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摸知了龜去!

2021-01-08 日清月霽

夜間步行林間,傾聽蟲鳴。想起小時候常見的一種昆蟲,家鄉魯西那邊叫:知了龜(jieliaogui)。知了的幼蟲。

就是在這個季節,暑期,麥收過後秋來之前。孩子們放學後,天一擦黑,胡亂扒幾口晚飯,帶上玻璃罐頭瓶、小鏟子和手電筒,呼朋引伴三三兩兩潛入村邊的林子,開始「摸知了龜」。

先是看樹旁的地下,尋找一個個不規則的小洞孔,小心翼翼用手指摳開,一個知了龜正舞動雙鉗,抓起來放進玻璃瓶裡:摸著一個啦!有的不這麼容易被抓到,剛把小孔摳開,知了龜就「跳井」了,孔很深夠不到,於是用鏟子挖。還有的,用瓶子從旁邊池塘取水,灌進去,不一會它就乖乖爬了出來。

再晚一點,就要看樹上了。這時知了龜從洞裡爬出,開始上樹。注意,不能看到爬動的活物就抓。有時會抓到「臭妮子」(一種會飛的昆蟲,很臭,不知學名叫啥),弄一手臭味,經久不散,會被同伴取笑很久。

天繼續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到了,就要打開手電筒了。束束光柱在林子裡亮起,時而交相輝映。這時知了龜已經爬到很高,需要用樹枝或竹竿把它挑下來。

夜深了,摸得差不多該回家了。滿滿一罐頭瓶知了龜,沙沙作響,很有成就感。

回到家,把瓶中的知了龜倒在盆子裡,放入清水衝洗幾遍,繼續加水,撒些鹽在水裡。第二天鍋裡放油煎一煎,很不錯的午餐。

漏網的知了龜,趁著深夜爬上樹梢,找個舒服的位置停下來一動不動。凌晨十分,背部慢慢裂開,一隻嫩嫩的金蟬於是脫殼而出。

對了,知了龜的殼子可以入藥。當年村小學班上有一惡少,留級的原因,年齡比我們大幾歲,為了能有錢去縣城打電子遊戲街機,強迫班上的孩子去找「知了龜皮」給他,每人100個,不給就恐嚇。拿到縣城藥房去賣,然後去遊戲機廳換成遊戲幣。

如今,老家已經「合村並居」,村裡平房全部被拆。池塘、林子也不見了。農民都搬進了樓房,村子改成了小區。土地被承包出去,村裡年輕人大都或遠或近去工地、工廠上班,很少有閒在家的,一天不去,上百塊就沒了。

