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飛機揭秘:國產大飛機項目的"三上三下"(圖)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運-10最初設計目的是一種領導專機

    從1970年8月毛主席、周總理決策上馬運10項目算起,中國30多年來發展大飛機的航空歷程說明,由於研發周期過長,一般在10年左右,大飛機項目很容易中途夭折,政府換屆、航空工業規劃調整、國防戰略調整都多次讓大飛機項目的發展付出下馬停工的慘重代價。因此,對於這項長周期、高難度、大投入、易失敗的高科技工程需要用法律手段來保證其實施,來克服「下馬容易上馬難」的實施困境。

    第一次上馬的大飛機,定位是中國的「空軍一號」

    經過兩三年的醞釀和建議,1970年7月,毛主席、周總理決定上馬運10項目,代號「708工程」。項目的工程目標是為國家領導人研製出國訪問的專機,為了在國際外交場所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以及從中國直飛歐洲地拉那的遠航能力,因此100人客座和8300公裡的長航程是主要特點。

    第一次下馬是因為沒錢買油試飛。運10下馬不久,國內的專家就群起上書。要求發展自己的大型飛機製造工業。

    1986年3月,時任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的王大珩與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3位科學家一起,聯名向中央遞交了一份重要報告:《關於跟蹤研究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即「863計劃」。在此背景下,1986年7月30日,胡溪濤聯合北航、南航和西北工大的3位校長沈元、張阿舟、季文美聯名向鄧小平同志上書《千方百計儘早提供和使用國產幹線飛機》,在信中,四老闡述了發展幹線飛機的緊迫性。

    第二次上馬僅僅是國務院決策過的「運16」幹線飛機概念

    1986年11月在「四君子上書」之後,國家科委召開研製幹線飛機論證會,提出了《發展幹線飛機振興航空工業》的報告上報國務院。而在這次論證會上,也有不同意見。當時一位領導提出,發展我國民用飛機的步驟應該是首先以70—100座的大支線飛機為突破口,然後發展幹線飛機。這是日後「三步走」策略的最早露面。

    國家科委報告上呈之後,1986年12月4日,國務院召集第125次常務會議,決定研製幹線飛機,參考方案是原運10研製單位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提交的運16方案。

    在1986年到1988年,航空工業部科技委組織的《2000年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到幹線飛機是民用飛機發展的戰略重點。而1988年10月30日,國務院對研製幹線飛機項目書作出批覆,要求爭取在1996年取得我國適航證,投入國內的航線使用。

    1989年,航空工業部組織專家對幹線飛機的總體設計、總裝、總質量控制等進行論證和招標,最終確定在上海做幹線飛機。

    1994年9月27日在中科院召開的研製幹線飛機論證會上,當時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一位高層明確表示,飛機的座級應該比150座要大。也即要發展更大飛機。但是最終在上報國務院的幹線飛機發展思路中,文件上卻改了口,強調要以研製100座級飛機為突破口。

