災害威脅。

各地在工程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例如,河源市創新採取了EPC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縮短項目周期,取得了較好成效。珠海市建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程參建隊伍儲備庫,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快項目實施進程,用一年左右時間對135個在冊隱患點全部完成整治。農村削坡建房風險排查整治是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牽頭開展農村削坡建房風險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共排查出風險點65190處(戶),部署下達9912處整治任務,已開工整治3940戶,開工率39.75%。

據統計,通過實施各項綜合治理措施,2020年廣東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減少9.6萬人,減少潛在經濟損失26.8億元。

全年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起

廣東進一步建立群測群防隊伍,2020年底群測群防員已達1.88萬人,為5865名群測群防員配置了監測工具。技術支撐隊伍實現全覆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和138個縣(市、區)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與53家地勘單位的286名技術人員建立了技術支撐服務關係。2020年汛期,省自然資源廳共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664期、預警簡訊25.14萬條。全省出動巡排查9.7萬人次,巡查地災隱患點5.7萬處次,轉移避險1.59萬人次。

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應對措施,2020年廣東汛期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人員死亡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減少了29%、59%和74%。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起,避免人員傷亡95人。

明年底完成482處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

根據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2022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全省在冊威脅100人以上的482處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和6.5萬處(戶)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等任務。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將緊緊圍繞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任務,堅持汛期防禦和綜合治理「兩手抓、兩並重」,持續開展「人防」能力和「技防」能力雙提升工作,努力實現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人員傷亡、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均明顯減少,嚴守不發生重大地質災害底線。同時,加快地質災害大數據平臺、地質災害監測「一張網」建設,整體推進地質災害防治攻堅戰。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張愛麗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龔曉彤