估計也沒人會晚上再去「摸知了龜」了吧。

相關焦點

  • 知了龜只在夜間才從土裡爬出來,它們要如何分辨白天黑夜?
    知了的幼蟲又稱知了龜、知了猴,或者是爬叉,現在有不少人捕捉知了的幼蟲食用,並且有著頗高的營養價值,中醫將它們稱作「金蟬」,由於唐僧為金蟬子轉世,所以民間稱其為「唐僧肉」。知了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幼蟲會將自己埋進土裡,儘量躲避陽光的照射,一般都會躲到地下幾十釐米處,有的甚至會鑽到地下幾米處躲起來。
  • 泉州人過元宵:摸「龜」祈福討彩頭 聽戲猜謎「鬧元宵」
    為一睹元宵之夜的璀璨美景,生活在刺桐城中的人們,會與親朋結伴出遊,參加各類民俗活動,除欣賞花燈外,許多人也會去寺廟祈福納祥,或賞燈猜燈謎、聆聽南音、看場大戲。在遊玩之餘,再去嘗一碗熱騰騰的「古早味」元宵圓,為新一年許下美好的祝願。    摸「龜」祈福討彩頭  在民間,元宵節還有一個別稱叫做「上元節」。
  • 臺灣師傅用5萬斤大米堆成「巨龜」,遊客摸龜祈福:摸龜頭蓋大樓
    2月9日,福建泉州天后宮內擺放的一隻巨型米龜,吸引眾多民眾前來摸龜祈福。據介紹,米龜由一萬多袋「平安米」壘成,重達5萬多斤。說起摸龜祈福的寓意,現場一位長者脫口而出:摸龜頭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舊錢用不完新錢又再來,摸龜尾好頭又好尾。
  • 雄安記憶:粘知了
    熾熱的天氣迎來了「知了」的叫聲,每天從早晨開始,就「知了,知了」不停地叫,似乎它什麼都知道,又似乎什麼都不知道。 每到這個季節,聽見知了的叫聲,就不由想起小時候粘知了的事來。
  • 大圍山上尋佛緣 聽海法龜摸摸頭
    圖片來源網絡龍泉溪中有一隻大烏龜傲然挺立,這就是聽海法龜。眾多石頭中有一隻大烏龜傲然挺立。此龜非一般肉身凡胎,而是一隻得道法龜。烏龜的原身留在這裡,金身就上天去了。因此,聽法海龜的頭特別大,像極了虔誠聽法、六根清靜的尋佛緣眾生。俗話說的好「摸摸烏龜頭、萬事不用愁、摸摸烏龜背、榮華又富貴」。到大圍山的時候大家不妨過去摸一摸,拋卻憂愁、帶些榮華與富貴在身邊。
  • 知了猴都是晚上從地下爬出來,它是怎麼分辨白天黑夜的?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又快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了,幾乎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回老家住幾天,不為別的,能在晚飯後拿著手電筒去樹林裡找到幾個知了猴足以。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知了猴會在夜晚出土,而不是白天呢?它是如何知道白天黑夜的呢?有兩個原因。
  • 捉「借柳龜」
    其中的一根蜿蜒而去,伸到灣沿上,像一條虯龍。駝腰的柳,樹頂如蓋。盛夏,樹上的知了約有上千隻,調皮的孩子隨手拾幾粒石子,扔到樹上,受驚的知了就會群起而飛,黑壓壓的一片。灣沿上全是柳樹,風大雨大的天氣,有的柳樹被風颳歪了,斜著身子,根須鼓出地面,像兩條堅硬的長腿,支撐著柳的身體,也護著灣堤。一棵柳被雷擊去了半拉身子,那半拉的柳依舊枝葉茂密,很活潑地在風中搖動。
  • 打工時代的家鄉:老人小孩搓麻 上樹摸知了絕跡
    故事5  上樹摸知了  那種情景快絕跡了  講述者:黎峰,31歲,鄭州教師  老家:寶豐縣八裡營村  黎峰說,他的老家在寶豐縣,村裡有兩千多人。他小時,村民們雖然都很窮,可留在記憶中的,都是美好的東西。  村子周邊是大樹,大樹中間有溪流。
  • 「知了猴」在樹上產卵,可幾年後蛹卻從土裡爬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爬叉等。那為什麼知了的若蟲——知了龜卻是從地裡爬出來的呢?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
  • 一晚摸幾百個,一隻賣到1塊錢,夏天這種蟲子讓農民找到了致富路
    金蟬又名:蚱蟬、黑蟬、知了龜、知了猴、爬蚱,而在筆者的老家這邊我們都習慣叫它「爬叉」,為何說它的名字比較多樣化,除了各地的習俗不同,另外與金蟬的本身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金蟬的幼蟲是生活在地下的,而成蟲則是會飛,那麼在我們農村給它編排了兩個名字,還沒有退殼的我們叫它「爬叉」,因為它的行動都是爬行的,並且退殼的時候空殼就和一個叉一樣
  • 你的龜記著你哦,龜龜也有自己的記憶!
    那麼我們的龜龜是不是能擁有和你一起美好的記憶呢?它是否可以記住你,和你好好玩耍呢?我們探討探討吧。究竟龜類的記憶好不好,小編不得而知了。但是相信龜龜還是有自己的記憶區域。特別是對食物還有交配等等與它們生存息息相關的的事物,當然這裡不乏有生存本能的體現。
  • 隱在熱河路弄當裡的市井——知了猴
