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箭發射,來文昌龍樓,一定要嘗一嘗這裡的海鮮。龍樓,這個因擁有我國唯一濱海航天發射場而名揚世界的航天小鎮,不僅風景秀麗,美食也相當地道。
海膽、海白、龍蝦、鮑魚,並稱為「龍樓四寶」的海鮮大餐,其美味自是不用多說,沒吃過,那算是白來了一趟龍樓。
當然,除了「龍樓四寶」,這裡還有一道大自然恩賜的美食,帶著大海的氣息和甜美,讓品嘗過的人念念不忘,它便是當地人熟悉卻鮮為外人所知的「龍樓第五寶」——紫菜。
龍樓紫菜湯。
好生態出好味道
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到,文昌市龍樓鎮三面環海,沿海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矗立著被譽為「瓊東第一峰」的銅鼓嶺,山海相擁,碧波環繞。良好的生態環境,滋養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人們常說的「龍樓紫菜」,通常特指山腳海邊巖石上純野生的紫菜,而非人工養殖的。在龍樓小鎮上的餐館吃飯,每每點到「紫菜湯」時,店主常會問上一句:「是要龍樓紫菜?還是一般的紫菜呢?」外地遊客不明就裡,往往糊裡糊塗就應了一句:「一般的紫菜湯嘍!」當地人卻要斟酌一下,如果邀請的是尊貴客人,就會提醒店家:「一定要龍樓紫菜哦!」是的,在龍樓人的眼裡,龍樓紫菜可非一般的紫菜能比。
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品一品就知道了。
12月3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文昌市龍樓鎮紅海村委會下轄的陳立村,村民林方煥正準備把新鮮採摘曬乾的紫菜裝袋,看見來客,毫不猶豫捏起一片紫菜,遞到記者手中,催促道:「直接放嘴裡嘗嘗味道!我們龍樓的紫菜是可以生吃的!」
果然,待一片曬乾的紫菜入口,清脆鮮甜的滋味立刻激活舌尖上的味蕾,唇齒間瀰漫的鹹香,仿佛在傳遞大海的氣息。
「是不是甜的?」林方煥頗為自豪地問。
當地人珍惜這種純天然的鮮甜滋味,都說這是大自然最好的恩賜。每年農曆十月一過,紫菜生長繁茂的時節,村裡的青壯年男子就會來到海邊,攀上崎嶇陡峭的山巖,尋找山間乾淨的海域,在那些浸泡著海水的石塊上,採擷大海的饋贈。
不同的海域,生長的紫菜也是不同的。「海水越乾淨透明的地方,紫菜的顏色往往越深,口感和品質也就越好。」林方煥說,野生紫菜有紅色的,有紫色的,也有黑色的,從他採摘20多年的經驗來看,黑色的紫菜是最好吃的。
林方煥向記者展示他的野生紫菜。
好兒郎搏擊風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於生活在海邊的龍樓人來說,出海捕魚和採摘紫菜,是許多人家維持生計的重要收入來源。然而,外人往往無法想像,這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經歷的風險。龍樓紫菜,背後凝結的是龍樓人的智慧和勇敢。
林方煥告訴記者,想要採刮紫菜,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了,因為這是開始退潮的時間。當海水退去,浸泡在海中的巖石裸露,人們才有機會刮取到長在上面的紫菜。在這之前,他得用繩索一頭拴在大石頭上,一頭拴在自己的腰上,小心翼翼地攀援在陡峭溼滑的巖石上。如果一不小心被風浪擊中,或是腳下打滑,掉進海裡,會有生命危險。
在一些陡峭的地方,為保安全,村民常常兩人結成一組,一個在上面拉繩子,另一個下到深處刮紫菜,看到浪來了,一聲大喊,拉繩子的人就會拼命地把下面的同伴拉到高處。
不得不說,刮紫菜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項體力活。儘管刮菜人都會選擇潮退的時間,但海面上並沒有風平浪靜。一陣海風吹來,騰起四米高的海浪朝巖石撲來,刮菜人迅速拉緊繩索,攀援到高處安全地帶,待浪後退,再回到原位繼續。毎次刮菜的時間不到4分鐘,下一波海浪又襲來了。就這樣,一直在與風浪抗衡,堅持到早上9點,來來回回已經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沒有足夠的體力絕對是不行的。
刮紫菜的工具,大多都是鋁合金的銀色小碗,村民們自己動手改造而成。據說以前是用老椰子殼,刮一早上紫菜,能磨壞四五個椰殼。
刮到的紫菜,村民們就近用海水衝洗第一遍。然後拿回家再用井水洗乾淨,揀去紫菜上的螺殼等雜物。這時,差不多也到中午了,趕上日頭,抓緊鋪開藤蓆,將溼噠噠的紫菜曬乾。如果沒有曬乾,紫菜會腐爛,那就前功盡棄了。
今年55歲的林方煥,採刮紫菜的活幹了20多年。當地像他一樣忙於刮紫菜的,大多都是30歲到50多歲的青壯年男子。「年紀太小或太大,都不行,女人也不行,體力跟不上,太危險。」林方煥說。
好味道終為人知
龍樓人向外來遊客推薦美食的時候,往往只說「龍樓四寶」,龍樓紫菜很少提及,不是因為不好,而是它太珍貴了。且不說採刮紫菜多麼艱辛,正宗龍樓紫菜的量也是極少的。
一般而言,每年只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農曆十月後至春節前,才有野生紫菜生長,並且,只有銅鼓嶺山腳、石頭公園附近一片不大的礁石上,才能夠採摘到。當地人採收後,都是自然曬乾,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自然存儲的時間通常也就半個月左右。過了這段時間,就只能等來年採收的季節了。
龍樓人愛吃紫菜,但吃法倒很簡單,有的直接生吃,有的煮湯,或者僅用熱水泡開,任何調味料都不用加,那也是一碗鮮甜的滋味,妙不可言。
當然,也有頗為講究的吃法,譬如紫菜雞湯:先熬一鍋雞湯端上桌,記得千萬不要把紫菜放進大碗湯裡,要用小碗先各盛一碗熱熱的雞湯,然後把幹的紫菜分成小塊,每人一塊,再各自把手裡的紫菜燙進自己的小碗裡。雞湯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會燙「死」紫菜的鮮美,低了又燙不透那份香氣。
也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吧,雖然龍樓紫菜不被當地人宣揚,但不知何時,其美名已不脛而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尋到銅鼓嶺腳下的小漁村裡,求購當地野生紫菜,龍樓紫菜的價格一下翻了數十倍。
「原來5毛錢一片,現在最低都能賣到5塊錢,甚至10多塊錢一片。」林方煥說,如今,他一天能採大約200片,一天收入就有1000多塊,到春節,估計能收益兩三萬,這是他以前沒有想到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王先偉
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李佳飛攝