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滬蘇通大橋開通後效益凸現
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統計,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7月1日通車以來「吸流」明顯,大橋日均流量達3.4萬輛,車流最高峰達4萬輛。大橋的開通一定程度緩解了熱門過江通道的通行壓力,其中蘇通大橋、江陰大橋日均車流量下降均超萬輛。
滬蘇通大橋自7月1日傍晚17時18分向社會車輛開放後,至當日24時,車流近萬輛。此後,車流量不斷攀升,2日全天大橋雙向流量達3.1萬輛,3日達3.5萬輛,周末流量進一步攀升,4日和5日分別為4萬輛和3.9萬輛,6日和7日則分別達到了3萬輛和2.9萬輛。(來源:江蘇經濟報)
02
紹興鏡湖官渡大橋正式通車
7月10日上午,紹興最大跨度斜塔斜拉橋——鏡湖官渡大橋正式通車。官渡大橋是目前紹興地區最大跨度斜塔斜拉橋,去年10月,大橋豎向轉體成功,填補了浙江省索塔豎向轉體的空白。它的建成通車,將大大方便鏡湖新區與紹興老城區之間的往來,成為鏡湖新區通往老城區的南北交通要道。
330米的官渡大橋主橋採用獨塔雙索麵斜拉橋,為半漂浮結構體系,塔身為橢圓拱形,向正南方傾斜,主跨的鋼箱梁由16對斜拉索連接到主塔頂端,這些拉索不僅作為結構構件,更作為一種幾何導向,給人一種昂揚向上運動的意象。70米高的斜塔把官渡大橋定位成一個不對稱的平衡體系,賦予了該橋一種新的內涵,成為了鏡湖新區開發建設奮勇爭先的一種象徵。步行於橋上,傾斜的橋塔引領行人的視線逐漸向上,自然領略昂然脫俗的心境。官渡大橋造型別致,構思巧妙,是鏡湖新區文創休閒板塊核心濱水區又一標誌性景觀。(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03
宜昭高速洛澤河特大橋中跨順利合龍
7月11日,宜昭高速一期工程(彝良海子至昭通段)洛澤河特大橋首個合龍段澆築完成,大橋中跨順利實現合龍。
洛澤河特大橋是宜昭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位於彝良縣角奎鎮新場社區。大橋橫跨洛澤河,全長1336米,由「T形梁引橋+連續剛構主橋+T形梁引橋」組成,其中主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梁,左右幅共55跨,引橋採用40米預製T梁,大橋全橋共有35個空心薄壁墩,其中有三個橋墩墩身超過100米,最高橋墩設計墩高為119米,屬於超高空施工,安全風險極高。為了確保高墩施工安全,項目部對高墩施工採用液壓爬模施工工藝,這樣不但提高了墩身施工效率,而且確保了墩身施工安全。
本次合龍段是大橋連續鋼構主橋的中跨部分。中跨合龍,標誌著大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宜昭高速公路,為雲南省級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通車後,將改寫彝良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彝良縣城到昭通用時將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對加快改善滇東北地區交通條件,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加快川滇兩省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來源:昭通高速)
04
文泰項目葛溪大橋雙幅合龍貫通
7月10日凌晨,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葛溪大橋右幅1號橋中跨順利實現合龍,標誌著大橋實現雙幅貫通。
葛溪大橋全長619米,主橋上部結構採用55+100+55m預應力混凝土波紋鋼腹板連續鋼構,與傳統混凝土腹板相比,具有自重輕、造價低、耐久性好、低碳節能優點。在懸臂施工採取異步掛籃施工方法,與傳統的菱形掛籃懸臂澆築方法相比,異步掛籃充分發揮波形鋼腹板材料的使用效率,節省工程造價。同時,掛籃結構形式由懸臂結構轉換為簡支體系,施工安全性顯著提高,掛籃自重可減輕60%以上,該工法可顯著提高施工效率,每個標準節段可以節省工期2—3天。
文泰高速作為2020年底浙江省陸域「縣縣通高速」的關門工程, 截至7月10日,已累計完成投資86.67%,總體形象進度91.93%,除洪溪特大橋外,全線已實現基本貫通,計劃7月底文泰高速全線實現雙幅貫通。(來源: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
05
京瀋高鐵北京段跨五環大橋精準就位
7月10日,京瀋高鐵北京段控制性工程——跨五環大橋精準就位。接下來,大橋將進入橋面混凝土鋪裝層施工階段,為後續京瀋客專鋪軌創造條件。
該工程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北五環,採用鋼桁梁橋上跨五環路,橋長100米,高13米,重1896噸。頂推上跨北京市五環路,車流量大;同時鄰近既有東北環線鐵路,最近距離僅有5米,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大橋採取「旁位整體拼裝,整體滑道及超長導梁特殊設計,一次性頂推拖拉就位」的施工方案。運用BIM技術,建立信息模型,對頂推施工工藝進行了模擬;建立了結構受力分析模型,對頂推工況進行受力分析計算,確保了結構安全。在頂推過程中,對導梁、鋼梁及臨時結構布置了29個應力監測點,實時監測橋體的受力和變形狀況。
據悉,京瀋高鐵跨五環路大橋是京瀋高鐵北京段的控制性工程,橋體順利就位後,為後續鋪軌創造了條件。京瀋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哈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698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京瀋高鐵預計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北京至瀋陽的旅行時間將縮短至2.5小時左右。(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