    知了猴前些日子看新聞,道是太陽系不久將歷小冰期,這不久該是說的銀河歷吧,對我來說那是很久之後了。話說回來,今年夏天確實不正經。將七月末了,還沒個大熱天,見天陰霾,大、中、小雨哆、來、咪,象極了秋季。喜愛硬正的夏天,是喜他物種的繁茂,活力、野趣多多,夜半時分捉知了猴便是其一。知了猴是蟬的若蟲,樣貌猙獰。年年6、7月份向晚由土裡拱出,附樹杆、枝甚至灌木、野草上蛻殼,待日頭幹了薄翼,即撲入世間流浪,餐風露宿,沐風節雨,向下一個輪迴,一季便是它一生一世。雖短,卻始終在歌唱,一世之行吟歌者。
  • 去柬埔寨旅遊時,旁邊小孩的頭千萬別摸,網友:摸了就走不脫了
    ,因為柬埔寨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高,基礎設施等方面肯定沒有中國好,所以國人喜歡去柬埔寨旅遊的人數一半一半。去柬埔寨旅遊時,旁邊小孩的頭千萬別摸,網友:摸了就走不脫了。摸別人的頭在柬埔寨人看來是一件特別不禮貌的事,因為他們覺得頭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十分珍貴,因此要小心保護。
  • 知了從樹上產卵,為何卻從地下爬出來,知了猴打洞時的土去了哪裡
    說到知了猴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並不陌生,一到了三伏天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出來,記得小時候一到了暑假我們就盼望著知了猴能早一點出現,因為知了猴不僅能祭奠我們的五臟廟,還可以將抓到的知了猴賣掉,記得小時候一隻知了猴要兩毛錢,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抓到十來只知了猴,就有兩三塊錢的巨款了。
  • 小學生敘事作文:捉知了
    今天中午叔叔跟我們說今晚要帶我和弟弟去捉知了,我和弟弟聽了以後非常開心。下午6點,我們早早地吃完飯,然後把捉知了要用的工具準備好。我和弟弟兩個人將家裡不用的飲料瓶清洗乾淨用來捉知了,又拿了兩個手機充作手電筒。
  • 知了猴價格飆升 蟬幼蟲究竟有什麼營養價值
    金蟬的幼蟲各個地方稱呼不一樣,知了龜、知了猴、爬爬、食孩兒、老少狗、爬叉等均是它的名字,可能在網上傳出新聞之前,很多人並不知道,知了也能吃?其實,知了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也極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譽。知了猴的營養價值:三個知了相當於一個雞蛋知了是一種純綠色、無汙染、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級營養品,特別是它的幼蟲,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還有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既豐富又全面。
  • 知了猴在地底生活需要呼吸嗎?為何非要天黑才打洞出來?答案來了
    而它就是蟬的幼蟲,在古代的時候名字很高大上叫金蟬,而在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一方面是這種昆蟲的表皮顏色和金絲猴很相似,另外一方面是知了猴很會爬樹,就像猴子一樣在樹上很靈活。同時在樹上的時候,知了猴的外形看起來也和猴子有點形似,因此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不過在有些地方也叫它知了龜、爬叉、節老龜、羅鍋等。在南方很少有人吃知了猴,所以對於知了猴也不太了解。
  • 知了猴養殖很火,知了猴爬出地面之後滿地洞,洞裡面的土去哪了呢
    知了猴爬出地面,會留下一個深邃的小洞,這個洞用手指挖開一看,會發現洞壁光滑,而且地下比洞口要大出許多,這個知了猴爬出的洞,也沒有見過泥土運出來過,知了猴打洞所剩下的土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真的像一些人說的:被知了猴吃了嗎?
  • 慈惠宮的龜神奇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正是大自然存在著這一神奇現象,在慈惠宮,在山格鎮周邊就誕生了「摸龜祈福」的習俗。山格鎮許多群眾家裡都有養龜的愛好,他們從野外捕捉回來一些小龜,經過幾年的精心飼養長大,然後在大眾爺生日當天,在慈惠宮前面的小溪流當眾放生,以此祈求來年的好運氣。慈惠宮前的河流屬於九龍江上遊,河面寬廣,水流湍急。放生的龜沿著河流遊向各地,順流而下至南靖、漳州等地,逆流而上就到了小溪、坂仔、國強、南勝等地。
  • 夏天吃「知了猴」,會不會對身體有危害?營養師有2種看法
    知了猴,學名為金蟬,是動物界中的昆蟲代表,有些地方還把它稱為知了龜、爬叉、羅鍋等等。它的一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卵、幼蟲、成蟲。在傳統醫學上,它還被當成藥材的一種,從土裡爬上來之後,會慢慢蛻變成長翅膀的知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