相關焦點

  • 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揭秘國產大飛機項目歷程(圖)
    圖片說明:運十空中飛行中    央視《面對面》4月23日播出「程不時:揭秘中國大飛機」,以下是節目內容    一架充滿非議的國產大飛機     程不時:因為中國人都在講這是仿製波音飛機。     是什麼折斷了運十的翅膀?又是誰點燃中國人的大飛機夢想?大飛機對今天的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面對面》王志獨家專訪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揭開中國大飛機的前世今生。
  • 中國大飛機項目的三上三下
    1985年2月,運10研製的財政經費被有關部門卡掉,原本由上海市和財政部共同承擔的資金沒有著落,出資方的答覆是三機部沒有給報有關運10的年度工作預算,正在試飛當中的運10飛機由於沒有3000萬元人民幣的油料費用,項目被迫停止。耐人尋味的是沒有正式的停工文件下達,因此現在還有人說「運10沒有下馬」,沒有具體而清楚的文件和上級命令啊。
  • 第一代國產大飛機運-10下馬:性能不及美國貨,廠房被取代者使用
    在上個世紀60年達, 我國西飛公司成功以蘇聯圖-16為基礎仿製出國產轟-6中程轟炸機之後,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以獨立生產中型噴氣式轟炸機的國家。而在轟-6首飛之後不久,以轟-6為基礎研發的「國產噴氣式運輸機」項目也提上了日程。
  • 國產大飛機沉浮錄—我國從麥道90飛機項目中學到了什麼
    說到國產大飛機,每位網友都會有複雜的感情,從半個世紀前的運十到現在的ARJ21-700飛機,中國航空工業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努力向客機領域發起挑戰。運十隻是第一次嘗試,在ARJ21-700飛機成功之前,中國有數十種都停留在設計階段的商用飛機方案,可惜都沒有飛起來的。
  • 運10搭好自主設計平臺 中國大飛機不是夢(圖)
    中國大飛機想像圖  「中國人要造自己的大飛機!」  「運10」的「處女飛」沒有令人失望,啟動發動機之後,開始在跑道上滑跑、加速,剎那間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如同大鵬展翅,輕盈自如。  機場上萬工作人員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那天,機場播放的是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在人頭攢動的參觀者中,甚至有剛下手術臺不久的工程師,身上掛著輸液的吊瓶,執意要看為之奮戰10年的「運10」試飛。
  • 國產飛機運10下馬,中國航空業誤入歧途?5大問題曝光:教訓深刻
    據中國新聞網近日報導,最近運10的2號機在上海浦東基地亮相,這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運10項目的研製,其實當時再有3000萬元的經費,就能夠最終定型了。遺憾的是,在國際合作等一些因素的影響下,運10項目最後則是無疾而終下馬了。
  • 副總設計師揭秘:誰折斷了國產運十大飛機翅膀
    記者:那麼大的項目就因為三千萬嗎?程不時:當時確實是卡在三千萬這兒就沒有了,那麼所以我始終認為,「運十」沒有下馬的文件,「運十」是被擱置了,它被放起來了,放在架子上了,為什麼呢,要騰出地方來裝美國飛機。
  • 運-10是波音707的副本?原來中國80年代就造了大飛機,下馬成遺憾
    在購買客機的同時,中國還特意採購了一批普惠公司生產的JT3D-7渦噴發動機作為備用發動機,以便為波音-707更換和進行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研究。而在不久之後,中國決定製造自己的民用大飛機,也就是中國的運-10客機。這款客機在研發初期,獲得了不少技術和資金上的幫助,並且成功進行了100多次的試飛,性能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 國產首種大飛機運10下馬究竟可惜嗎?沒當客機其實一點不可惜
    自2007年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大飛機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當年啟動的072大型運輸機工程孕育的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於2013年1月首飛,2016年7月裝備部隊,隨後啟動的純國產幹線客機——C919也在2017年5月完成首飛,目前已有兩架原型機在試飛取證,而30多年前,中國也曾研製過一種劃時代的大飛機——運-10,則引發廣泛爭議,它的下馬究竟可不可惜?
  • 從運10到C919,中國大飛機經歷了多少磨難?
    1971年林彪墜機後,10號任務和12號任務相繼擱淺,與708工程三者合一,在全國大協作的模式下開始了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期間,英國曾向中國兜售客機,國內也有人呼籲引進英國客機和技術進行仿製,但因中國自主研發運10而被回絕(周恩來同志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種已夠多了)。
  • 中國重啟大飛機臺前幕後:運10和麥道90教訓深刻(組圖)
