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當病魔不期而至,旅途突然就要到達終點,你將如何面對?在武漢,有一群身染沉痾的癌症晚期患者,用一本本「旅行筆記」來吐露心聲回憶往事,作為留給至親的紀念。
幫助病人們完成這些特殊的筆記的,是一支大學生義工隊伍。5月至今,義工們把精美的筆記本送到病人手中,鼓勵他們寫下最想說的話,並拍成DV或做成電子版。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加入創作的隊伍中,記錄下直面死神時從不放棄的希望和追求。
最熱心病人
「我希望自己成為義工,幫助病友」
73歲的於宏義老人(如上圖)年輕的時候是搞科研的,可能是職業習慣使然,年紀大了腦袋裡還是經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並且憑著一股倔勁始終堅持,比如,他堅決不切除腫瘤。
兩年前他的肺部發現一個腫瘤,醫生建議儘快切除,但是他不肯,任憑家人如何苦勸,就是不切。「我認為,人不宜活得太久。」他語出驚人,「世間萬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順其自然就好。」
他的病最後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但他還是像平常一樣,每天5點起床,步行5000米,買點菜帶回家,然後上網,打開博客,回答網友們的技術問題。化療1年多後,癌細胞骨轉移,疼痛難忍的他徵得家人的同意,到紅十字會籤了遺體捐獻協議,然後住進了中南醫院。在這裡,於老遇見了該院寧養院的大學生義工隊。
義工隊的學生們經常到病房和於宏義聊天,幫他製作了一本「旅行筆記」,很快就寫完一本筆記後,於老也加入了義工隊。「我一直在想,在我快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還能做些什麼呢?」於宏義說,「看到這些大學生義工,我找到了自己想做、能做、應該做的事。」
昨日,他在老伴攙扶下步行到離病房不遠處的義工隊辦公室,雖然他前天吃藥的時候還在吐血,走一會就必須歇一歇,但是他還是要求義工隊給他安排工作——和其他病人見面、聊天。
「癌症病人的痛苦我很了解,我們之間能彼此理解,更容易溝通。」他告訴記者,「在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堅持做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