相關焦點

  • 旌德縣白楊嶺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避讓工程啟動
    近日,旌德縣有關部門深入到全省首批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避讓工程之一的版書鄉南關村毛山自然村白楊嶺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避讓工程安置點現場辦公,協調解決毛山安置點水、電、路、電話、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建設問題,力爭在明年汛期來臨前,完成白楊嶺地質災害點41戶147人的整體搬遷避讓工程。
  • 避讓地質災害典型案例
    倒塌房屋5棟,損壞3棟,險區內15戶82人安然無恙,無一傷亡。這次滑塘口山體滑坡能夠做到無一人傷亡,最成功的經驗和措施就是監測預警網絡健全,群測群防工作到位,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增強。在每年初召開的全縣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縣委、政府都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一個重中之重進行強調。縣人民政府每年都與各鄉鎮政府籤定《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狀》,各鄉鎮政府再與村籤訂相應的責任狀,落實監測責任和措施。
  • 雲南今年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1起 避免人員傷亡1218人
    7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委宣傳部了解到,今年汛期以來,雲南多措並舉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和救災工作,截至7月19日,已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1起,避免人員傷亡1218人。據了解,雲南省地殼隆升強烈,以紅河深大斷裂為界,滇東為喀斯特高原,滇西為高山縱谷,內、外動力地質作用活躍,巖石破碎、風化土層分布廣泛,加之雨季降水量大,局地暴雨多發,地震頻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易發頻發。雲南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分別佔國土面積的45.4%、34.2%,是全國受地質災害威脅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
  • 四川發布15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
    日前,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汛期以來,四川省地質災害高發、頻發,截至10月9日,全省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2725起,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全省各地組織48萬人提前轉移避讓,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107起,避免6042人因災傷亡。
  • 李仕忠指導麻陽縣和平溪鄉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作
    麻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忠視察地質災害點由於坡表面巖層為斜沙巖,容易疏鬆,現山體開裂長度達300餘米,開裂最寬處為2米左右,可見深度為2米左右,有滑坡隱患的土石方達百萬餘方,直接危及山坡下64戶農戶、32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了解到當地村民普遍感到恐慌,李仕忠為此專門走訪了群眾,對他們進行心理安慰疏導。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
    2020年,完成地質災害智慧管理項目設計招標;2021年,完成地質災害智慧管理項目設計和任務分解,風險預警預報功能模塊在主汛期前投入使用;2022年,基本實現動態監測數據「一張網」集成應用,完成地質災害管理「一張網」建設。
  • 關於印發《汨羅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全年共出現小型滑坡地質災害2處,全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由於各鎮防範工作到位,規定動作紮實,實現了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零傷亡」。二、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和重點防範區域(一)重點防範期。各鎮、相關部門單位要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湘政發〔2018〕12號),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領導責任制,將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具體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 濱江商務區城中村改造籤約2046戶 超額完成目標
    溫州網訊 黎二村籤約率達99.05%、塗村老港區籤約率達96.02%、塗村浦東片區籤約率達100%……濱江商務區城中村改造日前取得巨大突破,截至6月底,已完成2046戶的籤約,僅半年時間便超額完成了全年2035戶的任務。  「能超額完成任務,與我們充沛的攻堅力量密不可分」。
  • 李仕忠深入和平溪鄉調度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
    紅網時刻7月3日訊(麻陽站記者 向飛宇 米周文)6月28日,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忠帶隊深入和平溪鄉毛坪村調度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縣領導蒲必華、黃民品參加。李仕忠深入和平溪鄉調度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李仕忠先後來到毛坪村一組油麻腦的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選址、興旺壠地質災害點現場和疏散轉移群眾臨時安置點,通過實地察看、入戶走訪、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地質災害危險點、群眾轉移疏散安置和防災避讓搬遷等情況。
  • 湖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向智慧化進軍
    安吉縣報福鎮1∶2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日前通過設計書評審,三個調查組按各個行政村分區,以設計書圈定的風險斜坡為具體調查單元開展相關野外技術工作,預計春節前將完成野外工作。為推進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我市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已經在安吉縣開展。
  • 截至今日成都2018年累計發生26起地質災害 成功避險4起 無人員傷亡
    伴隨著大雨而來的,還有各種潛在地質危險。7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國土資源局了解到,截止7月2日12時,全市共發生地質災害災情26處,其中都江堰市共有14處,彭州市有3處,大邑縣有2處,浦江縣有6處,崇州市有1處。據統計,截止目前,成都市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545處,威脅10501戶32551人。
  • 8戶32人緊急撤離,12分鐘後山體滑坡,十堰首例地質災害自動化專業...
    楚天都市報8月7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劉偉)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設備發出警報,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急將滑坡體上的8戶32位居民撤離,12分鐘後,就發生了大規模山體滑坡。昨日,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十堰市首例因地質災害自動化專業監測成功避險的案例。
  • 貴州:今年新增地質災害巡察員崗位8458個 成功避害33起
    央廣網貴陽12月16日消息(記者陳屹)12月15日,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透露,今年以來,貴州省已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8.76億元,運用「人防」+「技防」等舉措,對42萬處次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3起,經濟減損1億多元。
  • 森林火災後該如何防範泥石流等災害?四川採取這些做法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今年6月以來,涼山西昌、木裡等地先後發生多起泥石流災害,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此前曾發生過森林火災。針對火災後當地易發生泥石流等災害,當地採取了哪些防治措施?入汛以來,西昌、木裡、喜德、鹽源等地多點暴發11起地質災害,無一人因災傷亡。由於前期預警及時,避險果斷,管控到位,已取得成功避險火後泥石流災害7起,主動提前撤離轉移群眾247戶932人,避免16戶80人可能因災傷亡。
  • 李衛林調度和平溪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6月24日,縣委書記李衛林深入和平溪鄉毛坪村一組調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時強調,要強化值班值守制度,實時監測和排查險情,要抓緊治理,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盡最大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領導胡偉平、蒲必華參加。
  • 阿壩州「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全面完成
    截至11月8日,由阿壩州自然資源系統牽頭的「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全面完成。阿壩州「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共有應急排查、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排危除險、能力建設等3大類37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4.34億元。【來源: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會理縣六華鎮發生群發性泥石流地質災害 130人緊急撤離
    布色木曲 四川在線記者 何勤華記者9月18日從涼山州地災辦獲悉,9月15日至16日,涼山州會理縣六華鎮遭遇持續降雨,六華鎮發生群發性泥石流地質災害。由於應對防範措施到位,監測預警及時準確,堅決果斷組織21戶130人緊急撤離,未造成人員傷亡。
  • 勝利油田超額完成2018年度儲量任務
    從近日中石化在鄭州召開的2018年度新增控制、預測儲量審查會議上獲悉,2018年,中石化勝利油田新增控制石油地質儲量7118.71萬噸、預測石油地質儲量9339.60萬噸,超額完成年度新增控制、預測儲量任務。
  • 永春坑仔口村民喜遷新家過節 遠離地質災害威脅
    魁鬥村民老謝說,他們剛搬進新居不久,以前居住在山上老屋中,不僅交通不便而且時時面臨著地質災害的威脅。後來得到政府的相關項目支持,才順利搬進新居。「當時各方面的手續很快辦好,而且建房的補貼也很快到手中,房子建好並搬進新居,心裡很高興。」  據悉,為讓群眾遠離地質災害的威脅,有效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去年,永春縣紮實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這一為民辦實事項目,並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廣元市30件民生實事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1月13日,記者從廣元市委目標績效管理辦公室獲悉,2020年,廣元市確保民生優先,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力保障民生資金投入,全市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比重超過65%,全市30件民生實事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截至12月底,廣元市省定25件民生實事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如期實現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1.62萬名幼兒保教費;為5.7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為1.9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免除1.51萬名中職學生學費;繼續實施33.66萬名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代繳工作;落實44.48萬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組織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