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新加坡2月3日訊(記者陶傑)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近日發布文告,要求從2月15日起,所有向國家環境局註冊的熟食飲食供應商,必須在所提供的自助餐和餐盒上加貼時效標籤,註明食物做好的日期和具體時間,以及安全食用的有效時間。任何熟食飲食供應商不得虛報日期和時間,違例者將被控上法庭,同時將被處以2000新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根據新加坡根據環境局的規定,熟食(包括可生吃的生魚片和生牛肉等,筆者注)時效標籤上除了必須印有食物做好的日期、具體時間以及安全食用的有效時間以外,還必須印有飲食供應商的公司名字和環境局的註冊號碼。與此同時,規定還要求時效標籤必須貼放在顯眼的地方,如貼在餐盒蓋上,或者擺放在自助餐食物的託盤上等。
文告規定,在新條例生效三個月內,政府有關部門將對初犯違例者發出書面警告,若在此期間重犯,或者在5月15日以後違反條例,沒有貼時效標籤者,將被處以300新元罰款;那些提供超過規定時間(熟食必須是四小時以內)熟食製品的從業者,將被罰款400新元,同時被扣六分。一年內被扣12分或以上者,營業執照將被吊銷兩周。而在食品時效標籤印上虛假日期、時間或其他資料的從業者將被控上法庭,扣除四分,同時處以2000新元的罰款。
新加坡政府環境局認為,熟食製品存放在5至60攝氏度之間,會導致細菌迅速滋生並有可能在四小時以後達到危險水平,因此熟食製品供應商的食品有效時間以四小時為準。另外,新加坡環境局也強調,即使是在四小時之內食用熟食製品,也並非意味著絕對不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未煮熟食物、處理食物前沒洗手、烹飪用具受細菌感染以及熟食與生食接觸等,都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因此,環境局要求食品處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個人衛生,食品處理方式和方法也要注意衛生環節。
目前新加坡本地大約有355家飲食供應商,有了時效標籤以後,消費者今後可避免吃下可能不新鮮的熟食製品,以進一步杜絕食品中毒事件的發生。據新加坡環境局透露,2010年新加坡發生了11起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前11個月,環境局也接到了1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投訴。
(責任編輯:王慧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