    另外一些問題也隨著立項的敲定而浮出,在以往的20年中,中國在大飛機製造方面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今天,儘管政府決心已下,但中國大飛機製造還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在過去的20年間,關於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大飛機運-10的停產,爭論不斷,關注不絕,而運-10的命運對於今天中國大飛機研發來說又有哪些啟示?
  • 專家解讀國產大飛機「進化史」:未來一定要裝上「中國心」
    中新社上海8月20日電 題:專家解讀國產大飛機「進化史」:未來一定要裝上「中國心」  中新社記者 鄭瑩瑩  從1970到2017年,中國的「大飛機夢」幾經沉浮。20日於此間舉行的上海科協大講壇上,見證中國國產大飛機「進化史」的院士專家向滬上市民解讀這一過程,並表示未來國產大飛機一定要裝上「中國心臟」(國產發動機)。
  • 「運10」副總設計師細述中國大飛機之路
    畢生投入中國飛機設計事業的「運10」副總設計師程不時建議,中國重啟大飛機項目可以參考「運10」  聽聞國家重啟大飛機研製的消息,77歲的程不時欣慰地笑了。  3月16日,曾任「運10」飛機副總設計師的程不時向《第一財經日報》回憶起中國自主研發大飛機的曲折故事,感慨萬千。
  • 運-10飛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止的國產第一種大型民航客機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就開始研製大型噴氣式民航客機了,稱為運-10,而且製造出了樣機,進行了試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非常可惜,運-10項目在80年代被不幸中止了。在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就研製過大型客機,這就是運-10型民航客機了這個運-10飛機項目,提出於20世紀70年代。那個時期,我國民航飛機數量還是比較少的。
  • 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像晶片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還有很多,而大飛機無疑位列其中,甚至嚴重程度遠甚其他。 截止2019年底,中國民航在冊的飛機架數達到3818架,而國產飛機只佔了1?還全都是支線飛機,對外依存度高達99?
  • 繼C919和運20之後,又一國產大飛機在西北交付,波音頭疼不已
    圖為新舟700支線客機CG圖日前,繼C919和運20之後,中國又一國產大飛機在西北正式交付,對此美國波音頭疼不已:這明顯是衝著我來的,究竟是什麼飛機,竟讓美國航空巨頭著急?有專家透露:這架讓波音頭疼的正是中國新舟-700支線客機的靜力試驗機,目前這款飛機的靜力測試已經在中國西北舉行,離成功交付已經不遠,支線客機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很大的需求,因此這架新舟-700的意義不亞於C919運20。
  • 國產大飛機首飛時間定於2016年 國產大飛機C919概念股一覽
    圖為組裝中的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飛機首飛時間  C919總裝下線後,將在明年上半年首飛,但真正用於航線仍需一段時間。  海通證券(14.60 -1.62%,諮詢)認為,中航飛機資產重組後打造出軍民融合的軍機、民機兩大產業體系,成為中華飛機旗艦,大周期反轉拐點確立,預計未來3-5年淨利潤複合增速30%-50%。  運20在未來20年的需求量約達400架,價值約5000億元,將大幅拉動公司業績增長。公司新舟60飛機2014年陸續獲得海內外訂單,彰顯客戶認可。
  • 從仿製到自主創新 揭秘大飛機逐夢之旅
    國產大飛機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自主研發設計的大飛機,2017年5月5日將在上海浦東機場首飛。  然而,歷史並不容人忘記,是「自主研發設計」背後的那些汗水和艱辛,鋪就了現今C919的「大飛機之路」。
  • 《大飛機》:我親歷的運10壯舉
    這一天,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客機——運10首航拉薩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拉薩貢嘎機場第一次出現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大飛機。作為一名運10飛機的設計者和試飛管理人員,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行。    同年3月9日,又是一個令我難以忘懷的日子。
  • 一言難盡話運10,回顧第一種國產大型四發噴氣客機的坎坷研製之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又在1960年引進蘇聯安-12運輸機的資料和技術,開始了邁上了國產大飛機的自主之路。自力更生的路的確很不好走,隨著當年中蘇關係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徹底破裂,以及中國經濟受到連續多年的嚴重自然災害影響,中國剛剛起步的自產大型運輸機的事業遭到了嚴重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